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系统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615545阅读:来源:国知局
轴视场的像差。优选地,其物侧面以及像侧面均具有至少一个 反曲点。
[0142] 光学成像系统可还包括图像感测元件,其设置在成像面。图像感测元件有效感 测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即为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高度或称最大像高)为Η0Ι,第一透镜 物侧面至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为H0S,其满足下列条件:H0S/H0I5 3 ;以及0.5fH0S/ f兰2. 5。优选地,可满足下列条件:1兰H0S/H0I兰2. 5;以及1兰HOS/f兰2。由此,可维 持光学成像系统的小型化,以搭载在轻薄便携式的电子产品上。
[0143] 另外,本发明的光学成像系统中,依需求可设置至少一个光圈,以减少杂散光,有 助于提尚图像质量。
[0144] 本发明的光学成像系统中,光圈配置可为前置光圈或中置光圈,其中前置光圈意 即光圈设置在被摄物与第一透镜间,中置光圈则表示光圈设置在第一透镜与成像面间。若 光圈为前置光圈,可使光学成像系统的出瞳与成像面产生较长的距离而容置更多光学元 件,并可增加图像感测元件接收图像的效率;若为中置光圈,有助于扩大系统的视场角,使 光学成像系统具有广角镜头的优势。前述光圈至成像面间的距离为InS,其满足下列条件: 0.6兰InS/HOS兰L1。优选地,可满足下列条件:0.8兰InS/HOS兰1。由此,可同时兼顾 维持光学成像系统的小型化以及具备广角的特性。
[0145] 本发明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一透镜物侧面至第六透镜像侧面间的距离为InTL, 在光轴上所有具屈光力的透镜的厚度总和ΣΤΡ,
[0146] 其满足下列条件:0.45兰ΣΤΡ/InTL兰0.95。由此,当可同时兼顾系统成像的对 比度以及透镜制造的良率并提供适当的后焦距以容置其他元件。
[0147] 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2,其满足下列 条件:0.1= |R1/R2 | = 0.5。由此,第一透镜的具备适当正屈光力强度,避免球差增加过 速。优选地,可满足下列条件:0.2兰|R1/R2 |兰0.45。
[0148] 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1,第六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2,其满足下 列条件:-l〇〈(Rll-R12V(Rll+R12)〈30。由此,有利于修正光学成像系统所产生的像散。
[0149] 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IN12,其满足下列条件:0〈IN12/ f兰0. 25。优选地,可满足下列条件:0. 01兰IN12/f兰0. 20。由此,有助于改善透镜的色 差以提尚其性能。
[0150] 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分别为TP1以及TP2,其满足下列条件: 1f(TP1+IN12)/TP2 5 10。由此,有助于控制光学成像系统制造的敏感度并提高其性能。
[0151] 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分别为TP5以及TP6,前述两透镜在光轴上 的间隔距离为IN56,其满足下列条件:0. 2f(TP6+IN56)/TP5 5 3。由此,有助于控制光学 成像系统制造的敏感度并降低系统总高度。
[0152] 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分别为TP3、TP4以及TP5,第 三透镜与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IN34,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 距离为IN45,第一透镜物侧面至第六透镜像侧面间的距离为InTL,其满足下列条件: 〇· 1 5 (ΤΡ3+ΤΡ4+ΤΡ5)/ΣΤΡ5 0.8。优选地,可满足下列条件:0.4f(TP3+TP4+TP5)/ ΣΤΡ5 0.8。由此,有助于层层微幅修正入射光线行进过程所产生的像差并降低系统总高 度。
[0153] 第五透镜物侧面在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径位置在光轴 的水平位移距离为InRS51(若水平位移朝向像侧,InRS51为正值;若水平位移朝向物 侦牝InRS51为负值),第五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径位 置在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为InRS52,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TP5,其满足下列条件: 0兰|InRS52 | /TP5〈5。由此,有利于镜片的制作与成型,并有效维持其小型化。
[0154] 第五透镜物侧面的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HVT51,第五透镜像侧面的临界点 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HVT52,其满足下列条件:0fHVT51/HVT52。由此,可有效修正离轴视 场的像差。
[0155] 第六透镜物侧面在光轴上的交点至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径位置在光轴的 水平位移距离为InRS61,第六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的交点至第六透镜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径 位置在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为InRS62,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TP6,其满足下列条件: 0〈 |InRS62 | /TP6〈3。由此,有利于镜片的制作与成型,并有效维持其小型化。
[0156]第六透镜物侧面的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HVT61,第六透镜像侧面的临界点 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HVT62,其满足下列条件:0fHVT61/HVT62。由此,可有效修正离轴视 场的像差。
[0157] 本发明的光学成像系统其满足下列条件:0. 2fHVT62/H0I5 0. 9。优选地,可满 足下列条件:〇. 3fHVT62/H0I5 0. 8。由此,有助于光学成像系统的周边视场的像差修正。
[0158] 本发明的光学成像系统其满足下列条件:0兰HVT62/H0S5 0. 5。优选地,可满足 下列条件:〇. 2fHVT62/H0S5 0. 45。由此,有助于光学成像系统的周边视场的像差修正。
[0159] 第六透镜物侧面在光轴上的交点至第六透镜物侧面的反曲点与光轴的的水平位 移距离以Inf61表示,第六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的交点至第六透镜像侧面的反曲点与光轴 的的水平位移距离以Inf62表示,其满足下列条件:0〈Inf62Alnf62+CT6)兰5。优选地,可 满足下列条件:〇· 1兰Inf62Alnf62+CT6)兰1。
[0160] 本发明的光学成像系统其满足下列条件:0mm〈 |InRS52 | + |InRS61 |兰5mm。 优选地,可满足下列条件:1.5臟兰|1111?52| + |1111?61|兰3.5臟。由此,可控制第五 透镜与第六透镜相邻两面间最大有效径位置的距离,而有助于光学成像系统的周边视场的 像差修正以及有效维持其小型化。
