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被照体直接对准的立体印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4798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主被照体直接对准的立体印相机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1.发明领域本发明一般来说涉及三维(立体)摄影范畴,具体说涉及一种由一组二维影象投射在柱镜印制材料(lenticulated print material)上以构成一幅复合立体照片的立体印相机。2.现有技术以柱镜型三维(3D)摄影术来说,其基本过程包括从横向间隔排列的多个关键位置获取多幅二维(2D或平面)视图,并将这些二维视图压缩在柱镜印制材料上的每一个透镜体中,以构成影物的三维复合影象。制作柱镜型立体照片的基本过程在多项发明专利中已有详细的讨论,其中显著的有美国专利第3,482,913号(Glenn),第3,895,867号(Lo等人),第4,120,562号(Lo等人)以及第4,101,210号(Lo)。T.Okoshi著“Three Dimensional Imaging Technique”(1978),N.A.Valyus著“Stereoscopy”(Focal Press,1966)以及Dudley在“Applied Opticsand Optical Engineering”(R.Kingslake Ed.,1965)所写的一章亦与立体印制有关。
在构成一幅主体照片的时候,有两个基本上程序必须施行以保证有良好的效果1)在影象中选择一个“主被照体(key-subject)”,及2)用一种影象比较技术进行自动对准,以找出二维视图中主被照体的相对位置。在以往的主被照体自动对准的方法中,主被照体位置的确定是在印相机一部分中进行的,然后将此位置信息传递到印相机的另一部分以调节二维影象实现配准。在这类间接对准的处理方式中,对于在印制材料上投射影象的实际配准则没有加以核对以保证一个良好的结果。
最好是在印相机中采用一种直接的处理方式,即在二维视图曝光到印制材料上时进行实际的对准。
本发明的主要意图就是要提供这样的印相机。
发明概述简单说,本发明的第一种最佳形式包括一个单级式的立体印相机,用来将一组二维画面的负象在柱镜印片的光敏面上印制出一系列影象。每一个二维画面上都有一个被选择的主被照体。此印相机包括一个支承装置,用以将柱镜印片支承在一个印片位置上;以及一个照明装置,用以沿着每一影象的投射路径投射所述负象。还设有一个定位装置,用以沿着每一影象的投射路径设定第一个以及随后的二维影象到一印制位置上。再有,此印象机还设有一个装置,用以获取沿着每一影象的投射路径投射的影象的主被照体的位置,以便比较第一个与随后的主被照体的位置。此获取装置可以采取各种形式,诸如沿着投射路径的一个固定位置安置的分光器;或者是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平面镜,其中第一位置沿着投射路径,而第二位置偏离投射路径;或者是可在第一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检测器,其中第一位置是沿着投射路径并位于印片位置上方,而第二位置偏离投射路径。
本发明可获取到主被照体沿着投射路径的位置和记录其相对于其余二维画面的位置,并且储存此位置信息,然后对储存的主被照体信息与随后的二维画面的主被照体的位置信息进行比较,再使该二维画面相对于印片稍微移动,直至两个主被照体的位置完全对准为止。本发明的显著优点就是可直接在印制位置上对准,因此在将二维画面移到印制位置时不会产生误差。就此来说,画面的对准是以直接的方式达到的,而不是象现有技术那样以间接的或者预测的方式来达到。
在另一种最佳形式中,本发明包括一种方法,用来将一组二维画面的负象在光敏柱镜印片上印制出一系列影象。每一个二维画面上都有一个被选择的主被照体。此方法是以单级式和直接的方式进行的,并包括将底片放置到第一印制位置以便印制第一个二维画面的步骤,以及检测并记录当第一个二维画面处于第一印制位置时第一个二维画面上的主被照体位置的步骤。当第一个位置的印制完成之后,底片就相对于印片移到下一个位置。此方法还包括当随后的二维画面处于第二个印制位置时检测随后的二维画面上被选择的主被照体位置的步骤,以及将被检测的随后的二维画面主被照体位置与储存的第一个二维画面主被照体的位置进行比较的步骤。然后依据二维画面上主被照体位置比较的结果,控制底片相对于印片的微量调节或移动,以达到主被照体的精确对位。
