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琴发音辅助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828469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提琴发音辅助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琴发音辅助装置,包括工字架和拉簧,工字架包括主杆、左横杆和右横杆,主杆一端与左横杆连接,另一端与右横杆连接,拉簧一端与左横杆连接,另一端与右横杆相连,拉簧分布在主杆的两侧。本实用新型中,拉簧一端与左横杆相连,另一端与右横杆相连,拉簧处于拉伸状态时,主杆可以起到撑开左横杆和右横杆的作用,使拉簧不会因受到回复力的作用自动收回,拉伸状态的拉簧自身存在张力,可以与提琴的音频振波形成共振,使得提琴发出声音的音量变大,音色更加优美。
【专利说明】提琴发音辅助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琴发音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音柱、音梁是提琴的“心脏”,提琴的音柱可以起到支撑琴面板的作用,还可以传导琴码的振动并抑制狼音的产生。但是传统的音柱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琴面板的振动,当共鸣箱做得较薄时,因音柱抑制了琴面板的振动会导致提琴发音单薄,当共鸣箱做得较厚时,因音柱抑制了琴面板的振动,提琴发音小且沉闷。
[0003]专利号为03232429.4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可调试音质提琴,在琴箱上设有一个窗口,窗口上覆盖设置有窗盖,提琴的内底板上设置有一纵向的导轨,导轨固定在提琴的内底板上,导轨上设置有共振簧片,提琴的内底板上的音柱上设置共振簧片。导轨、音柱上设置的共振簧片可以使得提琴拉出来的音乐更加响亮、更饱满,改善提琴音质。
[0004]但是,若将这种结构在现在的提琴上,就必须破坏琴体(在琴体上设置一个窗口),这样,不仅会影响提琴的外观,还会改变琴体内部的共鸣环境,影响提琴的音色。另外,上述的可调试音质提琴在音柱上设置共振簧片还存在以下缺陷:(I)音柱是最敏感的,音柱的上、中、下段加载东西(簧片),容易影响音质,如:出现卡喉或闷罐音效;(2)上述的可调试音质提琴是采用簧片来实现共振的,而簧片的振动是由气流的力和簧片的回弹力快速交替形成的,而在提琴的共鸣箱内没有气流,导致簧片基本不会与提琴面板发出的音频振波形成共振,很难提高提琴的音量或改变提琴的音质。
[0005]申请号为201010113399.6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共振提琴,琴体上安装有若干具有各种固有频率能随琴弦的振动而共振发声的共振件,共振件安装在共振架上,共振架卡装在琴体内,共振架通过架槽和支柱卡装在低音梁与琴体背板壁之间,琴体壁上设有音柱孔,琴体壁上设有能开合的琴体门。演奏时,发声振动的琴弦将振动通过琴码传给琴体面板和音柱,面板通过低音梁将振动传给共振架,共振架将振动传给共振件,共振件中相应固有频率的共振件便随之发生共振产生悦耳的共鸣声,使提琴发出的声音饱满、圆润、柔美以及强有力的穿透力和余音绕梁的渲染力。
[0006]但是,若将这种结构在现在的提琴上,也必须破坏琴体(琴体壁上设有能开合的琴体门),这样,不仅会影响提琴的外观,还会改变琴体内部的共鸣环境,影响提琴的音色。同时,上述共振提琴中的共振架是通过架槽和支柱卡装在低音梁与琴体背板壁之间,使得支柱与音柱位置相似,能起到传递振动的作用,低音梁将振动传给共振架的同时也传给支柱,由于音柱和支柱都把振动传给琴体背板,这样的话,将会干扰音柱,严重影响提琴的音质,严重时,还会使得提琴失声(相当于支柱是一个止音器)。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琴发音辅助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个方面。
[000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提琴发音辅助装置,包括工字架和拉簧,工字架包括主杆、左横杆和右横杆,主杆一端与左横杆连接,另一端与右横杆连接,拉簧一端与左横杆连接,另一端与右横杆相连,拉簧分布在主杆的两侧。
[0009]本实用新型中,拉簧一端与左横杆相连,另一端与右横杆相连,拉簧处于拉伸状态时,主杆可以起到支撑左横杆和右横杆的作用,使拉簧不会因受到回复力的作用自动收回,拉伸状态的拉簧自身存在张力,可以与提琴的音频振波形成共振,使得提琴发出声音的音量变大,音色更加饱满、优美。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杆上设有插销(插销的长度约为3mm),插销与提琴的音柱上设有的销孔相匹配,主杆的宽度与提琴的音柱上设有的凹槽的宽度相匹配,主杆的厚度与提琴的音柱上设有的凹槽的深度度相匹配。由此,通过插销与销孔的配合可以使得主杆固定在提琴音柱的一端,并且,通过音柱上的凹槽与主杆宽度相配合,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提琴发音辅助装置与音柱紧密结合,也使得音柱与提琴面板紧密结合,保证了振动的传递,也保证的了提琴的音质。