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焦镜头以及具备该变焦镜头的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269242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变焦镜头以及具备该变焦镜头的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焦镜头以及具备该变焦镜头的摄像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 种小型轻量的能够进行高速聚焦的变焦镜头以及具备该变焦镜头的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作为用于数字相机和/或数字摄像机等数字输入输出设备的摄影光学系统,要求 一种小型轻量的对邻近物体能够进行聚焦的变焦镜头,进一步要求一种具备对邻近物体进 行聚焦时具有高速聚焦功能的变焦镜头的摄像装置。
[0003] 近年来,数字相机等使用固体摄像器件的摄像装置得到普及。特别是在可交换镜 头系统中,以往,使用相位差传感器输出的距离信息进行聚焦的单反相机得到普及。然而, 近年来,由摄像元件测定成像的对比度,并根据基于对比度的聚焦信息进行聚焦的新型可 交换镜头系统也迅速地普及起来。
[0004] 由在小型的数字相机和/或新的可交换镜头系统中使用的摄像元件检测出成像 的对比度信息,在基于这些信息进行聚焦的系统中,通常通过使聚焦透镜组移动,检测出由 光学系统成像得到的图像的对比度的峰位置。因此,通过对比度暂时越过最高的位置来检 测峰位置。因此,需要聚焦透镜组移动,以使聚焦透镜组再次返回到峰位置。
[0005] 该聚焦透镜组的移动是聚焦透镜组在光轴方向上往复移动,即像振动那样的移 动。因此,为了进行高速的自动聚焦,需要使聚焦透镜组高速地移动。
[0006] 另一方面,若由于聚焦透镜组在光轴方向上移动,而引起视场角变动即成像倍率 的变化,则在聚焦动作中使像看起来在摇晃,导致影像的质量受损,使摄像者对影像感到不 舒服。
[0007] 以往,在高变焦倍率的变焦镜头中,通常构成为,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配置 在最靠近物方,在其像方配置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在这类的镜头系统中,最靠近物 方配置的第一透镜组的直径最大,根据第一透镜组的聚光作用,配置在比第一透镜组更靠 近像方的透镜组的直径较小。因为第二透镜组是承担较大的变焦作用的组,所以需要有很 强的屈光力。因此,为了进行像差校正,要由多个透镜构成,所以有重量加重的趋势。
[0008] 因此,以往为了尽量使聚焦组的重量减轻,提出了不使用物方的直径大的透镜进 行聚焦,而是使用光束在被聚光后的透镜组进行聚焦,即内聚焦型的光学系统。
[0009] 作为这样的内聚焦型的光学系统,提出了使用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进行聚 焦的变焦镜头。即为具有以下特征的变焦镜头:从长共轭侧依次为,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 镜组、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和作为由多个或一个透镜组构成的整体的正的后续组,在从 广角端向远摄端进行变焦时,上述第一透镜组和上述第二透镜组的间隔变大,上述第二透 镜组和上述后续组的间隔变小,上述第二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2a组和配置于比该第 2a组更靠近短共轭侧的负屈光力的第2b组,由该第2b组进行聚焦,并且设广角端的焦距为 fw、远摄端的焦距为ft、上述第2a组的焦距为f2a时,满足以下条件式(例如,参考专利文 献1)。
[0010] 0. 3<|f2a|/(fwXft)1/2<0. 9
[0011] 作为其他的内聚焦型的光学系统,还提出了以下的变焦镜头系统。从物方依次包 括正的第一透镜组、负的第二透镜组、正的第三透镜组、负的第四透镜组、正的第五透镜组、 和负的第六透镜组,通过使上述透镜组的间隔变化而进行变焦,设在拍摄无穷远时的广角 端的第i透镜组和第j透镜组之间的组间隔为DW(i-j)、在拍摄无穷远时的远摄端的第i透 镜组和第j透镜组之间的组间隔为DT(i-j)时,满足条件式:
[0012] (l)Dff(l-2)<DT(l-2)
[0013] (2)Dff(2-3)>DT(2-3)