本发明的方法和设备之所以能够提供较现有技术更优越的结果,其原因在于本发明有非常准确和精密的主被照体的对位。而且,只需要很少的人手介入,但在各种情况下或几乎各种情况下都获得了良好的对位。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可获得主被照体准确和精密对准的印制立体照片的一种方法和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要提供可获得主被照体极佳的对准但只需要很少人手介入的印制立体照片的一种方法和设备。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有把握地可以确保获得主被照体良好对准的印制立体照片的方法和设备。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操作简单而耐用的印制立体照片的方法和设备。
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点和优点,在结合附图阅读下面的说明之后就会十分清楚。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优选形式的立体印相机的最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立体印相机一部分的示意图,图中示出一个印制材料盒,其上设有一个分光器和一个CCD阵列。
图3至图5是图1的立体印相机一部分的示意图,其中图3示出底片带动架、投射镜头和印制材料在印相机处于曝光第一个二维底片曝光位置时与灯箱的相对位置;图4示出底片带动架、投射镜头和印制材料在印相机处于曝光第二个二维底片曝光位置时与灯箱的相对位置;图5示出底片带动架、投射镜头和印制材料在印相机处于曝光第三个二维底片曝光位置时与灯箱的相对位置;图6是图1的立体印相机一部分的示意图,图中示出二维底片和投射镜头在印相机处于三个不同曝光位置时与印制材料的相对位置。图6还示出由分光器所形成的影象。
图7是图1的立体印相机一部分的示意图,图中示出一个CCD检测器阵列,用来检测不同的二维画面投射影象之间的主被照体的对叠误差。
图8是图1的立体印相机一部分的示意图,图中示出立体印相机的第一种变化形式,其中一个光学补偿器被用来补偿由于分光器的折射所造成的主被照体的对叠误差。
图9是图1的立体印相机一部分的示意图,图中示出立体印相机的第二种变化形式,其中一个光学补偿器被用来补偿由于分光器的折射所造成的主被照体的对叠误差。
图10是图1的立体印相机一部分的示意图,图中示出立体印相机的第三种变化形式,其中一个光学补偿器被用来补偿由于分光器的折射所造成的主被照体的对叠误差。
图11是一示意图,图中示出立体印相机的另一最佳形式,其中一个可翻动的平面镜用来代替分光器,而另一个可翻动的平面镜代替一个固定的平面镜。
图12是一示意图,图中示出立体印相机的又一最佳形式,其中一个摄象机经一个平的第一表面的倾斜放置的平面镜检视第一个二维底片。
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现在详细参看附图,图中同一标号在各种附图中都代表同一部件。图1示出本发明的立体印相机的一个最佳实施例,其中,标号10表示一个灯箱,标号20表示一个可移动的底片带动架,其上的底片安装座24是用来在印制时将一套二维底片带到适当的位置。底片安装座有三个开孔21、22和23,与构成一幅立体照片的一组底片的三个二维画面相配合。底片带动架由两个步进电机28和29驱动,使其位置可以沿Y和X方向调整。
标号45表示一部摄象机,该摄象机在印制周期开始时经一个平的第一表面的平面镜41检视第一张二维底片,并且将整个视图呈现在监视器97上。容许操作人员在第一个二维影象上选择一个主被照体并决定如何裁剪画面。此影象亦经过数码化并输送到电脑98中以便分析其颜色和光密度。在画面被裁剪之后,摄象机平面镜就被移开,以免在印制周期的其余时间阻挡投射镜头50的视线。
标号48和49分别表示可调节的光圈和快门。快门49是控制曝光时间的主要快门。在本实施例中,投射镜头50是安装在印相机的一个固定位置上的。标号60表示印制材料盒,其上放有一段印制材料70,用来进行曝光印制。印制材料除了在曝光期间之外,都用一个从属的快门62遮光。印制材料70的表面也是投射镜头50的成象面。印制材料盒60由一个步进电机69驱动而沿X方向移动到不同的曝光位置。
标号64表示一个分光器,该分光器沿着一个投射或照明路径55安置。分光器将一束光线分割为一个透射部分和一个反射部分,同时在印制材料70上形成一个影象和在成像面84上形成一个镜像。标号80表示一个二维移位台,其上装有CCD检测器阵列85。移位台80由两个步进电机驱动,以使CCD阵列可以四周移动,达到反射成像面84上的影象的大部分。CCD阵列连同分光器64是用来捕获每一个二维画面的主被照体的影象区和其四周范围,并且将影象数据经画面捕获器传送到一个电脑98中以做对准主被照体的计算。
