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9277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装饰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饰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能提供优良三维效果和外观等的装饰结构,如灯或装饰制件,以吸引人们的注意。本发明也涉及用于制造这种装饰结构的装饰膜。
背景技术
各种类型的车辆,包括轿车和卡车等均具有在使用刹车时同时亮起的红色制动灯和/或尾灯、在使用转向指示开关时同时亮起的琥珀色转向信号灯以及在倒车运行时同时亮起的无色倒车指示灯等。各种车灯通常包括在其前部中具有发光开口的外壳,覆盖发光开口的板形或透镜形灯罩,以及设置在由外壳和灯罩限定的灯腔内的光源。外壳的内壁具有和内壁形成一体的反射层或独立反射器。在这种车灯中,当点亮光源时,来自光源的直射光和外壳内壁的反射光一起通过灯罩射出,以完成所需的照明功能。
近些年,这种车灯要求在采光条件下具有照明功能,还要求在白天非采光条件下具有更好的外观。作为满足用户需要的一个方法,通常采用如下方式在灯罩的非发射部分具有电镀的反射表面,就像在灯腔中放置反射器,使得通过灯罩可以清楚地透视灯的外观。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在灯的毗邻位置上提供具有和这种灯一样外观但是没有光源的装饰制件。
此外有这么一些想法改善如上所述通过提供装在灯罩中的反射表面而形成的装饰部分的外观,并使之相互区分。这些想法中大多数是打算在外壳或灯罩的反射表面上增加凹凸图案,由光的复杂反射产生独特的图案。但是,仅加上凹凸图案限制了所得外观的变化。
为此,日本未审查的专利公报(公开)No.11-66906和11-66907提到通过组合使用蒸镀、彩色印刷以及凸版印刷来形成装饰图案,由此通过所述图案和外壳反射表面之间的协同作用进一步改进外观(由视线移动而改变可见度)。

图1显示了日本未审查专利公报(公开)No.11-66907中公开的车灯实施方式。这种灯具有覆盖灯外壳51敞开部分的前透镜52以及插到灯座53中的光源(灯泡)54。所述前透镜52由发光部分L和虚拟透镜部分D和D’组成。此外,将用于反射来自光源54的光的反射器55置于灯外壳51的内壁上。在所述灯的前透镜内侧具有印刷片56。所述印刷片56具有如下特征在透明片的内表面上印刷了具有指定图案的透明且有色的印刷薄膜,在所述片的外表面上形成面向所述印刷薄膜的蒸镀膜,并且在所述蒸镀膜的外表面上形成了透明的凸版印刷层。
图中所示的车灯在如下方面是有效的由于视线移动,随所述蒸镀膜的图案有时可以看见明亮的有色光,而有时又不能看见;但是这仍旧不能达到提供能促进图案改进的三维效果。而且,由于所述印刷片的结构复杂,其制造工艺变得繁琐,且这不可避免地导致制造成本升高。例如,在树脂片上形成蒸镀膜以形成图案的工艺需要具有和所述印刷薄膜相同的图案的遮蔽材料,并在蒸镀膜上以相同的图案涂覆凸版印刷层,这作为实际工艺是难以实现的。此外,由于和所述前透镜不同的印刷片必须置于前透镜的内侧,它会干扰来自光源的光必须从前透镜很好地透射出来。此外,由于所述印刷片比前透镜更加接近反射器,因此印刷片和反射器之间距离所产生的三维效果很小。而且,当印刷片具有三维弯曲表面时,要实现在表面上通过蒸镀或印刷形成图案存在太多的限制。
发明概述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本领域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例如,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非常优良的三维效果的装饰结构,其图案优良且引人注意,此外它容易制造。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用于制造这种装饰结构的装饰膜。
本发明的目的还有提供一种灯结构,据此可以解决上述常规车灯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且它是新型的;它具有非常优良的三维效果,其图案优良且引人注意,此外它容易制造。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饰制件,如精加工件,装饰件,徽章或编织物,该制件具有非常优良的三维效果且引人注意,此外容易制造。
本发明一方面是提供一种装饰结构,它包括具有镜子一样外观的表面的底层构件,以及远离所述底层构件的镜子一样外观的表面的装饰膜,其中,所述装饰膜具有至少一层外观修饰层,且具有由透光部分和遮光部分相互组合形成的预定图案,由透光部分和遮光部分的面积比定义的空隙百分数为10-99%,且所述装饰膜和所述底层构件的镜子一样外观的表面之间的距离(d)和所述装饰膜中透光部分和遮光部分的间距(p)之比(d/p)至少为1/40。
本发明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种装饰结构,即一种灯结构,它具有光源、在其内壁镜子一样外观的表面能反射来自光源的光的外壳、发光开口以及覆盖所述发光开口的由透光树脂制得的灯罩。在这种灯结构中,将装饰膜粘在灯罩上。这种灯结构尤其适用于车灯结构,或者用于显示器或其它技术领域的灯结构。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装饰结构,该结构是装饰制件,如精加工件、装饰件、徽章或编织物。即这种装饰制件的一个构件是装饰膜,并且在所述底层构件的镜子一样外观表面和装饰膜之间插入由透光材料制得的中间构件。这种装饰制件尤其适用于车辆装饰制件,或者用于显示器或其它技术领域的装饰制件。
附图简要说明图1是常规车灯实例的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装饰结构的构造实例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装饰结构的构造另一实例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装饰结构的构造又一实例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车灯结构的构造实例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灯结构的使用装饰膜的实例的横截面图。
