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仪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216334阅读:来源:国知局
2并固定于底座框架50的近似矩形状的固定用壳体313构成。
[0070]如图3?图6所示,在固定用壳体313形成有多个用于固定在底座框架50的固定部314。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314形成有具有孔部而构成的固定部314A?314D。此外,固定部314通过螺钉SC3而固定于底座框架50。
[0071]第三壳体31的透镜用壳体311通过使用了合成树脂部件的注射成型而形成。另夕卜,移动用壳体312、固定用壳体313通过使用了镁合金等金属的压铸成型而形成。
[0072]另外,在固定用壳体313,在与上述图像形成部20(第二壳体21)相对的表面部,形成有固定第二壳体21的固定部的固定接受部(省略图示)。详细而言,固定接受部构成为具有螺孔(省略图示)。利用螺钉SCl (参照图2)将图像形成部20的第二壳体21的固定部固定在固定用壳体313的固定接受部,从而使图像形成部20与投射部30结合。
[0073]底座框架50是成为设置(固定)各构成部件的底座的部件。底座框架50固定照明部10、投射部30、脚部40以及固定悬吊部件70的悬吊用框架60。另外,底座框架50成为也固定省略图示的外装壳体的构成。此外,外装壳体的材料是合成树脂、金属材料等。
[0074]底座框架50具有为了固定上述构成部件而所需的最小限度的平面形状并构成为近似板状。详细而言,底座框架50大致由成为固定照明部10的第一壳体11的区域的照明部用区域51、成为固定投射部30的第三壳体31 (固定用壳体313)的区域的投射部用区域52、以及以从俯视时呈矩形形状的投影仪I的前侧以及后侧的中央向成为边角部的各两个方向(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并成为固定脚部40的区域的脚部用区域53构成。此夕卜,脚部用区域53成为也将用于固定悬吊部件70的悬吊用框架60固定的区域。
[0075]底座框架50通过使用了镁合金等金属的压铸成型而形成,从而能够提高弹性模量,并能够使弹性模量的温度依赖性降低,由此提高刚性使得底座框架50难以相对于温度变化而变形。
[0076]如图3所示,在底座框架50的照明部用区域51,与第一壳体11的固定部IllA?IllH对应地,形成有由螺孔构成的固定接受部511A?511H。
[0077]以下,在说明各构成部件的构成的同时,对各构成部件向底座框架50的组装方法(固定的方法)进行适当的说明。
[0078]对于底座框架50而言,作为固定其他构成部件的先前工序,将构成外装壳体的下侧壳体(省略图示)螺钉固定于底座框架50的下表面侧。
[0079]对于照明部10向底座框架50的组装而言,在固定于下侧壳体的底座框架50的照明部用区域51载置照明部10的第一壳体11之后,将螺钉SC2插入第一壳体11的固定部IllA?111H,而使其与固定接受部511A?511H的螺孔螺合,从而进行照明部10的向底座框架50的组装。
[0080]如图3所示,在底座框架50的投射部用区域52,与第三壳体31 (固定用壳体313)的固定部314A?314D对应地,形成有由螺孔构成的固定接受部521A?521D。
[0081]此外,对于投射部30 (结合有图像形成部20的状态)的向底座框架50的组装而言,在将照明部10固定于底座框架50之后进行。首先,在固定于底座框架50的照明部10的空间区域112,从上方插入图像形成部20,并将第三壳体31 (固定用壳体313)的固定部314载置于底座框架50的投射部用区域52。之后,将螺钉SC3插入固定用壳体313的固定部314A?314D,并使其与固定接受部521A?521D的螺孔螺合,从而进行投射部30的向底座框架50的组装。
[0082]这里,对于照明部10与投射部30的向底座框架50的设置而言,在确保图1、图2所示的间隙S的状态下进行设置。此外,图1、图2所示的间隙S表示概念,并不意味着沿投射方向呈直线状地设置有一样的间隙S。实际上,设置间隙S的位置是照明部10(第一壳体11)与投射部30 (第三壳体31)接近的多个部位,与各自的形状配合地设置。而且,间隙S不仅在投射方向设置,也与构成部件变形的方向配合地设置。此外,也确保设置于投射部30的图像形成部20 (第二壳体21)与照明部10 (第一壳体11)之间的间隙S。
[0083]另外,对于间隙S的量而言,以考虑投影仪I的使用温度范围内的各构成部件的膨胀、弹性模量的变化所引起的变形量,使缝隙间隙S的量成为即使照明部10(第一壳体11)和投射部30 (第三壳体31)产生变形,也不会相互接触、换言之不会抵接而相互挤压的间隙量的方式,在各设置位置调整间隙量。此外,也确保设置于投射部30的图像形成部20 (第二壳体21)与照明部10(第一壳体11)之间的间隙量。
