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乐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75151发布日期:2019-07-27 10:05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乐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乐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乐器。



背景技术:

彝族是我国能歌善舞的民族之一,彝族民间有各式各样的传统曲调,如爬山调、进门调、迎客调、吃酒调、娶亲调等等,著名歌曲《马儿快快跑》《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就是根据彝族民间曲调提炼出来的。

彝族乐器种类繁多,包括葫芦笙、马布、巴乌、口弦、月琴、笛、三弦、大扁鼓等等。其中,彝族传统的土陶乐器阿乌,其音色具有极其独特的美感,但其音域狭窄,音色单薄,并且只能吹奏一种调式,演奏形式非常单一,极大地限制了其能够演奏的曲目范围,也限制了其发展和传播。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彝族传统土陶乐器阿乌音域狭窄、音色单薄、调式单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乐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新型乐器,包括扁球形的壳体,壳体内设有中空腔,壳体由上下对称的上半壳和下半壳接合而成,接合处形成水平的接合线;壳体一端在接合线处设有第一吹孔,壳体另一端在接合线处设有第二吹孔,第一吹孔连通上部空腔与壳体外部空间,第二吹孔连通下部空腔与壳体外部空间;上述上半壳设有上部指孔,上述下半壳设有下部指孔,上部指孔连通上部空腔与壳体外部空间,下部指孔连通下部空腔与壳体外部空间;壳体内壁倾斜固定有中隔板,中隔板将中空腔隔断为上部空腔和下部空腔。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上述上部指孔包括靠近上述第一吹孔设置的第一上部指孔、第二上部指孔、第三上部指孔、第四上部指孔、第五上部指孔和第六上部指孔,以及靠近上述第二吹孔设置的第七上部指孔和第八上部指孔;上述下部指孔包括靠近上述第二吹孔设置的第一下部指孔、第二下部指孔、第三下部指孔、第四下部指孔、第五下部指孔和第六下部指孔,以及靠近上述第一吹孔设置的第七下部指孔和第八下部指孔。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各上述上部指孔的深度大小为:第一上部指孔<第二上部指孔<第三上部指孔<第四上部指孔<第五上部指孔<第六上部指孔<第七上部指孔<第八上部指孔;各上述上部指孔的孔径大小为:第一上部指孔<第二上部指孔<第三上部指孔<第四上部指孔<第五上部指孔<第六上部指孔<第七上部指孔<第八上部指孔;各上述下部指孔的深度大小为:第一下部指孔<第二下部指孔<第三下部指孔<第四下部指孔<第五下部指孔<第六下部指孔<第七下部指孔<第八下部指孔;各上述下部指孔的孔径大小为:第一下部指孔<第二下部指孔<第三下部指孔<第四下部指孔<第五下部指孔<第六下部指孔<第七下部指孔<第八下部指孔。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以上述第一吹孔和上述第二吹孔的连线为中心,上述第一上部指孔、上述第二上部指孔、上述第三上部指孔和上述第八上部指孔位于一侧,上述第四上部指孔、上述第五上部指孔、上述第六上部指孔和上述第七上部指孔位于另一侧。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以上述第一吹孔和上述第二吹孔的连线为中心,上述第一上部指孔与上述第四上部指孔对称分布,上述第二上部指孔与上述第五上部指孔对称分布,上述第三上部指孔与上述第六上部指孔对称分布,上述第八上部指孔与上述第七上部指孔对称分布。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上述第一上部指孔、上述第二上部指孔、上述第三上部指孔、上述第四上部指孔、上述第五上部指孔和上述第六上部指孔呈八字形轨迹排列,该八字形轨迹的较小开口朝向上述第二吹孔,该八字形轨迹的较大开口朝向上述第一吹孔。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以上述第一吹孔和上述第二吹孔的连线为中心,上述第一下部指孔、上述第二下部指孔、上述第三下部指孔和上述第八下部指孔位于一侧,上述第四下部指孔、上述第五下部指孔、上述第六下部指孔和上述第七下部指孔位于另一侧。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以上述第一吹孔和上述第二吹孔的连线为中心,上述第一下部指孔与上述第四下部指孔对称分布,上述第二下部指孔与上述第五下部指孔对称分布,上述第三下部指孔与上述第六下部指孔对称分布,上述第八下部指孔与上述第七下部指孔对称分布。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上述第一下部指孔、上述第二下部指孔、上述第三下部指孔、上述第四下部指孔、上述第五下部指孔和上述第六下部指孔呈八字形轨迹排列,该八字形轨迹的较小开口朝向上述第一吹孔,该八字形轨迹的较大开口朝向上述第二吹孔。

本实用新型的壳体为扁球形的中空体,既方便演奏者双手握持,也有利于气体在中空腔中产生共鸣,吹奏出来的音色发出“嘟嘟”的声音,具有独特的彝族民间传统音乐的魅力。第一吹孔对应有多个上部指孔以8个为佳,分别对应于1、2、3、4、5、6、7、i等8个音,第一吹孔和上部指孔同属于一个调式;第二吹孔对应有多个下部指孔以8个为佳,分别对应于1、2、3、4、5、6、7、i等8个音,第二吹孔和下部指孔同属于另一个调式。第一吹孔、上部指孔、第二吹孔、下部指孔的发音高低跟壳体各处厚薄程度、中空腔大小、开孔深度、孔径大小有关。

