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系统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726502阅读:来源:国知局
[0159] 第三透镜13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132为凹面,其像侧面134 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且其物侧面132以及像侧面134皆具有两个反曲点。
[0160] 第三透镜物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以HIF311表示,第三透 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三透镜像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以 HIF321 表示,其满足下列条件:HIF311 = 0· 987648mm ;HIF321 =0· 805604mm ;HIF311/H0I =0· 336679052 ;HIF321/H0I = 0·274622124。
[0161] 第三透镜物侧面第二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以HIF312表示,第 三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三透镜像侧面第二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 距离以 HIF322 表示,其满足下列条件:HIF312 = 1. 0493mm ;HIF322 = 1. 17741mm ;HIF312/ HOI = 0· 357695585 ;HIF322/HOI = 0·401366968。
[0162] 第四透镜14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142为凸面,其像侧面144 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且其物侧面142具有一个反曲点。
[0163] 第四透镜物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以HIF411表示,其满足 下列条件:HIF411 = 0· 645213mm ;HIF411/H0I =0· 21994648。
[0164] 第五透镜15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152为凹面,其像侧面154 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且其物侧面152具有三个反曲点以及像侧面154具有一个反曲点。
[0165] 第五透镜物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以HIF511表示,第五 透镜像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以HIF521表示,其满足下列条件: HIF511 = 1. 21551mm ;HIF521 = 0· 575738mm ;HIF511/H0I =0· 414354866 ;HIF521/H0I = 0. 196263167。
[0166] 第五透镜物侧面第二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以HIF512表示,其 满足下列条件:HIF512 = 1. 49061mm ;HIF512/H0I =0· 508133629。
[0167] 第五透镜物侧面第三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以HIF513表示,其 满足下列条件:HIF513 = 2. 00664mm ;HIF513/H0I =0· 684042952。
[0168] 红外线滤光片180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第五透镜150及成像面170间且不影响 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
[0169] 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为f,光学成像系统的入射瞳 直径为HEP,光学成像系统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AF,其数值如下:f = 3. 73172mm ;f/HEP = 2· 05 ;以及 HAF = 37. 5 度与 tan (HAF) = 0· 7673 〇
[0170] 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一透镜110的焦距为Π ,第五透镜150的焦距为 f5,其满足下列条件:fl = 3.7751mm; | f/fl 丨= 0.9885;f5 = -3.6601mm; | fl 丨 >f5; 以及 I fl/f5 I = L 0314。
[0171] 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二透镜120至第四透镜140的焦距分别为f2、 f3、f4,其满足下列条件:| f2 | + | f3 | + | f4 | = 77.3594mm; | Π | + | f5 丨= 7.4352mm 以及 I f2 I + I f3 I + I f4 I > I fl I + I f5 I。
[0172] 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f与每一片具有正屈折力的透镜的焦距fp的比值为PPR,光 学成像系统的焦距f与每一片具有负屈折力的透镜的焦距fn的比值为NPR,第一实施例的 光学成像系统中,所有正屈折力的透镜的PPR总和为SPPR = f/fl+f/f4 = 1.9785,所有 负屈折力的透镜的陬1?总和为2陬1? = €/^2+€/^3+€/^5 = -1.2901,2??1?/|2陬1?丨 =1. 5336。同时亦满足下列条件:| f/Π | = 0· 9885 ; | f/f2 | = 0· 0676 ; | f/f3 丨= 0. 2029 ; I f/f4 I = 0. 9900 ; I f/f5 I = 1. 0196。
