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极射线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6131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阴极射线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阴极射线管装置,特别地涉及装有进行动态像散(dynamicastigmatism)校正的电子枪体的彩色阴极射线管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广泛应用一种将排成一列的3束电子束在荧光屏的所有区域中进行自会聚的自会聚方式同轴型彩色阴极射线管装置。在这样的彩色阴极射线管装置中,通过各向异性磁场的电子束受到偏转象差。电子束例如图1A所示那样因枕形水平偏转磁场11在箭头13方向上受到力。由此,如图1B所示,偏转到荧光屏边缘部分的电子束的电子束光点(beam spot)12发生畸变,存在清晰度明显下降的问题。
电子束受到的偏转象差在水平方向上扩大电子束同时在垂直方向上过度会聚。由此,在荧光屏边缘部分的电子束光点形成因高亮度而在横向上损坏的核心部分14以及在低亮度的垂直方向上扩大的晕轮部分15。
作为解决这种清晰度劣化的手段,可以例举在特开昭61-99249号公报、特开昭61-250934号公报以及特开平2-72546号公报中所揭示的构造。即,这些电子枪体基本上都具备第1栅极到第5栅极、沿着电子束行进方向形成的电子束发生部分、四极(quadrupole)透镜、及主透镜。构成四极透镜并相邻配置的第3栅极以及第4栅极分别在对向面上具有纵向长以及横向长的3个非圆形电子束通孔。
图2是等价地表示这些由电子枪体进行偏转象差校正的光学模型。当使四极透镜不发挥作用时,如虚线所示,电子束800通过主透镜803以及偏转磁场804。向荧光屏边缘部分805偏转的电子束800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充分聚焦,且在垂直方向上过度会聚。由此,使得清晰度明显劣化。
当使四极透镜802发挥作用时,如实线所示,减轻了偏转磁场804的偏转象差的影响。偏向荧光屏边缘部分805的电子束801形成抑制晕轮部分产生的电子束光点。
然而,即便设有这样的校正装置,由于偏转磁场带来的偏转象差很大,即使能够消去电子束光点的晕轮部分,仍不能够校正核心部分的横向损坏现象。这主要由于射向荧光屏的电子束的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的入射角不同所致。
即电子束由于四极透镜以及偏转磁场在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受到不同的作用。由此,水平方向入射角ax《垂直方向入射角ay。结果是根据Lagrange-Helmholz(拉格朗日-亥姆霍兹)法则,水平方向倍率Mx》垂直方向倍率My。由此,聚焦到荧光屏边缘部分的电子束的电子束光点产生横向损坏。
校正上述横向损坏现象的彩色阴极射线管装置如特开平3-93135号公报、特开平3-95835号公报中所揭示。适用于这些阴极射线管装置的电子枪体基本上具备第1栅极~第7栅极,并沿着电子束行进方向形成,具有电子束产生部分、第1四极透镜、第2四极透镜、主透镜。第1四极透镜靠在分别相邻的第3栅极以及第4栅极各自的对向面上设有横向长以及纵向长的3个非圆形电子束通孔而形成。第2四极透镜靠在分别相邻的第5栅极以及第6栅极各自的对向面上设有横向长以及纵向长的3个非圆形电子束通孔而形成。
该第1四极透镜通过其透镜作用与偏转磁场的变化同步变化来校正入射到主透镜的电子束的像倍率。又,第2四极透镜以及主透镜通过其透镜作用与偏转磁场的变化同步变化,对最后偏转到荧光屏边缘部分的电子束受到偏转磁场的偏转象差而产生明显畸变的部分进行校正。