图7是本发明灯结构中使用装饰膜的另一实例的横截面图。
图8A、8B和8C各自为装饰膜所用图案的不同实例的平面图。
图9是本发明车辆装饰制件实例的横截面图。
图10A、10B和10C各自为显示本发明装饰结构优点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1A、11B和11C各自为显示本发明装饰结构优点的横截面示意图。
详述图2是显示本发明装饰结构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横截面示意图。转饰结构20包括具有镜子一样外观的表面1a的底层构件1以及离所述底层构件1的镜子一样外观的表面有一段距离的装饰膜10。
如以下详细所述的,在这一装饰结构20中,装饰膜10具有至少一层外观修饰层。此外,装饰膜10具有由透光部分10B和遮光部分10A相互组合形成的预定图案,其空隙百分数,即所述透光部分面积和所述装饰膜总面积之比为10-99%。而且,所述装饰膜10和所述底层构件1的镜子一样外观的表面1a之间的距离(d)和所述装饰膜中透光部分10B和遮光部分10A的间距(p)之比(d/p)至少为1/40。
在本发明的装饰结构中,所述装饰膜可以呈各种形式,但是较好是多层膜,它包括至少两层具有相同或不同色调的外观修饰层。而且,所述外观修饰层对本发明明显有利如改进其三维效果,但是用作单层时也可以提供满意的优点。
所述外观修饰层可以包括各种层,但是较好至少包括如下层具有金属外观的金属涂层,它和装饰膜一起使用,具有和底层构件的镜子一样外观的表面相同或类似的外观;具有任选色调的着色层;或者它们的组合。
所述外观修饰层可以用作单层,但是当组合使用许多外观修饰层时,其组合的形式可以任意改变。具体的是,较好组合使用金属涂层和着色层。而且,说明书中的“层”是广义的,指漆膜、涂层、薄膜或者通过最后涂饰、印刷、蒸镀、涂布等形成的层,或者指薄膜、片或者用粘合剂粘结的类似物。
本发明所用装饰膜具有透光部分和遮光部分,因此具有由它们形成的任意图案。用条带、圆孔、点、方孔、栅格状孔、方格或者它们的组合可以形成合适的图案。
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装饰结构20中,在底层构件1的镜子一样外观表面1a和装饰膜10之间有空隙(空气),但是没有任何构件。这种构造可以用于例如灯结构等。这种装饰结构尤其适用于车灯结构,或者在其它技术领域中使用的灯结构。
所述灯结构具有光源、在其内壁的镜子一样外观表面能反射来自光源的光的外壳、发光开口以及由透光树脂制成的用于覆盖发光开口的灯罩。在这种灯结构中,装饰膜粘结到灯罩上。
在所述灯结构中,所述装饰膜较好至少包括具有相同或类似于外壳内壁的金属外观的金属涂层,或者具有任选色调的着色层。
例如,所述装饰膜较好包括金属涂层和着色层,并将其粘结到灯罩的内表面,使所述金属涂层比着色层更加接近灯罩。
或者,所述装饰膜较好包括金属涂层和着色层,并将其粘结到灯罩的外表面,使所述金属涂层比着色层更远离灯罩。
而且,所述装饰膜较好是多层装饰膜,它包括至少两层具有相同或不同色调的着色层。
此外,较好将所述装饰膜粘结到灯罩的非发光区域,这基本上不会影响从光源发射光。所述灯罩的非发光区域较好是围绕发光开口的区域。
此外,所述装饰膜较好还包括由丙烯酸粘合剂制成的粘合层。当所述装饰膜粘结到灯罩外表面上时,所述装饰膜较好还包括作为其最外层的透明层。
另外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装饰结构20中存在由透光材料制成的插入底层构件1的镜子一样外观表面1a和装饰膜10之间的中间构件5。这种构造例如可以用于装饰制件等。例如,合适的装饰制件是车辆装饰制件如精加工件、装饰件、徽章或编织物,用于家用电器的徽章等,作为建筑材料的编织物等,用于玩具、日用品等的装饰制件、用于建筑设施、显示器等的玻璃片,用于树脂板等的装饰制件,或者其它装饰制件。
在形成为装饰制件的装饰结构20中,适于构成装饰结构20的中间构件5的透光材料较好是树脂材料、玻璃材料或者它们的复合物。而且,在本发明装饰结构20中,所述中间构件也可以作为底层构件。即,镜子一样外观表面1a可以形成在中间构件5而不是底层构件1的一面上,且底层构件1可以省去。图4示意性显示了这种构造。
在这种装饰制件中,和上述灯结构一样,装饰膜较好至少包括具有相同或类似于所述底层构件的镜子一样外观表面的金属外观的金属涂层,或者具有任选色调的着色层。
尤其是所述装饰膜较好包括金属涂层和着色层,且将其粘结到中间构件的外表面,使所述金属涂层比所述着色层更加远离所述底层构件的镜子一样外观表面。
或者,装饰膜较好包括至少两层具有相同或不同色调的着色层。
此外,所述装饰膜较好还包括由丙烯酸粘合剂制成的粘合层。
此外,所述装饰膜较好还包括作为其最外层的透明层。
以下,还通过举例说明车灯结构和车辆装饰制件具体说明本发明的装饰结构。无需说明,本发明决不是仅限于这些实施例。
本发明的灯结构可以用于各种领域,尤其是用作车灯结构。灯结构可以用于各种领域,如照明装置、指示装置、信号装置等。灯结构通常有光源、在其内壁能反射来自光源的光的外壳、发光开口以及由透光树脂制成的用于覆盖发光开口的灯罩。这种灯结构的例子不限于头灯、雾灯、外熟标志灯、制动灯、尾灯、转向信号灯、倒车灯等。而且,灯结构可以是许多灯的组合,例如,可以用作车辆尾部的组合后灯,或者车辆前部的组合前灯。而且,本发明装饰结构通常和这种灯结构组合使用,或者单独使用,以改进其图案等,但是,在车辆装饰制件的范围内尤其包括故意没有光源的装饰结构。具有灯结构的车辆不限于轿车、娱乐车辆、公共汽车、卡车等。因为其改进了图案、可见度等,这种灯结构尤其适用于轿车。
图5显示了本发明灯结构的典型构造。灯结构30包括灯外壳1以及由在灯外壳1前部覆盖发光开口(发射区)的灯罩2限定的灯腔。
