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子键盘乐器的琴槌装置和键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18851发布日期:2018-10-09 21:52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用于电子键盘乐器的琴槌装置和键盘装置,该电子键盘乐器包括琴槌,该琴槌被应用到诸如电子钢琴的电子键盘乐器并且被构造成通过被下压的键上推而枢转地运动。



背景技术:

通常,作为上述类型的琴槌装置和键盘装置,已经已知有例如在由本申请人提交的日本专利特开公开文献no.2013-125236中公开的那些。该键盘装置具有:多个键,每个键均在键盘装置的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被构造成能够绕靠近该键的纵向中心定位的支撑件摆动;和多个琴槌,每个琴槌均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且其后端被支撑成使得该琴槌能够在竖直方向上枢转地运动,且每个琴槌从上方与键中的相关联的一个键的后端接触。每个键均由木材制成并且在横向横截面上具有矩形形状。

另一方面,琴槌装置由琴槌支撑件和琴槌构成,该琴槌支撑件被置于键后方,该琴槌被设置成与相应的键相关联且被琴槌支撑件枢转地支撑。每个琴槌由琴槌主体和配重板构成,该琴槌主体由合成树脂的模制品形成并且在前后方向上以臂形状延伸,该配重板由金属制成并且被附接到琴槌主体的相应的左和右侧表面的前端。琴槌主体具有形成在其后端中的拱式轴孔,并且该轴孔与在琴槌支撑件的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琴槌支撑轴枢转地接合。此外,卡钉被拧入琴槌主体的下表面中,以致卡钉能够在紧挨轴孔的前方位置处被拧入和拧出,并且每个琴槌被放置在键中的相关联的一个键上,且卡钉的下端的头部分保持从上方与关联键的后端接触。

在如上文构造的键盘装置和琴槌装置中,当在键释放状态下时,每个键保持向后向下倾斜且其下表面的后端被置于缓冲垫上,同时每个琴槌被保持成经由卡钉被置于键中的相关联的一个键的后端上的状态中。当键下压从这个状态开始时,键摆动成使得其前端下降且其后端上抬,并且相关联的琴槌通过经由卡钉被键上推而向上枢转运动。然后,当键被完全下压时,琴槌变成与置于上方的琴槌止动件抵接,由此琴槌的向上的枢转运动终止。其后,当键被释放时,其在与键下压期间其摆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摆动,并且根据键的该摆动,琴槌也向下枢转运动成返回到其原始的键释放状态。

均由木材制成的上述键盘装置的键会由于制造误差或者在电子键盘乐器的使用环境中的干燥/潮湿造成的膨胀/收缩而容易在竖直厚度上变化。此外,在上述类型的键盘装置中,通常要求在键释放状态下,如从每个琴槌的侧面观察,相应琴槌的位置(姿态)保持一致,以便使得由键下压导致的琴槌的枢转运动的角度一致或者使得作为键下压的量的键下压冲程一致。为此,当如上文提到的那样键的厚度变化时,特别当后端上表面高度变化时,转动每个琴槌的卡钉以便调节其从琴槌主体突出的量,使得相应琴槌的位置在键释放状态下变成一致。

如上所述,在常规键盘装置中,需要在制造操作期间将卡钉拧入每个琴槌主体中,并且用于将卡钉附接到相应琴槌主体的工作是复杂且繁琐的。此外,需要根据每个键的后端的上表面的高度来调节卡钉,并且该调节工作也是复杂且繁琐的。

此外,大体上在上述琴槌装置中,具有高粘性的诸如油脂的润滑剂被施加在琴槌支撑件的琴槌支撑轴和与琴槌支撑轴接合的琴槌的轴孔之间,由此确保琴槌的平稳的枢转运动,同时防止琴槌在其枢转运动期间产生响声和噪声。

但是,担心润滑剂会例如根据电子钢琴的使用环境而溢出到被置于前方的卡钉上。此外,已经被施加在卡钉的头部分和关联键之间的润滑剂的粘性相对较低,以致当具有高粘性的上述润滑剂溢出并粘附到卡钉的下端表面时,两种润滑剂之间的差异会导致润滑剂特性的改变以及在卡钉的头部分和关联键之间的摩擦的最终改变。因此,键下压时琴槌的枢转特性也会改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目标是提供用于电子键盘乐器的键盘装置,其能够使得即使在键的后端的竖直厚度变化时,在键释放状态下供琴槌接触的每个键的后端的上表面高度也一致,以便由此省去调节常规卡钉的工作。

本发明的第二目标是提供一种用于电子键盘乐器的琴槌装置,其能够使得省略常规卡钉并且省去安装和调节卡钉的工作,并且由此有助于降低电子键盘乐器的制造成本。

本发明的第三目标是提供一种用于电子键盘乐器的琴槌装置,其能够防止被施加到琴槌的枢转部的润滑剂在琴槌和相关键之间溢出,由此维持键下压时琴槌的优异的枢转特性。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目标,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电子键盘乐器的键盘装置,其包括:由木材制成的多个键,所述键中的每个均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被构造成,能够绕靠近其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心的支撑件摆动,键被设置成,处于在左右方向上并置的状态;被置于键的后方的琴槌支撑件;均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琴槌,所述琴槌均具有由琴槌支撑件在竖直方向上可枢转地运动地支撑的后端和从其下表面向下突出以与键中的一个相关联的键的后端接触的凸起;以及多个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其均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被安装在键中的每个的后端上,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在键释放状态下与琴槌中的一个相关联的琴槌的凸起接触,以便将凸起的接触高度调节成预定高度。