图3是等价地表示上述电子枪体进行偏转象差校正的光学模型。即第1四极透镜901控制入射到主透镜903的电子束900的像倍率。第2四极透镜902通过改变主透镜903的聚焦状态来校正偏转磁场904引起的偏转象差,使得电子束900聚焦到荧光屏边缘部分905。由此,与以往的1个四极透镜的动态聚焦电子枪体相比,解决了横向损坏的现象,使得电子束能够更加恰当地聚焦到荧光屏边缘部分。
然而,通过引入上述那样的双重四极透镜的构造,在水平方向上,聚焦到荧光屏边缘部分的电子束其入射到主透镜部分的入射角变大,更容易受到主透镜的球面象差的影响。即,荧光屏边缘部分上的电子束光点呈在水平方向上带有晕轮部分的形状。
又,如图3所示那样,在主透镜的前段配置双重四极透镜的构造与如图2所示的在主透镜的前段配置四极透镜的构造相比,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上电子束的轨迹都发生变化。因此,必须使得第1四极透镜的形状最适合、使得第2四极透镜的形状最适合,必须重新设计主透镜系统。
再者,一般地动态聚焦电子枪体通过调整外部电压进行聚焦调整。在图2所示构造的情况下,虽然可以通过四极透镜802与主透镜803的变化来进行最适聚焦的调整,而在图3所示构造的情况下,聚焦调整受到第1四极透镜901、第2四极透镜902以及主透镜903的变化的影响,导致透镜动作变得复杂并且很难设定最适聚焦电压。
又,在图3所示构造的情况下,形成第1四极透镜的各个电极在其上所形成的电子束通孔的形状与其他的不同。在组装电子枪的工序中,在这些电极的电子束通孔中可能不能够嵌合图4所示的电子枪装配架51的中心棒52、53、54,必须要重新设计装配架。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电子枪体的阴极射线管装置,它不需要再设计主透镜系统,能够容易地进行聚焦调整,也不需要再设计电子枪装配时的装配架,并且在整个荧光屏区域上能够获得良好的图像特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1方面的阴极射线管装置,具备具有形成电子束的电子束形成部分和将从所述电子束形成部分产生的电子束聚焦到荧光屏上的主透镜部分的电子枪体、及产生使从所述电子枪体射出的电子束在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上偏转扫描的偏转磁场的偏转线圈,其特点在于,所述电子枪体包含被施加上第1电平的聚焦电压并且构成所述主透镜部分的聚焦电极;被施加在所述第1电平附近的基准电压上叠加预料所述偏转磁场同步变动的交流成分的动态聚焦电压并且构成所述主透镜部分的第1动态聚焦电极;被施加所述动态聚焦电压并且配置在所述主透镜部分的前段的第2动态聚焦电极;被施加比所述第1电平高的第2电平的正极电压的正极电极,至少还具有两个与所述第2动态聚焦电极相邻接的辅助电极,所述至少两个辅助电极通过位于所述电子枪体附近的电阻相连接,而且所述聚焦电极以及所述第1动态聚焦电极相邻接。
本发明第3方面的阴极射线管装置装置具备具有形成电子束的电子束形成部分和将从所述电子束形成部分产生的电子束聚焦到荧光屏上的主透镜部分的电子枪体、及产生使从所述电子枪体射出的电子束在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上偏转扫描的偏转磁场的偏转线圈,其特点在于,所述电子枪体的主透镜部分包含被施加第1电平的聚焦电压聚焦电极;被施加在所述第1电平附近的基准电压上叠加了与所述偏转磁场同步变动的交流成分的动态聚焦电压的动态聚焦电极;被施加比所述第1电平高的第2电平的正极电压的正极电极,所述电子枪体至少还具有两个配置在所述聚焦电极与所述动态聚焦电极之间的辅助电极,所述至少两个辅助电极通过位于所述电子枪体附近的电阻连接。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其他实施形态和优点,其中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或者实施本发明来进一步明确本发明。能够通过各种手段以及下述内容的结合来实现本发明的各个实施形态和优点。