中隔板主要起到了两大作用:第一,将中空腔分隔为上部空腔和下部空腔,演奏者使用第一吹孔(或第二吹孔)吹奏时,演奏者呼出的气流只能在上部空腔(或对应于第二吹孔的下部空腔)中流通,防止气流流入下部空腔(或上部空腔)产生杂音;第二,演奏者使用第一吹孔(或第二吹孔)吹奏时,气流在上部空腔(或对应于第二吹孔的下部空腔)中产生振幅强烈的主要共鸣,同时,气流振动通过中隔板传递到下部空腔(或上部空腔)中产生振幅微弱的辅助共鸣,这样,吹奏出来的乐声具有更加厚重、饱满的音质感,相较于传统的阿乌具有更加丰富的表现力。

吹奏时,演奏者唇部对准第一吹孔吹气,双手手指按住或松开上部指孔,使本实用新型在一种调式下发出不同音高的声音;演奏者将唇部对准第二吹孔吹气,双手手指按住或松开下部指孔,可使本实用新型在另一种调式下发出不同音高的声音。

第一上部指孔、第二上部指孔、第三上部指孔、第四上部指孔、第五上部指孔和第六上部指孔靠近第一吹孔设置,第七上部指孔和第八上部指孔靠近第二吹孔设置,这样的结构设计有利于演奏者手持操作:演奏者唇部对准第一吹孔吹奏时,左手食指对应操控第六上部指孔,左手中指对应操控第五上部指孔,左手无名指对应操控第四上部指孔,左手小指对应操控第七上部指孔,右手食指对应操控第三上部指孔,右手中指对应操控第二上部指孔,右手无名指对应操控第一上部指孔,右手小指对应操控第八上部指孔。

第一下部指孔、第二下部指孔、第三下部指孔、第四下部指孔、第五下部指孔和第六下部指孔靠近第二吹孔设置,第七下部指孔和第八下部指孔靠近第一吹孔设置,这样的结构设计有利于演奏者手持操作:演奏者唇部对准第二吹孔吹奏时,左手食指对应操控第六下部指孔,左手中指对应操控第五下部指孔,左手无名指对应操控第四下部指孔,左手小指对应操控第七下部指孔,右手食指对应操控第三下部指孔,右手中指对应操控第二下部指孔,右手无名指对应操控第一下部指孔,右手小指对应操控第八下部指孔。吹奏时手指操作十分方便,即便是初学者也很容易上手。

第一上部指孔、第二上部指孔、第三上部指孔、第四上部指孔、第五上部指孔、第六上部指孔、第七上部指孔、第八上部指孔,开孔深度逐渐增大即壳体在各个开孔处的厚度逐渐增大,孔径大小逐渐增大,吹奏时发出的声音依次增高,制作过程中可以用电子校音器进行校音,使其依次对应一个调式如C调中的1、2、3、4、5、6、7、i等8个音;第一下部指孔、第二下部指孔、第三下部指孔、第四下部指孔、第五下部指孔、第六下部指孔、第七下部指孔、第八下部指孔,开孔深度逐渐增大即壳体在各个开孔处的厚度逐渐增大,孔径大小逐渐增大,吹奏时发出的声音依次增高,制作过程中可以用电子校音器进行校音,使其依次对应一个调式如E调中的1、2、3、4、5、6、7、i等8个音。

上部指孔均匀分布于第一吹孔和第二吹孔连线的两侧,下部指孔均匀分布于第一吹孔和第二吹孔连线的两侧,方便演奏者双手手指能够均衡操作。

第一上部指孔、第二上部指孔、第三上部指孔、第四上部指孔、第五上部指孔、第六上部指孔呈八字形轨迹排列,这样的结构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各个上部指孔刚好对应于演奏者各个手指最舒适的握持位置;同理,第一下部指孔、第二下部指孔、第三下部指孔、第四下部指孔、第五下部指孔、第六下部指孔呈八字形轨迹排列,这样的结构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各个下部指孔刚好对应于演奏者各个手指最舒适的握持位置。

以第一吹孔吹奏,各音阶的指法分别为:

1音(哆):手指松开第一上部指孔,同时按住第二上部指孔、第三上部指孔、第四上部指孔、第五上部指孔、第六上部指孔、第七上部指孔、第八上部指孔;

2音(唻):手指松开第一上部指孔、第二上部指孔,同时按住第三上部指孔、第四上部指孔、第五上部指孔、第六上部指孔、第七上部指孔、第八上部指孔;

3音(咪):手指松开第一上部指孔、第二上部指孔、第三上部指孔,同时按住第四上部指孔、第五上部指孔、第六上部指孔、第七上部指孔、第八上部指孔;

4音(发):手指松开第一上部指孔、第二上部指孔、第三上部指孔、第四上部指孔,同时按住第五上部指孔、第六上部指孔、第七上部指孔、第八上部指孔;

5音(嗦):手指松开第一上部指孔、第二上部指孔、第三上部指孔、第四上部指孔、第五上部指孔,同时按住第六上部指孔、第七上部指孔、第八上部指孔;

6音(啦):手指松开第一上部指孔、第二上部指孔、第三上部指孔、第四上部指孔、第五上部指孔、第六上部指孔,同时按住第七上部指孔、第八上部指孔;

7音(西):手指松开第一上部指孔、第二上部指孔、第三上部指孔、第四上部指孔、第五上部指孔、第六上部指孔、第七上部指孔,同时按住第八上部指孔;

i音(高八度哆):手指松开所有上部指孔。

以第二吹孔吹奏,各音阶的指法分别为:

1音(哆):手指松开第一下部指孔,同时按住第二下部指孔、第三下部指孔、第四下部指孔、第五下部指孔、第六下部指孔、第七下部指孔、第八下部指孔;