当需要时,灯腔可以具有两个或以上的腔室。各腔室可以相互独立,或者相互连通。所述灯腔通常具有插入灯座(未显示)中具有足够强度的光源4。在一些情况下,所述光源可以从一些腔室中省去。所述外壳的内壁1a具有反射膜结构的镜子一样外观表面,如同凹面镜,由此来自光源4的光沿一个方向反射。不提供具有这种镜子一样外观表面的内壁外,也可以提供光反射装置(通常为反射器,在图中未显示),如凹面镜等。当需要时,光源4具有用预定颜色着色的盖子。当使用有色盖子时,可以使用无色灯罩,而不是有色灯罩。例如,可以将琥珀色盖子置于转向指示灯上。尤其是为了改进最近流行的图案等,提供具有非透光区域的灯罩,所述非透光区域即为基本上不会影响光从光源4发射光的非发光区域。这对本发明的灯罩来说并不是例外,如图所示,在该灯罩上有非透光区域S。此外,将本发明的多层装饰膜10粘结到非发透区域S上。在图中所示的实例中,装饰膜10粘结到灯罩2的内侧,但是在本发明中它可以粘结到其外侧。
在本发明的灯结构中,在所述灯结构的内壁上必须形成镜子一样外观的表面。镜子一样外观表面是指反射表面,它基本上和镜子一样发射相反的物件,且所述镜子一样外观表面的反射率可以随意改变。即,所述镜子状外观表面并不总是要求均匀,像镜子一样,但是可以和能一定程度反射形状并区分阴影和颜色的反射表面相同。所述镜子一样外观表面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形成,通常可以通过金属蒸镀、金属电镀、最后涂饰含金属的涂料、粘结电镀外观的转印箔或薄膜等形成。或者,所述镜子一样外观表面可以通过提供金属薄板、金属外观的片或薄膜或者在其上金属外观的片或薄膜以一定间距粘结在的板来形成外壳内壁一面上。
而且,在本发明的灯结构中,灯腔中发光开口(发光区域和相邻的非发光区域)用灯罩盖住。所述灯罩较好通过注塑法或者其它成形方法由透光树脂形成。这种灯罩的形状没有限制,只要灯罩具有适于至少盖住发光区域的形状和大小,通常为圆形、矩形或者方形,在一些情况下,它可以是奇特的形状,如椭圆形或者L-形。
所述灯罩可以是无色的,当需要时可以是有色的,即取决于由此发射的光的色彩。当灯腔由两个或多个腔室组成时,各腔室的灯罩可以具有不同的颜色。例如,需要发出红光的后制动灯的灯罩着上红色,需要发出琥珀色光的转向信号灯的灯罩着上琥珀色。或者不用有色灯罩,可以使用无色灯罩,所述灯罩可以用有色盖子覆盖。除了上述方法外,通过使用这种替换的方法,可以呈现不同于在使用有色灯罩的情况中的外观。当然,无色倒车灯的灯罩无需着色。
通过成形方法可以由任选的透光树脂形成无色或有色灯罩。合适的成形方法包括普通的方法,如注塑法或者真空成形法。而且,用于形成灯罩的树脂原料包括但不限于苯乙烯树脂、硬质PVC、丙烯酸类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等。尤其是宜使用丙烯酸类树脂,这是因为它具有优良的强度和透明度,且较好进行着色。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使用玻璃片等作为灯罩。
当制造着色灯罩时,可以将适量的着色材料混入上述树脂原料中。合适的着色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颜料如二萘嵌苯颜料、偶氮颜料、氧化铁或者染料如奎诺(chinophutaron)染料、偶氮染料、之苏(zisuazo)染料、蒽醌染料、苯并芘染料(分别来自染料索引)。为了实施本发明,尤其较好是使用染料如偶氮染料、之苏染料等,这是因为其在树脂中的分布性、发光性、透明度以及耐候性优良。
当制造灯罩时,除了混入着色材料外,还可以将塑料模塑领域中常用的添加剂混入树脂原料中。合适的添加剂包括例如紫外吸收剂、光稳定剂、热稳定剂等。例如,合适的紫外吸收剂包括但不限于苯并三唑、二苯甲酮、zifeniruacrylate、胺紫外吸收剂等。而且,这种紫外吸收剂的加入量可以改变,但是以树脂原料总量计通常是约0-3重量%。
所述灯罩通常呈平板状,具有平坦的表面,但是在其内表面(光源一侧的表面)上可以形成凹凸图案,这是因为凹凸图案可以起到透镜或者逆向反射的作用。所述凹凸图案可以例如在模具上预先形成,并在成形步骤中通过模具印刷到成形物件(灯罩)上。而且,可以使用具有三维弯曲表面等的灯罩来改进其图案。所述灯罩的厚度通常但不限于几毫米。
所述灯罩具有粘结到其非发光区域上的装饰膜,所述非发光区域即为从置于灯腔中的光源发射的光不能透射的非透光区域,或者无需使这种光透射的区域。虽然灯罩的非发光区域可以在各种区域上,但是通常它在围绕灯腔发光开口的区域上。即,所述非发光区域是头灯、转向信号灯、倒车灯等的边缘区域。根据围绕发光开口的区域,这种非发光区域可以呈任选的形状。
在灯罩中,如以下详细所述,通过将特定的装饰膜粘结到灯罩部分上,它可以显著改进其外观和/或图案,同时满足车辆运行规则的要求等,上述装饰膜不会影响来自光源的光传播。尤其是根据本发明可以获得具有显著三维效果和引人注意的新图案的外观。从以下说明可知,所述三维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装饰膜图案遮光部分以及从所述图案透光部分可见的部分的均匀性。
本发明装饰膜可以是多层的装饰膜(1)具有由透光部分和遮光部分相互组合形成的图案;(2)包括至少一层外观修饰层,它包括具有相同或类似于灯结构内壁的金属外观,较好是金属光泽外观的金属涂层;具有任选色调的着色层;或者它们的组合。
若需要的话,所述装饰膜还包括连接层、支承层、基层、粘合层、透明层等。
所述外观修饰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和一层或多层外观修饰层组合使用。当使用两个或多个外观修饰层时,可以随意改变所述外观修饰层的排列。在装饰膜层构造的详细说明中,当它粘结到灯罩的内表面时,较好将其粘结到灯罩的内表面,使所述金属涂层着色层就更靠近灯罩。
图6是具有上述层构造并粘结到所述灯罩的内表面(为了便于说明而省去了图案)上装饰膜实例的横截面图。从灯罩2按顺序可见,图中所示装饰膜10包括粘合层14、第一中间层11、第一外观修饰层(金属涂层)15、第二中间层12、第二外观修饰层(着色层)16以及第三中间层13。所述第一和第二外观修饰层15和16,即金属涂层和着色层可以相互交换,所述第一和第二外观修饰层15和16两者均可以是着色层,或者可以省去其中的金属涂层或者着色层。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中间层11、12和13是任选的,分别可以作为连接层、支承层和基层。这些中间层可以是单层或者由两层或多层组成的多层。而且,所述第一和第三中间层11和13原则上是无色且透明的,并且至少不会影响由金属涂层15和着色层16形成的图案。