标号99表示一个轨迹球,该轨迹球让操作人员用来选择主被照体和裁剪画面(使用摄象机45)。在图1中,印相机的XY面是与印制材料70平行的,而Y方向是与印制材料上的柱镜平行的。为了消除由于分光器的折射造成的光线移位所促成的主被照体的对准误差。分光器的厚度应该很小。
图2是印制材料盒60更详尽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分光器64安装在盒上一个固定位置。CCD阵列85安装在一个二维移位台80上,该移位台包括一个直立基座81,固定装在盒60上。移位台的第一可动元件82活动地装在直立基座81上,而第二可动元件83则活动地装在第一可动元件82上。标号88和89表示两个步进电机,用来驱动移位台80上的可动元件82和83分别沿X和Z方向移位。
由一组二维底片印制一张立体照片涉及很多步骤。所有这些步骤统称一个印制周期。尤其是,由一组三张二维底片构成一张立体照片时,其印制周期涉及在与印制材料成三个不同投射角度曝光三张二维底片,如图3至图5所示。
图3示出底片安装座24、投射镜头50和印制材料70当印相机处于剪辑和曝光底片组的第一个二维画面位置时与灯箱10的相对位置。在底片安装座24上底片的位置应使得底片组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个画面对准安装座上的开孔21、22和23。在此第一位置,对准开孔21的第一个二维画面被调整到印制位25。在图3中,点划线101代表沿投射角111射入印制材料70的投射路径,而第一个二维画面即依此投射角曝光在印制材料70上。印制材料的中心由标号72表示。
图4示出底片安装座24、投射镜头50和印制材料70当印相机处于曝光第二个二维画面位置时与灯箱10的相对位置。在此第二位置,对准开孔22的第二个二维画面被调整到印制位25。在图4中,点划线102代表沿投射角112射入印制材料70的投射路径,而第二个二维画面即依此投射角曝光在印制材料70上。
图5示出底片安装座24、投射镜头50和印制材料70当印相机处于曝光第三个二维画面位置时与灯箱10的相对位置。在此第三位置,对准开孔23的第三个二维画面被调整到印制位25。在图5中,点划线103代表沿投射角113射入印制材料70的投射路径,而第三个二维画面即依此投射角曝光在印制材料70上。
图6示出三个二维画面和投射镜头当印相机处于不同曝光位置时与印制材料盒的相对位置。二维画面的位置以标号31、32和33表示,而其相应的投射路径则以标号101、102和103表示。因为分光器64是安装在印制材料盒上的,因此与印制材料的相对位置始终不变。在印制材料70上形成的影象以标号71表示,而在反射成象面84上形成的影象则以标号171表示。影象171是投射影象71由分光器64反射的部分形成的。影象71和影象171的中心由标号72和172表示。反射影象171是透射影象71的镜象。无论在何投射角度,这两个影象除了互相翻转之外是完全相同的。
图7示出在印制材料70上形成的影象71的主被照体73与在图1所示的反射成象面84上形成的影象171的主被照体173之间的关系。在各个不同的曝光位置中,CCD检测器阵列85都处于主被照体173附近的一个固定位置。因为影象171是影象71的镜像,主被照体73在不同曝光位置的对准误差都可由CCD阵列85检测。由CCD阵列获取的影象数据被传送到电脑98中,从而由电脑调整底片带动架20的位置,使对叠误差得到适当修正。因此,当CCD检测器阵列没有检测到任何对准偏差时,立体照片主被照体的对叠必定是令人满意的。此外,用来形成镜象的分光器64应该是很薄的,以使光线透过分光器时产生的折射不会造成在主被照体对准方面的明显误差。
应知,当分光器反射投射影象的一部分到CCD检测器阵列时,透过的影象被分光器稍微移位。这种移位是由光线从一介质传到另一介质在分光器上折射所造成的。为了避免影象移位产生主被照体可见到的误差,应采用很薄的分光器,诸如薄膜式分光器。或者可以利用一个光路补偿器与普通的分光器联合使用,使透射影象和反射影象的移位相等。
图8示出消除由分光器64的折射所产生的主被照体的对准误差的一种安排。如图8所示。一个光路补偿器65与分光器64联合使用,以使反射影象171的移位量等于透射影象71的移位量。光路补偿器65是一种光学材料片,其与分光器相同,列如有相同的厚度和折射率,但补偿器65没有反射用的涂层。在图8中,标号180表示经投射镜头50的光线的投射路径。光强度的一部分被反射成为光线190。光线180透过分光器64后稍有移位,移位后的光线以标号181表示。同样地,光线190透过补偿器65之后也稍有移位,移位后的光线以标号191表示。如果补偿器的厚度和折射率与分光器相同,则二者的移位量就相等。图中的虚线表示未移位的光路。