2音(唻):手指松开第一下部指孔、第二下部指孔,同时按住第三下部指孔、第四下部指孔、第五下部指孔、第六下部指孔、第七下部指孔、第八下部指孔;

3音(咪):手指松开第一下部指孔、第二下部指孔、第三下部指孔,同时按住第四下部指孔、第五下部指孔、第六下部指孔、第七下部指孔、第八下部指孔;

4音(发):手指松开第一下部指孔、第二下部指孔、第三下部指孔、第四下部指孔,同时按住第五下部指孔、第六下部指孔、第七下部指孔、第八下部指孔;

5音(嗦):手指松开第一下部指孔、第二下部指孔、第三下部指孔、第四下部指孔、第五下部指孔,同时按住第六下部指孔、第七下部指孔、第八下部指孔;

6音(啦):手指松开第一下部指孔、第二下部指孔、第三下部指孔、第四下部指孔、第五下部指孔、第六下部指孔,同时按住第七下部指孔、第八下部指孔;

7音(西):手指松开第一下部指孔、第二下部指孔、第三下部指孔、第四下部指孔、第五下部指孔、第六下部指孔、第七下部指孔,同时按住第八下部指孔;

i音(高八度哆):手指松开所有下部指孔。

本实用新型至少能够达到一项以下有益效果:

1.音色具有浓郁的彝族民间传统音乐特色,音域宽广,同一个乐器能够吹奏两个调式,大大增加了能够演奏的曲目范围,有利于彝族民间音乐和传统乐器的发展和传播;

2.音质饱满厚重,相较于传统阿乌单薄的乐声具有更加丰富的表现力;

3.操作方便,舒适度高,易于学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后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图1的仰视图。

图5是图1的左视图。

图6是图3中的A-A剖视图。

附图中各序号及其对应名称如下:

壳体1、上半壳2、下半壳3、接合线4、第一吹孔5、第二吹孔6、上部指孔7、下部指孔8、中空腔9、中隔板10;

第一上部指孔701、第二上部指孔702、第三上部指孔703、第四上部指孔704、第五上部指孔705、第六上部指孔706、第七上部指孔707、第八上部指孔708;

第一下部指孔801、第二下部指孔802、第三下部指孔803、第四下部指孔804、第五下部指孔805、第六下部指孔806、第七下部指孔807、第八下部指孔808;

上部空腔901、下部空腔9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扁球形的壳体1,壳体1内设有中空腔9,壳体1由上下对称的上半壳2和下半壳3接合而成,接合处形成水平的接合线4;壳体1一端在接合线4处设有第一吹孔5,壳体1另一端在接合线4处设有第二吹孔6,第一吹孔5连通上部空腔901与壳体1外部空间,第二吹孔6连通下部空腔902与壳体1外部空间;上半壳2设有上部指孔7,下半壳3设有下部指孔8,上部指孔7连通上部空腔901与壳体1外部空间,下部指孔8连通下部空腔902与壳体1外部空间;壳体1内壁倾斜固定有中隔板10,中隔板10将中空腔9隔断为上部空腔901和下部空腔902。

上部指孔7包括靠近第一吹孔5设置的第一上部指孔701、第二上部指孔702、第三上部指孔703、第四上部指孔704、第五上部指孔705和第六上部指孔706,以及靠近第二吹孔6设置的第七上部指孔707和第八上部指孔708;下部指孔8包括靠近第二吹孔6设置的第一下部指孔801、第二下部指孔802、第三下部指孔803、第四下部指孔804、第五下部指孔805和第六下部指孔806,以及靠近第一吹孔5设置的第七下部指孔807和第八下部指孔808。

各上部指孔7的深度大小为:第一上部指孔701<第二上部指孔702<第三上部指孔703<第四上部指孔704<第五上部指孔705<第六上部指孔706<第七上部指孔707<第八上部指孔708;各上部指孔7的孔径大小为:第一上部指孔701<第二上部指孔702<第三上部指孔703<第四上部指孔704<第五上部指孔705<第六上部指孔706<第七上部指孔707<第八上部指孔708;各下部指孔8的深度大小为:第一下部指孔801<第二下部指孔802<第三下部指孔803<第四下部指孔804<第五下部指孔805<第六下部指孔806<第七下部指孔807<第八下部指孔808;各下部指孔8的孔径大小为:第一下部指孔801<第二下部指孔802<第三下部指孔803<第四下部指孔804<第五下部指孔805<第六下部指孔806<第七下部指孔807<第八下部指孔808。

以第一吹孔5和第二吹孔6的连线为中心,第一上部指孔701、第二上部指孔702、第三上部指孔703和第八上部指孔708位于一侧,第四上部指孔704、第五上部指孔705、第六上部指孔706和第七上部指孔707位于另一侧。

以第一吹孔5和第二吹孔6的连线为中心,第一上部指孔701与第四上部指孔704对称分布,第二上部指孔702与第五上部指孔705对称分布,第三上部指孔703与第六上部指孔706对称分布,第八上部指孔708与第七上部指孔707对称分布。

第一上部指孔701、第二上部指孔702、第三上部指孔703、第四上部指孔704、第五上部指孔705和第六上部指孔706呈八字形轨迹排列,该八字形轨迹的较小开口朝向第二吹孔6,该八字形轨迹的较大开口朝向第一吹孔5。

以第一吹孔5和第二吹孔6的连线为中心,第一下部指孔801、第二下部指孔802、第三下部指孔803和第八下部指孔808位于一侧,第四下部指孔804、第五下部指孔805、第六下部指孔806和第七下部指孔807位于另一侧。

