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缆夹具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651964阅读:来源:国知局
形槽201的内侧壁和楔形块220的外侧壁之间的间隙被形成为从楔形槽201的底部向上逐渐变窄,以便将光缆300的加强元件310夹持在楔形块220的外侧壁和楔形槽201的内侧壁之间。
[0041]请继续参见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光缆300的光纤320从加强元件310与楔形块220的顶面之间的间隙穿出。这样,光缆300的光纤320与光缆300的加强元件310之间就不会出现干涉。
[0042]请继续参见图1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后夹持部分100包括形成在后主体部110中的凹槽101和适于锁定到后主体部110上的盖子120。
[0043]如图1至图3所示,在凹槽101的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分别形成有多个齿状凸起111。光缆300容纳在凹槽101中,并被夹持在凹槽101的第一侧壁上的齿状凸起111和第二侧壁上的齿状凸起111之间。在盖子120锁定到后主体部110上之后,盖子120将光缆300压紧在凹槽101中,从而能够保证光缆300的外包覆层被牢固地夹持在凹槽101的第一侧壁上的齿状凸起111和第二侧壁上的齿状凸起111之间。
[0044]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凹槽101的第一侧壁上的齿状凸起111和第二侧壁上的齿状凸起111成对地配置。
[0045]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齿状凸起111的截面呈三角形。
[0046]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凹槽101的截面呈矩形。这样,可以将八字形光缆、带状光缆或圆形光缆夹持在凹槽101中。而且,可以通过盖子120将八字形光缆、带状光缆或圆形光缆压紧和保持在凹槽101中。
[004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盖子120的一侧与后主体部110的一侧枢转地连接,并且盖子120的另一侧与后主体部110的另一侧卡扣连接。
[0048]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盖子120的另一侧上形成有一个开口 122,并且在后主体部I1的另一侧上形成有一个凸起112,该凸起112适于卡扣到盖子120的开口122 中。
[004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加强元件310可以为凯夫拉纤维或加强筋。
[0050]下面将参照图1至图4详细说明如何将光缆固定到图示的光缆夹具上的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0051]如图3和图4所示,将光缆300的加强元件310从楔形块220的外壁与楔形槽201的内壁之间的缝隙中穿过;和
[0052]如图3和图4所示,拉拽加强元件310的末端部320a,使得楔形块220在加强元件310的拉力的作用下向楔形槽201的内侧壁靠近,从而将加强元件310夹持在楔形块220的外侧壁和楔形槽201的内侧壁之间。
[0053]这样,光缆300的加强元件310利用其与楔形块220的外侧壁之间的摩擦接合力以及其与楔形槽201的内侧壁之间的摩擦接合力,被可靠地自锁在楔形块220的外侧壁和楔形槽201的内侧壁之间。
[0054]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前述方法还包括步骤:
[0055]将光缆300容纳在后主体部110的凹槽101中,并将盖子120锁定到后主体部110上,从而使光缆300被压紧到凹槽101中,并被夹持在凹槽101的第一侧壁上的齿状凸起111和第二侧壁上的齿状凸起111之间。
[0056]请注意,固定光缆的加强元件的步骤可以在固定光缆的外包覆层的步骤之前或之后。
[0057]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各种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在不发生结构或者原理方面的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自由组合。
[0058]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0059]虽然本总体实用新型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总体实用新型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0060]应注意,措词“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措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另夕卜,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光缆夹具,包括: 主体,包括前主体部(210)和后主体部(110); 前夹持部分(200),位于所述前主体部(210)处,用于夹持光缆(300)的加强元件(310);和 后夹持部分(100),位于所述后主体部(110)处,用于夹持光缆(300)的外包覆层,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夹持部分(200)包括: 楔形槽(201),形成在所述前主体部(210)中;和 楔形块(220),容纳在所述前主体部(210)的楔形槽(201)中, 其中,所述楔形槽(201)的内侧壁和所述楔形块(220)的外侧壁之间的间隙被形成为从所述楔形槽(201)的底部向上逐渐变窄,并且 其中,所述光缆(300)的加强元件(310)从所述楔形块(220)的外壁与所述楔形槽(201)的内壁之间的缝隙中穿过,并被夹持在所述楔形块(220)的外侧壁和所述楔形槽(201)的内侧壁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缆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楔形槽(201)和所述楔形块(220)具有梯形横截面,并且所述楔形槽(201)的内侧壁的倾斜度小于所述楔形块(220)的外侧壁的倾斜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缆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缆(300)的光纤(320)从所述加强元件(310)与所述楔形块(220)的顶面之间的间隙穿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缆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元件(310)为凯夫拉纤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缆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缆(300)为八字形光缆、圆形光缆或带状光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缆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夹持部分(100)包括: 凹槽(101),形成在所述后主体部(110)中;和 盖子(120),适于锁定到所述后主体部(110)上, 其中,在所述凹槽(101)的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分别形成有多个齿状凸起(111), 其中,所述光缆(300)容纳在所述凹槽(101)中,并被夹持在所述凹槽(101)的第一侧壁上的齿状凸起(111)和第二侧壁上的齿状凸起(111)之间,并且 其中,在所述盖子(120)锁定到所述后主体部(110)上之后,所述盖子(120)将所述光缆(300)压紧在所述凹槽(101)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缆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状凸起(111)的截面呈三角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缆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01)的截面呈矩形。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缆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子(120)的一侧与所述后主体部(110)的一侧枢转地连接,并且所述盖子(120)的另一侧与所述后主体部(110)的另一侧卡扣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缆夹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盖子(120)的所述另一侧上形成有一个开口(122),并且在所述后主体部(110)的所述另一侧上形成有一个凸起(112),所述凸起(112)适于卡扣到所述盖子(120)的开口(122)中。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缆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101)的第一侧壁上的齿状凸起(111)和第二侧壁上的齿状凸起(111)成对地配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光缆夹具,包括:主体,具有前主体部和后主体部;前夹持部分,用于夹持光缆的加强元件;和后夹持部分,用于夹持光缆的外包覆层。前夹持部分包括形成在前主体部中的楔形槽和容纳在楔形槽中的楔形块。楔形槽的内侧壁和楔形块的外侧壁之间的间隙被形成为从楔形槽的底部向上逐渐变窄。光缆的加强元件从楔形块的外壁与楔形槽的内壁之间的缝隙中穿过,并被夹持在楔形块的外侧壁和楔形槽的内侧壁之间。在本实用新型中,加强元件利用其与楔形块的外侧壁之间的摩擦接合力以及其与楔形槽的内侧壁之间的摩擦接合力,被牢固地自锁在楔形块的外侧壁和楔形槽的内侧壁之间,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光缆在较大的外部拉力的作用下相对于光缆夹具移动。
【IPC分类】G02B6-44
【公开号】CN204359983
【申请号】CN201520007616
【发明人】邵亮, 杨嫣红
【申请人】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1月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