[0161] 本发明的光学成像系统其满足下列条件:0兰Inf62/ |InRS62 |兰120。由此控 制第六透镜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径的深度与其反曲点出现位置,而有助修正离轴视场的像差 以及有效维持其小型化。
[0162] 本发明的光学成像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可通过具有高色散系数与低色散系数的 透镜交错排列,而助于光学成像系统色差的修正。
[0163] 上述非球面的方程式为:
[0164] z=ch2/[l+[l(k+l)c2h2]°-5]+A4h4+A6h6+A8h8+A10h10+A12h12+A14h14+A16h16+A18h18 +A20h2Q+..· (1)
[0165] 其中,z为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以表面顶点作参考的位置值,k为锥面系 数,c为曲率半径的倒数,且A4、A6、A8、A10、A12、A14、A16、A18以及A20为高阶非球面系 数。
[0166] 本发明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中,透镜的材质可为塑胶或玻璃。当透镜材质为塑胶, 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与重量。另当透镜的材质为玻璃,则可以控制热效应并且增加光学 成像系统屈光力配置的设计空间。此外,光学成像系统中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及 像侧面可为非球面,其可获得较多的控制变数,除用以消减像差外,相比于传统玻璃透镜的 使用甚至可缩减透镜使用的数目,因此能有效降低本发明光学成像系统的总高度。
[0167] 再者,本发明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中,若透镜表面为凸面,则表示透镜表面在近光 轴处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则表示透镜表面在近光轴处为凹面。
[0168] 另外,本发明的光学成像系统中,依需求可设置至少一个光阑,以减少杂散光,有 助于提尚图像质量。
[0169] 本发明的光学成像系统中,光圈配置可为前置光圈或中置光圈,其中前置光圈意 即光圈设置在被摄物与第一透镜间,中置光圈则表示光圈设置在第一透镜与成像面间。若 光圈为前置光圈,可使光学成像系统的出瞳与成像面产生较长的距离而容置更多光学元 件,并可增加图像感测元件接收图像的效率;若为中置光圈,有助于扩大系统的视场角,使 光学成像系统具有广角镜头的优势。
[0170] 本发明的光学成像系统更可视需求应用于移动对焦的光学系统中,并兼具优良像 差修正与良好成像质量的特色,从而扩大应用层面。
[0171]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以下提出具体实施例并配合图式予以详细说明。
[0172] 第一实施例
[0173] 请参照图1A及图1B,其中图1A表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光学成像系统 的示意图,图1B由左至右依次为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像散及光学畸变曲线 图。图1C为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TV畸变曲线图。由图1A可知,光学成像系统由 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110、光圈100、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第四透镜140、第 五透镜150、第六透镜160、红外线滤光片170、成像面180以及图像感测元件190。
[0174] 第一透镜110具有正屈光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面112为凸面,其像侧面114 为凹面,并均为非球面。
[0175] 第二透镜120具有负屈光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面122为凸面,其像侧面124 为凹面,并均为非球面。
[0176] 第三透镜130具有正屈光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面132为凸面,其像侧面134 为凸面,并均为非球面。
[0177] 第四透镜140具有负屈光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面142为凹面,其像侧面144 为凸面,并均为非球面。
[0178] 第五透镜150具有正屈光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面152为凸面,其像侧面154 为凸面,并均为非球面,且其物侧面152具有反曲点。
[0179] 第六透镜160具有负屈光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面162为凹面,其像侧面164 为凹面,并均为非球面,且其像侧面164均具有反曲点。
[0180] 红外线滤光片180为玻璃材质,其设置在第六透镜160及成像面170间且不影响 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
[0181] 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为f,光学成像系统的入射瞳 直径为HEP,光学成像系统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AF,其数值如下:f= 5. 2905mm;f/HEP= 1· 4 ;以及HAF= 36 度与tan(HAF) = 0· 7265。
[0182]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一透镜110的焦距为Π,第六透镜160的焦距为 f6,其满足下列条件:Π= 7. 984mm; |f/Π丨=0· 6626 ;f6 =-6. 1818mm; |Π丨 >f6 ; 以及Ifl/f6I= 1· 2915。
[0183] 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二透镜120至第五透镜150的焦距分别为 €2、€3、付、朽,其满足下列条件:|€2| + |€3| + |付| + |朽|= 27.9195_; |η| +If6I= 14. 1658mm以及If2I+If3I+If4I+If5I+If6I>IηI+ If6I〇
[0184] 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f与每一片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的焦距fp的比值PPR,光学 成像系统的焦距f与每一片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的焦距fn的比值NPR,第一实施例的光学 成像系统中,所有正屈光力的透镜的PPR总和为SPPR=f/fl+f/f3+f/f5 = 2. 7814,所有 负屈光力的透镜的NPR总和为 2NPR=f/f2+f/f4+f/f6 = -2. 0611,2PPR/ | 2NPR丨= 1. 3494。
[0185] 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一透镜物侧面112至第六透镜像侧面164间的 距离为InTL,第一透镜物侧面112至成像面180间的距离为H0S,光圈100至成像面180间 的距离为InS,图像感测元件190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Η0Ι,第六透镜像侧面164 至成像面180间的距离为InB,其满足下列
当前第3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