借助键盘装置的这种设置,均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且被构造成能够绕靠近其中心的支撑件摆动的键被设置成处于左右方向上并置的状态。此外,均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琴槌中的每个均具有由琴槌支撑件在竖直方向上可枢转地运动地支撑的后端,并且从琴槌的下表面向下突出的凸起接触由合成树脂制成并被安装在相关键的后端上的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在这种状态下,当键被下压时,琴槌经由凸起被键上推,并且由此向上枢转地运动。每个键均由木材制成并且因此会由于制造误差或者由干燥/潮湿导致的膨胀/收缩而在竖直厚度上变化。但是,通过在每个键的后端上安装由合成树脂制成的、能够以高精度被制造且几乎不受干燥/潮湿的影响的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能够将琴槌的凸起所接触的每个键的后端的上表面设定成一致高度。与现有技术不同,这使得不需要调节琴槌的凸起。因此,即使由卡钉形成琴槌的凸起,也能够省去调节卡钉的工作。

优选地,键盘装置还包括调节部分接收构件,其被配置成与键相关联地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在键释放状态下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在其上被置于相同高度处。

借助这种优选实施例的设置,调节部分接收构件被配置成与在左右方向上并置的键相关联地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在键释放状态下,被安装在相应键的后端上的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被置于调节部分接收构件上。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相应键的后端的厚度变化时,在键释放状态下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的上表面的高度也是由被置于调节部分接收构件上的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的状态确定。因此,通过在每个键的后端上安装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能够将所有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设定在相同的高度处,同时适应相应键的后端的厚度变化。

更优选地,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包括:上片,其被固定到键的上表面,并保持与琴槌的凸起接触;和后片,其从上片的后端连续向下延伸,且被固定到键的后表面。

借助这种优选实施例的设置,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的上片和后片被固定到键的相应的上表面和后表面,使得即使在键的后端的竖直厚度例如由于干燥/潮湿而改变时,也能够避免由该改变导致的外部力作用在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上。

进一步优选地,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还包括侧壁,其与上片和后片的相应侧面连续,并且保持与键的侧表面紧密接触。

借助这种优选实施例的设置,通过在上片、后片和侧壁分别紧密接触键的后端的上表面、后表面和侧表面的状态下将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安装在键上,能够确保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在键上的准确安装。

进一步优选地,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还包括下片,其从后片的下端向前延伸,且与键的下表面接触。

借助这种优选实施例的设置,通过用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的上片和下片竖直地夹着键的后端,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被安装在键上,使得能够有效地执行将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安装在键上的工作。

进一步优选地,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的上片和后片中的每个均经由支架被固定到键。

借助这种优选实施例的设置,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的上片和后片分别经由支架被牢固地固定到键的后端的上表面和后表面。这使得能够准确地维持键释放状态下的在琴槌的凸起和键之间接触的高度,而在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和键之间不会存在未对齐,即使在来自由键下压导致的被上推的琴槌的反作用力反复地作用在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上时仍如是。

为了实现上述第二目标,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电子键盘乐器的琴槌装置,其包括键,所述键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被构造成,能够绕靠近其中心的部分摆动,其中琴槌装置包括琴槌,所述琴槌被置于键的后端上,且在键被下压时通过被键上推而枢转运动,琴槌装置包括: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琴槌主体,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被支撑成使得琴槌主体绕其后端中的支撑件在竖直方向上可枢转运动;以及接触凸起,其以向下突出的状态在琴槌主体的支撑件前方的预定位置处与琴槌主体一体成型,接触凸起在键释放状态下从上方与键的后端接触。

借助琴槌装置的这种设置,琴槌主体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向下突出的接触凸起在琴槌主体的后端中的支撑件前方的预定位置处与琴槌主体一体成型。琴槌主体的接触凸起在键释放状态下从上方接触键的后端。在这种状态下,当键通过被下压而摆动,使得其前端下降并且其后端上抬时,与该键相关联的琴槌经由接触凸起被该键上推并且由此绕在后端中的支撑件向上枢转运动。

在这种情况下,与琴槌的接触凸起接触的键的后端的上表面在键释放状态下被保持在固定高度,由此能够使用接触凸起代替常规卡钉以用于通过键上推琴槌。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省略常规卡钉,这使得能够省掉安装和调节卡钉的工作,并且有助于降低电子键盘乐器的制造成本。

优选地,琴槌装置还包括凸起罩,其由预定的弹性材料制成,并且以覆盖接触凸起的状态被安装在琴槌主体上。

借助这种优选实施例的设置,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凸起罩以覆盖接触凸起的状态被安装在琴槌主体上。因此,相比于由例如硬质合成树脂制成的接触凸起在键下压时直接接触键,或者在从键临时移开之后再次接触键,或在键上滑过的情况,能够显著地减少由接触凸起和键之间的接触所产生的噪声。

更优选地,凸起罩包括:罩主体,其向上开口,且容纳接触凸起;和钩,其被设置成使得钩从罩主体向上突出,并且琴槌主体具有钩接收部分,该钩接收部分形成为向下开口的凹入形状以便以防止钩脱落的状态与钩接合。

借助这种优选实施例的设置,凸起罩包括罩主体和钩,并且在被安装在琴槌的接触凸起上的状态下,罩主体容纳接触凸起,且钩接合被形成为向下开口的凹入形状的钩接收部分,以便防止钩脱落。由此,凸起罩被牢固地安装在琴槌主体上,使得即使在琴槌根据键下压而被反复上推时,凸起罩也不会从琴槌的接触凸起脱落。此外,通过使凸起罩的钩脱离于钩接收部分,能够容易地从琴槌主体移除凸起罩,这使得能够容易地根据需要将凸起罩更换成新的凸起罩。

