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色彩饱和度的导光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488778阅读:来源:国知局
D光源201的侧面。第一导光板203用于将蓝色LED光源201出射的蓝色光线L1传导至远离蓝色LED光源201的相对一侧。第二导光板205设置于第一导光板203的上方,例如,第一导光板203的出光端面与第二导光板205的入光端面相对设置。量子点薄膜层207设置于第二导光板205的、远离蓝色LED光源201的一侧。如此一来,量子点薄膜层207可将来自第一导光板203的出光端面的蓝色光线转换为白色光线。第一反射片209位于第一导光板203的下方,用于将第一导光板203从下方出射的部分蓝色光线反射回第一导光板203的内部。此外,还可在第一反射片209的上方且靠近第一导光板203出光端面的位置安装另一尺寸较小的量子点薄膜层211,以增加光能量的利用效率。
[0044]在一具体实施例,第一导光板203出射的一部分蓝色光线经由量子点薄膜层207的表面发生反射,另一部分蓝色光线藉由量子点薄膜层207转换为红色光线和绿色光线。量子点薄膜层207用于将反射后的蓝色光线、转换后的红色光线和绿色光线混合生成白色光线。
[0045]在一具体实施例,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PET)、聚碳酸酯(PC)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材质。
[0046]由上述可知,本发明通过第一导光板将蓝色光线传递至远离蓝色LED光源的另一侦h并从第一导光板的出光端面入射到第二导光板侧面的量子点薄膜层,藉由该量子点薄膜层将蓝色光线转换为白色光线之后再导入该第二导光板,可使光均匀地整面出光。由于量子点薄膜层设置在第一导光板的远离LED光源的一侧,因而不会出现诸如现有技术中的热衰竭严重的问题,并且还可缩小量子点薄膜层的使用面积,进而降低成本。
[0047]图3A至图3F分别示出如图2所示的导光装置的多个不同实施例。
[0048]如图3A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其与图2的导光装置的主要区别是在于,蓝色LED光源301选用了较大功率的LED。这是因为,尽管LED的功率越大,温升越高,但是量子点薄膜层207放置在第一导光板203的右侧,它与LED光源之间的距离较远,其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在图3B中,第二导光板205采用多块拼接而成。当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也可将第一导光板203采用多块拼接。
[0049]参照图3C和图3D,将它们与图2进行比较,其主要区别是在于,第一导光板的出光端面进行了特别设计,以便将出射的蓝色光线集中入射到第二导光板的入射端面之下侧。例如,图3C的第一导光板203的出光端面设计为三角凹槽S1。又如,图3D的第一导光板203的出光端面设计为圆角凹槽S2。此外,经过实验数据测试表明,入射到第二导光板出光面的光线角度Θ31与Θ 32均大于40度。
[0050]如图3Ε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导光装置还包括一第二反射片213,其设置于量子点薄膜层207的、远离第二导光板205的一侧。第二反射片213用于将穿透量子点薄膜层207的部分红色光线、部分绿色光线和部分蓝色光线反射回来从而降低光能量损耗。
[0051]如图3F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导光装置不仅设有第二反射片213,还在第二导光板205的上方设有第三反射片215以及第一导光板203的下方设有量子点薄膜层211a。其中,第三反射片215还具有多个间隔分布的通孔217,藉由这些通孔217将第二导光板205出射的蓝色光线重新打回量子点薄膜层211a,不仅可进一步增加发光效率,同时也能够调整光均匀度。
[0052]图4示出图2的导光装置中,具有较佳的出光能量比例时的第一导光板的示意性结构图。
[0053]参照图4,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导光板203的厚度为H1,第二导光板205的厚度为H2。蓝色LED光源201出射的蓝色光线进入第一导光板203之后,其入射角和反射角均为θ10第一导光板203的出光端面为一斜面,该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2。入射到第二导光板205出光面的光线角度记为θ33。实验表明,当02为90度时,第二导光板205出光面的光能量相对于蓝色LED光源的占比为0 ;当02为45度时,第二导光板205出光面的光能量相对于蓝色LED光源的占比为58% ;当02为30度时,第二导光板205出光面的光能量相对于蓝色LED光源的占比为88%。一般地,可将倾角θ2选择为介于20度?45度之间。
[0054]在一具体实施例,为了避免蓝光无法成功入射量子点薄膜层以造成画面漏光情形,第一导光板203的出光端面至量子点薄膜层207的最长距离应小于第二导光板205的高度Η2与tan Θ i之乘积,其中θ ι为第一导光板的全反射临界角度。类似地,入射到第二导光板205出光面的光线角度Θ 33也会大于40度。
[0055]图5示出依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采用上述图2的导光装置的液晶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56]参照图5,在该实施方式中,该液晶显示设备包括一液晶面板305、一光学薄膜层303和一导光装置。光学薄膜层303位于液晶面板305的下方,导光装置位于光学薄膜层303的下方。如前所述,导光装置中的第二导光板205的出光面可出射均匀的白色光线,以满足液晶面板中液晶分子所需的背光要求。
[0057]图6示出依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式,采用上述图2的导光装置的液晶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58]参照图6,类似于图5,在该实施方式中,该液晶显示设备包括一液晶面板305、一光学薄膜层303、一扩散板(diffuser plate) 307和一导光装置。光学薄膜层303位于液晶面板305的下方,扩散板307位于光学薄膜层303的下方。导光装置位于扩散板307的下方。与图5不同的是,第二导光板的上方设有第三反射片217。第三反射片215还具有多个间隔分布的通孔217,藉由这些通孔217将第二导光板出射的部分蓝色光线重新打回量子点薄膜层207a的底边,这样不仅可增加发光效率,还可调整光均匀度。
