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移动会诊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49475阅读:5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远程医疗诊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病理移动会诊车。



背景技术:

目前远程病理诊断中,通过数字切片扫描仪,把切片数字化后上传至会诊平台,专家通过会诊平台进行诊断并发送报告。

目前,大部分医院配置有专门的硬件和软件用于会诊。然而,部分县级医院由于硬件设施不先进、网络带宽不足够,导致无法进行快速冰冻,从而贻误会诊时机。由于部分病人无法远程奔波,且长时间奔波会导致病区恶化,从而导致贻误治疗时机。

中国发明专利cn201010175444.0,公开日为2011.11.23,公开了一种远程分析病理切片的方法,具体如下,参与分析的人员依据一个远程网络平台进行信息交流,所述远程网络平台包括一个中心管理服务器系统、病理专家端微机装置、显微镜持有端微机装置、参观端微机装置;所述中心管理服务器系统、病理专家端微机装置、显微镜持有端微机装置、参观端微机装置处于一个广域网环境中并实现网络连接,可以实现广播式的面的传输,传输实时的医学图像,可以远程控制自动显微镜平台,在共享实时的医学图像的基础上有互动式的语音交流。该方法能够提高效率,节约时间。但是该方法需要在全部医院进行装置配置,并确保全部医院网络带宽足够,使资源浪费,无法合理分配节约资源。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320013520.7,公开日为2013.06.12,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远程医疗移动工作站,包括移动车和嵌入安装在移动车上的会诊工作站、高清视音频交互终端、摄像机、显示器、扫描仪、网络通信设备和远程医疗设备;所述移动车设有升降架,能够方便地在病房和病区运动;安装有用于会诊信息处理、数据管理、数据存储、数据传输、医学影像采集远程会诊软件,可用于病床前的患者信息采集工作站和医生远程会诊工作站。该远程医疗移动工作站能过实现可移动远程会诊、远程查房等远程医疗应用。但是这种设备价格昂贵,无法普及应用在各级医院,尤其是县级医院,且需要占用大量带宽,对于一些医院是无法实现。

因此,亟需一种能够解决县级医院的病理会诊需求、覆盖全部医院、病理会诊资源合理分配共享的病理移动会诊车,而目前关于这种病理远程会诊系统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病理移动会诊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病理移动会诊车,所述病理移动会诊车包括数字切片扫描仪、扫描工作站、电脑,所述数字切片扫描仪和所述扫描工作站分别与所述电脑连接;

所述数字切片扫描仪用于对一待扫描的病理切片进行扫描,并将扫描得到的数字病理切片发送至所述电脑;

所述扫描工作站用于对一待扫描的病例进行扫描,并将扫描得到的数字病例发送至所述电脑;

所述电脑用于对所述数字病理切片和所述数字病理进行阅览和存储,并输出一诊断报告;

所述病理移动会诊车与一外部的会诊调度中心进行连接,所述会诊调度中心接收一外部的会诊中心的预约信息,并将所述预约信息发送至所述病理移动会诊车中,以提供给所述病理移动会诊车的司机作为所述病理移动会诊车的移动目的地的参照信息。

优选的,所述病理移动会诊车还包括无线网卡,所述无线网卡与所述电脑连接,所述无线网卡用于所述电脑与所述会诊中心之间的通讯。

优选的,所述病理移动会诊车还包括摄像装置、麦克风,所述摄像装置和所述麦克风分别与所述电脑进行连接;

所述摄像装置用于所述病理移动会诊车与所述会诊中心进行视频通讯;

所述麦克风用于所述病理移动会诊车与所述会诊中心进行音频通讯。

优选的,所述病理移动会诊车还包括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电脑进行连接,用于显示所述会诊中心传输来的视频信号。

优选的,所述病理移动会诊车还包括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与所述电脑连接,所述定位装置用于向所述会诊调度中心发送所述病理移动会诊车的位置信息。

优选的,所述病理移动会诊车还包括冷冻柜,所述冷冻柜用于储存所述待扫描的病理切片。

优选的,所述病理移动会诊车还包括打印机,所述打印机与所述电脑连接,所述打印机用于打印所述诊断报告。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病理移动会诊车,解决病理资源共享化,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减轻基层医院负担,减少基层医院支出;会诊资源下沉,定制化会诊,提高会诊效率;通过远程会诊,帮助基层医院识别患者疾病,将会诊解决在基层,缓解医疗资源紧张;减少患者以往因需专家会诊而造成的时间与金钱方面的支出,减轻患者负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病理会诊车的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优选的说明,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病理移动会诊车,所述病理移动会诊车内包括数字切片扫描仪、扫描工作站、电脑,所述数字切片扫描仪和所述扫描工作站分别与所述电脑连接;