进一步优选地,钩接收部分在接触凸起前方的预定位置处形成在琴槌主体中。

借助这种优选实施例的设置,被形成为向下开口的凹入形状的钩接收部分被设置在琴槌主体的接触凸起前方的预定位置处,即在远离琴槌主体的后端中的支撑件的位置处。由此,相比于钩接收部分被设置在例如琴槌的接触凸起后方的位置处(即在更靠近琴槌主体的后端中的支撑件的位置处)的情况,能够减少在键下压期间作用在琴槌主体的在琴槌主体的接触凸起的基部部分附近的部分上的反作用力。因此,即使在根据键下压而反复上推琴槌时,也能够防止损坏琴槌(琴槌主体)。

为了实现上述第三目标,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电子键盘乐器的琴槌装置,其包括键,所述键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被构造成,能够绕靠近其中心的部分摆动,其中琴槌装置包括琴槌,该琴槌被置于键的后端上,且在键被下压时通过被键上推而枢转运动,琴槌装置包括:被置于键后方的琴槌支撑件;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琴槌主体,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其后端具有与琴槌支撑件接合的接合部分,由此在琴槌支撑件上在竖直方向上被可枢转地运动地支撑;键接触部分,其在接合部分前方的预定位置处被设置在琴槌主体上,使得键接触部分向下突出,键接触部分在键释放状态下从上方与键的后端接触;以及润滑剂阻挡部,其被设置在琴槌主体的侧表面中,以便防止被施加到接合部分的润滑剂溢出到键接触部分。

借助琴槌装置的这种设置,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琴槌主体经由在其后端中形成的接合部分接合被置于键后方的琴槌支撑件,由此在琴槌支撑件上在竖直方向上被可枢转地运动地支撑。此外,琴槌主体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键接触部分在键释放状态下从上方接触键的后端,该键接触部分在接合部分前方的预定位置处被形成在琴槌主体上,使得键接触部分向下突出。当在这种状态下键被下压时,琴槌经由键接触部分被键上推并且由此向上枢转地运动。

大体而言,如上所述,诸如油脂的润滑剂被施加到用于与琴槌支撑件接合的琴槌的接合部分以便防止琴槌在其枢转运动期间产生响声和噪声。琴槌主体的侧表面被形成为具有润滑剂阻挡部,并且润滑剂阻挡部使得能够防止润滑剂溢出到键接触部分。由此,能够防止在琴槌的键接触部分和键之间的摩擦改变,并且因此能够维持键下压期间琴槌的优异的枢转特性。

优选地,润滑剂阻挡部被形成为围绕接合部分的拱式形状。

借助这种优选实施例的设置,被设置在琴槌主体的侧表面中的润滑剂阻挡部被形成为围绕与琴槌支撑件接合的接合部分的拱式形状。因此,即使在润滑剂从接合部分溢出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防止润滑剂在润滑剂阻挡部周围流动。

更优选地,润滑剂阻挡部被形成为在琴槌主体的横向方向上开口的凹入形状。

借助这种优选实施例的设置,被设置在琴槌主体的侧表面中的润滑剂阻挡部被形成为在琴槌主体的横向方向上开口的凹入形状。因此,即使在已经从接合部分溢出的润滑剂沿琴槌主体的侧表面流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防止润滑剂流过被形成为凹入形状的润滑剂阻挡部。此外,与润滑剂阻挡部被形成为在横向方向上突出的突起形状的情况相比,不仅能够减少制造琴槌主体所需的合成树脂的量,而且还能够避免被置于彼此相邻的琴槌之间的干扰。

根据结合附图的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将更加显而易见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标、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键盘装置的电子钢琴的键盘装置的一部分(一个八度音阶区段)的透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键盘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键盘架前部和扁销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4a和图4b是从底表面侧观察的键盘架前部的一部分的透视图,其中图4a示出了两个键盘架前部模型已经连接到彼此的状态,并且图4b示出了所述两个键盘架前部模型还没有连接到彼此的状态。

图5a-5f是用于解释销孔之间的距离的改变的示意图,所述改变是由在所述两个键盘架前部模型已经被连接到彼此的状态下由于干燥/潮湿带来的膨胀/收缩所导致的,其中图5a-5c示出了本实施例中所用的键盘架前部模型,并且图5d-5f示出了对比示例中所用的键盘架前部模型。

图6是示出白键和黑键的相应示例的透视图。

图7是被安装在键的后端上的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的透视图。

图8a是图7中所示的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的右侧视图。

图8b是图7中所示的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的左侧视图。

图9a是一个八度音阶区段的琴槌支撑件的整体透视图。

图9b是处于部分剖切状态的图9a所示的琴槌支撑件的视图,其中琴槌支撑轴的横截面以放大比例被示出。

图10a是琴槌支撑件的平面图。

图10b是琴槌支撑件的主视图。

图11是白键相关琴槌和黑键相关琴槌的透视图。

图12a-12c是用于解释琴槌和要被安装在琴槌的接触凸起上的凸起罩的视图,其中图12a是琴槌的侧视图,图12b是通过竖直地切割琴槌的包括接触凸起和凸起罩的部分得到的横截面图,并且图12c是凸起罩的透视图。

