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切135后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6262阅读:6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张切135后背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摄影装置的改进。
传统的摄影方法为拍摄完一卷胶卷后,进行显影、定影等一系列工序。随着四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步伐也在加快。特别是实行开放以后,商品流通、广告、证件一类照相数量剧增。要拍摄一张(或多张)立等可取的快照,按照传统的方法,必须采取裁剪方法。此法虽然可行,但手续十分麻烦,稍不小心就要裁掉有用的照片,而且裁剪一次就要接头,浪费了一大段胶卷。
本发明一张切135后背,正是针对目前照相操作存在的弊病而改进的,它可以装在座机或外拍机的后背上使用。详细结构如


图1所示。
一张切135后背的主要装置是(1)在成像框(6)后装有裁切刀(7),裁切刀形状如图2所示,其刀刃为尖三角形,刀身嵌在切刀手柄(11)内,切刀手柄为木制(或硬塑料制),截面形状为四方形,能在槽中自由滑动。
(2)在成像框(6)前装有胶卷推送器(2),推送器的结构为在胶片齿轮的下端伸出暗盒外并装有手轮(12),便于推送胶卷。
有了以上的改进,便可进行一张切(或多张切)操作。
下面结合实例描述使用说明。
装胶卷时,将露在盒内的大部分剪去(留下约1.5公分长),然后将胶卷两边孔对准胶卷推送器(2),插上照相盒两端大小抽盖(4)、(9),转动一周,即可拍照。拍完一张,卷轴手轴(12)旋转一周,如只需拍摄一张,则将裁切刀手柄(11)往下一拉,嵌在手柄上的裁切刀(7)则顺利地将胶卷裁下。转动推进器(2),即可进行下一张拍摄任务。
如果需要多张时,则裁切刀手柄先不动作,而是转动多张切卷轴(8),卡头(10)即可将胶卷带上卷轴,每张长短尺寸由胶卷推送器控制,裁切操作与一张切完全相同。
由于胶卷推送器装在成像框前,故胶卷切断时,不需接头即能完成胶卷的推送任务。
一张切135后背装置的特点是裁切时不会偏差,切后不需要接头而造成胶卷浪费,拍摄方便及时。

图1一张切135后背正视图图2裁切刀及裁切刀手柄图附图另件列表如下(1)调焦毛玻璃(2)胶卷推送器(3)胶卷(4)大抽盖(5)推送器手轮(6)成像框(7)裁切刀(8)多张切卷轴(9)小抽盖(10)卡头(11)裁切刀手柄(12)卷轴手轮
权利要求1.一张切135后背装置安装在外拍机或座机的后背,它是由后背、调焦毛玻璃(1)、成像框(6)、卷轴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在成像框后装有裁切刀(7)、裁切刀手柄(11);在成像框前装有胶卷推送器(2)及推送器手轮(5)。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张切135后背,其特征是所使用的裁切刀刀刃为尖三角形刀片,刀身紧嵌入木制(或硬塑材)裁切刀手柄(11)内。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张切135后背所述的推送器,其特征是胶片齿轮下端伸出暗盒,并装有手轮(12),便于推送胶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摄影装置的改进,其主要特点是在外拍机或座机的后背,更换上一张切135后背,在后背成像框后面装有裁切刀,在成像框前装有胶卷推送器。本装置可以拍摄一张(或多张)立等可取的照片,而不会发生裁切偏差,又由于装有胶卷推送器,裁切后可直接将新胶卷推至成像框,不需接头而浪费胶卷,实为摄影装置的一大改进。
文档编号G03B29/00GK2055949SQ8921681
公开日1990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1989年9月4日 优先权日1989年9月4日
发明者张其高, 季敬禄 申请人:张其高, 季敬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