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头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20267阅读:986来源:国知局
一种马头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乐器,具体是一种马头琴。



背景技术:

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特色的传统民间乐器之一,因琴头雕有马头而得名,马头琴的每一部分都与马息息相关,传统的马头琴声音圆润、低回婉转,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头琴不断被改良,现在的马头琴借鉴了西方小提琴等乐器技术,在音箱内部增加了音柱等部件,虽然提高了马头琴演奏时的音量,可是失去了马头琴原有的韵味,已被逐渐西化,丢失了马头琴应有的民族特色和传统,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曾说:“马头琴本身就是游牧民族的产物,跟其他民族乐器不一样,任何其他一种乐器的震动是一根弦,而马头琴跟人的心一样,因为马头琴是可以和天地对话的乐器”,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对马头琴的改良也应立足于传统马头琴的特点而进行,传统的马头琴音箱面板一般设有对称或不对称的镂空音孔,面板背面设有竖向音梁,由于琴弦长时间对音箱的纵向拉力作用,容易使音箱变形甚至破裂,影响马头琴的使用寿命,同时,传统的马头琴由于音孔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声音的传导及共鸣效果差,进而影响马头琴的演奏音量及音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保留传统马头琴独有的特点上,提供一种有效提高演奏音量、演奏音色好、结构稳定的马头琴。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马头琴,包括琴杆、琴弦、音箱,所述琴杆顶部设有琴头,中上部设有上琴马;所述琴头两侧设有轴柄;所述琴杆与音箱固定连接,该音箱面板前侧设有下琴马;所述音箱面板设有轴对称分布的音孔;所述下琴马位于所述轴对称分布音孔的中心位置;所述音箱面板背面与下琴马背面对应位置设有横向放置的音梁。

进一步,所述音孔为四个。

进一步,所述音孔的形状为四分之一圆或椭圆。

进一步,所述音梁与所述音箱面板背面相粘合。

进一步,所述音梁为前平后圆的半椭圆形柱状体。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在保持传统马头琴结构的基础上,采用轴对称分布的音孔,音孔形状采用四分之一圆或椭圆,有效提高了音箱的音量,音箱面板背面横向放置的音梁,不仅有效分解了琴弦对音箱的纵向拉力,增加了音箱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更提高了声音的共鸣效果,使演奏音色更加优美动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音箱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音箱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琴杆,2、琴弦,3、音箱,4、琴头,5、轴柄,6、上琴马,7、下琴马,8、音孔,9、音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2、3所示的一种马头琴,包括琴杆1、琴弦2、音箱3,所述琴杆1顶部设有琴头4,中上部设有上琴马6;所述琴头4两侧设有轴柄5;所述琴杆1与音箱3固定连接,该音箱3面板前侧设有下琴马7;所述音箱3面板设有轴对称分布的音孔8;所述下琴马7位于所述轴对称分布音孔8的中心位置;所述音箱3面板背面与下琴马7背面对应位置设有横向放置的音梁9,所述音孔8为四个,所述音孔8的形状为四分之一圆或椭圆,所述音梁9与所述音箱3面板背面相粘合,所述音梁9为前平后圆的半椭圆形柱状体。

本实用新型的演奏效果如下:音箱3采用轴对称分布的音孔8,音孔8形状采用四分之一圆或椭圆,声音通过音梁9的共鸣效应及音孔8的放大,从而提高了音箱3的音量,音箱3面板背面横向放置的音梁9,有效分解了琴弦2对音箱3的纵向拉力,增加了音箱3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同时,音梁9增加了声音的传导效果共鸣效果,演奏音色效果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