以第一吹孔5和第二吹孔6的连线为中心,第一下部指孔801与第四下部指孔804对称分布,第二下部指孔802与第五下部指孔805对称分布,第三下部指孔803与第六下部指孔806对称分布,第八下部指孔808与第七下部指孔807对称分布。

第一下部指孔801、第二下部指孔802、第三下部指孔803、第四下部指孔804、第五下部指孔805和第六下部指孔806呈八字形轨迹排列,该八字形轨迹的较小开口朝向第一吹孔5,该八字形轨迹的较大开口朝向第二吹孔6。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扁球形的壳体1,壳体1内设有中空腔9,壳体1由上下对称的上半壳2和下半壳3接合而成,接合处形成水平的接合线4;壳体1一端在接合线4处设有第一吹孔5,壳体1另一端在接合线4处设有第二吹孔6,第一吹孔5连通上部空腔901与壳体1外部空间,第二吹孔6连通下部空腔902与壳体1外部空间;上半壳2设有上部指孔7,下半壳3设有下部指孔8,上部指孔7连通上部空腔901与壳体1外部空间,下部指孔8连通下部空腔902与壳体1外部空间;壳体1内壁倾斜固定有中隔板10,中隔板10将中空腔9隔断为上部空腔901和下部空腔902。

上部指孔7包括靠近第一吹孔5设置的第一上部指孔701、第二上部指孔702、第三上部指孔703、第四上部指孔704、第五上部指孔705和第六上部指孔706,以及靠近第二吹孔6设置的第七上部指孔707和第八上部指孔708;下部指孔8包括靠近第二吹孔6设置的第一下部指孔801、第二下部指孔802、第三下部指孔803、第四下部指孔804、第五下部指孔805和第六下部指孔806,以及靠近第一吹孔5设置的第七下部指孔807和第八下部指孔808。

各上部指孔7的深度大小为:第一上部指孔701<第二上部指孔702<第三上部指孔703<第四上部指孔704<第五上部指孔705<第六上部指孔706<第七上部指孔707<第八上部指孔708;各上部指孔7的孔径大小为:第一上部指孔701<第二上部指孔702<第三上部指孔703<第四上部指孔704<第五上部指孔705<第六上部指孔706<第七上部指孔707<第八上部指孔708;各下部指孔8的深度大小为:第一下部指孔801<第二下部指孔802<第三下部指孔803<第四下部指孔804<第五下部指孔805<第六下部指孔806<第七下部指孔807<第八下部指孔808;各下部指孔8的孔径大小为:第一下部指孔801<第二下部指孔802<第三下部指孔803<第四下部指孔804<第五下部指孔805<第六下部指孔806<第七下部指孔807<第八下部指孔808。

以第一吹孔5和第二吹孔6的连线为中心,第一上部指孔701、第二上部指孔702、第三上部指孔703和第八上部指孔708位于一侧,第四上部指孔704、第五上部指孔705、第六上部指孔706和第七上部指孔707位于另一侧。

以第一吹孔5和第二吹孔6的连线为中心,第一上部指孔701与第四上部指孔704对称分布,第二上部指孔702与第五上部指孔705对称分布,第三上部指孔703与第六上部指孔706对称分布,第八上部指孔708与第七上部指孔707对称分布。

第一上部指孔701、第二上部指孔702、第三上部指孔703、第四上部指孔704、第五上部指孔705和第六上部指孔706呈八字形轨迹排列,该八字形轨迹的较小开口朝向第二吹孔6,该八字形轨迹的较大开口朝向第一吹孔5。

以第一吹孔5和第二吹孔6的连线为中心,第一下部指孔801、第二下部指孔802、第三下部指孔803和第八下部指孔808位于一侧,第四下部指孔804、第五下部指孔805、第六下部指孔806和第七下部指孔807位于另一侧。

以第一吹孔5和第二吹孔6的连线为中心,第一下部指孔801与第四下部指孔804对称分布,第二下部指孔802与第五下部指孔805对称分布,第三下部指孔803与第六下部指孔806对称分布,第八下部指孔808与第七下部指孔807对称分布。

实施例3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扁球形的壳体1,壳体1内设有中空腔9,壳体1由上下对称的上半壳2和下半壳3接合而成,接合处形成水平的接合线4;壳体1一端在接合线4处设有第一吹孔5,壳体1另一端在接合线4处设有第二吹孔6,第一吹孔5连通上部空腔901与壳体1外部空间,第二吹孔6连通下部空腔902与壳体1外部空间;上半壳2设有上部指孔7,下半壳3设有下部指孔8,上部指孔7连通上部空腔901与壳体1外部空间,下部指孔8连通下部空腔902与壳体1外部空间;壳体1内壁倾斜固定有中隔板10,中隔板10将中空腔9隔断为上部空腔901和下部空腔902。

上部指孔7包括靠近第一吹孔5设置的第一上部指孔701、第二上部指孔702、第三上部指孔703、第四上部指孔704、第五上部指孔705和第六上部指孔706,以及靠近第二吹孔6设置的第七上部指孔707和第八上部指孔708;下部指孔8包括靠近第二吹孔6设置的第一下部指孔801、第二下部指孔802、第三下部指孔803、第四下部指孔804、第五下部指孔805和第六下部指孔806,以及靠近第一吹孔5设置的第七下部指孔807和第八下部指孔808。