[0059]采用本发明的高色彩饱和度的导光装置,其包括蓝色LED光源、第一导光板、第二导光板、量子点薄膜层和第一反射片,上述第一导光板设置于蓝色LED光源的侧面并用于将蓝色LED光源出射的光线传递至远离蓝色LED光源的相对一侧,上述第二导光板设置于第一导光板的上方,量子点薄膜层设置于第二导光板的远离蓝色LED光源的一侧,该量子点薄膜层将来自第一导光板的出光端面的蓝色光线转换为白色光线,第一反射片位于第一导光板的下方从而将部分蓝色光线反射回第一导光板的内部。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米用双导光板的架构设计,通过第一导光板将蓝色光线传递至远离LED光源的另一侧,并从第一导光板的出光端面入射到第二导光板侧面的量子点薄膜层,藉由该量子点薄膜层将蓝色光线转换为白色光线之后再导入该第二导光板,使得光均匀地整面出光。如此一来,本发明将量子点薄膜层设置在远离LED光源的一侧,更可以缩小量子点薄膜层的使用面积,进而降低成本。
[0060]上文中,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各种变更和替换。这些变更和替换都落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高色彩饱和度的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光装置包括: 一蓝色LED光源; 一第一导光板,设置于所述蓝色LED光源的侧面,所述第一导光板用于将所述蓝色LED光源出射的光线传递至远离所述蓝色LED光源的相对一侧; 一第二导光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上方; 一量子点薄膜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光板的、远离所述蓝色LED光源的一侧,所述量子点薄膜层用于将来自所述第一导光板的出光端面的蓝色光线转换为白色光线;以及 一第一反射片,位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下方,用于将所述第一导光板出射的部分蓝色光线反射回所述第一导光板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色彩饱和度的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板出射的一部分蓝色光线经由所述量子点薄膜层表面发生反射,另一部分蓝色光线藉由所述量子点薄膜层转换为红色光线和绿色光线,所述量子点薄膜层用于将反射后的所述蓝色光线、转换后的所述红色光线和所述绿色光线混合生成所述白色光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色彩饱和度的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板或所述第二导光板采用多块拼接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色彩饱和度的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装置还包括一第二反射片,设置于所述量子点薄膜层的、远离所述第二导光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反射片用于将穿透所述量子点薄膜层的部分红色光线、部分绿色光线和部分蓝色光线反射回来从而降低光能量损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色彩饱和度的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装置还包括一第三反射片,位于所述第二导光板的上方,所述第三反射片具有多个间隔分布的通孔,藉由所述通孔将所述第二导光板出射的蓝色光线重新打回所述量子点薄膜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色彩饱和度的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出光端面为一斜面,所述斜面朝向所述第二导光板,且倾斜角度介于20度?45度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色彩饱和度的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出光端面至所述量子点薄膜层的最长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导光板的高度与tan Θ i之乘积,其中Q1为所述第一导光板的全反射临界角度。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色彩饱和度的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出光端面为三角凹槽或圆角凹槽。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色彩饱和度的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板和所述第二导光板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聚碳酸酯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质。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色彩饱和度的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装置用作为一侧入式背光模组或一直下式背光光源。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色彩饱和度的导光装置,包括:一蓝色LED光源;一第一导光板,用于将蓝色LED光源出射的光线传递至远离光源的相对一侧;一第二导光板,设置于第一导光板的上方;一量子点薄膜层,设置于第二导光板的、远离蓝色LED光源的一侧,用于将第一导光板出光端面的蓝色光线转换为白色光线;以及一第一反射片。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采用双导光板的架构设计,通过第一导光板将蓝色光线传递至远离LED光源的另一侧,并从第一导光板的出光端面入射到第二导光板侧面的量子点薄膜层,藉由该量子点薄膜层将蓝色光线转换为白色光线之后再导入该第二导光板,使得光均匀地整面出光。如此一来,本发明更可缩小量子点薄膜层的使用面积,进而降低成本。
【IPC分类】G02F1/13357
【公开号】CN105242457
【申请号】CN201510777523
【发明人】林义文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