参照本说明中的附图,对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详细说明,通过结合上述的一般说明和下述实施形态的详细说明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A用于说明电子束受到各向异性磁场的力。
图1B用于说明各向异性磁场造成的电子束光点的畸变。
图2表示以往的进行动态像散校正的电子枪体的光学模型。
图3表示以往的具有双重四极透镜构造的电子枪体的光学模型。
图4形象地表示装配电子枪体时适用的装配架。
图5是概要地表示本发明的阴极射线管装置一实施形态的彩色阴极射线管装置其构造的水平剖视图。
图6是概要地表示适用于图5所示阴极射线管装置的电子枪体其构造的水平剖视图。
图7是表示图6所示电子枪体的第3栅极~第6栅极间位置关系以及各栅极的电子束通孔形状的垂直剖视图。
图8是概要地表示适用于图5所示阴极射线管装置电子枪体的其他构造的水平剖视图。
图9表示图6所示的具有双重四极透镜构造电子枪体的光学模型。
符号说明1屏面2玻锥3荧光屏(靶子)4荫罩5颈部6G中心电子束6B副电子束6R副电子束
7电子枪体8偏转线圈10外壳11水平偏转磁场12电子束光点13箭头14核心部分15晕轮部分51电子枪装配架52中心棒53中心棒54中心棒800电子束801偏转到荧光屏边缘部分的电子束802四极透镜803主透镜804偏转磁场805荧光屏边缘部分900电子束901第1四极透镜902第2四极透镜903主透镜904偏转磁场905荧光屏边缘部分1000电子束1001第2四极透镜1002第1四极透镜1003主透镜1004偏转磁场1005荧光屏Z管轴方向
X水平方向Y垂直方向K阴极G1第1栅极G2第2栅极G3第3栅极(第2动态聚焦电极)G4第4栅极(第1辅助电极)G5第5栅极(第2辅助电极)G6第6栅极(聚焦电极)G7第7栅极(第1动态聚焦电极)GM中间电极G8第8栅极(正极电极)G9会聚罩R1电阻A电阻R1的一端B电阻R1的中间部分C电阻R1的另一端R2电阻L从G3的G4对向面到G6的G5对向面间的电极间隔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于本发明的阴极射线管装置一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阴极射线管装置例如彩色阴极射线管装置具有屏面1、颈部5以及由使得该屏面1与颈部5接合成一体的玻锥2形成的外壳10。屏面1具备配置在其内面的发出蓝(B)、绿(G)、红(R)光的条状或点状的3色荧光层形成的荧光屏3(靶子)。与该荧光屏3对向地安装荫罩4。该荫罩4在其内侧具有多个孔隙。
同轴型电子枪体7配置在颈部5的内部。该同轴型电子枪体7向管轴方向Z射出通过同一水平面的中心电子束6G以及由其两侧的一对副电子束6B、6R形成的排列在水平方向H上的3束电子束6B、6G、6R。又,该同轴型电子枪体7通过使得构成主透镜部分的低电压侧的栅极以及高电压侧的栅极的副电子束通孔的中心位置发生偏心而使得3束电子束在荧光屏3上的中央部分进行自会聚(selfconvergence)。
偏转线圈8安装在玻锥2的外侧。该偏转线圈8产生使得从电子枪体7射出的3束电子束6B、6G、6R在水平方向H以及垂直方向Y上偏转的各向异性的偏转磁场。该各向异性偏转磁场由枕形的水平偏转磁场以及筒型的垂直偏转磁场形成。
使得从电子枪体7射出的3束电子束6B、6G、6R向荧光屏3边自会聚,边聚焦在荧光屏3的对应的荧光层上。然后,该3束电子束6B、6G、6R由于各向异性的偏转磁场在荧光屏3的水平方向H以及垂直方向Y上进行扫描。由此,显示彩色图像。
适用于该阴极射线管装置的电子枪体7如图6所示,分别具备内装有灯丝(heater)在水平方向X上配置成一排的阴极K(R、G、B)、第1栅极G1、第2栅极G2、第3栅极G3(第2动态聚焦电极)、第4栅极G4(第1辅助电极)、第5栅极G5(第2辅助电极)、第6栅极G6(聚焦电极)、第7栅极G7(第1动态聚焦电极)、中间电极GM、第8栅极G8(正极电极)以及会聚罩(convergence cup)G9。3个阴极K以及9个栅极沿着电子束行进方向以上述顺序配置并且由绝缘支持体(没有图示)进行支持固定。又,会聚罩G9通过与第8栅极G8焊接进行固定。在该会聚罩G9上附设有(四条接触条)用于使得与从玻锥2内面起覆盖颈部5内面而形成的内部导电膜电气导通。
