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器的安装结构及乐器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10036801阅读:来源:国知局
节部472的保持部476固定于音板16的下表面16b。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保持部476和音板16之间设有中间部件60,保持部476利用中间部件60固定于音板16。
[0124]中间部件60通过粘接等无法脱离地固定于音板16,同时通过螺纹固定等装卸自如地固定于连结体45 (保持部476)。中间部件60形成为板状,其厚度方向被设定为与规定方向(Z轴方向)一致。
[0125]并且,在中间部件60和保持部476的相互对置的面形成有相互卡合的凹凸部(未图示)。由此,连结体45的保持部476在与规定方向(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对于中间部件60定位。
[0126]而且,如图3?图5、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激励器40的安装结构具备覆盖如上所述地经由支承部50等固定于框体11的激励器40的罩部件70。
[0127]罩部件70具备覆盖激励器40的竖直方向下侧的底板部71、和从底板部71的周缘向竖直方向上侧(Z轴正方向)延伸并覆盖激励器40 (特别是激励器主体41)的侧部的侧板部72。罩部件70形成为向竖直方向上侧和侧部开口的箱状。向罩部件70的侧部的开口部分被框体11的直支柱21的侧面覆盖。在图示例的罩部件70中,底板部71形成为俯视时呈矩形状,侧板部72由从底板部71的三条边向竖直方向上侧延伸的三个平板部构成,但不限于此。
[0128]该罩部件70固定于支承部50。在本实施方式中,罩部件70固定于支承部50的第二固定部53。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罩部件70通过螺纹固定装卸自如地固定于支承部50 ο
[0129]第二固定部53和所述第一固定部52相互独立地连接于基板部51。第二固定部53在比第一固定部52向竖直方向下侧离开的位置处在相对于基板部51从直支柱21的侧面离开的方向上延伸。
[0130]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固定部53由一体地形成于基板部51的两侧部的一对板状延伸部59构成。
[0131]各板状延伸部59形成为在相对于基板部51的各侧部从直支柱21离开的方向上延伸的带板状。在板状延伸部59的延伸方向前端部设有用于将罩部件70固定于支承部50的固定用板部59Α。固定用板部59Α被配置成与第一固定部52的定位板部54平行。在固定用板部59Α上,从定位板部54的抵接面54a侧螺纹结合有用于螺纹固定罩部件70的第三固定用螺钉93。
[0132]在本实施方式中,罩部件70的底板部71利用第三固定用螺钉93紧固于第二固定部53。因此,在罩部件70的底板部71形成有在其厚度方向上贯通并使第三固定用螺钉93插入的螺钉插入孔73。
[0133]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弹性变形的第一缓冲部件81介于上述罩部件70和第二固定部53之间。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罩部件70借助能够弹性变形的第二缓冲部件82被按压到框体11上。作为这些缓冲部件81、82的具体的材料,例如可以举出聚氨酯泡沫等。
[013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缓冲部件81在罩部件70的底板部71和第二固定部53的各固定用板部59A之间各设有一个。并且,第二缓冲部件82被夹入罩部件70中向侧部的开口部分和框体11的直支柱21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将第二缓冲部件82夹入罩部件70和框体11之间,对所述罩部件70的螺钉插入孔73进行设计。
[0135]S卩,本实施方式的螺钉插入孔73以使头部插入孔部73A和轴部插入孔部73B相连地方式形成。头部插入孔部73A具有比第三固定用螺钉93的头部的直径尺寸大的内径尺寸。轴部插入孔部73B比第三固定用螺钉93的头部的直径尺寸小,且比第三固定用螺钉93的轴部的直径尺寸大。头部插入孔部73A位于比轴部插入孔部73B更靠罩部件70的侧部的开口侧的位置。
[0136]由此,在使螺纹结合于第二固定部53的第三固定用螺钉93的头部插入螺钉插入孔73的头部插入孔部73A后,通过使罩部件70向框体11 (直支柱21)侧移动以使第三固定用螺钉93的轴部插入螺钉插入孔73的轴部插入孔部73B,能够隔着第二缓冲部件82朝向框体11按压罩部件70。
[0137]接下来,对将本实施方式的激励器40安装于钢琴I的安装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0138]在本实施方式的安装方法中,预先准备上述结构的激励器主体41和支承部50。然后,实施将支承部50固定于框体11的支承部固定工序。在本实施方式的支承部固定工序中,将支承部50的基板部51重合配置于直支柱21的侧面,并且通过螺纹固定等固定于直支柱21。
[0139]在支承部固定工序后的状态下,支承部50 (定位板部54)的抵接面54a朝向竖直方向下侧(Z轴负方向)。并且,包括抵接面54a的支承部50的第一固定部52位于比第二固定部53更靠竖直方向上侧(Z轴正方向)的位置。
[0140]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支承部固定工序的前后,实施将中间部件60固定于音板16的中间部件固定工序。在该工序中,例如通过粘接和螺纹固定中的一种或两种方式将中间部件60固定于音板16的下表面16b即可。
[0141 ] 优选在这些支承部固定工序和中间部件固定工序中后实施的工序中,使用未图示的夹具实施支承部50和中间部件60的相对的定位。特别是优选实施支承部50和中间部件60在与规定方向(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在图1、图2中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的相对的定位。