图13a-13c是用于解释在键释放状态下的琴槌的姿势的视图,其中图13a示出黑键相关琴槌,图13b示出白键相关琴槌,并且图13c以放大比例示出在黑键相关琴槌和白键相关琴槌的后端中的接合部分。

图14a和图14b是用于解释怎样从琴槌支撑件移除琴槌的视图,其中图14a示出黑键相关琴槌,并且图14b示出白键相关琴槌。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图1和图2部分地示出了应用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键盘装置和琴槌装置的电子钢琴,并且电子钢琴以键释放状态被示出。如图1和图2所示,键盘装置1包括:在电子钢琴的左右方向上并置的多个键2(图1中仅示出了其中的八个白键2a和五个黑键2b);用于支撑键2的键盘底盘3;被连接到键盘底盘3的后端的琴槌支撑件4;多个琴槌5(图1中仅示出了其中的八个白键相关琴槌5a和五个黑键相关琴槌5b),每个所述琴槌均设置用于键2中的相关联的一个键并且根据键2的下压枢转地运动;多个断联构件6(图2中仅示出了其中的一个),每个所述断联构件均设置用于琴槌5中的相关联的一个琴槌以便在相关联的键2的下压期间增加该键2的触感的断联感觉;以及用于检测每个键2的键下压信息的键开关7。

键盘底盘3通过平行交叉地组装三个支撑轨9(即均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前轨9a、中心轨9b和后轨9c)和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加强肋10而形成,并且被固定到中盘(未示出)。支撑轨9和肋10中的每个均由通过冲压和弯压形成为预定形状的金属板制成。

键盘架前部11被固定到前轨9a的下表面,并且键盘架中心部12被固定到中心轨9b的上表面。均被形成为由合成树脂(例如abs树脂)制成的平坦厚板构件的键盘架前部11和键盘架中心部12分别沿着整个前轨9a和整个中心轨9b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在键盘架中心部12上,大量圆销13(图1中仅示出了其中的八个白键相关圆销13a和五个黑键相关圆销13b)以在左右方向上并置的状态被立设在分别对应于白键2a和黑键2b的相应前和后位置处。此外,在键盘架前部11上,大量扁销14以在左右方向上并置的状态被立设。

图3部分地示出了具有被立设在其上的扁销14的键盘架前部11。如图3所示,通过在左右方向上使得多个(例如两个至五个)模制品15(在此后均被称为“键盘架前部模型15”)彼此连接来形成键盘架前部11,每个所述模制品15均在左右方向上延伸。键盘架前部模型15中的每个均被成形为具有多个销孔15a和多个安装孔15b,所述销孔15a沿着所述键盘架前部模型15的纵向方向被设置以用于使得相应扁销14的下端被装配在其中,所述安装孔15b用于借助螺钉将键盘架前部模型15本身紧固到前轨9a。安装孔15b中的每个均被成形为在键盘架前部模型15的纵向(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槽形。彼此相邻的键盘架前部模型15和15如下文所述那样被连接。

图4a和图4b示出从底表面侧观察的在两个键盘架前部模型15和15之间的连接部分。图4a示出了键盘架前部模型15和15已经连接到彼此的状态,并且图4b示出了键盘架前部模型15和15还没有连接的状态。如图4a和图4b所示,键盘架前部模型15和15中的每个均具有被形成在其底表面上的、分别与大量销孔15a相关联的大量凸台16。每个凸台16具有预定直径并且向下突出(如图4a和图4b所示向上突出)。此外,键盘架前部模型15中的一个(如图4b所示,右侧的一个)具有被形成在其端部(如图4b所示,左侧端部)中的装配孔17,以用于使得在另一个键盘架前部模型15(如图4b所示,左侧的一个)的端部(如图4b所示,右侧端部)上的凸台16被装配在其中。

键盘架前部11能够例如由于在电子钢琴的使用环境下的温度变化而在其纵向方向(左右方向)上膨胀或收缩,所述键盘架前部11如上所述通过使得由合成树脂制成的键盘架前部模型15彼此连接而形成。在这种情况下,由合成树脂制成的键盘架前部11的改变量大于由金属制成的前轨9a的改变量,并且键盘架前部模型15的上述连接结构使得能够抑制在彼此相邻的键盘架前部模型15和15的销孔15a和15a之间的距离的改变,如下文所述。

图5a-5c示意性示出了在本实施例中的键盘架前部模型15a和15b已经被连接到彼此且用螺钉紧固到前轨9a的状态下的键盘架前部11的收缩。如上所述,图5a中示出的这两个键盘架前部模型15a和15b通过左键盘架前部模型15a的后端凸台16被装配在右键盘架前部模型15b的装配孔17中(见图5b)而被连接到彼此。当键盘架前部模型15a和15b在这种状态下收缩时,在键盘架前部模型15a和15b中的每个的销孔15a和15a之间的距离α稍稍减少到近似等于距离α的距离β(见图5c)。

