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琴键力度的键盘架及包含该键盘架的钢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84470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琴键力度的键盘架及包含该键盘架的钢琴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琴键力度的键盘架及包含该键盘架的钢琴。



背景技术:

钢琴以其宽广的音域、优美的音色和独特的演奏性能而享誉乐坛,被称为乐器之王。钢琴是通过用手击打钢琴的琴键,使琴键产生上下运动,琴键的上下运动传递给击弦机,再通过击弦机敲打琴弦发出声音。钢琴的琴键通常定位排列于键盘架上,琴键后端至中部之间为配重部位,布设有铅块,当铅块布设的具体位置与重量不同时,将造成琴键按压后回位的速度不同,也就是演奏者感觉的琴键力度不同。

由于钢琴内部结构复杂,而且琴键以扇形而非平行分布,一般人甚至不可能自行调音,更不用说更动铅块的位置与重量来改变琴键的力度;即便是专业人员,也只能一个一个琴键来调整其铅块的位置与重量。相对地,钢琴制造厂也把琴键的配重认定为专业技术范围,而且出厂时设定成不可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钢琴琴键力度非专业人员不可调整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普通人就可调节琴键力度的键盘架及包含该键盘架的钢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调节琴键力度的键盘架,包括键盘架本体、一根水平转动杆、一根水平调节杆、两根支撑杆、两个定滑轮;

转动杆的转轴两端固定在键盘架本体前端的底表面上,转动杆上固设有手摇柄,键盘架本体底表面上固设有与手摇柄相适配的限位装置;两个定滑轮间隔固定在位于键盘架本体后端与中部之间的键盘架本体底表面上;

调节杆的两端分别开设一竖向通孔,两根支撑杆的一端分别垂直向上固定在键盘架本体上位于其后端与中部之间的两侧端位置处,两根支撑杆的另一端则分别穿设在调节杆的两个通孔内;调节杆下方的两根支撑杆上分别套设有第一弹簧;调节杆上固设若干个与键盘架本体上定位排列的琴键一一对应的第二弹簧;第一弹簧的自由长度≥第二弹簧的自由长度;

调节杆上另外间隔固定连接两根拉绳,两根拉绳分别向下穿透键盘架本体,绕过定滑轮而缠绕在转动杆上。

较好地,手摇柄顶部设有弹性柱(弹性材料制成的圆柱体);所述限位装置为固设在键盘架本体底表面上的定位块,定位块上自前朝后开设有与弹性柱相适配的弧形滑槽(确保弹性柱以其自然状态卡在弧形滑槽内时不掉落),弹性柱顶部卡在弧形滑槽内、底部显露于弧形滑槽外。

较好地,第二弹簧的自由长度和拉绳的自然长度保证在拉绳呈自然状态时,当琴键按下和回位时,第二弹簧的底端均不触碰琴键。这样的话,只要不对拉绳施加拉力,琴键的力度就跟调节之前一模一样,当对拉绳施加拉力时,根据施加的拉力大小不同,第二弹簧施加给琴键的作用力就不同,体现出来的琴键力度就不同。

较好地,第一弹簧的自由长度=第二弹簧的自由长度。

一种包含前述键盘架的钢琴。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非专业人员就可以操作,通过转动手摇柄就可以调节拉绳的松紧,以致弹簧下压琴键的程度不同,相当于调节了琴键的配重,从而改变琴键力度;

2、本实用新型只需一转动手摇柄,所有弹簧均呈同幅度下降,故而琴键力度调整是所有琴键同时调整的且调整幅度一致,不需要像此前现有技术中那样一个一个琴键调整,费时费力。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键盘架本体,2-转动杆,3-调节杆,4-支撑杆,5-定滑轮,6-手摇柄,7-橡胶柱,8-定位块,9-弧形滑槽,10-第一弹簧,11-第二弹簧,12-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以面对弹奏者一端为前、背离弹奏者一端为后,如图1~2所示,一种可调节琴键力度的键盘架,包括键盘架本体1、一根水平转动杆2、一根水平调节杆3、两根支撑杆4、两个定滑轮5;转动杆2的转轴两端固定在键盘架本体1前端的底表面上,转动杆2上固设有手摇柄6,手摇柄6顶部设有橡胶柱7,键盘架本体1底表面上固设有定位块8,定位块8上自前朝后开设有与橡胶柱7相适配的弧形滑槽9,橡胶柱7顶部卡在弧形滑槽9内、底部显露于弧形滑槽9外,弧形滑槽9的宽度确保橡胶柱7以其自然状态卡在弧形滑槽9内时不掉落;两个定滑轮5间隔固定在位于键盘架本体1后端与中部之间的键盘架本体1底表面上;调节杆3的两端分别开设一竖向通孔,两根支撑杆4的一端分别垂直向上固定在键盘架本体1上位于其后端与中部之间的两左、右侧端位置处,两根支撑杆4的另一端则分别穿设在调节杆3的两个通孔内;调节杆3下方的两根支撑杆4上分别套设有第一弹簧10(主要起支撑调节杆3的作用,使调节杆3位于两根支撑杆4之上);调节杆3上固设若干个与键盘架本体1上定位排列的琴键一一对应的第二弹簧11(用于施加压力于琴键上,调节琴键配重的作用);第一弹簧10的自由长度=第二弹簧11的自由长度;调节杆3上另外间隔固定连接两根拉绳12,两根拉绳12分别向下穿透键盘架本体1,绕过定滑轮5而缠绕在转动杆2上;第二弹簧11的自由长度和拉绳12的自然长度保证在拉绳12呈自然状态时,当琴键按下和回位时,第二弹簧11的底端均不触碰琴键,这样的话,只要不对拉绳12施加拉力,琴键的力度就跟调节之前一模一样,当对拉绳12施加拉力时,根据施加的拉力大小不同,第二弹簧11施加给琴键的作用力就不同,体现出来的琴键力度就不同;其中,“自由长度”是指不对弹簧施加作用力即不被压缩时弹簧的长度;“自然长度”是指不对拉绳12施加作用力即不被拉紧缠绕在转动杆2上时拉绳12的长度。

当需要调整琴键力度时,首先用手捏住显露于弧形滑槽9外的橡胶柱7,橡胶柱7缩小,然后沿弧形滑槽9转动手摇柄6,拉绳12随之缠绕在转动杆2上,带动调节杆3和第二弹簧11下降,当手摇柄6转动至合适角度后,松开橡胶柱7,橡胶柱7恢复弹力而卡在弧形滑槽9内,此时第二弹簧11的底端已经触碰相应的琴键,演奏者就需要更大的手部力量才能按下琴键,完成琴键力度的调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