[0014] (3)Dff(3-4) >DT(3-4)
[0015] (4)Dff(4-5)<DT(4-5)
[0016] (5)Dff(5-6)<DT(5-6)
[0017] 并且通过上述第四透镜组沿光轴方向移动来进行聚焦(例如,参考专利文献2)。
[0018] 现有技术文献
[0019] 专利文献
[0020]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0-28923号公报
[0021]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6-2514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22] 技术问题
[0023] 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变焦镜头是内聚焦型,因此达到了聚焦镜头 的轻量化效果,然而,聚焦时的视场角变动量还不够小。
[0024] (发明的目的)
[0025] 本发明是鉴于现有变焦镜头的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于 使用了可交换镜头、数字相机、数字摄像机等的固体摄像器件的摄像装置,并且易于实现变 焦镜头小型化、高倍率化、以及在聚焦时的视场角变动小、聚焦速度高速化的变焦镜头。
[0026] 技术方案
[0027] (第一发明)
[0028] 第一发明为,一种变焦镜头,在镜头系统中至少具备,第一负透镜组,具有负屈光 力;第二负透镜组,配置于比上述第一负透镜组更靠近像方的位置,并具有负屈光力;和透 镜组A与上述第二负透镜组相邻地配置于上述第二负透镜组的像方,通过仅将上述第二负 透镜组向像方移动,从而从无穷远对邻近物体进行聚焦,并满足以下的条件。
[0029] 1. 0〈 0 2nmax/ 0 2nmin〈l. 4 ? ? ? (1)
[0030] (1-0 2nt2)X0rt2〈-6. 0 ? ? ? (2)
[0031] 其中:
[0032] 0 2nmax:在变焦过程中第二负透镜组的横向放大率的最大值
[0033] 0 2nmin:在变焦过程中第二负透镜组的横向放大率的最小值
[0034] 0 2nt:第二负透镜组在远摄端的横向放大率
[0035] 0rt:配置于比第二负透镜组更靠近像方的位置的透镜组在远摄端的合成横向放 大率
[0036] 根据第一发明的变焦镜头,通过减少在变焦时聚焦透镜组的横向放大率的变化从 而实现缩小聚焦透镜组的变焦作用,并且还通过优化聚焦透镜组的横向放大率与比位于聚 焦透镜组更靠近像方的位置的透镜组的合成横向放大率,从而实现聚焦敏感度的扩大化。
[0037] 这里,聚焦透镜组的变焦作用是指聚焦组在移动过程中的视场角变动。
[0038] 聚焦敏感度是指,相对于聚焦透镜组的移动距离,成像面的移动距离的幅度。因 此,在聚焦敏感度高的镜头系统中,能够减小聚焦透镜组的聚焦移动量。
[0039] 在高变焦的变焦镜头中,通常构成为具备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配置在最靠近物 方的位置,在其像方配置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在这样的光学系统中,因为第二透镜组 是承担较多变焦作用的透镜组,所以当第二透镜组进行聚焦时,很难减小聚焦时的变焦作 用。
[0040] 另外,因为第二透镜组具有很大的变焦作用,所以需要有很强的屈光力。因此,为 了进行像差校正,要由多个透镜构成,所以有重量加重的趋势,也是不利于轻量化的透镜 组。
[0041] 基于这种状况,在本发明中,通过使包含在镜头系统中且配置于物方的第一负透 镜组具有变焦作用,在比上述第一负透镜组更靠近像方的位置配置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负 透镜组,并减小第二负透镜组的变焦作用,从而达到能够减小聚焦时的视场角变动即减小 聚焦时的变焦的效果。
[0042] (第二发明)
[0043] 第二发明为,一种变焦镜头,在镜头系统中至少具备,第一负透镜组,具有负屈光 力;第二负透镜组,配置于比上述第一负透镜组更靠近像方的位置,并具有负屈光力;和透 镜组A,与上述第二透镜组相邻地配置于上述第二负透镜组的像方,通过仅将所述第二负透 镜组向像方移动,从而从无穷远对邻近物体进行聚焦,并满足以下的条件。
[0044] 1. 0< 2nmax/ 0 2nmin<l. 4 ???(]_)
[0045] l.〇5〈03t/03w〈2.〇〇 ? ? ? (3)
[0046] 其中:
[0047] 0 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