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921636阅读:来源:国知局
5/T1、ALT/T4、G34/T2、G34/T3、G34/ T4、Gaa/Tl、Gaa/T2、T5/T2、G45/T2、以及 G45/T3 值的比较表。
[0068] 图39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一结构示意图。
[0069] 图40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70]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发明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发明揭露内容的一部 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 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发明的优点。图中 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0071] 本篇说明书所说的「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或负屈光率)」,是指所述透镜以高斯 光学理论计算出来的光轴上的屈光率为正(或为负)。该像侧面、物侧面定义为成像光线通 过的范围,其中成像光线包括了主光线(chief ray)Lc及边缘光线(marginal ray)Lm,如图 1所示,I为光轴且此一透镜是以该光轴I为对称轴径向地相互对称,光线通过光轴上的区 域为光轴附近区域A,边缘光线通过的区域为圆周附近区域C,此外,该透镜还包含一延伸 部E (即圆周附近区域C径向上向外的区域),用以供该透镜组装于一光学成像镜头内,理想 的成像光线并不会通过该延伸部E,但该延伸部E的结构与形状并不限于此,以下的实施例 为求附图简洁均省略了部分的延伸部。更详细的说,判定面形或光轴附近区域、圆周附近区 域、或多个区域的范围的方法如下:
[0072] 如图1所示,其是一透镜径向上的剖视图。以该剖视图来看,在判断前述区域的范 围时,定义一中心点为该透镜表面上与光轴的一交点,而一转换点是位于该透镜表面上的 一点,且通过该点的一切线与光轴垂直。如果径向上向外有多个转换点,则依序为第一转换 点,第二转换点,而有效半效径上距光轴径向上最远的转换点为第N转换点。中心点和第一 转换点之间的范围为光轴附近区域,第N转换点径向上向外的区域为圆周附近区域,中间 可依各转换点区分不同的区域。此外,有效半径为边缘光线Lm与透镜表面交点到光轴I上 的垂直距离。
[0073] 如图2所示,该区域的形状凹凸是以平行通过该区域的光线(或光线延伸线)与 光轴的交点在像侧或物侧来决定(光线焦点判定方式)。举例来说,当光线通过该区域后, 光线会朝像侧聚焦,与光轴的焦点会位在像侧,例如图2中R点,则该区域为凸面部。反之, 若光线通过该某区域后,光线会发散,其延伸线与光轴的焦点在物侧,例如图2中M点,则该 区域为凹面部,所以中心点到第一转换点间为凸面部,第一转换点径向上向外的区域为凹 面部;由图2可知,该转换点即是凸面部转凹面部的分界点,因此可定义该区域与径向上相 邻该区域的内侧的区域,以该转换点为分界具有不同的面形。另外,若是光轴附近区域的面 形判断可依该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的判断方式,以R值(指近轴的曲率半径,通常指光学软 件中的透镜数据库(lens data)上的R值)正负判断凹凸。以物侧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 判定为凸面部,当R值为负时,判定为凹面部;以像侧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判定为凹面部, 当R值为负时,判定为凸面部,此方法判定出的凹凸和光线焦点判定方式相同。
[0074] 若该透镜表面上无转换点,该光轴附近区域定义为有效半径的0~50%,圆周附 近区域定义为有效半径的50~100%。
[0075] 图3为第一范例的透镜像侧表面在有效半径上仅具有第一转换点,则第一区为光 轴附近区域,第二区为圆周附近区域。此透镜像侧面的R值为正,故判断光轴附近区域具有 一凹面部;圆周附近区域的面形和径向上紧邻该区域的内侧区域不同。即,圆周附近区域和 光轴附近区域的面形不同;该圆周附近区域具有一凸面部。
[0076] 图4为第二范例的透镜物侧表面在有效半径上具有第一及第二转换点,则第一区 为光轴附近区域,第三区为圆周附近区域。此透镜物侧面的R值为正,故判断光轴附近区域 为凸面部;第一转换点与第二转换点间的区域(第二区)具有一凹面部,圆周附近区域(第 三区)具有一凸面部。
[0077] 图5为第三范例的透镜物侧表面在有效半径上无转换点,此时以有效半径0%~ 50%为光轴附近区域,50%~100%为圆周附近区域。由于光轴附近区域的R值为正,故此 物侧面在光轴附近区域具有一凸面部;而圆周附近区域与光轴附近区域间无转换点,故圆 周附近区域具有一凸面部。
[0078] 本发明的光学成像镜头,是一定焦镜头,且是由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序设置 的一光圈、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及一第五透镜所构成,每一 透镜都具有屈光率且具有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 光线通过的像侧面。本发明的光学成像镜头总共只有前述五片具有屈光率的透镜。其中第 五透镜的像侧面包含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以及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其优 点在于能够提升修正光学质量的能力。