另一方面,图5d-5f示意性示出了在对比示例中的键盘架前部模型15c和15d已经被保持成彼此接触且用螺钉紧固到前轨9a的状态下的键盘架前部11的收缩。在图5d中示出的这两个键盘架前部模型15c和15d具有彼此接触的相应的相互对置的端面(见图5e)。在这种情况下,在彼此最接近的相应键盘架前部模型15c和15d的销孔15a和15a之间的距离被设定成类似于其他两个相邻销孔15a之间的距离的距离α。当键盘架前部模型15c和15d在这种状态下收缩时,在键盘架前部模型15c和15d中的每个的销孔15a和15a之间的距离减少到类似于本实施例中的键盘架前部模型15a和15b的距离β。然而,在相应键盘架前部模型15c和15d的最接近的销孔15a之间的距离增加到距离γ(>α、β)。在这种情况下,在分别接合于在相应的键盘架前部模型15c和15d的端部上的相关联的一个扁销14且彼此相邻的两个键2和2之间形成比其他相邻键2之间更大的间隙。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的用于连接键盘架前部模型15a和15b的连接结构与对比示例中的用于连接键盘架前部模型15c和15d的连接结构的区别之处在于,即使在键盘架前部11收缩时,也能够将这种状态下的在销孔15a和15a之间的距离β维持成近似等于在收缩之前的距离α。这使得能够防止发生因使用比较示例中的键盘架前部模型15c和15d所导致的问题的发生,更具体地,防止在彼此相邻的所述两个键之间形成更大间隙的问题。

图6示出了白键2a和黑键2b。如图6所示,键2由木材制成的键主体21和合成树脂制成的键罩22构成,所述键主体21具有矩形横截面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键罩22被粘结到键主体21的前半部的前和上表面。在键主体21的纵向方向上的中心附近,形成有圆销孔23,并且键2通过经由圆销孔23立设在键盘架中心12上的圆销13枢转地支撑。

注意到,每个圆销孔23均由接近键主体21的下表面且被形成为基本上圆孔的部分和与该圆孔连续且被形成为在键主体21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槽的整个上部分构成。此外,圆销孔23具有左和右内表面,所述左和右内表面均带有毡23a以便使得在键2摆动期间圆销孔23能够沿着圆销13顺畅滑动。键主体21具有缓冲垫20,该缓冲垫20在圆销孔23后方的位置处被粘结到键主体21的上表面,并且在音乐表演或维护期间该缓冲垫20防止琴槌5的前端直接撞击键2。

此外,在键主体21的前部中的预定位置处,形成有向下开口的扁销孔24(见图2),并且扁销孔24与被立设在键盘架前部11上的扁销14的接合阻止摆动期间键2横向移位。

而且,如图6所示,附接到白键2a和黑键2b中的每个的后端的是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25,其用于将琴槌5的键接触部分56(下文被描述)的下端保持与键释放状态下的键2接触时的高度调节成预定高度。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25通过由硬质合成树脂(例如abs树脂)制成且具有预定形状的模制品形成。

具体地,如图7、图8a和图8b所示,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25在侧视图中具有c形,其由在前后方向上延伸预定长度的上片31、与上片31的后端连续且向下延伸的后片32、以及与后片32的下端连续且向前延伸预定长度的下片33形成。此外,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25具有侧壁34,该侧壁34形成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25的左侧表面并与上片31和后片32连续。

上片31由上片固定区段31a和琴槌接收区段31b形成,所述上片固定区段31a形成上片31的前半部并且被构造成将上片31本身固定到键2的上表面的后端,所述琴槌接收区段31b形成上片31的后半部并且具有平坦上表面以用于以从下方支撑键接触部分56的状态接收该键支撑部分56。上片固定区段31a的大部分被形成为比琴槌接收区段31b更薄,并且c形支架35从外侧被驱使到上片固定区段31a中,由此上片31被固定到键2的上表面的后端。

后片32由后片上区段32a、后片固定区段32b和后片下区段32c形成,所述后片上区段32a形成为与上片31的琴槌接收区段31b连续并且向后突出,所述后片固定区段32形成为比后片上区段32a更薄并且以与后片上区段32a连续的状态向下延伸,所述后片下区段32c形成为与后片固定区段32b的下端连续并且向后延伸。c形支架36从外侧被驱使到后片固定区段32b中,由此如上文那样构造的后片32被固定到键2的后端表面。

下片33从后片32的下端向前并斜向上方延伸,并且下片33的上表面的前端具有被形成在其上的下片凸起33a以用于与键2的下表面的后端接触。下片33具有弹性,该弹性允许通过使用下片33的连接到后片32的一部分作为支点而将下片33竖直弯曲。

如图8a所示,侧壁34形成为与上片31的下表面的左端和后片32的前表面的左端连续并且向内突出,由此在侧视图中形成l形。注意到,在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25中,上片31的琴槌接收区段31b以及后片32的后片上区段32a和后片下区段32c中的每个均形成为具有向右开口的腔,以便减少用于模制的合成树脂的量和模制品的重量,并且防止模制中的下沉或者变形。

如上文构造的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25被附接到键2的后端,且上片31的下表面、后片32的前表面和侧壁34保持分别亲密接触键2的后端的上表面、后端表面和左侧表面,且下片33的下片凸起33a保持接触键2的下表面的后端。注意到,在将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25安装到每个键2的情况下,将粘结剂施加到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25的上述三个表面中的每个,并且然后将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25暂时地固定到键2的后端。然后,在这种状态下,将上述两个支架35和36分别从上方和后方驱使到键2中,由此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25被牢固地固定到键2。

当具有与其附接的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25的键2处于其键释放状态时(如图2所示),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25的后片下区段32c被置于固定到后轨9c的缓冲垫38(调节部分接收构件)上。借此,针对处于键释放状态的所有键2,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25的琴槌接收区段31b具有同样的高度。