此外,所述装饰膜较好也粘结到灯罩的外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装饰膜粘结到灯罩的外表面上,使金属涂层比着色层更远离灯罩。
图7是装饰膜实例的横截面图,该膜具有上述层构造,粘结到灯罩的外表面上(为了便于说明而省去了图案)。从灯罩2按顺序可见,图中所示的装饰膜10包括粘合层14、第一中间层11、第二外观修饰层(着色层)16、第二中间层12、第一外观修饰层(金属涂层)15、第三中间层13以及透明层(表层)17。所述第二外观修饰层(着色层)16也起到第一中间层11的作用。所述第一和第二外观修饰层15和16,即金属涂层和着色层可以相互交换,所述第一和第二外观修饰层15和16两者均可以是着色层,或者可以省去其中的金属涂层或者着色层。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中间层11、12和13是任选的,分别可以作为连接层、支承层和基层。这些中间层可以是单层或者由两层或多层组成的多层。而且,所述第一和第三中间层11和13原则上是无色且透明的,并且至少不会影响由金属涂层15和着色层16形成的图案。
所述装饰膜具有组合在一起的透光部分和遮光部分,因此具有由它们组合形成的任选图案。用不限于条带、圆孔、点、方孔、栅格状孔、方格等可以形成合适的图案。通过散布细线(条带的变形)也可以有效地形成图案。若需要的话,在所述装饰图案中也可以加入这些图案的组合。这些图案可以构成透光部分,或者也可以构成遮光部分。根据所需呈现的图案效果等可以随意改变各图案的大小。
图8A、8B和8c分别是显示装饰膜可能图案的平面图。图8A中装饰膜10具有通过重复具有相同间距p的条带状遮光部分10A以及条带状透光部分10b而形成的条带状图案。图8B中的装饰膜10是具有圆孔的图案,它通过重复具有相同间距p的圆孔状透光部分10B以及在透光部分10B中的遮光部分10A而形成。图8C中的装饰膜具有方格状图案,它通过重复大小相同且间距p相同的方形遮光部分10A和方形透光部分10B形成。
在本发明的装饰膜中,较好是(1)空隙百分数,即所述透光部分面积和所述装饰膜总面积之比为10-99%;(2)所述装饰膜和所述外壳内壁之间的距离d(见图2)与所述装饰膜中透光部分和遮光部分的间距p(见图8)之比至少为1/40,并且,较好是所述空隙百分数为20-97%,距离d和间距p之比为1/20或更大,尤其更好是所述空隙百分数为35-90%,距离d和间距p之比为1/3-5/1。当空隙百分数小于10%时,由此产生的三维效果就很小。相反,当空隙百分数超过99%时,就再也不能获得所需的效果。此外。当距离d和间距p之比小于1/40时,由此产生的三维效果就很小。
在本发明的装饰膜中,形成作为外观修饰层的金属涂层,使其具有和构成灯腔的外壳内壁上形成的反射膜或装在外壳内侧的反射膜如反射器(若有的话)相同或类似的外观,通常为金属外观,尤其是金属光泽的外观。所述金属涂层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形成。所述金属涂层可以通过蒸镀或溅射金属材料如铝、铬或锡来形成,或者通过涂布其中有金属粉如铝粉的树脂来形成,或者通过印刷或最后涂饰其中有光亮油墨和/或光亮材料的涂料如珍珠云母涂料来形成,或者通过其它方法形成。此外,所述金属涂层可以通过涂布、树脂挤出或者粘结具有所需反光外观的薄膜或片来形成。上述方法中所用的成膜材料较好能形成所需的反光外观,并具有灯罩所需的优良耐候性。所述金属涂层的厚度可以根据所需的图案效果等进行很大改变,但是通常约为5-500微米,更好约为20-100微米。
此外,通过使用如金属涂层的各种普通的成膜方法如金属也可以形成所述和金属涂层组合使用或单独使用的着色层。即,所述着色层可以通过印刷、最后涂饰(包括最后静电涂饰)具有预定色调的油墨或涂料来形成,或者通过涂布、树脂挤出或者粘结具有预定色调的薄膜或片来形成。所述油墨和涂料可以包含光亮的材料如珍珠粉或金属粉末,或者其它添加剂。本方法中所用形成着色层的材料除了具有着色性质外,较好具有灯罩所需的优良耐候性等。根据本发明人的知识,所述着色层具有更明显的对比度,因此当形成更深色调时更加有效。所述着色层的厚度可以根据所需的图案效果等进行很大改变,但是通常约为5-500微米,更好约为20-100微米。
尤其在其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塑料如聚酯膜、聚乙烯膜、聚碳酸酯膜、氯乙烯膜、丙烯酸类膜、聚氨酯膜、聚烯烃膜或者内衬氟化物膜,可以形成呈有色膜形式的着色层。用于遮光部分的着色膜可以通过用任选的着色材料如颜料或者光亮材料将透明膜着色来形成。合适的颜料包括如无色颜料如氧化钛、碳黑以及无机和有机有色颜料。
此外,合适的光亮材料包括铝片和珍珠粉。
此外,所述金属涂层和着色层可以另外具有图案、图象、字母等。这是因为这可以更好地改进所述装饰膜的图案。
本发明的装饰膜较好具有夹在所述着色层和金属涂层之间,或者置于其它任意位置上的中间层,以提高其弯曲强度和连接强度。所述中间层可以作为例如连接层、支承层或基层。合适的中间层例如是由聚氨酯树脂等制得的连接层、或者由聚酯树脂制得的基层。这些中间层可以是单层或者由两层或多层组成的多层。
本发明的装饰膜通常还包括粘合层,一般用于粘结到装饰膜上。本文所用粘合层可以通过使用胶带如压敏粘合剂、热敏粘合剂、光固化粘合剂等领域中常用的粘合剂来形成。合适的粘合剂包括例如丙烯酸粘合剂、聚氨酯粘合剂、聚酯粘合剂等,当需考虑其耐候性等时,尤其宜使用丙烯酸粘合剂。这种粘合剂的厚度可以作很大改变,但是通常约为10-500微米,更好约为20-100微米。当所述粘合层的厚度小于10微米时,不能获得满意的粘合力。相反,当粘合层的厚度超过500微米时,所述装饰膜的总厚度就变得太大。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当粘合层粘结到所述灯罩的外表面时,所述粘合层从灯罩上凸起,给人一种不协调的感觉。此外,这种粘合层较好和剥离衬垫一起使用,将所述剥离衬垫粘于其上,便于搬运灯罩,并且便于将装饰膜粘于灯罩上。
