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起浮型液晶柱状透镜阵列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10079793阅读:来源:国知局
个上对位标靶73所构成。
[0071]如图6?7所示,是该下基板组件构成的示意图。该下透明基材61,为一透明的玻璃所构成,可藉由一光蚀刻制程(Photo-Lithography Process),以设置有该下ΙΤ0电极层62、次ΙΤ0电极62a、电气阻断结构62b与该若干个下对位标靶63。
[0072]该下ΙΤ0电极层62、次ΙΤ0电极62a间,是设置有一电气阻断结构62b,以电气隔离该下ΙΤ0电极层62、次ΙΤ0电极62a ;该次ΙΤ0电极62a,是通过该电导通结构83与该上ΙΤ0电极层72,做电气的连接。另外,该下ΙΤ0电极层62、次ΙΤ0电极62a,各自通过一金属导线62c,与该外部电压V做电气的连接。
[0073]另外,该若干个下对位标靶63是设置于该适当处,最佳者,是四个角落处,是由金属材料所构成,以提高光学影像对位的辨识度与精度。
[0074]如图8所示,该平凹透镜组件64,是由透明材料所构成,包括有复数个圆弧凹透镜面64a、封胶面64b、复数个间隔面64c与下配向膜66等结构,是设置于该下基板组件161的下ΙΤ0电极层62上。
[0075]其中,该圆弧凹透镜面64a具有一半径R、周期单位宽度Pl、透镜高度h、与底层厚度t。一般,为了降低该外部电源V的驱动电压,于光学设计上,需尽量减少透镜高度h ;于制程上,则尽量压低底层厚度t,最佳者,t〈10 μ m0当然,该凹面的构成,亦可选自一具多面状的凹透镜面(未图示),关于该多面状的凹透镜面的面结构与光学的功效,请详阅us专利申请案号:US 8,780,188 B2 ;中国专利申请案号:CN102077601 B。
[0076]另外,该封胶面64b是设置于该平凹透镜组件64的两侧,其间则装制该复数个间隔面64c,该间隔面64c具有一宽度S,该复数个间隔面64c,是用来支撑该上基板组件171,以保持均一的盒间隙(Cell Gap),于制程上,则尽量减少宽度S,最佳者,S〈10μm。另外,如后述,该圆弧凹透镜面64a是用来填充设置该复数个液晶分子81,以构成可切换的液晶柱状透镜;该封胶面64b是用来设置该封胶结构82,以达到上基板组件171、下基板组件161的连接与固定。
[0077]该下配向膜66是可通过旋转(Spin)、或浸泡(Dipping)、或凸版印刷、或喷印(Inkjet Printing)等制程,将配向液涂布于该复数个圆弧凹透镜面64a、与复数个间隔面64c的表面上,并经过热烘烤制程,以产生该下配向膜66。一般,该下配向液是由聚酰亚胺(Polyimide)材料所构成。另外,该下配向膜66还需经过配向的制程,才能让该复数个液晶分子81,达到同一方向排列的目的。一般,该下配向膜的配向制程,是选自摩擦制程(Rubbing Proess)、或者光配向制程(Photo-Alignment Process)。另外,该下配向膜的配向方向,最佳者,是平行于该可切换的液晶柱状透镜长轴的方向。
[0078]另外,该平凹透镜组件64,是由玻璃、或UV可固化树脂(VU-Cured Resin,简称UV树脂)等透明材料所构成,具有光学折射率np;该复数个液晶分子81(图中未标示),为可由向列型液晶材料构成,具有双折射光学的特征,其寻常光折射率为1、异常光折射率为I,且具有11。= η > n e>np的关系。
[0079]其中,当该平凹透镜组件64是由UV树脂材料所构成时,该平凹透镜组件64可通过一平面紫外线固化制程(Plate-to-Plate UV-Cured Manufacturing Process),以直接设置于该下基板组件161上。
[0080]如图9?13所示,为平面紫外线固化制程的示意图。该制程,主要是通过一平面模具与UV固化之工艺,将由UV树脂所构成的平凹透镜组件64,成型于该下基板组件161上。