各上部指孔7的深度大小为:第一上部指孔701<第二上部指孔702<第三上部指孔703<第四上部指孔704<第五上部指孔705<第六上部指孔706<第七上部指孔707<第八上部指孔708;各上部指孔7的孔径大小为:第一上部指孔701<第二上部指孔702<第三上部指孔703<第四上部指孔704<第五上部指孔705<第六上部指孔706<第七上部指孔707<第八上部指孔708;各下部指孔8的深度大小为:第一下部指孔801<第二下部指孔802<第三下部指孔803<第四下部指孔804<第五下部指孔805<第六下部指孔806<第七下部指孔807<第八下部指孔808;各下部指孔8的孔径大小为:第一下部指孔801<第二下部指孔802<第三下部指孔803<第四下部指孔804<第五下部指孔805<第六下部指孔806<第七下部指孔807<第八下部指孔808。

以第一吹孔5和第二吹孔6的连线为中心,第一上部指孔701、第二上部指孔702、第三上部指孔703和第八上部指孔708位于一侧,第四上部指孔704、第五上部指孔705、第六上部指孔706和第七上部指孔707位于另一侧。

以第一吹孔5和第二吹孔6的连线为中心,第一上部指孔701与第四上部指孔704对称分布,第二上部指孔702与第五上部指孔705对称分布,第三上部指孔703与第六上部指孔706对称分布,第八上部指孔708与第七上部指孔707对称分布。

第一上部指孔701、第二上部指孔702、第三上部指孔703、第四上部指孔704、第五上部指孔705和第六上部指孔706呈八字形轨迹排列,该八字形轨迹的较小开口朝向第二吹孔6,该八字形轨迹的较大开口朝向第一吹孔5。

以第一吹孔5和第二吹孔6的连线为中心,第一下部指孔801、第二下部指孔802、第三下部指孔803和第八下部指孔808位于一侧,第四下部指孔804、第五下部指孔805、第六下部指孔806和第七下部指孔807位于另一侧。

实施例4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扁球形的壳体1,壳体1内设有中空腔9,壳体1由上下对称的上半壳2和下半壳3接合而成,接合处形成水平的接合线4;壳体1一端在接合线4处设有第一吹孔5,壳体1另一端在接合线4处设有第二吹孔6,第一吹孔5连通上部空腔901与壳体1外部空间,第二吹孔6连通下部空腔902与壳体1外部空间;上半壳2设有上部指孔7,下半壳3设有下部指孔8,上部指孔7连通上部空腔901与壳体1外部空间,下部指孔8连通下部空腔902与壳体1外部空间;壳体1内壁倾斜固定有中隔板10,中隔板10将中空腔9隔断为上部空腔901和下部空腔902。

上部指孔7包括靠近第一吹孔5设置的第一上部指孔701、第二上部指孔702、第三上部指孔703、第四上部指孔704、第五上部指孔705和第六上部指孔706,以及靠近第二吹孔6设置的第七上部指孔707和第八上部指孔708;下部指孔8包括靠近第二吹孔6设置的第一下部指孔801、第二下部指孔802、第三下部指孔803、第四下部指孔804、第五下部指孔805和第六下部指孔806,以及靠近第一吹孔5设置的第七下部指孔807和第八下部指孔808。

各上部指孔7的深度大小为:第一上部指孔701<第二上部指孔702<第三上部指孔703<第四上部指孔704<第五上部指孔705<第六上部指孔706<第七上部指孔707<第八上部指孔708;各上部指孔7的孔径大小为:第一上部指孔701<第二上部指孔702<第三上部指孔703<第四上部指孔704<第五上部指孔705<第六上部指孔706<第七上部指孔707<第八上部指孔708;各下部指孔8的深度大小为:第一下部指孔801<第二下部指孔802<第三下部指孔803<第四下部指孔804<第五下部指孔805<第六下部指孔806<第七下部指孔807<第八下部指孔808;各下部指孔8的孔径大小为:第一下部指孔801<第二下部指孔802<第三下部指孔803<第四下部指孔804<第五下部指孔805<第六下部指孔806<第七下部指孔807<第八下部指孔808。

以第一吹孔5和第二吹孔6的连线为中心,第一上部指孔701、第二上部指孔702、第三上部指孔703和第八上部指孔708位于一侧,第四上部指孔704、第五上部指孔705、第六上部指孔706和第七上部指孔707位于另一侧。

以第一吹孔5和第二吹孔6的连线为中心,第一上部指孔701与第四上部指孔704对称分布,第二上部指孔702与第五上部指孔705对称分布,第三上部指孔703与第六上部指孔706对称分布,第八上部指孔708与第七上部指孔707对称分布。

第一上部指孔701、第二上部指孔702、第三上部指孔703、第四上部指孔704、第五上部指孔705和第六上部指孔706呈八字形轨迹排列,该八字形轨迹的较小开口朝向第二吹孔6,该八字形轨迹的较大开口朝向第一吹孔5。

实施例5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扁球形的壳体1,壳体1内设有中空腔9,壳体1由上下对称的上半壳2和下半壳3接合而成,接合处形成水平的接合线4;壳体1一端在接合线4处设有第一吹孔5,壳体1另一端在接合线4处设有第二吹孔6,第一吹孔5连通上部空腔901与壳体1外部空间,第二吹孔6连通下部空腔902与壳体1外部空间;上半壳2设有上部指孔7,下半壳3设有下部指孔8,上部指孔7连通上部空腔901与壳体1外部空间,下部指孔8连通下部空腔902与壳体1外部空间;壳体1内壁倾斜固定有中隔板10,中隔板10将中空腔9隔断为上部空腔901和下部空腔902。