图9示出消除由分光器64的折射所产生的主被照体的对准误差的另一种安排。如图9所示,一个光路补偿器65放在分光器64的上面,以使反射影象171的移位量与透射影象71的移位量相等。光路补偿器65是一种光学材料片,除了没有作为反射用的涂层外,与分光器相同,为了消除不必要的反射,分光器和光路补偿器的适当表面涂有防止反射的薄膜,以标号57表示。分光器的反射表面以标号58表示。在图9中,标号180表示经投射镜头50的光线。光线180透过分光器64和光路补偿器65后,反射的光线和透过的光线稍有移位,分别由标号191和181表示。如果补偿器的厚度和折射率与分光器的相同,则移位量就相等。图中的虚线表示未移位的光路。
图10表示消除由分光器64的折射所产生的主被照体的对准误差的又一种安排。如图10所示,一个光路补偿器65放在分光器64的下面,以使反射影象171的移位量与透射影象71的移位量相等。光路补偿器65是一种光学材料片,除了没有作为反射用的涂层外,与分光器相同。为了消除不必要的反射,分光器和光路补偿器的适当表面涂有防止反射的薄膜,以标号57表示。分光器的反射表面以标号58表示。在图10中,标号180表示经投射镜头50的光线。光线180透过分光器64和光路补偿器65后,反射的光线和透过的光线稍有移位,分别由标号191和181表示。如果补偿器的厚度和折射率与分光器的相同,则移位量就相等。图中的虚线表示未移位的光路。
如图11所示,一块平面镜66可以用来同时代替图1所示的分光器64和从属快门62。举例来说,一块平的第一表面或前涂层的平面镜66用来代替分光器以使在反射成象面84上形成一个影象,使得CCD阵列85能够监视主被照体的对叠误差。但在曝光时,平面镜66就翻动到另一个位置,如标号67表示的位置,使得投射影象在印制材料70上形成。同样地,一个翻动平面镜42可以用来代替图1所示的固定平面镜41,使摄象机45能够摄到第一个二维画面的全景。在画面被裁剪以及主被照体被选择之后,平面镜42就翻动到另一个位置43,使投射镜头50的视野不受阻挡。
图12示出摄象机45放置的另一种方式,如所示,摄象机是经过一个倾斜的平的第一表面的平面镜44,检视第一个二维画面。
在构成一张立体照片时,必须在不同的角度投射不同的二维视图。因此,二维底片、投射镜头和印制材料的相对位置必须以机械方式移到不同的地点。但无论如何,由于CCD阵列和分光器无论在何印制位置都实体地连接在印制材料盒的一个固定位置上,因此,反射的影象始终都是投射在印制材料上的影象的镜像。于是,不管在何投射角度,CCD阵列都可丝毫不差地看到不同的二维底片投射到印制材料上时主被照体的对准情形。利用一种影象配对的算式,电脑可以改正由CCD阵列检测器所感测到的主被照体的任何误差。
在此公开的第一实施例中,印相机利用一个分光器将投射在印制材料上的影象的镜象供给CCD阵列。用这种方法,无论在任何印制位置,CCD阵列与印制材料始终都是对准的。在印晒周期的开始,摄象机摄取第一个二维画面的全景供选择主被照体之用和作其他用途,例如供裁剪画面和分析色彩用。主被照体被选择之后,CCD阵列就移到主被照体的位置,在印制周期的其余时间都固定不动。分光器、CCD列阵与印制材料都共用同一个主被照体影象。每个二维画面的主被照体都被捕获并传送到电脑中以使主被照体对准。利用一种影象比较算法,电脑将各二维画面之间的主被照体对准的误差量算出,然后调整二维底片的位置来修正误差。这种主被照体的对叠过程可以重覆几次直至达到满意对准为止。
操作程序本发明使用的操作过程如下底片放置在底片安装座24上(参看图1),再利用摄象机45作起始的编辑和裁剪画面。又用摄象机45、电脑98和监视器97来认定(选择)第一个二维画面的主被照体。主被照体一经认定,其位置即可用分光器64和CCD阵列85来确定。此项位置信息随即存入电脑98中以便以后做比较用。第一个二维画面就可以印制,如图3所示。
在第一个二维画面印制之后,底片带动架20被步进电机29移动,将第二个二维画面带到印制位25以便印制,如图4所示。在印制之前(即在画面对准之前),印制材料盒60由步进电机69驱动以改变投射角度。可比较图3与图4。但是,在印制第二个二维画面之前,第二个画面的主被照体的位置被分光器64和CCD阵列85捕获,然后将其与第一个二维画面的主被照体位置的储存信息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电脑98控制步进电机28和29的操作以调整第二个二维画面的位置,从而达到第一与第二个二维画面主被照体之间的良好和精确对准。对准一经完成,第二个二维画面就可以印制。第二个二维画面随即曝光(印制)在柱镜印制薄膜材料70上。第三个二维画面的对准和印制按照对第二个二维画面类似的方法进行。
在此公开的依据本发明的立体印相机的最佳实施例中,投射镜头是安置在印相机的一个固定位置上的,而底片带动架和印制材料盒则移到不同的位置以便在不同的投射角度下曝光几张二维底片。但是,投射镜头、底片带动架和印制材料盒的位置完全是相对的,所以可选这三个部件中任何两个在印制周期中移动。