图9a、图9b、图10a和图10b示出了琴槌支撑件4。如图9a、图9b、图10a和图10b所示,琴槌支撑件4通过使多个均由合成树脂制成且例如针对一个八度音阶区段提供的模制品在左右方向上彼此连接而形成。琴槌支撑件4在左右方向上延伸过所有琴槌5的长度,并且借助螺钉被紧固到键盘底盘3的后轨9c。琴槌支撑件4由从后轨9c附近立设的琴槌支撑部分41和从琴槌支撑部分41的上端向前且斜向上延伸的开关安装部分42构成。在琴槌支撑部分41的上端中,设有琴槌支撑轴43以用于枢转地支撑相应琴槌5。

此外,琴槌支撑件4具有多个分隔壁44,其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在其间具有预定间距,使得相邻的琴槌5彼此分开,并且琴槌支撑轴43在左右方向上延伸通过分隔壁44中的每对相邻分隔壁之间。琴槌支撑轴43具有所谓的椭圆形横截面,如图9b所示,这是通过从将琴槌支撑轴43的轴线作为其中心的圆形切除前和后两个部分而形成的。

具体地,琴槌支撑轴43具有外周表面,该外周表面由一对上和下拱式弯曲表面43a和43a及在拱式弯曲表面43a和43a之间延伸的一对前和后平面表面43b和43b形成。在如上文构造的琴槌支撑轴43中,上和下拱式弯曲表面43a和43a被构造成在横截面上形成具有长度为l1的直径的圆弧段,并且在前和后平面表面43b和43b之间的距离被构造成具有小于长度l1的长度l2。

图11示出了白键相关琴槌5(5a)和黑键相关琴槌5(5b)的图。如图11所示,白键相关琴槌5a和黑键相关琴槌5b基本上整体具有相同构造,并且因此将通过采用白键相关琴槌5(5a)作为这两种琴槌5a和5b的代表来给出下述描述。

如图11和图12a所示,琴槌5由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臂状琴槌主体51以及两个配重板52和52构成,所述两个配重板52和52借助铆钉50被附接到琴槌主体51的相应左和右侧表面的前端。琴槌主体51由硬质合成树脂制成,而每个配重板52和52均由具有相对大的比重的金属材料(诸如含铁材料)制成。注意到,白键相关琴槌主体51和黑键相关琴槌主体51的相应侧表面被分别刻有大写字母“w”和“b”。

琴槌主体51具有在其后端上形成的接合部分53,以用于与琴槌支撑件4的琴槌支撑轴43接合。在接合部分53中,形成有在侧视图中具有c形的拱式轴孔54,并且前和后引导表面55和55被设置在轴孔54的开口处,使得它们由此向外延伸以从彼此扩张。轴孔54具有的直径稍稍大于由琴槌支撑轴43的上和下拱式弯曲表面43a和43a形成的圆的直径(长度l1),并且开口具有的宽度l3被设定成稍稍大于在琴槌支撑轴43的前和后平面表面43b和43b之间的长度l2,并且小于长度l1。琴槌5经由轴孔54的开口被可移除地附接到琴槌支撑件4的琴槌支撑轴43,并且轴孔54被装配在琴槌支撑轴43上,由此琴槌5被琴槌支撑件4枢转地支撑。

此外,如图12a所示,在琴槌5的底表面的后部上的预定位置处,设置有键接触部分56(凸起),其向下突出以从上方接触键2的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25。键接触部分56由与琴槌5的琴槌主体51一体成形的接触凸起57和被安装在琴槌主体51上以便覆盖接触凸起57的凸起罩58构成。

如图12b所示,键接触部分56的接触凸起57向下突出并且具有在横截面上以拱式形状形成的下表面。此外,琴槌主体51具有在接触凸起57的前侧上部中形成的钩接收部分59,以用于与凸起罩58的钩62(在下文被描述)接合。钩接收部分59以向下开口的凹入形状形成,并且在凹入形状的上端中具有闩锁凹槽59a。

另一方面,凸起罩58通过由预定塑性材料(例如弹性体)制成且具有预定形状的模制品形成。具体地,如图12b和图12c所示,凸起罩58由向上开口的罩主体61和钩62构成,所述罩主体61用于以覆盖接触凸起57的状态容纳接触凸起57,所述钩62从罩主体61的前端向上延伸以接合钩接收部分59。类似于琴槌主体51的接触凸起57,罩主体61具有以横截面上的拱式形状形成的底表面。此外,钩62具有上端,该上端形成有凸耳62a,并且凸耳62a接合于钩接收部分59的闩锁凹槽59a,由此凸起罩58以安装在接触凸起57上的状态被牢固地附接到琴槌主体51。

注意到,在凸起罩58的底表面上,形成有彼此平行延伸且向下开口的两个沟槽61a和61a(见图12c)。这些沟槽61a用于长时间保持被施加到凸起罩58的底表面低粘性润滑剂,并且润滑剂显著减小在键接触部分56和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25的琴槌接收区段31b之间的摩擦,从而改善这两者间的润滑性。

此外,在琴槌5中,相对高粘性的润滑剂(例如油脂)被施加在轴孔54和琴槌支撑件4的琴槌支撑轴43之间。这使得能够确保琴槌5的平稳枢转运动,同时防止琴槌5在枢转运动期间产生响声和噪声。