在3个阴极K(R、G、B)上施加约100~150V左右的电压。第1栅极G1接地(或者施加负电位V1)。在第2栅极G2上施加低电位的加速电压。该加速电压为约600V到800V左右。
在管内第3栅极G3与第7栅极G7连接,同时能从阴极射线管外部供给动态聚焦电压。该动态聚焦电压是将约6~9KV左右的聚焦电压作为基准电压并且在该基准电压上叠加与偏转磁场同步地进行变动的交流成分的电压。
能从阴极射线管外部,对第6栅极G6供给6~9KV左右的聚焦电压,对第8栅极的G8及会聚罩G9,能从阴极射线管的外部供给25~30KV左右的正极电压)。
在电子枪体7的附近,如图6所示具备电阻R1。该电阻R1的一端A与会聚罩G9连接并且其另一端C与管外进行接地。电阻R1在其中间部分8上与中间电极GM连接。由此,向中间电极GM供给提供给第8栅极G8的电压的50%~70%左右的电压。
第5栅极G5在管内与中间电极GM连接,同样地与中间电极GM被供给提供给第8栅极G8的电压的50%~70%左右的电压。第4栅极G4通过配置在管内电子枪体附近的电阻R2与第5栅极G5连接,并且供给与第5栅极G5几乎相同的电压。
排成一列配置的阴极K(R、G、B)各以约5mm的间隔等间隔地配置。
第1栅极G1以及第2栅极G2分别为薄板状电极,并且具备穿过薄板面形成直径小于1mm的细径圆形的电子束通孔。
第3栅极G3在管轴方向Z由长杯状电极形成。与第2栅极G2对向的杯状电极的端面具备直径约为2mm左右稍大的3个电子束通孔。与第4栅极G4对向的杯状电极的端面如图7所示具有直径约为3~6mm左右直径较大的3个圆形电子束通孔。
第4栅极G4如图7所示由厚板状电极形成。该板状电极具备直径约为3~6mm左右的较大直径的3个圆形电子束通孔。
第5栅极G5如图7所示,由1个薄板状电极以及1个厚板状电极构成。与第4栅极G4对向的板状电极具备在水平方向X上具有长轴的横向长的3个非圆形电子束通孔。上述3个电子束通孔的水平方向直径与在第4栅极G4上形成的电子束通孔的直径大致相同约为3~6mm左右。与第6栅极G6对向的板状电极具备直径约为3~6mm程度较大直径的3个圆形电子束通孔。
第6栅极G6由管轴方向Z的长杯状电极构成。与第5栅极G5对向的端面如图7所示具备直径约为3~6mm左右较大直径的3个圆形电子束通孔。与第7栅极G7对向的端面具备在垂直方向Y上具有长轴的纵向长的形状的3个非圆形电子束通孔。
第7栅极G7由管轴方向Z的长杯状电极构成。与第6栅极G6对向的端面具备在水平方向X上具有长轴的横向长的形状的3个非圆形的电子束通孔。与中间电极GM对向的端面具备直径约为3~6mm左右较大直径的3个圆形电子束通孔。
中间电极GMN由厚板状电极构成。该板状电极具备直径约为3~6mm左右较大直径的3个圆形电子束通孔。
第8栅极G8由板状电极构成。与中间电极GM对向的厚板状电极具有直径约为3~6mm左右的较大直径的3个圆形的电子束通孔。
会聚罩G9与第8栅极G8焊接。会聚罩G9的端面具备直径约为3~6mm左右较大直径的3个圆形电子束通孔。
第1栅极G1与第2栅极G2以间隔小于0.5mm的非常狭的间隔而对向配置。又,第2栅极G2到第8栅极G8分别以0.5~1mm左右的间隔对向配置。
如图7所示,在从与第3栅极G3的与第4栅极G4的对向面到与第6栅极G6的第5栅极G5的对向面的电极间隔L中,在其大致中间的位置上设置第5栅极G5的第4栅极G4的对向面。即与第5栅极G5的第4栅极G4的对向面在形成动态聚焦电压的交流成分为最低电平时配置在第3栅极G3与第6栅极G6间的电位梯度几乎为0的位置上。
如上所述,与第5栅极G5的第4栅极G4的对向面具备横向电子束通孔。形成在与第5栅极G5的第6栅极G6的对向面上的电子束通孔和形成在第6栅极G6的第5栅极G5的对向面上的电子束通孔大致相同。又,与形成在第3栅极G3的第4栅极G4的对向面上的电子束通孔和形成在第4栅极G4的第3栅极G3的对向面上的电子束通孔形状大致相同。
在上述构造的电子枪体7中,利用阴极K、第1栅极G1以及第2栅极G2构成形成电子束的电子束形成部分。在第6栅极G6到第8栅极G8之间构成最终聚焦到电子束荧光屏上的扩张电场型的主透镜。