在此公开的CCD阵列85只有有限的面积,并且装置在移位台80上以便有效地复盖投射影象的整个范围,同时又可减少比较二维画面间的主被照体位置所需的全部计算次数。另一种方法是采用一个面积很大的CCD阵列来免除利用移位台80之必要。这样一个大的CCD阵列亦可以用来裁剪画面和选择主被照体,免除利用摄象机45之必要。即使采用如此大面积的CCD阵列,计算次数仍然可保持较少,只要比较主被照体周围一个指定的小范围内的信息即可。换言之,整个阵列是用在编辑、裁剪画面和选择主被照体方面的,只有阵列的一部分用来比较主被照体的位置。
涉及本发明印相机的立体印刷原理,已参照三个一组的二维视图构成一张立体照片作了描述。一般来说,同样的原理也可用于由一组只有两个画面或多于三个画面的二维视图来构成一张立体照片的情况。
虽然本发明是参照上述最佳实施例来描述的,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地,对本发明可以修改、增加或减少,这不脱离本发明的意图和范畴,其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确定。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根据PCT第19条的修改。1994年10月10日由国际局受理,原来的权利要求1、5、7-9和16已作修改,其余权利要求不变]1.一种单级式立体印相机,用来在柱镜印制材料上从多个二维影象画面印制立体照片,其中每个二维画面有一个选择的主被照体,该印相机包括(a)一个印制台,其上有在印制时支持柱镜印制材料用的装置;(b)一个投射镜头,用来沿着每个投射路径投射所述的一个二维影象到处于所述印相机的印制台成像面上的印晒材料上;(c)一个定位装置,用来移动第一个和随后的二维画面到印制台的一个印制位上;(d)一个移动装置,用来将所述印制材料相对于上述印制位移到不同的位置上,以便以不同的投射角度曝光每一个二维影象;(e)一个反射装置,沿着上述投射路径安置,用来使每一个投射影象反射,以便在一个反射成像面上形成一个反射影象;(f)一个影象获取装置,安装在所述反射成像面上,用来捕获所述反射影象;(g)一种可移动的安装装置,用来移动所述影象获取装置到所述反射影象上的主被照体的位置,以容许该影象获取装置获取第一个和随后的二维画面的主被照体影象;以及(h)一个电子对比装置和控制装置,当待印制的二维影象处于所述印制台上时用来储存和比较所述主被照体影象,使得比较和印制工作能在该印制台上完成;其中由(a)至(h)的各部件是处于该立体印相机的单级台上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印相机,其中所述反射装置包括一个分光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印相机,其中所述反射装置还包括一个光路补偿器,用来抵消上述分光器造成的光路移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印相机,其中所述反射装置包括一个平面镜,此平面镜可在第一种配置状态与第二种配置状态之间移动,其中第一种配置状态是用来反射所述投射影象,而第二种配置状态是离开投射路径以容许投射影象不受阻挡地在所述印制材料上曝光。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印相机,其中所述电子控制装置在所述二维画面中的一个画面处于所述印制位时,控制所述定位装置相对于所述印制材料的移动,以达到反射影象的主被照体的对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印相机,其中所述影象获取装置包括一个CCD阵列检测器。
7.一种单级式立体印相机,用来在柱镜印制材料上从录制在薄膜上的多个二维影象画面印制立体照片,其中每个二维画面有一个选择的主被照体,该印相机包括(a)一个可移动的支承装置,用来支承所述薄膜,使之移动到印制位置,以便印制第一个二维影象画面和随后的二维画面;(b)一个检测装置,用来检测和储存在所述第一个二维画面处于所述印制位时的第一个二维画面的主被照体的影象,以及用来检测和储存在所述随后的二维画面处于印制位时的随后的二维画面的主被照体的影象;以及(c)一个对比和控制装置,当待印制的二维影象处于所述印制位时用来将检测的一个二维画面的主被照体影象与储存的另一个二维画面的主被照体影象加以比较,使得比较与印制工作能在所述印制台上完成;
