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反射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4632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反射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反射灯。
背景技术
现有电反射灯包括灯壳、灯头和光源,所述灯壳由颈状灯壳部分、第一反射壁部分、第二反射壁部分和透光窗口汇合而成,颈状灯壳部分的自由端支撑灯头,从灯头沿灯壳的轴线引入导线,连接光源,光源的几何中心设置在第一反射壁部分所具有的焦点上,灯壳的内表面粗糙,而且灯壳的颈状灯壳部分、第一反射壁部分及第二反射壁部分的内表面具有一层金属反射涂层。
CN 1127032A公开了一种电反射灯,其中第一反射壁部分呈抛物面形,并具有与灯壳的轴线重合的第一轴线,第二反射壁部分则是一段抛物线的回转体,并具有与灯壳的轴线围成α角的第二轴线。由于第二反射壁部分所整形成的环状光束与第一反射壁部分所整形成的柱状光束没有叠加作用,虽获得了较宽的光束,但没有提高光照强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如下所述的电反射灯,它包括灯壳、灯头和光源,其中灯壳由颈状灯壳部分、第一反射壁部分、第二反射壁部分和透光窗口汇合而成,颈状灯壳部分的自由端支撑灯头,从灯头沿灯壳的轴线引入导线,连接光源,光源的几何中心设置在第一反射壁部分所具有的焦点上,灯壳的内表面粗糙,而且灯壳的颈状灯壳部分的中部至第一反射壁部分及第二反射壁部分的内表面具有一层金属反射涂层,第一反射壁部分是轴线与灯壳的轴线相重合的抛物面。这种电反射灯能大大提高光照强度,同时保持良好的光束均匀性。
为实现这一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第二反射壁部分是一圆弧线段的回转体,该圆弧的圆心恰好在灯壳所具有的对称轴线上。具有粗糙内表面的灯壳的表面颗粒微细、尖锐度低、曲率小而圆滑平坦。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电反射灯,呈抛物面形弯曲的第一反射壁部分将来源于光源和呈球面形弯曲的第二反射壁部分的光反射至透光窗口;呈球面形弯曲的第二反射壁部分将来源于光源的光反射至呈抛物面形弯曲的第一反射壁部分,然后经第一反射壁部分再反射至透光窗口。透光窗口的光束已经过叠加,因而光照强度大为提高。灯壳具有粗糙的内表面,保持了使光既有折射又有透射的特性,光分布均匀;由于采用特殊磨砂工艺磨砂,表面颗粒微细、尖锐度低、曲率小而圆滑平坦,提高了透光窗口的透光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光照强度。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中部分为轴剖图,部分为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图中的电反射灯具有灯壳1、灯头8和光源6。灯壳1由颈状灯壳部分2、第一反射壁部分3、第二反射壁部分4和透光窗口5汇合而成。颈状灯壳部分2的自由端支撑灯头8。从灯头8沿灯壳1所具有的对称轴线9引入导线,连接光源6,光源6的几何中心设置在第一反射壁部分3所具有的焦点上。灯壳1的颈状灯壳部分2的中部至第一反射壁部分3及第二反射壁部分4的内表面具有一层金属铝涂层7。第一反射壁部分3是轴线与灯壳1的轴线9相重合的抛物面。
第二反射壁部分4是一圆弧线段的回转体,该圆弧的圆心恰好在灯壳1所具有的轴线9上。
灯壳1经特殊磨砂工艺磨砂,具有粗糙的内表面,但表面颗粒微细、尖锐度低、曲率小而圆滑平坦。
第一反射壁部分3的抛物面具有20mm的焦距,回转而构成第二反射壁部分4的圆弧的圆心与焦点相距6mm。
当该电反射灯工作时,呈抛物面形弯曲的第一反射壁部分将来源于光源和呈球面形弯曲的第二反射壁部分的光反射至透光窗口;呈球面形弯曲的第二反射壁部分将来源于光源的光反射至呈抛物面形弯曲的第一反射壁部分,然后由第一反射壁部分再反射至透光窗口。透光窗口的光束已经过叠加,因而光照强度大为提高。灯壳具有粗糙的内表面,保持了使光既有折射又有透射的特性,光分布均匀;由于采用特殊磨砂工艺磨砂,表面颗粒微细、尖锐度低、曲率小而圆滑平坦,提高了透光窗口的透光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光照强度。
权利要求1.一种电反射灯,包括灯壳(1)、灯头(8)和光源(6),所述灯壳(1)具有颈状灯壳部分(2)、第一反射壁部分(3)、第二反射壁部分(4)和透光窗口(5),各部分相汇合形成完整的灯壳(1),颈状灯壳部分(2)的自由端支撑灯头(8),从灯头(8)沿灯壳(1)所具有的对称轴线(9)引入导线,连接光源(6),光源(6)的几何中心设置在第一反射壁部分(3)所具有的焦点上,灯壳(1)具有粗糙的内表面,灯壳(1)的颈状灯壳部分(2)的中部至第一反射壁部分(3)及第二反射壁部分(4)的内表面具有一层金属反射涂层(7),第一反射壁部分(3)是轴线与灯壳(1)的轴线(9)相重合的抛物面;其特征在于第二反射壁部分(4)是一圆弧线段的回转体,该圆弧的圆心恰好在灯壳(1)所具有的对称轴线(9)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反射灯,其特征在于具有粗糙内表面的灯壳(1)的表面颗粒微细、尖锐度低、曲率小而圆滑平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反射灯,它包括灯壳、灯头和光源,其中灯壳由颈状灯壳部分、第一反射壁部分、第二反射壁部分和透光窗口汇合而成,灯壳的颈状灯壳部分、第一反射壁部分及第二反射壁部分的内表面具有一层金属反射涂层,第一反射壁部分是轴线与灯壳的轴线相重合的抛物面,第二反射壁部分是一圆弧线段的回转体,灯壳的内表面采用特殊磨砂工艺磨砂,表面粗糙,但颗粒微细,曲率小而圆滑平坦,保持了使光既有折射又有透射的特性,光分布均匀,提高了透光窗口的透光率。这种电反射灯透光窗口的光束已经过叠加,其光照强度是普通电反射灯的2倍,白炽灯的3倍,同时能保持良好的光束均匀性。
文档编号F21V7/22GK2508100SQ0125437
公开日2002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01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01年10月24日
发明者汪诚言 申请人:海宁市安迪生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