将电子束偏转到荧光屏的边缘部分时,靠向第3栅极G3以及第7栅极G7供给随着电子束的偏转量而变动的动态聚焦电压,由此,在第4栅极G4与第5栅极G5之间、以及第6栅极G6与第7栅极G7之间形成透镜作用动态地变化的四极透镜。
即,通过向第7栅极G7供给动态聚焦电压,在第6栅极G6与第7栅极G7之间形成电位差。由此,通过在第6栅极G6以及第7栅极G7上分别形成的非对称的电子束通孔,透镜强度动态地发生变化的同时,形成水平方向X与垂直方向Y上透镜强度不同的非轴对称透镜即第1四极透镜。该非轴对称透镜相对地在垂直方向Y上相对地具有发散作用并且在水平方向X上具有聚焦作用。
又,通过第3栅极-第4栅极间的电容以及第4栅极-第5栅极间的电容并叠加,将供给第3栅极G3的动态聚焦电压的一部分供给第4栅极G4。因此,在第4栅极G4与第5栅极G5之间产生电位差。由此,通过分别在第4栅极G4以及第5栅极G5上形成的非对称电子束通孔,形成在透镜强度动态变化的同时水平方向X与垂直方向Y上的透镜强度不同的非轴对称透镜即第2四极透镜。
在第5栅极G5的与第4栅极G4对向面上形成的电子束通孔同在第4栅极G4的与第5栅极G5对向面上形成的电子束通孔相比较,水平方向直径大致相同而垂直方向直径较小。因此,在这些栅极间形成的非轴对称透镜相对地在垂直方向Y上具有聚焦作用并且在水平方向X上没有透镜作用。换言之,由第3栅极(第2动态聚焦电极)G3、第4栅极(第1辅助电极)G4、第5栅极(第2辅助电极)G5以及第6栅极(聚焦电极)G6构成的电子透镜系统在将动态聚焦电压加压第3栅极G3上时,随着偏转磁场增加,其水平方向的透镜作用几乎没有变化而其垂直方向的透镜作用相对地变成具有聚焦作用。
即,如图9的光学模型所示,电子枪体在使电子束偏转到荧光屏边缘部分的时,从电子束形成部分侧起到荧光屏1005依次形成第2四极透镜1001、第1四极透镜1002以及主透镜1003。
从电子束形成部分产生的电子束1000由于形成在第4栅极G4与第5栅极G5之间的第2四极透镜1001,在水平方向X上没有受到透镜作用而在垂直方向Y上受到聚焦作用。该电子束1000由于形成在第6栅极G6与第7栅极G7间的第1四极透镜1002,在水平方向X上受到聚焦作用的同时在垂直方向Y上受到发散作用。再者,该电子束1000通过由第6栅极G6、第7栅极G7、中间电极GM以及第8栅极G8形成的主透镜1003,在水平方向X以及垂直方向Y上受到聚焦作用。
从电子枪体出射的电子束1000由于偏转磁场1004在水平方向X上受到发散作用的同时在垂直方向Y上受到聚焦作用。
根据这样的构造,在主透镜1003的前段能够与供给偏转线圈的偏转电流同步动态地控制电子束1000。与此同时,由于能够改变配置在主透镜1003前段的第1四极透镜1002的聚焦状态,与以往的动态聚焦电子枪体相比,能够解决电子束的横向损坏的现象。由此,能够更加恰当地使电子束在荧光屏的边缘部分聚焦。因此,能够抑制荧光屏边缘部分上莫阿条纹等的产生并且在整个荧光屏区域中能够获得良好的聚焦特性。
又,与图3所示的以往的2重四极透镜构造相比,聚焦在荧光屏边缘部分上的电子束因第2四极透镜没有发挥其水平方向的透镜作用,故水平方向上的直径几乎没有变化,难以受到主透镜的球面象差的影响。
再者,从图2所示以往的构造出发而进一步设计图3所示的以往的2重四极透镜构造时,在使得电子束聚焦到荧光屏中央部分没有发生偏转的情况下,由于水平方向的直径与垂直方向的直径都发生了变化,很难进一步进行设计,而当进一步地设计成图9所示的本实施形态的2重四极透镜时,在没有发生偏转的情况下,第2四极透镜没有发生作用,故能够容易地进行设计。
又,在图3所示的以往的2重四极透镜构造中,在进行聚焦调整时,透镜动作变得复杂并且很难设定最焦聚焦电压,与此相比,在图9所示的2重四极透镜构造中,由于第2四极透镜在水平方向透镜不动作,故能够容易地设定最佳聚焦电压。
再者,在装配电子枪体时,使用的装配架与形成在电极上的电子束通孔的嵌合部分与以往的电子枪体相同,即由于所有电极上电子束通孔水平方向的直径几乎相同,没有必要再次设计装配架。
又,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如图6所示,连接了中间电极GM与第5栅极G5,然而不仅限于此,例如,如图8所示,形成在各栅极上的电子束通孔的形状与图6所示示例相同,即使连接第2栅极G2与第5栅极G5,也可以获得相同的作用。
