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吉他拨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68682阅读:6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吉他拨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音乐器材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多功能吉他拨片。



背景技术:

拨片是演奏吉他时必备的配件。常见的拨片为包括手持部和拨弦部构成的三角形倒角薄片。现有的拨片存在用法单一和音效单薄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吉他拨片,既能保持原有功能,也便于弹奏双音,还能在演奏扫弦时产生合唱的音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设计制造一种多功能吉他拨片,所述拨片包括外形结构相同的前拨片和后拨片,所述前拨片的前手持部的中部和后拨片的后手持部的中部分别设有前圆通孔和对应的后圆通孔,所述前圆通孔的前端和后圆通孔的后端分别设有相通的前圆凹孔和后圆凹孔,所述前圆凹孔和后圆凹孔的内径相同但大于前圆通孔和后圆通孔的内径,通过铆钉将前拨片与后拨片前后活动固定在一起,所述铆钉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圆凹孔和后圆凹孔的孔口齐平。

所述的前手持部的右上方和右下方分别设有上球面凹孔和下球面凹孔,后手持部的左下方设有能与上球面凹孔和下球面凹孔适配的半球,绕着铆钉转动后拨片,半球滑入上球面凹孔内时,后拨弦部远离前拨弦部,而半球滑入下球面凹孔内时,前拨弦部的底端与后拨弦部的底端之间的距离L为0.9-1.1cm。

所述的前拨片和后拨片的材质均为硬质塑料或金属。

由于前手持部的中部与后手持部的中部之间通过铆钉前后活动固定在一起,转动后拨片,使半球滑入上球面凹孔内,即可使后拨弦部远离前拨弦部,前拨片和后拨片能分别保持原有功能;转动后拨片,使半球滑入下球面凹孔内时,前拨弦部的底端与后拨弦部的底端之间的距离L为0.9-1.1cm,便于弹奏双音,还能在演奏扫弦时产生合唱的音效。

本发明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既能保持原有功能,也便于弹奏双音,还能在演奏扫弦时产生合唱的音效。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本发明的具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具体结构的前拨片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具体结构的后拨片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图1的A-A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后拨弦部远离前拨弦部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拨片,2-后拨片,3-后拨弦部,4-前拨弦部,5-铆钉,6-上球面凹孔,7-下球面凹孔,8-前圆通孔,9-半球,10-后圆通孔,11-前手持部,12-后手持部,13-前圆凹孔,14-后圆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如图1-5所示,设计制造一种多功能吉他拨片,拨片包括外形结构相同的前拨片1和后拨片2,前拨片1的前手持部11的中部和后拨片2的后手持部12的中部分别设有前圆通孔8和对应的后圆通孔10,前圆通孔8的前端和后圆通孔10的后端分别设有相通的前圆凹孔13和后圆凹孔14,前圆凹孔13和后圆凹孔14的内径相同但大于前圆通孔8和后圆通孔10的内径,通过铆钉5将前拨片1与后拨片2前后活动固定在一起,铆钉5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圆凹孔13和后圆凹孔14的孔口齐平。

前手持部11的右上方和右下方分别设有上球面凹孔6和下球面凹孔7,后手持部12的左下方设有能与上球面凹孔6和下球面凹孔7适配的半球9,绕着铆钉5转动后拨片2,半球9滑入上球面凹孔6内时,后拨弦部3远离前拨弦部4,而半球9滑入下球面凹孔7内时,前拨弦部4的底端与后拨弦部3的底端之间的距离L为1.0cm。

前拨片1和后拨片2的材质均为硬质塑料。

本发明的工作情况是:需使前拨片和后拨片分别保持原有功能时,绕着铆钉逆时针转动后拨片,使半球滑入上球面凹孔内,后拨弦部远离前拨弦部即可。

需便于弹奏双音,并在演奏扫弦时产生合唱的音效时,绕着铆钉顺时针转动后拨片,使半球滑入下球面凹孔内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