但是,上文提到的润滑剂能够例如由于使用电子钢琴的环境而从琴槌5的轴孔54和琴槌支撑轴43之间溢出。当溢出的润滑剂沿着琴槌5的侧表面流动并且粘附到位于轴孔54前方的键接触部分56时,或者更具体地当溢出的润滑剂粘附到已经被施加有润滑油的键接触部分56时,润滑油和润滑剂的特性改变,这导致在琴槌5的键接触部分56和键2的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25(琴槌接收区段31b)之间的摩擦改变,从而导致键下压时琴槌5的枢转特性的改变。为了避免这个问题,琴槌主体51的左和右侧表面具有两个相应的左和右润滑剂阻挡部65(图11和图12a中仅示出其中的右侧一个),其以彼此左右对称的关系形成在紧挨后端中的接合部分53的前方且键接触部分56的后方的位置处。每个润滑剂阻挡部65均形成为围绕接合部分53的拱式形状以及在琴槌主体51的横向方向上开口的凹入形状。

如上所述,润滑剂阻挡部65形成在琴槌主体51的相应左和右侧表面上,由此即使在从接合部分53溢出的润滑剂沿着琴槌主体51的侧表面流动时,也能够有效地防止润滑剂流过具有凹入形状的润滑剂阻挡部65。

此外,如图11和图12a所示,在琴槌主体51中,设有致动器部分66以用于在键下压期间在后端的接合部分53的向前且向上的位置处按压并致动键开关7。此外,琴槌主体51具有在靠近其纵向中心的位置处从其上表面突出的板状接合凸起67以用于在键下压期间接合断联构件6。

如图2所示,由预定弹性材料的模制品形成的断联构件6被安装在琴槌支撑件4的开关安装部分42上。断联构件6从开关安装部分42斜向下地向后方延伸,并且头部分6a经由颈部分形成在断联构件6的尖端上。在键释放状态下,头部分6a与琴槌5的接合凸起67对置。

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键开关7由开关板7a和开关主体7b构成,所述开关板7a由印刷电路板形成,所述开关主体7b分别由针对键2中的相关联的一个键被设置在开关板7a的下表面上的橡胶开关形成。开关板7a具有被插入到琴槌支撑件4的开关安装部分42中的后端以及借助螺钉被紧固到开关安装部分42的中心部。在键释放状态下,开关主体7b与琴槌5的致动器部分66对置且其间具有间距。

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在琴槌支撑件4的开关安装部分42的底表面上,设有琴槌止动件68以用于约束琴槌5的向上的枢转运动。琴槌止动件68由例如发泡聚氨酯形成并且被安装在开关安装部分42上,使得琴槌止动件68在左右方向上延伸。

现在,关于上述键盘装置1中的白键相关琴槌5a和黑键相关琴槌5b之间的不同点,将参考图13a-13c、图14a和图14b给出描述。图13a和图13b分别示出了处于键释放状态的黑键相关琴槌5b和白键相关琴槌5a。如图13a和图13b所示,当关注于在琴槌5的键接触部分56的下端和琴槌5的前端中的配重板52的上端之间的关系(高度)时,在键释放状态下,黑键相关琴槌5b的高度h1比白键相关琴槌5a的高度h2高预定高度。由此,在琴槌5根据键下压而枢转运动且抵接琴槌止动件68的情况下,黑键相关琴槌5b的枢转运动的角度变得小于白键相关琴槌5a的枢转运动的角度,并且因此黑键2b的键下压冲程(例如9毫米)变得小于白键2a的键下压冲程(例如10毫米)。

图13c以放大比例示出了在键释放状态下的在黑键相关琴槌5b(以实线示出)和白键相关琴槌5a(以双点划线示出)的相应后端中的接合部分53和琴槌支撑件4的琴槌支撑轴43。如图13c所示,形成在白键相关琴槌5a的轴孔54的开口处使得其由此向外延伸从而从彼此扩张的前和后引导表面55a和55a相对于黑键相关琴槌5b的引导表面55b和55b稍稍顺时针倾斜(如在图13c中观察到的)。因为如上所述,引导表面55b在倾斜度上不同于引导表面55a,所以从琴槌支撑件4移除琴槌5的角度在黑键相关琴槌5b和白键相关琴槌5a之间是不同的,如下所述。注意到,在相关联的键2已经从键盘底盘3被移除的状态下移除琴槌5。

图14a和图14b分别示出了均处于正要从琴槌支撑件4的琴槌支撑轴43移除之前的状态的黑键相关琴槌5b和白键相关琴槌5a。注意到,在图14a或图14b中均由双点划线被示出的黑键相关琴槌5b和白键相关琴槌5a各自处于其键释放位置。如图14a所示,当黑键相关琴槌5b从键释放位置枢转运动,使得其前端达到接近黑键相关圆销13b的上端时,在后端中的接合部分53的前引导表面55b变成竖直,即平行于琴槌支撑轴43的前平面表面43b,并且在黑键相关琴槌5b的轴孔54和琴槌支撑件4的琴槌支撑轴43的上拱式弯曲表面43a之间的接触被释放,这使得能够从琴槌支撑轴43移除黑键相关琴槌5b。

另一方面,如图14b所示,用于支撑与白键相关琴槌5a相关联的白建2a的白键相关圆销13a位于黑键相关圆销13b的前方。因此,即使在白键相关琴槌5a较多地向下枢转运动到低于黑键相关圆销13b的上端的位置时,白键相关琴槌5a也不会干涉白键相关圆销13a。此外,白键相关琴槌5a的后端中的引导表面55a和黑键相关琴槌5b的引导表面55b如之前所述那样在倾斜度上是不同的,以致当白键相关琴槌5a较多地向下枢转运动到低于黑键相关琴槌5b枢转运动的位置时,在后端中的前引导表面55a变成竖直,即平行于琴槌支撑轴43的前平面表面43b,这使得能够从琴槌支撑轴43移除白键相关琴槌5a,类似于黑键相关琴槌5b的情况。