[0173] 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一透镜物侧面112至第五透镜像侧面154间的 距离为InTL,第一透镜物侧面112至成像面180间的距离为H0S,光圈100至成像面180 间的距离为InS,影像感测元件190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Η0Ι,第五透镜像侧面 154至成像面180间的距离为InB,其满足下列条件:InTL+InB = HOS ;H0S = 4. 5mm ;Η0Ι = 2. 9335mm ;H0S/H0I = 1· 5340 ;H0S/f= 1· 2059 ;InS = 4. 19216mm ;以及 InS/H0S = 0. 9316。
[0174] 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于光轴上所有具有屈折力的透镜的厚度总和为 ΣΤΡ,其满足下列条件:ΣΤΡ = 2. 044092mm ;以及ΣΤΡ/InTL = 0. 5979。藉此,当可同时兼 顾系统成像的对比度以及透镜制造的合格率并提供适当的后焦距以容置其他元件。
[0175] 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一透镜物侧面112的曲率半径为R1,第一透镜 像侧面114的曲率半径为R2,其满足下列条件:| R1/R2 | =0. 3261以及(R1-R2V(R1+R2) =-0. 508197809。藉此,第一透镜的具备适当正屈折力强度,避免球差增加过速。
[0176] 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一透镜像侧面114的曲率半径为R2,第二透镜 物侧面122的曲率半径为R3,其满足下列条件:(R2-R3V(R2+R3) = -2. 898456368。藉此, 可令本透镜在成像性能以及制造的合格率上取得平衡。
[0177] 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二透镜像侧面124的曲率半径为R4,第三透镜 物侧面132的曲率半径为R5,其满足下列条件:(R4-R5V(R4+R5) = 0. 852291782。藉此, 可令本透镜在成像性能以及制造的合格率上取得平衡。
[0178] 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三透镜像侧面134的曲率半径为R6,第四透镜 物侧面142的曲率半径为R7,其满足下列条件:(R6-R7V(R6+R7) = -3. 657985446。藉此, 可令本透镜在成像性能以及制造的合格率上取得平衡。
[0179] 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四透镜像侧面144的曲率半径为R8,第五透镜 物侧面152的曲率半径为R9,其满足下列条件:(R8-R9V(R8+R9) = 0. 916410686。藉此, 可令本透镜在成像性能以及制造的合格率上取得平衡。
[0180] 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五透镜物侧面152的曲率半径为R9,第五透镜 像侧面154的曲率半径为R10,其满足下列条件:(R9-R10V(R9+R10) = -2. 9828。藉此,有 利于修正光学成像系统所产生的像散。
[0181] 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一透镜110与第四透镜140的焦距分别为 Π 、f4,所有具有正屈折力的透镜的焦距总和为ΣΡΡ,其满足下列条件:ΣΡΡ = fl+f4 = 7. 5444mm ;以及flAfl+f4) = 0. 5004。藉此,有助于适当分配第一透镜110的正屈折力至 其他正透镜,以抑制入射光线行进过程显著像差的产生。
[0182] 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与第五透镜150的焦 距分别为f2、f3以及f5,所有具有负屈折力的透镜的焦距总和为ΣΝΡ,其满足下列条件: ΣΝΡ = f2+f3+f5 = -77. 2502mm ;以及 f5Af2+f3+f5) = 0· 0474。藉此,有助于适当分配 第五透镜的负屈折力至其他负透镜,以抑制入射光线行进过程显著像差的产生。
[0183] 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一透镜110与第二透镜12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 离为IN12,其满足下列条件:IN12 = 0. 511659mm ;IN12/f = 0. 1371。藉此,有助于改善透 镜的色差以提升其性能。
[0184] 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一透镜110与第二透镜120于光轴上的厚 度分别为TP1以及TP2,其满足下列条件:TP1 = 0. 587988mm ;TP2 = 0. 306624mm ;以及 (TP1+IN12)/TP2 = 3. 5863。藉此,有助于控制光学成像系统制造的敏感度并提升其性能。
[0185] 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四透镜140与第五透镜150于光轴上的厚度 分别为TP4以及TP5,前述两个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IN45,其满足下列条件:TP4 = 0. 5129mm ;TP5 = 0. 3283mm ;以及(TP5+IN45)/TP4 = 1. 5095。藉此,有助于控制光学成像 系统制造的敏感度并降低系统总高度。
[0186] 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第四透镜140与于 光轴上的厚度分别为TP2、TP3、TP4,第二透镜120与第三透镜13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 IN23,第三透镜130与第四透镜14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IN34,其满足下列条件:TP3 = 0. 3083mm ;以及(ΤΡ2+ΤΡ3+ΤΡ4)/ΣΤΡ = 0. 5517。藉此,有助于层层微幅修正入射光线行进 过程所产生的像差并降低系统总高度。