又,如图7所示,在第5栅极上形成的电子束通孔做成非对称形状,通过将第4栅极配置在没有施加动态聚焦电压时的电位梯度几乎为0的位置上,也可以使得第4栅极的电子束通孔为非对称形状。
再者,如图6所示,主透镜通过配置聚焦电极G6、动态聚焦电极G7、正极电极G8以及动态聚焦电极G7与正极电极G8之间的一个中间电极GM构成扩张电场型,然而不仅限于此,也可以配置2个以上的中间电极,即便为具有通常的双电位型主透镜、单电位型主透镜的电子枪体本发明也能够适用。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能够提供一种具备电子枪体的阴极射线管装置,对于该装置不必要再次设计主透镜系统,能够容易地进行聚焦调整,也不需要再度设计电子枪装配时的装配架,并且能够在整个荧光屏区域获得良好的图像特性。
本发明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实现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以及修改。而且,本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详细说明以及实施形态。因此,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以及所附权利要求的基础上,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换。
权利要求
1.一种阴极射线管装置,具备具有形成电子束的电子束形成部分和将从所述电子束形成部分产生的电子束聚焦到荧光屏上的主透镜部分的电子枪体、及产生使得从所述电子枪体射出的电子束在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上偏转扫描的偏转磁场的偏转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枪体包含被施加第1电平的聚焦电压并且构成所述主透镜部分的聚焦电极;被施加在所述第1电平附近的基准电压上叠加与所述偏转磁场同步变动的交流成分的动态聚焦电压并且构成所述主透镜部分的第1动态聚焦电极;被施加所述动态聚焦电压并且配置在所述主透镜部分的前段的第2动态聚焦电极;被施加比所述第1电平高的第2电平的正极电压的正极电极,还至少具有两个与所述第2动态聚焦电极邻接的辅助电极,所述至少两个辅助电极通过位于所述电子枪体附近的电阻相连接,所述聚焦电极以及所述第1动态聚焦电极相互邻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极射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第2动态聚焦电极、所述至少两个辅助电极、所述聚焦电极构成的电子透镜系统在所述第2动态聚焦电极上施加所述动态聚焦电压时,随着所述偏转磁场增加其水平方向的透镜作用没有多大变化、垂直方向的透镜作用相对地变化而具有聚焦作用。
3.一种阴极射线管装置,具备具有形成电子束的电子束形成部分和将从所述电子束形成部分产生的电子束聚焦到荧光屏上的主透镜部分的电子枪体、及产生使得从所述电子枪体射出的电子束在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上偏转扫描的偏转磁场的偏转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枪体的主透镜部分包含被施加第1电平的聚焦电压聚焦电极;被施加在所述第1电平附近的基准电压上叠加与所述偏转磁场同步变动的交流成分的动态聚焦电压的动态聚焦电极;被施加比所述第1电平高的第2电平的正极电压的正极电极,所述电子枪体至少还具有两个配置在所述聚焦电极与所述动态聚焦电极之间的辅助电极,所述至少两个辅助电极通过位于所述电子枪体附近的电阻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阴极射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1个辅助电极在形成所述动态聚焦电压的交流成分为最低电平时,在所述聚焦电极与所述动态聚焦电极间的电位梯度几乎为0的位置上设置形成非轴对称透镜的非轴对称透镜形成手段。