[0079] 当本发明的光学成像镜头满足:ALT/G45兰6. 0 ;ALT/T1兰4. 5 ;ALT/T5兰6. 02 ; G45/T5 ^ 3. 0 ;T4/G23 ^ 1. 87 ;T4/G34 ^ 2. 0 ;T4/T1 ^1.5 ;T4/T5 ^1.6 ;T5/T1 ^1.1; G45/T2 f 3. 0 ;以及G45/T3 f 2. 8的任一条件式时,表示分母不变时,分子的长度能相 对缩短,进而达到缩减镜头体积的功效。此外,若本发明的光学成像镜头能进一步满足: 3. 0 ^ ALT/G45 ^ 6. 0 ;2, 32 ^ ALT/T1 ^ 4. 5 ;3, 24 ^ ALT/T5 ^ 6. 02 ;0. 6 ^ G45/T5 ^ 3. 0 ; 1. 01 ^ T4/G23 ^ 1. 87 ;1, 01 ^ T4/G34 ^ 2. 0 ;0. 6 ^ T4/T1 ^ 1. 5 ;0. 83 ^ T4/T5 ^ 1. 6 ; 〇? 5兰T5/T1兰1. 1 ;1. 5兰G45/T2兰3. 0 ;以及1. 2兰G45/T3兰2. 8的任一条件式时,还 能够产生较为优良的成像质量。
[0080] 当本发明的光学成像镜头满足:2. 90兰ALT/T4 ;1. 3兰G34/T2 ;1. 0兰G34/T3 ; 〇? 5 兰 G34/T4 ;1. 55 兰 Gaa/Tl ;4. 5 兰 Gaa/T2 ;以及 1. 40 兰 Gaa/Tl 的任一条件式时,表示 具有较佳的配置,能在维持适当良率的前提之下,产生良好的成像质量。此外,若本发明的 光学成像镜头能进一步满足:2. 90兰ALT/T4兰5. 06 ;1. 3兰G34/T2兰2. 16 ;1. 0兰G34/ T3 ^ 2. 0 ;0. 5 ^ G34/T4 ^ 0. 9 ;1, 55 ^ Gaa/Tl ^ 2. 87 ;4, 5 ^ Gaa/T2 ^ 8. 03 ;1, 40 ^ Gaa/ T1兰2. 61的任一条件式时,还能够进一步维持较为适当的体积。
[0081] 有鉴于光学系统设计的不可预测性,在本发明的架构之下,符合上述的条件式时, 能较佳地使本发明的镜头长度缩短、可用光圈增大(F number缩小)、视场角增加、成像质 量提升,或组装良率提升而改善先前技术的缺点。
[0082] 在实施本发明时,除了上述条件式之外,亦可针对单一透镜或广泛性地针对多个 透镜额外设计出其他更多的透镜的凹凸曲面排列等细部结构,以加强对系统性能及/或 分辨率的控制。须注意的是,这些细节需在无冲突的情况之下,选择性地合并施用于本发明 的其他实施例当中,并不限于此。
[0083] 为了说明本发明确实可在提供良好的光学性能的同时,提供宽广的拍摄角度,以 下提供多个实施例以及其详细的光学数据。首先请一并参考图6至图9,其中图6是显示依 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五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显示依据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示意图,图8是显示依据本发 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其中f即是有效焦距EFL,图9是显示依 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
[0084]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从物侧A1至像侧A2依序包括一光圈 (aperture stop) 100、一第一透镜110、一第二透镜120、一第三透镜130、一第四透镜140、 及一第五透镜150。一滤光件160及一影像传感器的一成像面170皆设置于光学成像镜头1 的像侧A2。在本实施例中,滤光件160为红外线滤光片(IR cut filter)且设于第五透镜 150与成像面170之间,滤光件160将经过光学成像镜头1的光过滤掉特定波段的波长,例 如过滤掉红外线波段,可使得人眼看不到的红外线波段的波长不会成像于成像面170上。
[0085] 光学成像镜头1的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第四透镜140及第 五透镜150在此示例性地以塑料材质所构成,且形成细部结构如下:第一透镜110具有正屈 光率,并具有一朝向物侧A1的物侧面111及一朝向像侧A2的像侧面112。物侧面111为 一凸面,且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111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1112。 像侧面112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112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1122。 第一透镜110的物侧面111与像侧面112皆为非球面。
[0086] 第二透镜120具有负屈光率,并具有一朝向物侧A1的物侧面121及一朝向像侧A2 的像侧面122。物侧面121为一凹面且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1211及一位于 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1212。像侧面122为一凹面且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 122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1222。第二透镜120的物侧面121与像侧面122皆 为非球面。
[0087] 第三透镜130具有正屈光率,并具有一朝向物侧A1的物侧面131及一朝向像侧A2 的像侧面132。物侧面131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1311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 域的凹面部1312。像侧面132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132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 区域的凸面部1322。第三透镜130的物侧面131与像侧面132皆为非球面。
[0088] 第四透镜140具有正屈光率,并具有一朝向物侧A1的物侧面141及具有一朝向像 侧A2的像侧面142。物侧面141为一凹面且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1411以及 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1412。像侧面142为一凸面且包括一位于光轴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