当所述装饰膜粘贴到灯罩外表面时,所述装饰膜较好还包括作为adw最外层的透明层。除了基本上是最重要性质的透明度外,就保护膜而言,所述透明层较好还具有耐候性和耐热性。此外,所述透明层较好对其底层具有良好的粘合性。适于形成透明层的树脂包括但不限于聚酯树脂、聚乙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氯乙烯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氨酯树脂、聚烯烃树脂、含氟树脂(PVdF、ETFE等)等。若需要的话,这些树脂可以以混合物或共聚物的形式使用。此外,所述透明层为灯罩提供光亮的外观,改进所述灯罩的外观。
优选将所述紫外吸收剂加入所述透明层中,以提高所述装饰膜的耐候性。合适的紫外吸收剂包括但不限于苯并三唑紫外吸收剂、二苯甲酮紫外吸收剂、氰基丙烯酸酯紫外吸收剂等。
此外,所述透明层的厚度可以根据所需的效果等作很大改变,但是通常约为1-500微米,更好约为10-100微米。当所述透明层的厚度小于1微米时,不能起到保护层的作用。相反,当所述透明层的厚度大于500微米时,所述装饰膜的总厚度就变得很大。
所述外观修饰层的遮光部分可以由遮光材料形成。例如,在制得其整体具有遮光性的片状或膜状材料之后,在所述材料中形成如条带状、栅格、点等形状的透光部分开孔,或者通过冲压等方式在所述材料中形成切口。此外,在形成薄膜状外观修饰层的步骤中,可以将着色材料混入薄膜原料中,制得具有呈预定图案的遮光部分的外观修饰层。此外,所述遮光部分可以通过将具有预定图案的着色薄膜粘贴到透明膜上,或者通过将具有预定图案的着色层印刷到透明膜上来形成。当需要时,通过使用载带,通过压制、热层压等将所得装饰膜粘贴到灯罩的表面上。本发明不需要通过复杂工作由蒸镀、印刷等形成装饰图案,由此其可加工性变得优良,其实用性极高。
本发明装饰结构不仅包括上述灯结构,还包括其它灯结构(在灯腔中没有光源的)或者其它装饰结构。其它装饰结构包括例如装饰制件等,它们粘贴到车辆、家用电器、玩具等用具上。例如,车辆制件不限于精加工件、装饰件、徽章或编织物等。
图9是本发明车辆装饰制件的横截面图(为了便于说明而省去了图案)。图中所示车辆装饰制件40是包括基材41、装饰膜10以及夹在基材41和装饰膜10之间的透明中间构件45的徽章。在基材41的镜子一样外观表面41a上,通过形成图案来印刷车名标识名。使用粘合剂层48将装饰制件40粘贴到车辆47的指定部位。
按照从基材41的顺序可见,装饰膜10包括粘合层14、第一中间层11、第二外观修饰层(着色层)16、第二中间层12、第一外观修饰层(金属涂层)15、第三中间层13和透明层(表层)17。所述第一和第二外观修饰层15和16,即金属涂层和着色层可以相互交换,所述第一和第二外观修饰层15和16两者均可以是着色层,或者可以省去其中的金属涂层或者着色层。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中间层11、12和13是任选的,分别可以作为连接层、支承层和基层。这些中间层可以是单层或者由两层或多层组成的多层。而且,所述第一和第三中间层11和13原则上是无色且透明的,并且至少不会影响由金属涂层15和着色层16形成的图案。
在图中所示的车辆装饰制件中,对所述基材没有限制,它可以根据装饰制件的种类随意决定。合适的基材是例如由塑料如聚酯树脂或聚氨酯树脂制得的薄膜或片,或者金属箔、金属片等(需要时),在一些情况下,合适的基材可以是例如塑料板和金属板等。这些基材可将原样使用,或者在不是面向装饰膜的另一面上具有粘合剂层。此外,可以省去所述基材,并且在以下所述透明构件的一面上可以形成要在基材上形成的镜子一样外观表面。
本发明装饰制件要求在所述基材的一面上或者在所述透明中间构件的一面(若需要时)上形成镜子一样外观的表面。所述镜子一样外观表面基本上和上述灯结构中的类似,并且不一定总是要求像镜子一样均匀,但是可以是能一定程度地反射形状并区分阴影和颜色的反射表面。此外,与灯结构一样,可通过金属蒸镀、金属电镀、涂布包含金属粉末的涂料、粘贴电镀外观转印箔或薄膜等方式形成所述镜子一样外表的表面。此外,所述镜子一样外观的表面可以部分具有图案、图锡、字母等。
置于可以省去的基材和装饰膜之间的透明中间构件可以由各种透光材料制成。适于形成所述中间构件的透光材料是透明的可成形材料,例如,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聚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蜜胺树脂、聚烯烃树脂(聚丙烯、聚乙烯、EEA、AEE、EVA等)、含氟树脂(PVdF、ETFE等)等。通过注塑法、热压法、浇注法、挤出成型法、修整法等,这些树脂可以形成所需形状和大小。此外,所述中间构件可以由其它透光材料如无机材料如玻璃形成,而不是由上述树脂形成。
所述中间构件通常是无色和透明的,但是根据所需的效果等可以进行着色,尤其宜用淡颜色进行着色。若如上所述不使用基材,可以通过如上所述相同的方法在所述中间构件的一面上形成镜子一样外观表面。
所述中间构件的厚度通常为几毫米,但并不限于此。但是,根据所述装饰制件的种类,所述中间构件的厚度可小于1mm或者大于10mm。
和所述中间构件组合使用的装饰膜具有和上述灯结构相同的构造,由此具有如外观修饰层的金属涂层、着色层或者其组合。
通常形成所述外观修饰层构件之一的金属涂层,使之具有和所述装饰膜底层相同或类似的外观,它通常是金属外观,尤其是是金属光泽外观。如上所述,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形成这种金属涂层,例如通过蒸镀或者溅射金属材料,或者通过涂布其中有金属粉末的树脂等,通过印刷或最后涂筛其中有光亮油墨和/或光亮材料的涂料。此外,可通过涂布、树脂挤出或者粘贴具有所需反光外观的薄膜或片来形成金属涂层。所述金属涂层的厚度可以根据所需的图案效果等作很大改变,但是通常约为5-500微米,更好约为20-100微米。
此外,和所述金属涂层组合使用或单独使用的着色层也可以通过使用如金属涂层的各种普通的成膜方法来形成。即,所述着色层可以通过印刷、最后涂饰具有一定色调的油墨或涂料来形成,或者通过涂布、树脂挤出或者粘贴具有预定色调的薄膜或片材来形成。所述油墨和涂料可以包含光亮的材料如珍珠粉或者金属粉末,以及其它添加剂。所述着色层的厚度可以根据所需图案效果等作很大改变,但是通常约为5-500微米,更好约为20-100微米。