其中由(a)至(c)的各部件是处于该立体印相机的单级台上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体印相机,其中所述的对比和控制装置将检测的每一个随后的二维画面的主被照体影象与储存的第一个二维画面的主被照体影象加以比较。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体印相机,其中所述的对比和控制装置将检测的每一个随后的二维画面的主被照体影象与储存的在前的二维画面的主被照体影象加以比较。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体印相机,其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一个反射装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立体印相机,还包括一个投射装置,用来沿着每一个投射路径向所述印制材料投射一个二维画面的影象,所述反射装置沿着所述投射路径而设置,以反射上述投射影象从而在一个反射成象面上形成一个反射影象。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立体印相机,其中所述检测装置又包括一个影象获取装置,处于所述反射成象面上,以获取所述反射影象。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立体印相机,其中所述影象获取装置安装成可以移动的。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立体印相机,其中所述反射装置包括一个分光器,同时还包括一个光路补偿器,用来抵消由上述分光器所造成的光路移位。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立体印相机,其中所述反射器装置包括一个平面镜,此平面镜可在第一种配置状态与第二种配置状态之间移动,其中第一种配置状态是用来反射所述投射影象,而第二种配置状态是离开投射路径以容许投射影象不受阻挡地在所述印制材料上曝光。
16.一种在柱镜印制材料上从一组各有一个主被照体的二维画面印制立体照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第一个二维画面放置在印制位以印制第一个二维影象;(b)在待印制的二维画面放在所述印制位上,当第一个画面处于所述印制位时检测和储存第一个二维画面的主被照体影象;(c)将一个随后的二维画面放置在所述印制位置,并且检测该随后的二维画面的主被照体影象,同时将其与储存的前一个二维画面处于该印制位时的主被照体影象加以比较;(d)调整所述印制位,以使所述随后的二维画面的主被照体影象与所述的前一个二维画面的主被照体影象对准;(e)当所述随后的二维影象处于所述印制位时,印制该二维影象;(f)当所述随后的二维影象处于所述印制位时,检测和储存该二维影象的主被照体影象;以及(g)重覆(c)至(f)步骤,直至所有的二维影象印制完毕;其中由(a)至(g)的步骤是在一个单级式印相机中进行的。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c)步骤中所述的前一个二维画面是所述第一个二维画面。
权利要求
1.一种立体印相机,用来在柱镜印制材料上从多个二维影象画面印制立体照片,其中每个二维画面有一个选择的主被照体,该印相机包括一个投射镜头,用来沿着每个投射路径投射所述的一个二维影象到处于所述印相机成像面上的印制材料上;一个定位装置,用来移动第一个和随后的二维画面到一个印制位上;一个移动装置,用来将所述投射镜头和所述印制材料相对于上述印制位移动到不同的位置上,以便以不同的投射角度曝光每一个二维影象;一个反射装置,沿着上述投射路径安置,用来使每一个投射影象反射,以便在一个反射成像面上形成一个反射影象;一个影象获取装置,安装在所述反射成像面上,用来捕获所述反射影象;一个可移动的安装装置,用来安装上述影象获取装置并使其移动到所述反射影象上的主被照体的大约位置,以获取第一个和随后的二维画面的主被照体影象;以及一个电子对比和控制装置,用来储存和比较所述主被照体影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印相机,其中所述反射装置包括一个分光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印相机,其中所述反射装置还包括一个光路补偿器,用来抵消上述分光器造成的光路移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印相机,其中所述反射装置包括一个平面镜,此平面镜可在第一种配置状态与第二种配置状态之间移动,其中第一种配置状态是用来反射所述投射影象,而第二种配置状态是离开投射路径以容许投射影象不受阻挡地在所述印制材料上曝光。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印相机,其中所述的电子对比和控制装置在所述二维画面中的一个画面靠近所述印制位时,控制所述定位装置相对于所述印制材料的移动,以达到反射影象的主被照体的对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印相机,其中所述影象获取装置包括一个CCD阵列检测器。
