镜头用多群组联动调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25809发布日期:2024-04-18 17:40阅读:7来源:国知局
镜头用多群组联动调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镜头模组领域,具体涉及镜头用多群组联动调节结构。


背景技术:

1、在光学领域,镜头是一种用于聚焦光线的光学元件。为了实现更高质量的成像效果,镜头需要进行精确的调节和校准。单群或多群轴向移动调节镜头通常由多个光学元件组成,包括透镜和棱镜等。这些元件的排列和组合可以实现不同的光学效果,如变焦、调焦和矫正像差等。为了保证镜头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内镜筒的自由度需要进行限制。常见的方式是通过内镜筒外圆与外镜筒内孔进行孔轴配合,通过调节外镜筒的旋转调节环,内镜筒可以沿着曲线槽的路径进行轴向移动这种配合方式可以确保内镜筒只能在轴向方向移动,而不会发生旋转或偏移。但现有方案虽然依靠外镜筒的内孔与内镜筒外圆的配合来限制内镜筒的轴向移动方向,但是在配合面为半圆或配合长度短的情况下,会出现内镜筒自由度约束不足的情况,导致内镜筒无法正常轴向移动,发生左右摆动,俯仰,或卡死在外镜筒内,因此针对实际需求,实用新型镜头用多群组联动调节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镜头用多群组联动调节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镜头模组配合部位为半圆或配合长度短的情况下,会出现内镜筒自由度约束不足的情况,导致内镜筒无法正常轴向移动,发生左右摆动,俯仰,或卡死在外镜筒内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镜头用多群组联动调节结构,包括内镜筒和外镜筒,所述内镜筒设置在外镜筒的内部,所述外镜筒由镜头框架,弧形调节板和导轨组成,所述镜头框架为半圆柱结构,且在镜头框架的弧形侧面对称设置有两个矩形通孔,所述弧形调节板设置在镜头框架的弧面的外部且与镜头框架转动连接,弧形调节板上对称设置有两组调节孔组,所述导轨平行于轴线设置在镜头框架内部两侧,所述内镜筒由三个半圆柱形镜头模组组成,三个所述镜头模组间隔一段距离设置,每个镜头模组的外侧壁均对称设置有两个导轨孔和两个调节销钉,所述导轨穿过导轨孔将三个镜头模组串连在一起,所述调节销钉穿过矩形通孔,并延伸至条形调节孔的内部。

3、进一步,每组调节孔组均包括三个条形调节孔,三个所述镜头模组上同侧的三个调节销钉分别对应延伸至三个条形调节孔内,当转动弧形调节板时会带动三个条形调节孔转动,改变三个调节销钉在对应的条形调节孔内的位置,使得三个调节销钉之间的间距改变。

4、进一步,所述镜头框架的左端设置有可拆卸的固定板,镜头框架的右端设置有固定凸部,导轨的一端固定在固定凸部上,另一端固定在固定板上。

5、进一步,所述矩形通孔的左端位于上部所对应的三个条形调节孔的最左端的左端,矩形通孔的右端位于上部所对应的三个条形调节孔的最右端的右端。

6、进一步,所述镜头框架的弧面的外部设置有滑槽,弧形调节板的内侧设置有与镜头框架外部滑槽相配合的滑块。

7、进一步,所述导轨孔的直径与导轨直径相同。

8、进一步,所述弧形调节板的外部右侧设置有增摩齿牙。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1.本实用新型通过外镜筒的导轨和内镜筒的导轨孔相互配合的形式,通过旋转调节弧形调节板带动调节销钉在矩形通孔做轴线运动,进而使内镜筒在导轨上移动,取代外镜筒与内镜筒内外圆壁面配合,在内外镜筒配合面小于等于180°或内外镜筒配合长度小于内镜筒口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证内镜筒沿导轨方向轴向移动,并保证了内镜筒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11、2.本实用新型通过外镜筒的导轨和内镜筒的导轨孔相互配合的形式,相比传统内外圆壁面配合,对零件生产加工的制程能力要求减小,无需保证内镜筒与外镜筒大范围接触面的尺寸合格情况,只需保证导轨的位置和导轨孔的配合即可,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



技术特征:

1.镜头用多群组联动调节结构,包括内镜筒和外镜筒,所述内镜筒设置在外镜筒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镜筒由镜头框架(1),弧形调节板(2)和导轨(3)组成,所述镜头框架(1)为半圆柱结构,且在镜头框架(1)的弧形侧面对称设置有两个矩形通孔(6),所述弧形调节板(2)设置在镜头框架(1)的弧面的外部且与镜头框架(1)转动连接,弧形调节板(2)上对称设置有两组条形调节孔组,所述导轨(3)平行于轴线设置在镜头框架(1)内部两侧,所述内镜筒由三个半圆柱形镜头模组(5)组成,三个所述镜头模组(5)间隔一段距离设置,每个镜头模组(5)的外侧壁均对称设置有两个导轨孔(4)和两个调节销钉(8),所述导轨(3)穿过导轨孔(4)将三个镜头模组(5)串连在一起,所述调节销钉(8)穿过矩形通孔(6),并延伸至条形调节孔(7)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用多群组联动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组调节孔组均包括三个条形调节孔(7),三个所述镜头模组(5)上同侧的三个调节销钉(8)分别对应延伸至三个条形调节孔(7)内,当转动弧形调节板(2)时会带动三个条形调节孔(7)转动,改变三个调节销钉(8)在对应的条形调节孔(7)内的位置,使得三个调节销钉(8)之间的间距改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用多群组联动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框架(1)的左端设置有可拆卸的固定板(10),镜头框架(1)的右端设置有固定凸部,导轨(3)的一端固定在固定凸部上,另一端固定在固定板(10)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用多群组联动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通孔(6)的左端位于上部所对应的三个条形调节孔(7)的最左端的左端,矩形通孔(6)的右端位于上部所对应的三个条形调节孔(7)的最右端的右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用多群组联动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框架(1)的弧面的外部设置有滑槽(11),弧形调节板(2)的内侧设置有与镜头框架(1)外部滑槽(11)相配合的滑块(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用多群组联动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孔(4)的直径与导轨(3)直径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用多群组联动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调节板(2)的外部右侧设置有增摩齿牙(9)。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镜头模组领域,具体涉及镜头用多群组联动调节结构;包括内镜筒和外镜筒,外镜筒由镜头框架,弧形调节板和导轨组成,镜头框架的侧面对称设置有两个矩形通孔,弧形调节板设置在镜头框架的外部与镜头框架转动连接,弧形调节板上对称设置有两组调节孔组,导轨平行于轴线设置在镜头框架内部两侧,内镜筒由三个镜头模组组成,三个镜头模组间隔一段距离设置,每个镜头模组的外侧壁均对称设置有两个导轨孔和两个调节销钉,导轨穿过导轨孔将三个镜头模组串连在一起,调节销钉穿过矩形通孔,并延伸至条形调节孔的内部,实现了在内外镜筒配合面小于等于180°或内外镜筒配合长度小于内镜筒口径情况下,依旧保证内镜筒沿导轨做稳定轴向移动。

技术研发人员:雷禄,李海龙,许张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沂普光电(天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13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