上部指孔7包括靠近第一吹孔5设置的第一上部指孔701、第二上部指孔702、第三上部指孔703、第四上部指孔704、第五上部指孔705和第六上部指孔706,以及靠近第二吹孔6设置的第七上部指孔707和第八上部指孔708;下部指孔8包括靠近第二吹孔6设置的第一下部指孔801、第二下部指孔802、第三下部指孔803、第四下部指孔804、第五下部指孔805和第六下部指孔806,以及靠近第一吹孔5设置的第七下部指孔807和第八下部指孔808。

各上部指孔7的深度大小为:第一上部指孔701<第二上部指孔702<第三上部指孔703<第四上部指孔704<第五上部指孔705<第六上部指孔706<第七上部指孔707<第八上部指孔708;各上部指孔7的孔径大小为:第一上部指孔701<第二上部指孔702<第三上部指孔703<第四上部指孔704<第五上部指孔705<第六上部指孔706<第七上部指孔707<第八上部指孔708;各下部指孔8的深度大小为:第一下部指孔801<第二下部指孔802<第三下部指孔803<第四下部指孔804<第五下部指孔805<第六下部指孔806<第七下部指孔807<第八下部指孔808;各下部指孔8的孔径大小为:第一下部指孔801<第二下部指孔802<第三下部指孔803<第四下部指孔804<第五下部指孔805<第六下部指孔806<第七下部指孔807<第八下部指孔808。

以第一吹孔5和第二吹孔6的连线为中心,第一上部指孔701、第二上部指孔702、第三上部指孔703和第八上部指孔708位于一侧,第四上部指孔704、第五上部指孔705、第六上部指孔706和第七上部指孔707位于另一侧。

以第一吹孔5和第二吹孔6的连线为中心,第一上部指孔701与第四上部指孔704对称分布,第二上部指孔702与第五上部指孔705对称分布,第三上部指孔703与第六上部指孔706对称分布,第八上部指孔708与第七上部指孔707对称分布。

实施例6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扁球形的壳体1,壳体1内设有中空腔9,壳体1由上下对称的上半壳2和下半壳3接合而成,接合处形成水平的接合线4;壳体1一端在接合线4处设有第一吹孔5,壳体1另一端在接合线4处设有第二吹孔6,第一吹孔5连通上部空腔901与壳体1外部空间,第二吹孔6连通下部空腔902与壳体1外部空间;上半壳2设有上部指孔7,下半壳3设有下部指孔8,上部指孔7连通上部空腔901与壳体1外部空间,下部指孔8连通下部空腔902与壳体1外部空间;壳体1内壁倾斜固定有中隔板10,中隔板10将中空腔9隔断为上部空腔901和下部空腔902。

上部指孔7包括靠近第一吹孔5设置的第一上部指孔701、第二上部指孔702、第三上部指孔703、第四上部指孔704、第五上部指孔705和第六上部指孔706,以及靠近第二吹孔6设置的第七上部指孔707和第八上部指孔708;下部指孔8包括靠近第二吹孔6设置的第一下部指孔801、第二下部指孔802、第三下部指孔803、第四下部指孔804、第五下部指孔805和第六下部指孔806,以及靠近第一吹孔5设置的第七下部指孔807和第八下部指孔808。

各上部指孔7的深度大小为:第一上部指孔701<第二上部指孔702<第三上部指孔703<第四上部指孔704<第五上部指孔705<第六上部指孔706<第七上部指孔707<第八上部指孔708;各上部指孔7的孔径大小为:第一上部指孔701<第二上部指孔702<第三上部指孔703<第四上部指孔704<第五上部指孔705<第六上部指孔706<第七上部指孔707<第八上部指孔708;各下部指孔8的深度大小为:第一下部指孔801<第二下部指孔802<第三下部指孔803<第四下部指孔804<第五下部指孔805<第六下部指孔806<第七下部指孔807<第八下部指孔808;各下部指孔8的孔径大小为:第一下部指孔801<第二下部指孔802<第三下部指孔803<第四下部指孔804<第五下部指孔805<第六下部指孔806<第七下部指孔807<第八下部指孔808。

以第一吹孔5和第二吹孔6的连线为中心,第一上部指孔701、第二上部指孔702、第三上部指孔703和第八上部指孔708位于一侧,第四上部指孔704、第五上部指孔705、第六上部指孔706和第七上部指孔707位于另一侧。

实施例7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扁球形的壳体1,壳体1内设有中空腔9,壳体1由上下对称的上半壳2和下半壳3接合而成,接合处形成水平的接合线4;壳体1一端在接合线4处设有第一吹孔5,壳体1另一端在接合线4处设有第二吹孔6,第一吹孔5连通上部空腔901与壳体1外部空间,第二吹孔6连通下部空腔902与壳体1外部空间;上半壳2设有上部指孔7,下半壳3设有下部指孔8,上部指孔7连通上部空腔901与壳体1外部空间,下部指孔8连通下部空腔902与壳体1外部空间;壳体1内壁倾斜固定有中隔板10,中隔板10将中空腔9隔断为上部空腔901和下部空腔902。

上部指孔7包括靠近第一吹孔5设置的第一上部指孔701、第二上部指孔702、第三上部指孔703、第四上部指孔704、第五上部指孔705和第六上部指孔706,以及靠近第二吹孔6设置的第七上部指孔707和第八上部指孔708;下部指孔8包括靠近第二吹孔6设置的第一下部指孔801、第二下部指孔802、第三下部指孔803、第四下部指孔804、第五下部指孔805和第六下部指孔806,以及靠近第一吹孔5设置的第七下部指孔807和第八下部指孔808。