所述数字切片扫描仪用于对一待扫描的病理切片进行扫描,并将扫描得到的数字病理切片发送至所述电脑;

所述扫描工作站用于对一待扫描的病例进行扫描,并将扫描得到的数字病例发送至所述电脑;

所述电脑用于对所述数字病理切片和所述数字病理进行阅览和存储,并输出一诊断报告;

所述病理移动会诊车与一外部的会诊调度中心进行连接,所述会诊调度中心接收一外部的会诊中心的预约信息,并将所述预约信息发送至所述病理移动会诊车中,以提供给所述病理移动会诊车的司机作为所述病理移动会诊车的移动目的地的参照信息。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病理移动会诊车还包括无线网卡,所述无线网卡与所述电脑连接,所述无线网卡用于所述电脑与所述会诊中心之间的通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无线网卡,病理移动会诊车内的技术人员可将数字病理图像和数字病例发送至会诊中心,以便会诊中心的专家进行远程会诊,解决疑难问题。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病理移动会诊车还包括摄像装置、麦克风,所述摄像装置和所述麦克风分别与所述电脑进行连接;

所述摄像装置用于所述病理移动会诊车与所述会诊中心进行视频通讯;

所述麦克风用于所述病理移动会诊车与所述会诊中心进行音频通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摄像装置和麦克风,病理移动会诊车内的技术人员与会诊中心的专家进行实时沟通,便于更快更方便的进行会诊。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病理移动会诊车还包括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电脑进行连接,用于显示所述会诊中心传输来的视频信号。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病理移动会诊车还包括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与所述电脑连接,所述定位装置用于向所述会诊调度中心发送所述病理移动会诊车的位置信息。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病理移动会诊车还包括冷冻柜,所述冷冻柜用于储存所述待扫描的病理切片。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病理移动会诊车还包括打印机,所述打印机与所述电脑连接,所述打印机用于打印所述诊断报告。

对本发明的病理移动会诊车进行调度时,其调度流程如下:

步骤a1、医院与会诊中心进行预约;

步骤a2、会诊中心接收预约信息并发送至会诊调度中心;

步骤a3、会诊调度中心安排会诊车进行会诊;

步骤a4、会诊车内的司机根据命令前往预约医院进行会诊。

通过本发明的病理移动会诊车进行远程诊断时,其工作流程如下:

步骤b1、医院的医务人员将病例及病理切片送至会诊车;

步骤b2、会诊车内的技术人员利用切片扫描仪对切片进行扫描并传输至电脑,电脑通过无线网卡将扫描结果及病例一同传输至会诊中心;

步骤b3、会诊中心安排专家进行会诊并出具诊断报告;

步骤b4、会诊中心将诊断报告通过无线网络发送至会诊车;

步骤b5、会诊车内的技术人员将报告传递至医院。

对于本发明的病理移动会诊车,其具体应用如下:

医院通过各种方式(app、网页、微信、电话、短信等)与会诊中心进行预约;

会诊中心接收预约信息并发送至会诊调度中心;

会诊调度中心安排会诊车进行会诊;

会诊车内的司机根据会诊调度中心的命令将会诊车开往预约医院进行会诊;

医院的医务人员将病例及切片送至会诊车,会诊车内的技术人员并视疑难情况是否与会诊中心进行实时通讯;

会诊车中的技术人员利用数字切片扫描仪对切片进行扫描获得扫描结果,将扫描结果传输至电脑,电脑通过无线网卡将扫描结果及病例一同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会诊中心;

会诊中心安排专家进行会诊、出具诊断报告并决定是否与会诊车内的技术人员进行实时通讯;

会诊中心将诊断报告通过无线网络发送至会诊车;

会诊车内的技术人员将报告传递至医院。

当会诊中心的专家决定与会诊车进行实时通讯时,会诊车内的摄像装置与麦克风开启并与会诊中心通过无线网络进行实时通讯,会诊中心的专家即可与会诊车内的技术人员或医生进行实时视音频交流。

本发明的病理移动会诊车数量视情况进行配置。

会诊调度系统根据区域面积大小在该区域内安排数辆病理移动会诊车进行巡游,以便于处理突发的会诊需求,合理分配资源。如某一区域较大,会诊调度系统则会安排多辆会诊车进行巡游;如某一区域娇小,会诊调度会诊系统则会安排少量会诊车进行巡游。

会诊调度系统根据医院会诊频次在该医院内是否安排专门的会诊车进行会诊。如某一医院会诊频繁,则会诊调度系统则安排专门的会诊车停驻在该医院,使医院无需配置会诊设备;如某一医院会诊需求不高,则会诊调度系统则无需安排专门的会诊车停驻该医院。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