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振式消音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140680阅读:来源:国知局
外侧壁之间的间距沿声流流动的方向逐渐减小。同时,隔板15设置为沿消音主体部10横截面方向延伸的直板,消音腔13由多个隔板15围成环形腔,并且相邻的两个隔板之间的距离相等,所以设置多个消音腔13的在结构上逐渐变化,以获得多个消音腔13渐变的共振系数以及对应的共振频率。
[0035]在实际结构实现上,外壁14的内侧壁与内壁11的外侧壁之间的间距一般为消音腔13的腔深距离,在本实施例中,是通过沿消音主体部10的轴向方向直线延伸的筒状外壁和逐渐增大内径的内壁形成了消音腔13的腔深变化,即本实施例中外壁14为沿消音主体部10的轴向方向延伸的筒状结构,内壁11为管状,内壁11的内径沿声流流动的方向逐渐增加。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类似的结构,如在一种未示出的实施例中,消音腔13的腔深沿声流流动的方向逐渐增大,在结构上,通过内径不变的内壁和外径逐渐增加的外壁形成消音腔13的腔深逐渐增大,这样也可以满足上述共振频率的渐变要求。在一些其他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多个消音腔所对应的共振频率也可以为不均匀分布的,具体的消音腔分布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这种结构也可以完成对多频率段声音的吸收。
[0036]在一般情况下,共振式消音器一般是应用于消除中低频噪音上,但是低、中、高频都是相对于消音器的声流通道的内径而言的,因为当声波频率高到一定数值时声波将以窄束状通过消声器,而很少或根本不与内壁的表面接触,所以消声效果会明显下降,体现出对高频声波无法消音的现象。针对于上述的技术特点,本实施例的共振式消音器还设置了用于将声波反射到内壁11上的反射部件30,参见图2,反射部件30设置在声流通道20中,反射部件30设置在声流通道20的中部位置,优选地,反射部件30位于声流通道的轴线位置上。在声波进入声流通道后,反射部件30对部分声波进行反射,声波经过其反射通过消音孔12直接进入到消音腔13内,此时的消音腔13并不是通过共振原理进行消音,而是让声波在消音腔13内不停的反射和消耗,这样通过设置反射部件可以对高频声波进行消音。
[0037]为了进一步增大对高频声波的吸收,共振式消音器的反射部件30为由壳体31围成的中空结构,反射部件30的壳体3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32,多个通孔32是为了让声波进入到反射部件30的内部空间进行反射消耗。
[003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共振式消音器另外的一个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共振式消音器与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隔板15的形状以及消音腔13的分布情况,参见图3和图4,多个沿消音主体部10横截面方向延伸的隔板15和多个沿消音主体部10轴向方向延伸的隔板15交叉设置,通过由垂直交叉的隔板15形成的消音腔13,本实施例的消音腔13的形状类似柱状,其中的外壁14的内侧壁与内壁11的外侧壁之间的间距沿声流流动的方向也是逐渐减小的,其中图4所示的横截面位置为靠近声流通道入口的一侧,图3所示的横截面位置为靠近声流通道出口的一侧,内壁11和外壁14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在制造工艺上,外壁14和内壁11为多部分进行密封连接而形成。
[0039]在其他的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5和图6,该实施例的共振式消音器的结构与图3所示的实施例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内壁11和外壁14的形状,本实施例中的内壁11和外壁14的横截面形状均为圆形,在制造工艺上,外壁14和内壁11的结构为一体成型。
[0040]当然,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共振式消音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消音主体部(10); 所述消音主体部(10)包括形成声流通道(20)的内壁(11),所述内壁(11)上具有多个与所述声流通道(20)连通的消音孔(12); 所述消音主体部(10)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内壁(11)外侧的消音腔(13),多个所述消音腔(13)与多个所述消音孔(12) —一对应地连通,多个所述消音腔(13)对应至少两个不同的共振频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振式消音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消音腔(13)对应的共振频率各不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振式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主体部(10)还包括: 外壁(14),所述外壁(14)与所述内壁(11)围成消音空间; 多个隔板(15),多个所述隔板(15)设置在所述消音空间内,并将所述消音空间分隔成独立的多个所述消音腔(1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共振式消音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壁(14)为沿所述消音主体部(10)的轴向方向延伸的筒状结构; 所述内壁(11)的内径沿声流流动的方向逐渐增加。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共振式消音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壁(14)的内侧壁与所述内壁(11)的外侧壁之间的间距沿声流流动的方向逐渐增大或者减小。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共振式消音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沿所述消音主体部(10)横截面方向延伸的所述隔板(15)和多个沿所述消音主体部(10)轴向方向延伸的所述隔板(15)交叉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共振式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5)为沿所述消音主体部(10)横截面方向延伸的直板,所述消音腔(13)由多个所述隔板(15)围成环形腔。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共振式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腔(13)在所述内壁(11)的周向展开面上呈蜂窝状排布。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共振式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11)和所述外壁(14)的横截面形状均为圆形或者矩形。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振式消音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声波反射到所述内壁(11)上的反射部件(30),所述反射部件(30)设置在所述声流通道(20)中。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共振式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部件(30)为由壳体(31)围成的中空结构,所述反射部件(30)的壳体(3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3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共振式消音器,包括消音主体部;消音主体部包括形成声流通道的内壁,内壁上具有多个与声流通道连通的消音孔;消音主体部包括多个设置在内壁外侧的消音腔,多个消音腔与多个消音孔一一对应地连通,多个消音腔对应至少两个不同频率。本实用新型的共振式消音器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共振式消音器的消音范围小、频带宽度较窄的问题。
【IPC分类】G10K11/172
【公开号】CN205050553
【申请号】CN201520483939
【发明人】魏亮, 赵亮, 何国军, 汪俊勇, 聂旺辉, 李冰凝, 李志强, 于娜, 李毛骨, 梁俣, 冯鹏程, 骆梦思, 黄忠林, 刘霄, 梁焯劲, 王亚楠, 聂睿, 朱金哲, 黄荣操, 贾建立, 杨葛东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7月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