[0081]首先,如图9所示,为平凹透镜组件成型用平面模具的示意图。该平面模具(PlaneMould) 64d具有与该平凹透镜组件64相反的结构。
[0082]如图10所示,为对平面模具填充液态UV树脂的示意图。通过精密喷印(InkjetPrinting)的方式,可对该平面模具64d填充液态UV树脂64e。
[0083]如图11所示,为下基板组件压合与覆盖液态UV树脂制程的示意图。通过对该下基板组件161的精密光学对位(Optical Alignment with High Accuracy),可将该下基板组件161的下ΙΤ0电极层62,精确地压合于该该平面模具64d并覆盖于该液态UV树脂64e上。另外,为了避免气泡的混入,上述的压合与覆盖的制程,一般,是在一真空腔体中进行。
[0084]如图12所示,为对液态UV树脂固化制程的示意图。一般,通过一具适当波长与光强度的平行UV光源64f,对该平面模具内64d的液态UV树脂64e做适当时间的照射,可让该液态UV树脂达到固化的目的。
[0085]如图13所示,为凹透镜组件脱膜的示意图。上述该固化后的液态UV树脂,再通过脱膜的作业后,最终,可达到将该平凹透镜组件64直接成型于该下基板组件161的下ΙΤ0电极层62上。
[0086]如图14所示,为透镜基板组件3D结构的示意图。为了方便下文的说明,令下透镜基板组件161’是由该平凹透镜组件64、与该下基板组件161所构成。
[0087]如图15?16所示,是该上基板组件构成的示意图。该上透明基材71,为一透明的玻璃所构成,可藉由一光蚀刻制程,以设置有该上ΙΤ0电极层72、与该若干个上对位标靶73ο另外,再同样通过该光蚀刻制程,并使用黑色光阻(Black Photo-Resistor),于该上ITO电极层72上,以设置复数个遮光部75,该复数个遮光部75,具有周期单位宽度PB、与线宽B,其与该圆弧凹透镜面的周期单位宽度、间隔面64b宽度S,具有PB= PJP B>S的关系。于3D影象模式时,对于通过该复数个间隔面64c处的光线,会造成串扰(Cross-talk)的现象。是以,该复数个遮光部75所设置的位置,如后述,经过上、下基板组件精密对位组装后,可一一对应且对准于该复数个间隔面64c,可达到遮蔽该发生串扰的光线,以提高3D影像质量的目的。
[0088]另外,该上配向膜76是可通过旋转(Spin)、或浸泡(Dipping)、或凸版印刷、或喷印(Inkjet Printing)等制程,将配向液涂布于该上ΙΤ0电极层72、与该复数个遮光部75的表面上,并通过热烘烤制程,以产生该上配向膜76。一般,该配向液是由聚酰亚胺(Polyimide)材料所构成。另外,该上配向膜76还需经过配向的制程,才能让该复数个液晶分子81,达到同一方向排列的目的。一般,该下配向膜的配向制程,是选自摩擦制程(Rubbing Proess)、或者光配向制程(Photo-Alignment Process)。另外,该上配向膜的配向方向,最佳者,如图5所示,是平行于影像入射光的一线性偏振方向,该入射光包含2D/3D影像,入射光从上基板组件171端入射。
[0089]如图17?20所示,是该上基板组件、与该下透镜基板组件组装制程的示意图。该制程,主要是将该复数个液晶分子81、封胶结构82、与电导通结构83,设置于该下透镜基板组件161’上后,再将该上基板组件171、与该下透镜基板组件161’作链接与固定,最终,以产出该表面起浮型液晶柱状透镜阵列装置60。
[0090]如图17所示,为封胶结构与电导通结构组装制程的示意图。该封胶结构82的材料,是由UV树脂所构成,通过精密对位与精密点胶的工艺,并进行UV预固化处理,可将该封胶结构82设置于该封胶面64b上。上述制程,一般称为封胶制程,以达到对上基板组件171、下基板组件161的连接与固定,以及,达到密封该复数个液晶分子81的目的。
[0091]另外,该电导通结构83的材料,是由导电银浆所构成,通过精密对位与精密点胶的工艺,可将该电导通结构83设置于该次ΙΤ0电极62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