各上部指孔7的深度大小为:第一上部指孔701<第二上部指孔702<第三上部指孔703<第四上部指孔704<第五上部指孔705<第六上部指孔706<第七上部指孔707<第八上部指孔708;各上部指孔7的孔径大小为:第一上部指孔701<第二上部指孔702<第三上部指孔703<第四上部指孔704<第五上部指孔705<第六上部指孔706<第七上部指孔707<第八上部指孔708;各下部指孔8的深度大小为:第一下部指孔801<第二下部指孔802<第三下部指孔803<第四下部指孔804<第五下部指孔805<第六下部指孔806<第七下部指孔807<第八下部指孔808;各下部指孔8的孔径大小为:第一下部指孔801<第二下部指孔802<第三下部指孔803<第四下部指孔804<第五下部指孔805<第六下部指孔806<第七下部指孔807<第八下部指孔808。

实施例8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扁球形的壳体1,壳体1内设有中空腔9,壳体1由上下对称的上半壳2和下半壳3接合而成,接合处形成水平的接合线4;壳体1一端在接合线4处设有第一吹孔5,壳体1另一端在接合线4处设有第二吹孔6,第一吹孔5连通上部空腔901与壳体1外部空间,第二吹孔6连通下部空腔902与壳体1外部空间;上半壳2设有上部指孔7,下半壳3设有下部指孔8,上部指孔7连通上部空腔901与壳体1外部空间,下部指孔8连通下部空腔902与壳体1外部空间;壳体1内壁倾斜固定有中隔板10,中隔板10将中空腔9隔断为上部空腔901和下部空腔902。

上部指孔7包括靠近第一吹孔5设置的第一上部指孔701、第二上部指孔702、第三上部指孔703、第四上部指孔704、第五上部指孔705和第六上部指孔706,以及靠近第二吹孔6设置的第七上部指孔707和第八上部指孔708;下部指孔8包括靠近第二吹孔6设置的第一下部指孔801、第二下部指孔802、第三下部指孔803、第四下部指孔804、第五下部指孔805和第六下部指孔806,以及靠近第一吹孔5设置的第七下部指孔807和第八下部指孔808。

实施例9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扁球形的壳体1,壳体1内设有中空腔9,壳体1由上下对称的上半壳2和下半壳3接合而成,接合处形成水平的接合线4;壳体1一端在接合线4处设有第一吹孔5,壳体1另一端在接合线4处设有第二吹孔6,第一吹孔5连通上部空腔901与壳体1外部空间,第二吹孔6连通下部空腔902与壳体1外部空间;上半壳2设有上部指孔7,下半壳3设有下部指孔8,上部指孔7连通上部空腔901与壳体1外部空间,下部指孔8连通下部空腔902与壳体1外部空间;壳体1内壁倾斜固定有中隔板10,中隔板10将中空腔9隔断为上部空腔901和下部空腔902。

以实施例1为例,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工作原理是:

本实用新型的壳体1为扁球形的中空体,既方便演奏者双手握持,也有利于气体在中空腔中产生共鸣,吹奏出来的音色发出“嘟嘟”的声音,具有独特的彝族民间传统音乐的魅力。第一吹孔5对应有多个上部指孔7以8个为佳,分别对应于1、2、3、4、5、6、7、i等8个音,第一吹孔5和上部指孔7同属于一个调式;第二吹孔6对应有多个下部指孔8以8个为佳,分别对应于1、2、3、4、5、6、7、i等8个音,第二吹孔6和下部指孔8同属于另一个调式。第一吹孔5、上部指孔7、第二吹孔6、下部指孔8的发音高低跟壳体1各处厚薄程度、中空腔大小、开孔深度、孔径大小有关。

中隔板10主要起到了两大作用:第一,将中空腔9分隔为上部空腔901和下部空腔902,演奏者使用第一吹孔5(或第二吹孔6)吹奏时,演奏者呼出的气流只能在上部空腔901(或对应于第二吹孔6的下部空腔902)中流通,防止气流流入下部空腔902(或上部空腔901)产生杂音;第二,演奏者使用第一吹孔5(或第二吹孔6)吹奏时,气流在上部空腔901(或对应于第二吹孔6的下部空腔902)中产生振幅强烈的主要共鸣,同时,气流振动通过中隔板10传递到下部空腔902(或上部空腔901)中产生振幅微弱的辅助共鸣,这样,吹奏出来的乐声具有更加厚重、饱满的音质感,相较于传统的阿乌具有更加丰富的表现力。

吹奏时,演奏者唇部对准第一吹孔5吹气,双手手指按住或松开上部指孔7,使本实用新型在一种调式下发出不同音高的声音;演奏者将唇部对准第二吹孔6吹气,双手手指按住或松开下部指孔8,可使本实用新型在另一种调式下发出不同音高的声音。

第一上部指孔701、第二上部指孔702、第三上部指孔703、第四上部指孔704、第五上部指孔705和第六上部指孔706靠近第一吹孔5设置,第七上部指孔707和第八上部指孔708靠近第二吹孔6设置,这样的结构设计有利于演奏者手持操作:演奏者唇部对准第一吹孔5吹奏时,左手食指对应操控第六上部指孔706,左手中指对应操控第五上部指孔705,左手无名指对应操控第四上部指孔704,左手小指对应操控第七上部指孔707,右手食指对应操控第三上部指孔703,右手中指对应操控第二上部指孔702,右手无名指对应操控第一上部指孔701,右手小指对应操控第八上部指孔708。

