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02878发布日期:2024-05-09 21:46阅读:9来源:国知局
光学成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光学成像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1、随着目前市场上对手机摄影需求的日益增长,要求手机能够拍得更远、更清晰。同时考虑到镜头的长度以及体积大小,需要设计一种潜望式长焦的光学成像镜头来满足需求。潜望采用内对焦分群设计,以满足微距和无限远处的物体拍摄。但是目前的光学成像镜头由于应用场景的显示,导致整体尺寸不能设置过大,这样就给镜头内部透镜以及其他结构设计以及配合带来了设计难度,内部结构设计不当容易导致光学成像镜头在变焦时推脱力差的问题。推脱力差会影响光学成像镜头的精准度、稳定性以及可靠性。如果在变焦过程中需要施加不同的力量,可能会导致镜头在变焦过程中出现抖动或者不稳定的情况,影响拍摄效果。

2、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的光学成像镜头存在推脱力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光学成像镜头存在推脱力差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包括第一镜筒和设置在第一镜筒中的第一透镜组、第二镜筒和设置在第二镜筒中的第二透镜组、多个承靠件,第一透镜组的光焦度为正,第一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第二透镜组的光焦度为负,第二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第一镜筒在光轴上的最大高度大于第二镜筒在光轴上的最大高度;当第一镜筒的物侧端面至第二镜筒的像侧端面在光轴上的最大高度l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epd之间满足:1.7<l/epd<2.2时,第一镜筒的最大高度la、第二镜筒的最大高度lb、第一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1与第二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2之间满足:0.1<la/f1+lb/f2<0.7。

3、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包括第一镜筒和设置在第一镜筒中的第一透镜组、第二镜筒和设置在第二镜筒中的第二透镜组、多个承靠件,第一透镜组的光焦度为正,第一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第二透镜组的光焦度为负,第二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第一镜筒在光轴上的最大高度大于第二镜筒在光轴上的最大高度;第一镜筒的物侧内径das、第二镜筒的像侧内径dbm、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fmgh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epd之间满足:-1<das/epd-dbm/imgh<0。

4、进一步地,多个承靠件包括第一承靠件,第一承靠件位于第一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部分承靠,第一镜筒的物侧端面至第一承靠件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epa1、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1之间满足:-0.5<epa1/f1*n1<0.5。

5、进一步地,多个承靠件包括第一承靠件和第二承靠件,第一承靠件位于第一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部分承靠,第二承靠件位于第二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部分承靠,第一承靠件的像侧面至第二承靠件的物侧面的距离ep12、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之间满足:-0.6<ep12/(r3+r4)<1。

6、进一步地,第一镜筒的最大高度la、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2与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ct3之间满足:1<la/(ct1+ct2+ct3)<2。

7、进一步地,多个承靠件包括第一承靠件和第二承靠件,第一承靠件位于第一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部分承靠,第二承靠件位于第二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部分承靠,第一承靠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1s、第二承靠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2s、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径dt12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径dt22之间满足:2.2<d1s/dt12+d2s/dt22<3。

8、进一步地,多个承靠件包括第一承靠件和第二承靠件,第一承靠件位于第一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部分承靠,第二承靠件位于第二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部分承靠,第一承靠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1s、第二承靠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2s、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之间满足:1<d1s/r2-d2s/r4<3。

9、进一步地,多个承靠件包括第四承靠件,第四承靠件位于第四透镜的像侧且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部分承靠,第四承靠件的像侧内径d4m、第四承靠件的像侧外径d4m、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第四透镜的折射率n4之间满足:-0.1<(d4m-d4m)/(f4-f5)<0.1。

10、进一步地,第一镜筒的物侧内径das、第二镜筒的像侧内径dbm、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fmgh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epd之间满足:-1<das/epd-dbm/imgh<0。

11、进一步地,第一镜筒的物侧内径das与第一镜筒的像侧内径dam之间满足:1<das/dam<1.7;和/或第二镜筒的物侧内径dbs与第二镜筒的像侧内径dbm之间满足:0.6<dbs/dbm<0.8。

12、进一步地,第一镜筒的像侧端面至第二镜筒的物侧端面的空气间隙epab、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与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之间满足:-20<epab/(r6-r7)<0.1。

13、进一步地,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t45、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与第二镜筒的最大高度lb之间满足:1<lb/(t45+ct5)<2。

14、进一步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与第二镜筒的内侧面胶接。

15、进一步地,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隙可调整地设置,通过调整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隙改变第一镜筒与第二镜筒之间的轴上距离,以实现光学成像镜头的调焦。

16、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光学成像镜头包括第一镜筒和设置在第一镜筒中的第一透镜组、第二镜筒和设置在第二镜筒中的第二透镜组、多个承靠件,第一透镜组的光焦度为正,第一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第二透镜组的光焦度为负,第二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第一镜筒在光轴上的最大高度大于第二镜筒在光轴上的最大高度;当第一镜筒的物侧端面至第二镜筒的像侧端面在光轴上的最大高度l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epd之间满足:1.7<l/epd<2.2时,第一镜筒的最大高度la、第二镜筒的最大高度lb、第一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1与第二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2之间满足:0.1<la/f1+lb/f2<0.7。

17、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由第一镜筒以及设置在其中的第一透镜组、第二镜筒以及设置在其中的第二透镜组、多个承靠件组成,第一透镜组由三片透镜组成,第二透镜组由两片透镜组成,当约束第一镜筒的物侧端面至第二镜筒的像侧端面在光轴上的最大高度l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epd之间的比值在1.7到2.2的范围内时,存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尺寸较大,头部肉厚较薄、强度较低,不利于光学成像镜头的推力性能提升的问题,因此本技术通过约束0.1<la/f1+lb/f2<0.7,将第一镜筒和第二镜筒的高度与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的焦距配合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有利于增加两个镜筒前后的组立空间,使光学透镜组和镜筒的配合更为密切,从而提升光学成像镜头的推脱力,提升光学成像镜头的可靠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