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底板蕉叶古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6174阅读:2664来源:国知局
无底板蕉叶古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弹拨乐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无底板蕉叶古琴。



背景技术: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汉族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蕉叶式古琴是属于文人造琴的一类,它的形状顾名思义像一片芭蕉叶,曲折的线条像流动的音乐,优美的身姿表现着文人浪漫的情趣。现有蕉叶古琴普遍由面板和底板两部分构成,琴身厚度较厚,影响了琴体外形美观达不到蕉叶寓意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的琴身较厚影响美观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底板蕉叶古琴,通过在琴身中部开设隐藏式音腔来减轻琴身厚度,提高美观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底板蕉叶古琴,包括琴身和面板,面板镶嵌在琴身上,琴身和面板之间形成一音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琴身底部为弧形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弧形凹槽中部设有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面板镶嵌方式形成封闭式音腔,解决古琴音腔的设置,同时琴身底部设置成弧形凹槽减小了琴身厚度,加强筋利于琴身稳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琴身示意图。

图中1.琴身,2.面板,3.音腔,4.弧形凹槽,5.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无底板蕉叶古琴,包括琴身1和面板2,面板2镶嵌在琴身1上,琴身1和面板2之间形成一音腔3,琴身1底部为弧形凹槽4,弧形凹槽4中部设有加强筋5。

该蕉叶古琴取消了传统蕉叶古琴的底板,为整体式琴身,琴身1底部挖空,在琴身1中间沿古琴长方向设置一加强筋5,为解决古琴音腔的设置,在面板2上部开设音腔3,采用嵌鑲式面板2做成封闭式音腔,减轻了琴身1厚度,提高了美观性。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