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国古代吹奏乐器,具体为一种六孔洞箫。
背景技术:
洞箫是我国古老的吹奏乐器,源于远古时期的骨哨,现简称箫。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适于独奏和重奏。新石器时代开始以竹制作。在秦汉至唐,箫是指编管的排箫。箫在汉代时称为篴、竖篴或羌笛,原为古代居住在四川、甘肃一带的羌族人民的乐器,最初只有4孔,即3个音孔加管口1个吹孔,西汉京房在后面加了一个最高音孔后,成为5孔箫。晋乐工列和、中书监荀勖所改革的笛为6 孔(前5、后1),其形制与今天的箫已经非常相似了。唐代以前,笛箫通常不分,至唐代,出现了前面六孔、旁边一孔,加有竹膜的笛子,此时笛箫概念基本分开,横吹为笛,竖吹为箫。至清代,箫的形制与现在完全一样。箫的品种很多,常见的有紫竹洞箫、九节箫、黑漆九节箫、玉屏箫等。众所周知,箫的定调不一,常见的为G调,6个音孔全闭时,筒音为d1,通过超吹,音域为d1~e3,有两个八度和一个大二度。
对于初学者来说,寻找适当的风门、口风及口劲,从而吹奏出更动听的乐音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反复练习和比对。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六孔洞箫,可将吹奏的乐曲进行录音并播放,以供初学者在练习时进行比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六孔洞箫,可将吹奏的乐曲进行录音并播放,以供初学者在练习时进行比对。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六孔洞箫,包括箫杆,所述箫杆的端部吹口处设有吹孔,所述箫杆的表面共设有六个音孔,所述箫杆的下方设有依次连接的声音采集装置、控制单元、存储器以及播放器,所述声音采集装置用于采集学生吹奏的乐曲,并将其反馈至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将学生吹奏的乐曲处理后存储至存储器,所述播放器用于播放存储器内存储的乐曲。
优选的,所述播放器连接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用于控制播放器的启闭。
优选的,所述六个音孔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优选的,所述箫杆长为60~80CM,直径为5~10CM。
该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六孔洞箫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声音采集装置对初学者吹奏的乐曲进行采集,并存储至存储器内,初学者在吹奏完毕后通过播放器可播放自己吹奏的乐曲,以供学生进行练习和比对,提高练习效率,降低了洞箫乐器的普及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六孔洞箫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 箫杆;20. 吹孔;30. 音孔;40. 声音采集装置;50. 控制单元;60. 存储器;70. 播放器;80. 控制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加清楚易懂,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该具体实施例,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一般替换也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其次,本实用新型利用示意图进行了详细的表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例时,为了便于说明,示意图不依照一般比例局部放大,不应以此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上述及其它技术特征和有益效果,将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六孔洞箫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六孔洞箫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六孔洞箫,包括箫杆10,箫杆10长优选为60~80CM,直径优选为5~10CM。箫杆10的端部吹口处设有吹孔20,箫杆10的表面共设有六个音孔30,六个音孔30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箫杆10的下方设有依次连接的声音采集装置40、控制单元50、存储器60以及播放器70,声音采集装置40用于采集学生吹奏的乐曲,并将其反馈至控制单元50,控制单元50将学生吹奏的乐曲处理后存储至存储器60,播放器70与存储器60连接,用于播放存储器60内存储的乐曲,播放器70连接控制开关80,控制开关80用于控制播放器70的启闭。
初学者在练习吹奏时,声音采集装置40采集学员吹奏的乐曲,然后反馈至控制单元50,控制单元50将学生吹奏的乐曲处理后存储至存储器60,初学者在吹奏完毕后,打开控制开关50,即可通过播放器70听到自己吹奏的乐曲,并据此揣摩反复练习,提高练习效率。
综上所述,通过声音采集装置对初学者吹奏的乐曲进行采集,并存储至存储器内,初学者在吹奏完毕后通过播放器可播放自己吹奏的乐曲,以供学生进行练习和比对,提高练习效率,降低了洞箫乐器的普及难度。
虽然本实用新型主要描述了以上实施例,但是只是作为实例来加以描述,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做出多种变型和应用而不脱离实施例的实质特性。例如,对实施例详示的每个部件都可以修改和运行,与所述变型和应用相关的差异可认为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说明书中所涉及的实施例,其含义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地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说明书中出现于各处的这些术语不一定都涉及同一实施例。此外,当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时,都认为其落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结合其他实施例就可以实现的这些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