5.如权利要求3所述阴极射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聚焦电极、所述至少两个辅助电极、所述聚焦电极,以此顺序相邻配置,在所述至少两个辅助电极间形成非轴对称透镜。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阴极射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电极为两个,与所述动态聚焦电极相邻的第1辅助电极在与所述动态聚焦电极的对向面上具备与形成在所述动态聚焦电极的与第1辅助电极的对向面上的电子束通孔大致相同的、大致为圆形的电子束通孔,与所述动态聚焦电极相邻的第2辅助电极在与所述动态聚焦电极的对向面上具备与形成在所述动态聚焦电极的与第2辅助电极的对向面上的电子束通孔大致相同的、大致圆形的电子束通孔,所述非轴对称透镜形成手段至少在所述第1辅助电极的与所述第2辅助电极的对向面以及所述第2辅助电极的与所述第1辅助电极的对向面的两者之一上形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阴极射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非轴对称透镜形成手段形成的非轴对称透镜,随着所述偏转磁场的增加,相对地在水平方向上具有发散作用并且在垂直方向上具有聚焦作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阴极射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轴对称透镜形成手段是由形成在所述第2辅助电极的与所述第1辅助电极对向面上的垂直方向的孔径比水平方向要小的电子束通孔构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阴极射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在所述第2辅助电极上的非轴对称透镜形成手段配置在所述动态聚焦电极的与所述第1辅助电极的对向面同所述聚焦电极的与所述第辅助电极的对向面之间的大致中间的位置上。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阴极射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所述动态聚焦电极、所述至少两个辅助电极、所述聚焦电极构成的电子透镜系统在向所述动态聚焦电极施加所述动态聚焦电压时,随着所述偏转磁场的增加,所述电子透镜系统水平方向的透镜作用没有多大变化、垂直方向的透镜作用变化而相对地具有聚焦作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阴极射线管装置,其电子枪体的主透镜部分包含:被施加第1电平的聚焦电压聚焦电极;被施加在所述第1电平附近的基准电压上叠加与所述偏转磁场同步变动的交流成分的动态聚焦电压的动态聚焦电极;被施加比所述第1电平高的第2电平的正极电压的正极电极。电子枪体至少还具有两个配置在聚焦电极与动态聚焦电极之间的辅助电极。至少两个辅助电极通过位于电子枪体附近的电阻相连接。
文档编号H01J29/48GK1340843SQ0112098
公开日2002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01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00年8月24日
发明者织田裕之, 木宫淳一 申请人:东芝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