本实用新型的提琴发音辅助装置安装在音柱顶上,这是共振最敏感的部位,由于主杆与音柱互相匹配,使得提琴发音辅助装置不干扰音柱的振动传导作用。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左横杆和右横杆上均设有通孔,拉簧的一端挂在与左横杆的通孔内,另一端挂右横杆的通孔内。由此,拉簧的一端可以固定在左横杆的通孔内,另一端也可以固定在的通孔内。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拉簧有两个或四个。由此,不同数量的拉簧可以使主杆产生不同大小的张力,两个拉簧可以使得提琴发出的声音比较清脆,四个拉簧可以使得提琴发出的声音有立体感。不同的张力可以在不同的振动频率下与提琴的音频振波形成共振,进而使提琴发出声音的音量和音色不同,可以根据提琴的发音状况和个人的喜好来改变拉簧的数量。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拉簧平均分布在主杆的两侧。由此,拉簧平均分布在主杆的两侧让主杆两侧的拉簧产生的张力大小相等,可以使得提琴的音质更加优美。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拉簧与左横杆、右横杆连接后为拉伸状态,拉簧的形变量小于四倍拉簧的长度。由此,拉伸状态存在张力,只有存在张力时,本实用新型才能与提琴的音频振波形成共振。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杆的中部拱起,中部的位置比两端的位置要高。主杆由轻薄兼具刚性和弹性的材料制成。由此,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提琴发音辅助装置与音柱结合后,主杆的中部微微拱起,左横杆和右横杆的位置较主杆中部的位置要低一些,使得提琴发音辅助装置中除了主杆的中部外的其他地方都不与提琴面板、墙板或音梁接触,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提琴发音辅助装置时不受干扰,保证了提琴的音质。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杆的厚度为0.3mm,长度为7?8cm,宽度为2?3mm。由此,使得提琴发音辅助装置可以从提琴的音孔中放入,进行安装和拆卸,不需要破坏提琴结构,不仅不会影响提琴的外观,还保证了提琴的音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提琴发音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提琴发音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与提琴发音辅助装置中主杆插销相配合的提琴音柱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1或图2所示提琴发音辅助装置中主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图1或图2所示提琴发音辅助装置中主杆、提琴音柱以及提琴面板相配合的结构不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3]图1、图3、图4、和图5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提琴发音辅助装置的结构。
[0024]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提琴发音辅助装置的结构。
[0025]如图1?图5所示,一种提琴发音辅助装置,包括工字架和拉簧3,工字架包括主杆1、左横杆21和右横杆22。
[0026]如图1所示,主杆I的一端粘接在左横杆21上,另一端粘接在右横杆22上,形成工字架。主杆I的厚度为0.3mm,长度为7?8cm,宽度为2?3mm。主杆I的中部成型有插销11,插销的长度约为3mm,插销11的长度不超过提琴的音孔的宽度,以保证提琴发音辅助装置能放入琴箱。插销11与提琴的音柱4上设有的销孔41相配合。提琴的音柱4上还设有凹槽,凹槽的宽度以及厚度与主杆I的宽度以及厚度相匹配,将主杆I与提琴的音柱4连接后,主杆I卡入在凹槽内,使得音柱4的上端平整。
[0027]如图1所示,左横杆21和右横杆22上均设有两个通孔23,拉簧3的一端固定在左横杆21的通孔23上,另一端固定在右横杆22的通孔23上。拉簧3为由合金制成,细小轻柔。与左横杆21和右横杆22连接后,拉簧3处于拉伸状态(张力稍大则琴音较刚劲、清脆,张力偏小则琴音较柔和),拉簧3的形变量小于四倍拉簧3的长度(优选的是形变量为
1.5倍拉簧3的长度),主杆I可以起到支撑左横杆21和右横杆22的作用,使拉簧3不会受到回复力的作用而自动收回。处于拉伸状态的拉簧3可以使得本实用新型与提琴的音频振波形成共振,可以增大提琴发出声音的音量以及使得音色更饱满优美。
[0028]拉簧3可以是两个(图1所示,拉簧2为两个时,提琴的声音较为清脆)或四个(图2所示,拉簧2为四个时,提琴的声音较为饱满、有强烈的立体感),两个或四个拉簧3平均分布在主杆I的两侧(即主杆I的两侧各有一个拉簧3),拉簧3数量的不同,可以使得产生的张力不同,不同的张力可以在不同的振动频率下与提琴的音频振波形成共振,进而使提琴发出声音的音量和音色不同,可以根据提琴的发音状况和个人的喜好来两个拉簧2或四个拉簧2。