所述装饰膜中所用的金属涂层和着色层还可以具有图案、图象、字母等,这是因为这可以更好地改善所述装饰膜的图案。
所述装饰膜较好具有夹在所述着色层和金属图案之间,或者置于其它任意部位上的中间层,以提高弯曲强度和连接强度。所述中间层可以作为例如连接层、支承层或者基层。合适的中间层例如可以是由聚氨酯树脂等制得的连接层,或者由聚酯树脂制成的基层。这些中间层可以单层或者由两层或多层组成的多层。
所述装饰层还包含粘合层,以将其粘贴到装饰膜上。本文所用粘合层可以通过使用胶带如压敏粘合剂、热敏粘合剂、光固化粘合剂等领域中常用的粘合剂来形成。合适的粘合剂包括例如丙烯酸粘合剂、聚氨酯粘合剂、聚酯粘合剂等。这种粘合层的厚度可以作很大改变,但是通常约为10-500微米,更好约为20-100微米。
当所述装饰膜粘贴到所述中间构件上时,所述装饰膜较好还包括作为其最外层的透明层。除了基本上是最重要性质的透明度外,就保护膜而言,所述透明层较好还具有耐候性和耐热性。此外,所述透明层较好对其底层具有良好的粘合性。适于形成透明层的树脂包括但不限于聚酯树脂、聚乙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氯乙烯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氨酯树脂、聚烯烃树脂、含氟树脂(PVdF、ETFE等)等。若需要的话,这些树脂可以以混合物或共聚物的形式使用。所述透明层的厚度可以根据所需的效果等作很大改变,但是通常约为1-500微米,更好约为10-100微米。
若不需要的话,可以省去上述透明层,或者不是这样,而是将如同中间构件的薄膜状或片状材料粘贴或覆盖在透明层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获得仅用透明层不能得到的新型图案效果。
如上所述,装饰结构中所用的装饰膜由多层薄膜组成,它能通过成孔技术形成的图案提供特殊的外观,并且将其粘贴到灯罩具有外壳的部分或者具有外壳或者具有反射器和灯罩的灯结构部分,或者具有类似于灯结构的结构的装饰制件部分,所述外壳具有通过金属蒸镀等方式形成的反射表面。所述装饰膜具有金属光泽外观,这由从外部其可见一面上通过蒸镀铝形成,并且在其相反的内侧具有彩色的外观。
当从外部观察具有这种构造的灯结构或者装饰制件时,在设置装饰膜的部分(膜部分)上可以观察到所述装饰膜的金属光泽。另一方面,可以透过没有设置装饰膜的部分(非膜部分)看到所述外壳等的反射表面。此外,若非膜部分反射到反射表面,则它被认作金属光泽表面。另一方面,若所述薄膜部分反射到所述反射表面,则可以看到所述着色层的色调。类似地,所述外观随视角很好变化。在前一种情况中,由于装饰膜的金属外观以及外壳反射表面的外观等基本上相互类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两者的外观是连续的外观,使得并不能察觉所述反射器表面的高低差异。另一方面,在后一种情况中,由于所述装饰膜金属光泽表面的外观和所述着色层彩色表面的外观不同,就会产生深度达到在装饰膜和外壳等之间来回反射的距离的感觉。因此,当在连续改变所述角度的条件下进行观察时,显示其深度两倍于实际深度的图案表面若隐若现,或者显现增大和降低图案表面的面积。因此,可以制得具有以前未知的高质量和新型图案的外观。当用于灯结构时,将所述装饰膜粘贴到灯罩的内表面或外表面上,但是若灯罩着了色,则从各角度均可均匀地看见粘贴到内表面上的装饰膜,这样就能提供比粘贴到外表面上时更好的图案。
实施例以下参考其实施例说明的本发明。应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15和对比例1-3制得具有以下层构造的层压薄膜。
粘合层(透明丙烯酸粘合剂,35微米厚)/金属涂层(蒸镀锡层,0.5微米厚)/基层(聚氨酯薄膜,50微米厚)/黑色着色层(聚氨酯薄膜,5微米厚)/透明层(透明聚氨酯薄膜,20微米厚)如表所示,将所述层压薄膜切割成一些宽度不一的片,并排列这些片,使之具有不同的间距(透过部分和遮光部分交替重复的循环值)p,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具有粘合剂的载带使这些片形成整体。将所得条带状装饰膜粘贴到无色且透明的丙烯酸片(2mm厚),并压制。
将蒸镀铝薄膜粘贴到具有与上述丙烯酸片相同形状和大小的丙烯酸树脂板的一面上,使其呈镜子状,然后,将上述方法制得的丙烯酸片置于距离所述丙烯酸树脂板d处(见表1),使所述装饰膜的表面面向蒸镀铝薄膜。在实施例15中,将10mm厚的玻璃板夹在所述丙烯酸片和丙烯酸树脂板之间,而不是将所述丙烯酸片置于距离所述丙烯酸树脂板d处。
当从丙烯酸片一侧观察所述丙烯酸树脂板的蒸镀铝表面的深度外观时,得到如表1所示的观察结果。
表1
∴是指由蒸镀铝形成的镜面反射所述装饰膜背面的黑色,产生使人觉得更深的感觉,并且通过移动视线可以很有效地改变深度感觉。
θ是指由蒸镀铝形成的镜面反射所述装饰膜背面的黑色,产生使人觉得更深的感觉,并且通过移动视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改变深度感觉。
③是指不能产生使人觉得更深的感觉。
实施例16制得具有如表2所示层构造的装饰膜。这种装饰膜用于粘贴到灯罩的内部。
表2
通过使用在车辆外部件领域中试用过且用于实际户外的产品制得着色层、基层和粘合层。
将所得层压薄膜切成宽度为4mm的一些片,然后,以4mm的间隔排列这些片,在这种条件下,通过具有粘合剂的载带使这些片形成整体。制得条带状的装饰件。
将上述装饰膜粘贴到市售轿车的后部组合灯上,通过蒸镀铝其内表面具有电镀的色调,其前部和后部具有光滑的灯罩,并且可以看见其内部。在这一实施例中,压制所述装饰罩,并固定在尾灯红色灯罩的内表面上(灯罩厚度约为2mm,从内表面到灯腔外壳表面的距离约为6mm),所述区域限于围绕发光部分的非发光区域。当灯未点亮时,将观察角变为垂直于所述条带纵向就可以观察到所得灯结构的外观,得到参考图10A、10B和10C的以下结果。
如图10A所示,从其前面观察所述灯时(观察角0°),透过所述红色灯罩2可以观察装饰膜10的金属蒸镀外观表面,透过所述透光部分可以观察外壳1的金属蒸镀表面。但是由于所述金属蒸镀外观表面和金属蒸镀表面都具有基本上相同红色的金属光泽表面,因此可以提供基本上均匀的外观,且几乎不能产生有深度的感觉。