7.一种立体印相机,用来在柱镜印制材料上从录制在薄膜上的多个二维影象画面印制立体照片,其中每个二维画面有一个选择的主被照体,该印相机包括一个可移动的支承装置,用来支承所述薄膜,使其在第一位置与至少一个随后的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第一位置靠近印制第一个二维画面的印制位置,而所述随后的位置靠近印制随后的二维画面的印制位置;一个检测装置,用来检测和储存在所述第一个二维画面靠近所述印制位时的第一个二维画面的主被照体的影象,以及用来检测和储存在所述随后的二维画面靠近所述印制位时的随后的二维画面的主被照体的影象;以及一个对比和控制装置,用来将检测的一个二维画面的主被照体影象与储存的另一个二维画面的主被照体影象加以比较。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体印相机,其中对比和控制装置将检测的每一个随后的二维画面的主被照体影象与储存的第一个二维画面的主被照体影象加以比较。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体印相机,其中对比和控制装置将检测的每一个随后的二维画面的主被照体影象与储存的在前的二维画面的主被照体影象加以比较。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体印相机,其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一个反射装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立体印相机,还包括一个投射装置,用来沿着每一个投射路径向所述印制材料投射一个二维画面的影象,所述反射装置沿着所述投射路径而设置,以反射上述投射影象从而在一个反射成像面上形成一个反射影象。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立体印相机,其中所述检测装置又包括一个影象获取装置,处于所述反射成象面上,以获取所述反射影象。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立体印相机,其中所述影象获取装置安装成可以移动的。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立体印相机,其中所述反射装置包括一个分光器,同时还包括一个光路补偿器,用来抵消由上述分光器所造成的光路移位。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立体印相机,其中所述反射器装置包括一个平面镜,此平面镜可在第一种配置状态与第二种配置状态之间移动,其中第一种配置状态是用来反射所述投射影象,而第二种配置状态是离开投射路径以容许投射影象不受阻挡地在所述印制材料上曝光。
16.一种在柱镜印制材料上从一组各有一个主被照体的二维画面印制立体照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第一个二维画面放置在印制位以印制第一个二维影象;b)当第一个画面靠近所述印制位时检测和储存第一个二维画面的主被照体影象;c)将一个随后的二维画面放置在所述印制位,并且检测该随后的二维画面的主被照体影象,同时将其与储存的前一个二维画面的主被照体影象加以比较;d)调整所述印制位,以使所述随后的二维画面的主被照体影象与所述的前一个二维画面的主被照体影象对准;e)印制所述的随后的二维影象;f)当所述随后的二维影象靠近所述印制位时,检测和储存该二维影象的主被照体影象;以及g)重覆(c)至(f)步骤,直至所有的二维影象印制完毕。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c)步骤中所述的前一个二维画面是所述第一个二维画面。
全文摘要
一种立体印相机,用一个分光器或平面镜(64)来形成一个反射影像(171),该反射影象是曝光在印制材料(62)上的真实影象的镜象(71)。一个CCD检测器阵列(85)安装在反射成像面上,以监视主被照体的对准。分光器或平面镜实体连接在制印材料盒(60)上,使CCD检测器阵列无论在何印制位置都接收曝光在印制材料上的同一个投射影像。采用这种方式,CCD检测器阵列可以直接检测由于机械误差或投射镜头(50)的变形和偏差所产生的任何对准误差。
文档编号G03C9/00GK1127557SQ94192869
公开日1996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1994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1993年5月28日
发明者林烈容 申请人:影像技术国际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