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宽音域双管巴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23701发布日期:2018-08-21 17:50阅读:17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民族吹管乐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宽音域双管巴乌。



背景技术:

现常用彝族双管巴乌每管主要为六孔,共六个音,运用簧管共振的原理来制作。高音管音阶为低音5、低音6、中音1、中音2、中音3、中音5,为一个八度;低音管音阶是高音管音阶下方小三度,双管共同发音形成和声效果。受到音域的限制,很多音乐作品没法演奏,这就给使用者带来了很多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彝族双管巴乌存在的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更好的满足彝族双管巴乌演奏需要且扩大传统彝族双管巴乌音域的一种宽音域双管巴乌。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宽音域双管巴乌,高音管与低音管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巴乌音域为九度,高音管的正面开有高音管第一孔至高音管第六孔六个音孔,背面靠近吹嘴方向开有一个高音管第七孔,高音管第七孔对应的音程关系为中音6,指法为左手大拇指;低音管的正面开有低音管第一孔至低音管第六孔六个音孔,背面靠近吹嘴方向开有一个低音管第七孔,低音管第七孔对应的音程关系为中音升4,指法为左手大拇指。

所述高音管第七孔、低音管第七孔均分别距离高音管第六孔、低音管第六孔顶端0.5cm,孔直径为0.5cm。

所述高音管第一孔距离巴乌本体底端为3.0cm,高音管第一孔至高音管第六孔6的音程关系位置分别为筒音5、低音6、中音1、中音2、中音3、中音5,各音孔直径为0.5cm,各音孔之间以1.2cm距离自下而上均布。

所述低音管第一孔距离巴乌本体底端为3.0cm,低音管第一孔至低音管第六孔的音程关系位置分别为筒音3、低音升4、低音6、低音7、中音升1、中音3,各音孔直径为0.5cm,各音孔之间以1.2cm距离自下而上均布。

所述高音管第一孔至高音管第六孔的指法依次为右手无名指、右手中指、右手食指、左手无名指、左手中指、左手食指。

所述低音管第一孔至低音管第六孔的指法依次为右手无名指、右手中指、右手食指、左手无名指、左手中指、左手食指。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不改变彝族双管巴乌演奏技法与风格,基本保持彝族双管巴乌外形及构造;结构简单,音域得到了扩大,使乐器更具音乐表现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后视图)。

图中:1-高音管第一孔,2-高音管第二孔,3-高音管第三孔,4-高音管第四孔,5-高音管第五孔,6-高音管第六孔,7-高音管第七孔,8-低音管第一孔,9-低音管第二孔,10-低音管第三孔,11-低音管第四孔,12-低音管第五孔,13-低音管第六孔,14-低音管第七孔,15-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宽音域双管巴乌,高音管与低音管相连,所述巴乌音域为九度,高音管的正面开有高音管第一孔1至高音管第六孔6六个音孔,背面靠近吹嘴方向开有一个高音管第七孔7,高音管第七孔7对应的音程关系为中音6,指法为左手大拇指;低音管的正面开有低音管第一孔8至低音管第六孔13六个音孔,背面靠近吹嘴方向开有一个低音管第七孔14,低音管第七孔14对应的音程关系为中音升4,指法为左手大拇指。

所述高音管第七孔7、低音管第七孔14均分别距离高音管第六孔6、低音管第六孔13顶端0.5cm,孔直径为0.5cm。

所述高音管第一孔1距离巴乌本体底端为3.0cm,高音管第一孔1至高音管第六孔6的音程关系位置分别为筒音5、低音6、中音1、中音2、中音3、中音5,各音孔直径为0.5cm,各音孔之间以1.2cm距离自下而上均布。

所述低音管第一孔8距离巴乌本体底端为3.0cm,低音管第一孔8至低音管第六孔13的音程关系位置分别为筒音3、低音升4、低音6、低音7、中音升1、中音3,各音孔直径为0.5cm,各音孔之间以1.2cm距离自下而上均布。

所述高音管第一孔1至高音管第六孔6的指法依次为右手无名指、右手中指、右手食指、左手无名指、左手中指、左手食指。

所述低音管第一孔8至低音管第六孔13的指法依次为右手无名指、右手中指、右手食指、左手无名指、左手中指、左手食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