当逐渐改变观察角时,所述薄膜背后的黑色被反射到所述金属蒸镀表面上,透过所述透光部分可以逐渐看见。如图10B所示,当观察角变为约18°时,所述装饰膜10的透光部分基本上呈黑色,且所述透光部分和薄膜表面之间的对比度变得最明显。这时,视点的(eye point)距离差计算值约为12.6mm。
当进一步增大观察角时,黑色面积逐渐减小,图10C中观察角约为34°时,其外观和从前部观察的情况类似。
从上述观察结果可知,很明显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一系列外观变化可以获得三维效果显著、很新型且高质量的外观。
实施例17制得具有如表3所示层构造的装饰膜。将这种装饰膜粘贴到所述灯罩的外侧。
表3
通过使用在车辆外部件领域中试用过且用于实际户外的产品制得着色层、基层和粘合层。
将所得层压薄膜切成宽度为4mm的一些片,然后,以4mm的间隔排列这些片,在这种条件下,通过具有粘合剂的载带使这些片形成整体。制得条带状的装饰件。
将上述装饰膜粘贴到市售轿车的后部组合灯上,通过蒸镀铝其内表面具有电镀的色调,其前部和后部具有光滑的灯罩,并且可以看见其内部。在这一实施例中,压制所述装饰罩,并固定在倒车灯的无色灯罩的外表面上(灯罩厚度约为2mm,从内表面到灯腔外壳表面的距离约为6mm),所述区域限于围绕发光部分的非发光区域。当灯未点亮时,将观察角变为垂直于所述条带纵向就可以观察到所得灯结构的外观,得到参考图11A、11B和11C的以下结果。
如图11A所示,从其前面观察所述灯时(观察角0°),透过所述无色灯罩2可以观察装饰膜10的金属蒸镀外观表面,透过所述透光部分可以观察外壳的金属蒸镀表面。但是由于所述金属蒸镀外观表面和金属蒸镀表面都具有基本上相同无色的金属光泽表面,因此可以提供基本上均匀的外观,且几乎不能产生有深度的感觉。
当逐渐改变观察角时,所述薄膜背后的黑色被反射到所述金属蒸镀表面上,透过所述透光部分可以逐渐看见。如图11B所示,当观察角变为约14°时,所述装饰膜10的透光部分基本上呈黑色,且所述透光部分和薄膜表面之间的对比度变得最明显。这时,视点的距离差计算值约为16.5mm。
当进一步增大观察角时,黑色面积逐渐减小,图11C中观察角约为27°时,其外观和从前部观察的情况类似。
从上述观察结果可知,很明显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一系列外观变化可以获得三维效果显著、很新型且高质量的外观。
实施例18制得具有如表4所示层构造的装饰膜。将这种装饰膜粘贴到车辆外侧,作为装饰制件。
表4
通过使用在车辆外部件领域中试用过且用于实际户外的聚氨酯产品制得着色层和透明层,并使用试用过且用于实际户外的丙烯酸粘合剂制造所述着色层。
将所得层压薄膜切成宽度为2mm的一些片,然后,以2mm的间隔排列这些片,在这种条件下,通过具有粘合剂的载带使这些片形成整体。制得条带状的装饰件。
制备一种扁平的聚酯薄片(0.05mm厚),在其一面上具有蒸镀铝薄膜,在另一面上具有剥离纸的粘合层,通过将所述聚酯片进行冲压,制得大小约为12cm×4cm的基本上椭圆的基材。接着,按照日本未审查的专利公报(公开)No.10250299中所述的方法,将其中混合有相同量透明氨基甲酸酯树脂(SV-8008-M10,3M)PART A和PART B的混合物倒入所述基材的蒸镀铝薄膜面上。当倒入未充分固化且处于流动状态的氨基甲酸酯树脂混合物时,所述混合物流到所述基材的周围,并随时间的推移进行反应,然后固化成聚氨酯。制得透明的树脂层,其总厚度约为2mm,从距离周边约3mm的位置处到所述周边,其厚度逐渐降低。
所述透明树脂层堆积在基材的表面上,然后,将上述装饰膜粘结到所述树脂层的表面上,并压制。在所述表面上制得条带状的装饰膜,并制得透过条带间的缝隙可以看见其背面的徽章。在将观察角改为垂直于所述条带纵向时,可以看见获得徽章的外观,结果如以下所述。
如以上实施例17所述,按照观察角,从装饰膜缝隙(透光部分)可以观察到所述装饰膜背面的蓝色在比所述膜的表面更远的位置处。因为所述装饰膜背面的蓝色被底层蒸镀铝膜反射,并透过装饰膜缝隙向外发射。因此,可以获得有显著深度感觉的外观。随观察角变化,看不到装饰膜背面的蓝色,且整个外观看起来呈电镀色调(由于蒸镀铝膜)。如上所述,由于蓝色外观和电镀色调外观随视点角度的变化而连续变化,获得明显的三维效果。
实施例19在本实施例中,虽然重复实施例18中所述的技术,但是如表5中所述改变所述装饰膜的层构造。
表5
通过使用在车辆外部件领域中试用过且用于实际户外的聚氨酯产品制得着色层和透明层,并使用蓝色颜料将所述着色层进一步着色。此外,使用试用过且用于实际户外的丙烯酸粘合剂制造所述粘合层。
通过将观察角变成垂直于所述条带的纵向,观察所得徽章的外观,得到如下所述的结果。
按照观察角,从所述装饰膜的缝隙(透光部分)可以看见通过蒸镀铝膜反射所述装饰膜背面的蓝色可以呈现出蓝色外观,由蒸镀铝膜反射外部景象而呈现的外观与所述薄膜表面呈现的外观分别在不同距离的位置处,由此可以观察到有显著深度感觉的外观。此外,在某些观察角下,基本上看不到由外部景象呈现的外观,并且由于所述薄膜表面的蓝色以及所述薄膜背面的蓝色,所以整个外观基本上统一成蓝色。如上所述,由于各种外观随视点角度的变化而连续变化,获得明显的三维效果。
实施例20在本实施例中,虽然重复实施例18中所述的技术,但是如表6中所述改变所述装饰膜的层构造。
表6
通过使用在车辆外部件领域中试用过且用于实际户外的聚氨酯产品制得着色层和透明层,并使用蓝色颜料将所述着色层进一步着色。此外,使用试用过且用于实际户外的丙烯酸粘合剂制造所述粘合层。
通过将观察角变成垂直于所述条带的纵向,观察所得徽章的外观,得到如下所述的结果。
按照观察角,从所述装饰膜的缝隙(透光部分)可以看见由蒸镀铝膜反射所述装饰膜背面的红色而呈现出的红色外观以及所述薄膜表面呈现的蓝色外观具有颜色对比度以及可见的距离对比度。此外,在某些观察角下,还能看到因蒸镀膜反射外部景象而呈现的外观。如上所述,由于各种外观随视点角度的变化而连续变化,获得明显的三维效果。
实施例21在本实施例中,虽然重复实施例18中所述的技术,但是如表7中所述改变所述装饰膜的层构造。
表7
通过使用在车辆外部件领域中试用过且用于实际户外的聚氨酯产品制得透明层。此外,使用试用过且用于实际户外的丙烯酸粘合剂制造所述粘合层。
通过将观察角变成垂直于所述条带的纵向,观察所得徽章的外观,得到如下所述的结果。