[0187] 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五透镜物侧面152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五透镜 物侧面152的最大有效径位置于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为InRS51,第五透镜像侧面154于光 轴上的交点至第五透镜像侧面154的最大有效径位置于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为InRS52, 第五透镜15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TP5,其满足下列条件:InRS51 = -0. 576871mm ;InRS52 = -0· 555284mm;丨 InRS51 I + I InRS52 I = 1.1132155mm ;丨 InRS51 I /TP5 = ;以及 丨InRS52 I /TP5 = 1.7571。藉此,有利于镜片的制作与成型,并有效维持其小型化。
[0188] 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三透镜物侧面132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三透镜 物侧面132的最大有效径位置于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为InRS31,第三透镜像侧面134于光 轴上的交点至第三透镜像侧面134的最大有效径位置于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为InRS32,第 四透镜物侧面142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四透镜物侧面142的最大有效径位置于光轴的水平 位移距离为InRS41,第四透镜像侧面144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四透镜像侧面144的最大有 效径位置于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为InRS42,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距离为IN34, 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距离为IN45,其满足下列条件:| InRS32 | + | InRS41丨 =0. 450294mm ; ( | InRS32 | + | InRS41 | )/IN34 = 9. 00588 ; | InRS42 | + | InRS51 | =0.840505mm ;以及(| InRS42 | + | InRS51 | )/IN45 = 1.884709391。藉此,有利于 提升系统光程差的调整能力,并有效维持其小型化。
[0189] 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五透镜物侧面152的临界点C51与光轴的垂直距 离为HVT51,第五透镜像侧面154的临界点C52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HVT52,第五透镜物侧 面152于光轴上的交点至临界点C51位置于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为SGC51,第五透镜像侧 面154于光轴上的交点至临界点C52位置于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为SGC52,其满足下列条 件:HVT51 = 0mm ;HVT52 = 1. 06804mm ;HVT51/HVT52 = 0 ; | SGC51 | = 0_ ; | SGC52 丨 =0.0442433mm ;以及 I SGC52 I 八 I SGC52 I +TP5) = 0.118759517。藉此,可有效修正 离轴视场的像差。
[0190] 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其满足下列条件:HVT51/H0I = 0。
[0191] 本实施例光学成像系统其满足下列条件:HVT51/H0S = 0。
[0192] 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其满足下列条件:HVT52/H0I = 0. 364083859。藉此,有 助于光学成像系统的外围视场的像差修正。
[0193] 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其满足下列条件:HVT52/H0S = 0. 237342222。藉此,有 助于光学成像系统的外围视场的像差修正。
[0194] 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四透镜物侧面142的临界点C41与光轴的垂直距 离为HVT41,第四透镜像侧面144的临界点C42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HVT42,其满足下列条 件:HVT41 = 1. 28509mm ;HVT42 = 0mm。藉此,有助于光学成像系统的外围视场的像差修正。
[0195] 本发明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其满足下列条件:HVT41/H0I = 0. 43835 ;HVT41/H0S =0· 28576 ;HVT42/H0I = 0 ;以及 HVT42/H0S = 0。
[0196] 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二透镜120以及第五透镜150具有负屈折力, 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NA2,第五透镜的色散系数为NA5,其满足下列条件:NA5/NA2 = 2. 5441。藉此,有助于光学成像系统色差的修正。
[0197] 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光学成像系统于结像时的TV畸变为TDT,结像时 的光学畸变为0DT,其满足下列条件:| TDT | = 0. 6343% ; | 0DT | = 2. 5001%。
[0198] 再配合参照下列表一以及表二。
[0199] 表一、第一实施例透镜数据
[020
当前第3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