[0142]然后,实施将激励器40固定于中间部件60和支承部50的激励器固定工序。
[0143]本实施方式的振动部49具备能够相互分离的振动体44和连结体45,因此在激励器固定工序中,首先实施将振动部49的连结体45固定于中间部件60的连结体固定工序。在该工序中,首先将前端关节部472的保持部476重合配置于中间部件60。此时,在中间部件60和保持部476上形成有相互卡合的凹凸部(未图示),因此能够将保持部476定位于中间部件60。接下来,通过螺纹固定将保持部476紧固于中间部件60。在实施该工序后的状态下,成为连结体45的振动体侧轴部461插入支承部50的定位板部54的开口孔54B的状态。
[0144]然后,在振动器固定工序中,在上述连结体固定工序后,实施将激励器40的激励器主体41固定于支承部50的主体固定工序。并且,在从前述支承部固定工序前至主体固定工序前之间,使第一、第二固定用螺钉91、92螺纹结合于支承部50的各部。在主体固定工序中,按照顺序实施以下第一?第三安装工序。
[0145]在第一安装工序中,以使支承部50位于激励器主体41和音板16之间的方式,使激励器主体41与支承部50的抵接面54a抵接。进而,如图8所示,使第一固定用螺钉91的头部插入在激励器主体41的固定板部433 (螺纹固定用板部436)形成的头部插入孔部436Ao
[0146]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安装工序中,在使激励器主体41抵接于支承部50的引导面55a的状态下,使激励器主体41朝向支承部50的抵接面54a在Z轴正方向上移动。通过使激励器主体41抵接于支承部50的引导面55a,能够使激励器主体41的头部插入孔部436A位于相对于第一固定用螺钉91在其轴向(Z轴方向)上重合的位置。
[0147]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支承部50的引导面55a上形成有在第一固定用螺钉91的轴向上延伸的轨道58A,在与引导面55a抵接的激励器主体41的被引导面435a上形成有在轨道58A的长度方向上滑动的滑动部58B。因此,在第一安装工序中,能够利用这些轨道58A和滑动部58B使激励器主体41在第一固定用螺钉91的轴向(Z轴方向)上移动。
[0148]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安装工序中,连结体45的振动体侧轴部461依次插入激励器主体41的框架部431 (卡合板部434)的孔434A(参照图4、图5)、磁路形成部42的插入孔420、和安装于磁路形成部42的振动体44的孔(参照图6)。
[0149]在上述第一安装工序后的状态下,激励器主体41的卡合板部434抵接于支承部50的抵接面54a,但图8所示,第二固定用螺钉92的轴部未被插入在卡合板部434上形成的轴部插入孔部434B。并且,设于支承部50的抵接面54a的定位突起56A (定位卡合部)不与形成于卡合板部434的定位孔56B(定位被卡合部)卡合。
[0150]在第二安装工序中,在保持使激励器主体41抵接于支承部50的抵接面54a的状态的同时,使激励器主体41相对于支承部50在沿着抵接面54a的方向(图8中上方)上移动。通过该移动,如图3所不,将弟一固定用螺钉91的轴部从固定板部433的头部插入孔部436A侧插入轴部插入孔部436B。并且,与此同时,使支承部50的定位突起56A卡合(插入)到激励器主体41的定位孔56B,限制激励器主体41相对于支承部50在沿着抵接面54a的方向上移动。
[0151]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安装工序中,通过如上所述地使激励器主体41相对于支承部50移动,来使第二固定用螺钉92的轴部插入卡合板部434的轴部插入孔部434B。
[0152]在第二安装工序后的状态下,激励器主体41的固定板部433(螺纹固定用板部436)介于第一固定用螺钉91的头部和支承部50 (螺钉螺纹结合用板部57)之间。因此,激励器主体41的固定板部433挂在第一固定用螺钉91的头部。并且,激励器主体41的卡合板部434介于第二固定用螺钉92的头部和支承部50 (定位板部54)之间。因此,激励器主体41的卡合板部434挂在第二固定用螺钉92的头部。S卩,防止激励器主体41从支承部50脱尚。
[0153]特别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50的抵接面54a朝向竖直方向下侧(Z轴负方向),激励器主体41从竖直方向下侧安装于支承部50。因此,在第二安装工序后的状态下,能够防止激励器主体41掉落。
[0154]并且,在第二安装工序后的状态下,支承部50的定位突起56A卡合(插入)于激励器主体41的定位孔56B,因此能够容易地使激励器主体41相对于支承部50定位。
[0155]在第三安装工序中,以激励器主体41的固定板部433 (螺纹固定用板部436)夹入支承部50(螺钉螺纹结合用板部57)和第一固定用螺钉91的头部之间的方式,利用第一固定用螺钉91将激励器主体41紧固于支承部50。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安装工序中,以在支承部50 (定位板部54)和第二固定用螺钉92的头部之间夹入激励器主体41的卡合板部434的方式,利用第二固定用螺钉92将激励器主体41紧固于支承部50。
[0156]通过实施上述第一?第三安装工序,激励器主体41被固定于支承部50的第一固定部52。
[0157]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上述主体固定工序的第二安装工序后至第三安装工序后之间,将振动部49的振动体44固定于连结体45。此时,在上述第一安装工序中,利用固定机构440将插入振动体44的孔的连结体45的振动体侧轴部461固定于振动体44即可。
[0158]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实施上述全部的工序之后,实施将罩部件70固定于支承部50的第二固定部53的罩安装工序。并且,在从前述支承部固定工序前至罩安装工序前之间,使第三固定用螺钉93螺纹结合于支承部50的第二固定部53。
[0159]在本实施方式的罩安装工序中,首先使罩部件70从竖直方向下侧靠近支承部50,并使第三固定用螺钉93的头部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