[0029]主杆I主杆由轻薄兼具刚性和弹性的材料制成,使得主杆I的中部拱起,中部的位置比两端的位置要高。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提琴发音辅助装置与音柱结合后,主杆的中部微微拱起,左横杆和右横杆的位置较主杆中部的位置要低一些,使得提琴发音辅助装置中除了主杆的中部外的其他地方都不与提琴面板、墙板或音梁接触,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提琴发音辅助装置时不受干扰,保证了提琴的音质。
[0030]若需要在现有的提琴上安装本实用新型的提琴发音辅助装置,首先需要从提琴的音孔把音柱取出,在音柱与提琴面板的接触端上开设销孔4和凹槽。然后,将本实用新型的提琴发音辅助装置从提琴的音孔放入音箱中,并用钩子钩住提琴发音辅助装置,使主杆I的插销11对着音孔,再把音柱4的销孔41对准插销11并插入,主杆I卡入凹槽内(因凹槽的宽度以及厚度与主杆I的宽度以及厚度相匹配,可以使得音柱4的上端面平整,不会干扰音柱的振动传导),这样,提琴发音辅助装置就与音柱4成为一体。再将音柱4放入共鸣箱内,用专用工具将音柱4竖起来放在正确的位置上(拆卸前的位置),此时,主杆I的中部紧贴琴面板(如图5所示)。整个操作过程可以通过提琴的尾孔窥视操作。
[0031]本实用新型的提琴发音辅助装置安装在音柱顶上,这是共振最敏感的部位,由于主杆与音柱互相匹配,使得提琴发音辅助装置不干扰音柱的振动传导作用。本实用新型中的拉簧处于拉伸状态(有张力),使提琴发音辅助装置可以与提琴的音频振波形成共振,使得提琴发出声音的音量变大,音色更加饱满、优美。
[0032]本实用新型中所描述的提琴发音辅助装置的参数,包括:主杆的长度、宽度和厚度,插销的长度,拉簧的个数等等,都是基于4分之4小提琴为例进行描述的,在面对不同型号的提琴(如:4分之I提琴、4分之2提琴、4分之3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提琴发音辅助装置的结构和原理,稍作改进(如:改变参数、更换材料),就可以得到适用于不同型号的提琴的发音辅助装置。
[0033]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提琴发音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字架和拉簧(3),所述工字架包括主杆(I)、左横杆(21)和右横杆(22),所述主杆(I) 一端与左横杆(21)连接,另一端与右横杆(22)连接,所述拉簧(3) —端与左横杆(21)连接,另一端与右横杆(22)相连,所述拉簧(3)分布在主杆(I)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琴发音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I)上设有插销(11),所述插销(11)与提琴的音柱上设有的销孔(11)相匹配,所述主杆(I)的宽度与提琴的音柱上设有的凹槽的宽度相匹配,所述主杆(I)的厚度与提琴的音柱上设有的凹槽的深度度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提琴发音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横杆(21)和右横杆(22)上均设有通孔(23),所述拉簧(3)的一端挂在与所述左横杆(21)的通孔(23)内,另一端挂在所述右横杆(22)的通孔(23)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琴发音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簧(3)的个数为两个或四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琴发音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簧(3)平均分布在主杆⑴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琴发音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簧(3)与左横杆(21)、右横杆(22)连接后为拉伸状态,拉簧(3)的形变量小于四倍拉簧(3)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提琴发音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I)的中部拱起,中部的位置比两端的位置要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提琴发音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I)的厚度为.0.3謹,长度为7?8cm,宽度为2?3謹。
【文档编号】G10D3/02GK203858851SQ201420290330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3日
【发明者】蒋元魁, 蒋尉 申请人:蒋元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