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6187阅读:382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国古代吹奏乐器,具体为一种陶笛结构。



背景技术:

陶笛是一种大众普及型乐器,它有极强的音乐表现力,专业演奏陶笛兼具爱尔兰哨笛的优美飘逸、二胡的低沉凄凉,它的音乐渲染力与前者相比毫不逊色。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陶笛,大多是一种源自意大利、状似潜艇、有哨口、通常用陶土烧制的吹管乐器。陶笛形状各异,大小各异,因外形、大小、材料的不同,陶笛的音色也不同。小的声音清脆嘹亮;大的声音低沉婉转。按照音域划分,分为高音陶笛、中音陶笛、低音陶笛。按照孔数划分4孔陶笛、5孔陶笛、6孔陶笛、7孔陶笛、8孔陶笛、9孔陶笛、10孔陶笛、11孔陶笛、12孔陶笛,甚至还有17孔以上的陶笛。普通陶笛多为6孔陶笛和12孔陶笛。6孔陶笛可以吹10度音,采用交叉指法;12孔陶笛可以吹13度音,采用顺指法。陶笛的音色优美,价格便宜,入门容易,它迷人的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来自五湖四海的爱好者。

尽管如此,众所周知,陶笛的笛身通常比较圆润,为了方便使用,陶笛往往被随手搁置在桌上,在受力不平衡的情况下容易滚动到地面上,容易丢失或损坏。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陶笛结构,防止陶笛在搁置时随处滚动,克服陶笛在搁置时容易滚动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陶笛结构,防止陶笛在搁置时随处滚动,克服陶笛在搁置时容易滚动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陶笛结构,包括壳体,该壳体顶端设一吹气口,在该壳体的表面设置复数音阶孔,并于该壳体内形成一气室,所述壳体的端部设有挂绳孔,所述挂绳孔通过连线设有一吸盘,所述壳体的下表面设有多个支撑脚。

优选的,所述支撑脚为四个,所述壳体下表面的前端设有两个支撑脚,壳体下表面的后端设有另外两个支撑脚。

优选的,所述支撑脚为三个,所述壳体下表面的前端设有两个支撑脚,壳体下表面的后端设有另外一个支撑脚。

优选的,所述吸盘的材质为塑料。

优选的,所述支撑脚的高度为8-10mm。

该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陶笛结构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陶笛的端部通过连线设有一吸盘,只需摁压吸盘,使其吸在桌面上,陶笛就不会到处滚动,同时,壳体下表面的多个支撑脚可防止陶笛在搁置时随处滚动,克服了现在笔在搁置时容易滚动的缺陷,具有成本较低、易于实现,便于推广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陶笛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 壳体;20. 吹气口;30. 音阶孔;40. 挂绳孔;50. 吸盘;60. 支撑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加清楚易懂,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该具体实施例,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一般替换也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其次,本实用新型利用示意图进行了详细的表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例时,为了便于说明,示意图不依照一般比例局部放大,不应以此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上述及其它技术特征和有益效果,将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陶笛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陶笛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陶笛结构,包括壳体10,该壳体10顶端设一吹气口20,在该壳体10的表面设置复数音阶孔30,并于该壳体10内形成一气室,壳体10的端部设有挂绳孔40,挂绳孔40通过连线设有一塑料吸盘50,壳体的下表面设有多个支撑脚60,支撑脚60的高度优选为8-10mm。

具体的,实施例一中,支撑脚60可以为四个,壳体10下表面的前端设有两个支撑脚,壳体10下表面的后端设有另外两个支撑脚。实施例二中,支撑脚60可以为三个,壳体10下表面的前端设有两个支撑脚,壳体10下表面的后端设有另外一个支撑脚;或者壳体10下表面的前端设有一个支撑脚,壳体10下表面的后端设有另外两个支撑脚。

综上所述,通过在陶笛的端部通过连线设有一吸盘50,只需摁压吸盘50,使其吸在桌面上,陶笛就不会到处滚动,同时,壳体下表面的多个支撑脚60可防止陶笛在搁置时随处滚动,克服了现在笔在搁置时容易滚动的缺陷,具有成本较低、易于实现,便于推广的优点。

虽然本实用新型主要描述了以上实施例,但是只是作为实例来加以描述,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做出多种变型和应用而不脱离实施例的实质特性。例如,对实施例详示的每个部件都可以修改和运行,与所述变型和应用相关的差异可认为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说明书中所涉及的实施例,其含义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地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说明书中出现于各处的这些术语不一定都涉及同一实施例。此外,当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时,都认为其落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结合其他实施例就可以实现的这些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