如上所述,在比黑键相关琴槌5b更多地向下枢转运动的状态下,能够从琴槌支撑轴43移除白键相关琴槌5a。换言之,在白键相关琴槌5a的情况下,与黑键相关琴槌5b的情况相比,在更大角度范围内不可移除的状态下在后端中的接合部分53接合于琴槌支撑轴43。因此,虽然在键释放状态下白键相关琴槌5a的前端被置于低于黑键相关琴槌5b的前端,但白键相关琴槌5a与黑键相关琴槌5b的情况一样地牢固地接合于琴槌支撑轴43,使得不仅能够有效地防止白键相关琴槌5a在枢转运动期间导致响声和噪声,而且还能够增强白键相关琴槌5a的设计自由度。

接着,将给出如上构造的键盘装置1的操作的描述。当键2在图1和图2所示的键释放状态中被下压时,键2在图2中观察的逆时针方向上绕圆销13枢转运动,并且根据键2的该枢转运动,经由键接触部分56上推琴槌5以绕琴槌支撑轴43向上枢转运动(在图2中被示为顺时针)。

在琴槌5的枢转运动期间,接合凸起67被置于接合断联构件6的头部分6a以便按压断联构件6,同时经由头部分6a压缩断联构件6,由此增加了从断联构件6作用在琴槌5上的反作用力。当琴槌5进一步枢转运动时,接合凸起67从头部分6a脱离,从而导致来自断联构件6的反作用力突然消失。来自断联构件6的反作用力的增加和消失提供了非常类似于由原声钢琴提供的断联感觉的断联感觉。

然后,当琴槌5的前端变成抵接被置于其上方的琴槌止动件68时,琴槌5的向上的枢转运动终止。在琴槌5的向上的枢转运动期间,致动器部分66按压键开关7的开关主体7b以打开键开关7,由此对应于琴槌5的枢转运动的量的键2上的键下压信息被检测并且被输出到音调生成控制器(未示出)。由音调生成控制器基于检测的键下压信息来控制电子钢琴的音调生成。

然后,当键2被释放时,键2在与键下压期间键2枢转运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枢转运动,并且返回到图1和图2所示的键释放状态。根据键2的这种运动,琴槌5向下枢转运动并返回到其键释放状态。

如上文详细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25被设置在键2的后端中,并且在键释放状态下,琴槌5以经由向下突出的键接触部分56从上方与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25的琴槌接收区段31b接触的状态被置于其上。在这种情况下,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25将琴槌接收区段31b恒定地保持在相同高度,以致不同于现有技术,不需要设置卡钉。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能够省略常规卡钉,这使得能够省掉安装和调节卡钉的工作,并且有助于降低电子钢琴的制造成本。

此外,在键释放状态下,所有键2中的每个的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25的后片下区段32c被置于后轨9上的缓冲垫38上。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相应键2的后端之间存在竖直厚度变化时,在键释放状态下每个键2的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25的琴槌接收区段31b的高度也是由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25被置于缓冲垫38上的状态确定。因此,通过在每个键2的后端中设置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25,能够将所有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25的琴槌接收区段31b设定在一致的预定高度处,同时适应相应键2的后端中的高度变化。

此外,在琴槌5中,通过将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凸起罩58安装在琴槌主体51的接触凸起57上来形成键接触部分56,使得即使在键下压期间琴槌5的键接触部分56在临时从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25的琴槌接收区段31b移开之后再次接触或滑过该琴槌接收区段31b时,也能够充分地抑制在这种情况下的噪声生成。此外,凸起罩58经由钩62被牢固地安装在琴槌主体51上,使得即使在根据键下压而反复上推琴槌5时,凸起罩58也不会从接触凸起57掉落。而且,能够从琴槌主体51容易地移除凸起罩58,这使得能够根据需要用新的凸起罩来更换凸起罩58。

此外,从琴槌主体51向下开口的钩接收部分59在接触凸起57的前上方的位置处被设置在琴槌主体51中。这使得,与钩接收部分59例如在接触凸起57的后上方的位置处、更具体地在更靠近琴槌5枢转运动所绕的支撑件的位置处被设置在琴槌主体51中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在键下压期间作用在琴槌主体51的在接触凸起57的基部部分附近的部分上的应力。因此,即使在根据键下压而反复上推琴槌5时,也能够防止损坏琴槌5(琴槌主体51)。

而且,在琴槌5中,琴槌主体51的左和右侧表面中的每个均被形成为具有为横向开口的凹入形状的润滑剂阻挡部65,这使得能够防止被施加在琴槌5的轴孔54和琴槌支撑件4的琴槌支撑轴43之间的润滑剂溢出到位于润滑剂阻挡部65前方的键接触部分56。这使得能够防止在琴槌5的键接触部分56和用于接触键接触部分56的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25的琴槌接收区段31b之间的摩擦改变,并且因此能够维持键下压时琴槌5的优异的枢转特性。

注意到,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能够被实现成各种形式。例如,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凸起罩58被安装在琴槌主体51的接触凸起57上,但在键下压期间能够防止噪声生成并且能够维持在接触凸起57和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25的琴槌接收区段31b之间的足够的滑动性的情况下可以省略凸起罩58,或者替代性地,由弹性材料制成的构件可以被置于琴槌接触高度调节部分25的琴槌接收区段31b上。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描述的键盘装置1、键2或者琴槌5的构造的细节仅通过示例方式被给出,并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