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琴运弓轨道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8218阅读:5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乐器及辅助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马头琴运弓轨道器。



背景技术:

马头琴是中国蒙古族民间拉弦乐器。蒙古语称“绰尔”。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共鸣箱呈梯形。声音圆润,低回宛转,音量较相传有一牧人怀念死去的小马,取其腿骨为柱,头骨为筒,尾毛为弓弦,制成二弦琴,并按小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装在琴柄的顶部,因以得名。

初学马头琴的学员,弓子总是拉不直,或者说弓毛不在擦弦点的位置。弓子忽上忽下,掌握不住上下乱跑,严重影响音量、音色和现场发挥。在教学实践中初学者老师纠正很多遍也不起作用,弓子还是上下乱跑,市场上也没有这种纠正工具。

因此,我们急需设计一种马头琴运弓轨道器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马头琴运弓轨道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马头琴运弓轨道器,包括第一U形杆、第二U形杆、限位螺帽和固定螺帽,所述第一U形杆的一端与第一L形连杆的一端焊接连接, 第一L形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杆的一端焊接连接,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拧有限位螺帽和固定螺帽,第一U形杆的另一端与第二L形连杆的一端焊接连接,第二L形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的一端焊接连接,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拧有限位螺帽和固定螺帽,所述第二U形杆的一端焊接在第一L形连杆的上侧壁上,另一端焊接在第二L形连杆的上侧壁上,其中第一U形杆和第二U形杆的大小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U形杆和第二U形杆均位于由第一L形连杆和第二L形连杆构成的平面的同一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规格相同,且两者互相平行。

优选的,所述第一L形连杆和第二L形连杆的规格相同。

本实用新型中,该马头琴运弓轨道器其上主要由几根金属连接杆焊接构成,故而结构简单,造价低,其能够帮助学员规范弓毛在擦弦点的位置,平稳运弓,让弓子自然垂直、声音结实、干净、弓子再也不能上下乱跑了,让学员习惯成自然以后,在离开轨道器进行演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马头琴运弓轨道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U形杆、2第二L形连杆、3第二连接杆、4第二U形杆、5第一L形连杆、6限位螺帽、7固定螺帽、8第一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 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马头琴运弓轨道器,包括第一U形杆1、第二U形杆4、限位螺帽6和固定螺帽7,第一U形杆1的一端与第一L形连杆5的一端焊接连接,第一L形连杆5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杆8的一端焊接连接,第一连接杆8的另一端拧有限位螺帽6和固定螺帽7,第一U形杆1的另一端与第二L形连杆2的一端焊接连接,第二L形连杆2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3的一端焊接连接,第二连接杆3的另一端拧有限位螺帽6和固定螺帽7,第二U形杆4的一端焊接在第一L形连杆5的上侧壁上,另一端焊接在第二L形连杆2的上侧壁上,其中第一U形杆1和第二U形杆4的大小相同,第一U形杆1和第二U形杆4均位于由第一L形连杆5和第二L形连杆2构成的平面的同一侧,第一连接杆8和第二连接杆3的规格相同,且两者互相平行,第一L形连杆5和第二L形连杆2的规格相同。

使用时,将第一连接杆8和第二连接杆3上的固定螺帽7拧开,然后将第一连接杆8和第二连接杆3插入马头琴下码两个孔中再通过固定螺帽7固定即可。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