[0084]脚部40是将投影仪I主体载置于桌子上表面等的部件,其固定于底座框架50。本实施方式的脚部40与俯视时呈矩形形状的投影仪I的四个边角部对应地设置为四个。如图3所示,脚部40由载置于桌子上表面等的脚主体41以及用于固定用的螺钉部42构成。
[0085]这里,如图3所示,在底座框架50的各个脚部用区域53的端部,形成有具有用于固定脚部40的螺孔而构成的固定接受部531。另外,在固定于底座框架50的下侧壳体,与固定接受部531所具有的用于固定脚部40的螺孔对应地形成有孔部。
[0086]而且,对于脚部40的向底座框架50的组装而言,从该下侧壳体的下表面侧,使脚部40的螺钉部42插通下侧壳体所具有的孔部,并使脚部40的螺钉部42与底座框架50的固定接受部531的螺孔螺合,从而进行脚部40的向底座框架50的组装。此外,在将脚部40固定于底座框架50的情况下,脚部40 (脚主体41)不会挤压下侧壳体的表面。
[0087]悬吊用框架60是作为将悬吊部件70固定于底座框架50时使用的居间部件而构成的部件。悬吊用框架60竖立设置并固定于底座框架50的四个脚部用区域53的各端部(固定脚部40的相反侧)。悬吊用框架60与四个脚部用区域53的各端部对应地由四个部件构成。
[0088]对于悬吊用框架60而言,虽然具体形状分别不同,但是四个都通过金属部件的弯曲加工而形成为大体柱状,从而能够提高弹性模量,并使弹性模量的温度依赖性降低,由此提高刚性使得悬吊用框架60难以相对于温度变化而变形。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金属部件,使用钢板(冷轧钢板)。
[0089]详细而言,悬吊用框架60分别由悬吊用框架主体61、形成于悬吊用框架主体61的一个端部并具有用于固定于底座框架50的孔部而构成的底座侧固定部62、以及形成于悬吊用框架主体61的另一个端部并具有用于与悬吊部件70固定的螺孔而构成的悬吊侧固定部63构成。
[0090]这里,如图3所示,在底座框架50的各个脚部用区域53的端部,形成有具有用于固定悬吊用框架60的螺孔而构成的固定接受部532。而且,对于悬吊用框架60的向底座框架50的组装而言,在底座框架50的脚部用区域53的上表面载置悬吊用框架60的底座侧固定部62之后,将螺钉(省略图示)插入底座侧固定部62的孔部,并使其与固定接受部532的螺孔螺合,从而进行悬吊用框架60的向底座框架50的组装。
[0091]悬吊部件70是在天花板固定投影仪I主体时使用的部件。悬吊部件70由两个构成,并且分别通过金属部件的弯曲加工而形成为大致相同的形状,从而能够提高弹性模量,并能够使弹性模量的温度依赖性降低,由此提高刚性使得悬吊部件70难以相对于温度变化而变形。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金属部件,使用钢板(冷轧钢板)。
[0092]悬吊部件70由悬吊部件主体71和在悬吊部件主体71的两端部形成的悬吊部件固定部72构成。形成于两端部的悬吊部件固定部72在两端部形成为大致相同的形状。此夕卜,悬吊部件固定部72具有用于固定于悬吊用框架60的孔部而构成。
[0093]悬吊部件70相对于固定在底座框架50的悬吊用框架60,分别以与投射方向平行的方式固定。因此,一个悬吊部件70固定于与投射方向平行的两个悬吊用框架60的各自的悬吊侧固定部63。详细而言,将一个悬吊部件70的两端部的悬吊部件固定部72与两个悬吊用框架60的各自的悬吊侧固定部63固定。
[0094]此外,在将悬吊部件70固定于悬吊用框架60的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构成省略图示的外装壳体的上侧壳体(省略图示)介于悬吊部件70与悬吊用框架60之间。详细而言,上侧壳体介于悬吊部件70的悬吊部件固定部72与悬吊用框架60的悬吊侧固定部63之间。另外,在上侧壳体的居间区域,与悬吊部件固定部72所具有的孔部对应地同样形成有孔部。
[0095]对于悬吊部件70的向悬吊用框架60的组装而言,在将悬吊用框架60固定于底座框架50后进行。另外,作为在固定于底座框架50的下侧壳体的内部设置控制部(省略图示)、电源部(省略图示)、冷却部(省略图示)等构成部件后的所谓的最终工序,来进行悬吊部件70的向悬吊用框架60的组装。
[0096]而且,在将悬吊用框架60固定于底座框架50后,在四个悬吊用框架60的悬吊侧固定部63载置上侧壳体。然后,以使悬吊部件70的悬吊部件固定部72与上侧壳体所具有的孔部相对的方式,载置悬吊部件70。接下来,通过将螺钉(省略图示)插通悬吊部件固定部72所具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