第一下部指孔801、第二下部指孔802、第三下部指孔803、第四下部指孔804、第五下部指孔805和第六下部指孔806靠近第二吹孔6设置,第七下部指孔807和第八下部指孔808靠近第一吹孔5设置,这样的结构设计有利于演奏者手持操作:演奏者唇部对准第二吹孔6吹奏时,左手食指对应操控第六下部指孔806,左手中指对应操控第五下部指孔805,左手无名指对应操控第四下部指孔804,左手小指对应操控第七下部指孔807,右手食指对应操控第三下部指孔803,右手中指对应操控第二下部指孔802,右手无名指对应操控第一下部指孔801,右手小指对应操控第八下部指孔808。吹奏时手指操作十分方便,即便是初学者也很容易上手。

第一上部指孔701、第二上部指孔702、第三上部指孔703、第四上部指孔704、第五上部指孔705、第六上部指孔706、第七上部指孔707、第八上部指孔708,开孔深度逐渐增大即壳体在各个开孔处的厚度逐渐增大,孔径大小逐渐增大,吹奏时发出的声音依次增高,制作过程中可以用电子校音器进行校音,使其依次对应一个调式如C调中的1、2、3、4、5、6、7、i等8个音;第一下部指孔801、第二下部指孔802、第三下部指孔803、第四下部指孔804、第五下部指孔805、第六下部指孔806、第七下部指孔807、第八下部指孔808,开孔深度逐渐增大即壳体在各个开孔处的厚度逐渐增大,孔径大小逐渐增大,吹奏时发出的声音依次增高,制作过程中可以用电子校音器进行校音,使其依次对应一个调式如E调中的1、2、3、4、5、6、7、i等8个音。

上部指孔7均匀分布于第一吹孔5和第二吹孔6连线的两侧,下部指孔8均匀分布于第一吹孔5和第二吹孔6连线的两侧,方便演奏者双手手指能够均衡操作。

第一上部指孔701、第二上部指孔702、第三上部指孔703、第四上部指孔704、第五上部指孔705、第六上部指孔706呈八字形轨迹排列,这样的结构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各个上部指孔7刚好对应于演奏者各个手指最舒适的握持位置;同理,第一下部指孔801、第二下部指孔802、第三下部指孔803、第四下部指孔804、第五下部指孔805、第六下部指孔806呈八字形轨迹排列,这样的结构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各个下部指孔8刚好对应于演奏者各个手指最舒适的握持位置。

以第一吹孔5吹奏,各音阶的指法分别为:

1音(哆):手指松开第一上部指孔701,同时按住第二上部指孔702、第三上部指孔703、第四上部指孔704、第五上部指孔705、第六上部指孔706、第七上部指孔707、第八上部指孔708;

2音(唻):手指松开第一上部指孔701、第二上部指孔702,同时按住第三上部指孔703、第四上部指孔704、第五上部指孔705、第六上部指孔706、第七上部指孔707、第八上部指孔708;

3音(咪):手指松开第一上部指孔701、第二上部指孔702、第三上部指孔703,同时按住第四上部指孔704、第五上部指孔705、第六上部指孔706、第七上部指孔707、第八上部指孔708;

4音(发):手指松开第一上部指孔701、第二上部指孔702、第三上部指孔703、第四上部指孔704,同时按住第五上部指孔705、第六上部指孔706、第七上部指孔707、第八上部指孔708;

5音(嗦):手指松开第一上部指孔701、第二上部指孔702、第三上部指孔703、第四上部指孔704、第五上部指孔705,同时按住第六上部指孔706、第七上部指孔707、第八上部指孔708;

6音(啦):手指松开第一上部指孔701、第二上部指孔702、第三上部指孔703、第四上部指孔704、第五上部指孔705、第六上部指孔706,同时按住第七上部指孔707、第八上部指孔708;

7音(西):手指松开第一上部指孔701、第二上部指孔702、第三上部指孔703、第四上部指孔704、第五上部指孔705、第六上部指孔706、第七上部指孔707,同时按住第八上部指孔708;

i音(高八度哆):手指松开所有上部指孔7。

以第二吹孔6吹奏,各音阶的指法分别为:

1音(哆):手指松开第一下部指孔801,同时按住第二下部指孔802、第三下部指孔803、第四下部指孔804、第五下部指孔805、第六下部指孔806、第七下部指孔807、第八下部指孔808;

2音(唻):手指松开第一下部指孔801、第二下部指孔802,同时按住第三下部指孔803、第四下部指孔804、第五下部指孔805、第六下部指孔806、第七下部指孔807、第八下部指孔808;

3音(咪):手指松开第一下部指孔801、第二下部指孔802、第三下部指孔803,同时按住第四下部指孔804、第五下部指孔805、第六下部指孔806、第七下部指孔807、第八下部指孔808;

4音(发):手指松开第一下部指孔801、第二下部指孔802、第三下部指孔803、第四下部指孔804,同时按住第五下部指孔805、第六下部指孔806、第七下部指孔807、第八下部指孔808;

5音(嗦):手指松开第一下部指孔801、第二下部指孔802、第三下部指孔803、第四下部指孔804、第五下部指孔805,同时按住第六下部指孔806、第七下部指孔807、第八下部指孔808;

6音(啦):手指松开第一下部指孔801、第二下部指孔802、第三下部指孔803、第四下部指孔804、第五下部指孔805、第六下部指孔806,同时按住第七下部指孔807、第八下部指孔808;

7音(西):手指松开第一下部指孔801、第二下部指孔802、第三下部指孔803、第四下部指孔804、第五下部指孔805、第六下部指孔806、第七下部指孔807,同时按住第八下部指孔808;

i音(高八度哆):手指松开所有下部指孔8。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均应视为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