按照观察角,从所述装饰膜缝隙(透光部分)中可以看见装饰膜的阴影以及蒸镀铝膜反射外部景象而呈现的外观。此外,在某些观察角下,并不能看到所述薄膜的阴影,且整个外观看起来呈反射外部景象的均匀电镀色调。如上所述,由于各种外观随视点角度的变化而连续变化,获得明显的三维效果。
实施例22在本实施例中,虽然重复以上实施例18所述的技术,且没有改变所述装饰膜的层构造,但是使用红色聚氨酯油墨(Sumitomo Three-M的FL500系列)将4cm×2cm的字母图案(3M)丝网印刷到所述基片上之后,将所述透明树脂层堆积在基材的蒸镀铝膜一侧。
通过将观察角变成垂直于所述条带的纵向,观察所得徽章的外观,得到如下所述的结果。
按照观察角,从所述装饰膜的缝隙(透光部分)可以看见蒸镀铝膜反射所述装饰膜背面红色而呈现的蓝色外观、印刷到所述基材上的字母图案(3M)以及所述薄膜表面的外观具有不同的颜色和在不同距离的位置处,由此可观察到有显著深度感觉的外观。此外,在某些观察角下,并不能看到所述薄膜的背面,且整个外观看起来呈包括逐渐显现的字母图案(3M)的电镀色调。如上所述,由于各种外观随视点角度的变化而连续变化,获得明显的三维效果。
实施例23在本实施例中,虽然重复实施例18中所述的技术,但是如表8中所述改变所述装饰膜的层构造。
表8
C.L.着色层通过使用在车辆外部件领域中试用过且用于实际户外的产品制得基层、着色层以及透明层。此外,使用试用过且用于实际户外的热敏聚氨酯粘合剂制造所述粘合层。
在所述基层上逐一印刷上圆点花样的图案(红色和蓝色,点直径2mm)(图8(B)中所示图案的反象),形成由两层组成的着色层。相邻两点之间的缝隙为2mm。接着,丝网印刷所述透明层,以覆盖整个着色层。
与实施例18一样,将装饰膜固定在所述透明聚氨酯树脂层的表面上,并从上面通热空气对其加热3分钟的同时进行压制。其柔性通过加热提高的装饰膜覆盖所述透明树脂层的表面,并由于热敏聚氨酯粘合剂牢固地粘于其上,使其不会脱落。在粘合时所述树脂表面和装饰膜的最高温度超过80℃。
按照观察角,从所述装饰膜的缝隙(透光部分)可以看见由镀铝蒸膜反射所述装饰膜背面的红色而呈现出的红色外观以及所述薄膜表面呈现的蓝色外观具有颜色对比度以及可见的距离对比度。此外,在某些观察角下,还能看到因蒸镀膜反射外部景象而呈现的外观。如上所述,由于各种外观随视点角度的变化而连续变化,获得明显的三维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新型的装饰结构,它具有非常优良的三维效果,因此具有优良的图案,并可以容易地制造例如灯结构或者装饰制件如精加工件、装饰件、徽章或编织物。所述灯结构可以用于车辆等,且所述装饰制件可以用于车辆、家用电器、玩具和建筑等。
权利要求
1.一种装饰结构,它包括具有镜子一样外观的表面的底层构件,以及远离所述底层构件的镜子一样外观的表面的装饰膜,其中所述装饰膜具有至少一层外观修饰层,且具有由透光部分和遮光部分相互组合形成的预定图案,由透光部分和遮光部分的面积比定义的空隙百分数为10-99%,且所述装饰膜和所述底层构件的镜子一样外观的表面之间的距离(d)和所述装饰膜中透光部分和遮光部分的间距(p)之比(d/p)至少为1/40。
2.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膜是多层膜,包括至少两层具有相同或不同色调的外观修饰层。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膜的外观修饰层至少包括具有金属外观的金属涂层,它具有和底层构件的镜子一样外观的表面相同或类似的外观;具有任选色调的着色层;或者它们的组合。
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装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膜的图案由条带、圆孔、点、方孔、栅格状孔、方格或者它们的组合组成。
5.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装饰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层构件的镜子一样外观表面和所述装饰膜之间存在空隙。
6.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装饰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层构件的镜子一样外观表面和所述装饰膜之间夹入由透光材料制成的中间构件。
7.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材料是树脂材料、玻璃材料或者它们的复合物。
8.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构件还作为底层构件。
9.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装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结构是灯结构,它具有光源、在其内壁镜子一样外观的表面能反射来自光源的光的外壳、发光开口以及覆盖所述发光开口的由透光树脂制得的灯罩;将装饰膜粘在灯罩上。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膜至少包括具有金属外观的金属涂层,它具有和所述外壳的内壁相同或类似的外观;或具有任选色调的着色层。
11.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膜包括所述金属涂层和所述着色层,并所述装饰膜粘结到所述灯罩的内表面,使所述金属涂层比所述着色层更接近所述灯罩。
12.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膜包活所述金属涂层和所述着色层,且所述装饰膜粘结到所述灯罩的外表面,使所述金属涂层比所述着色层更远离所述灯罩。
13.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膜是多层装饰膜,包括至少两层具有相同或不同色调的着色层。
14.权利要求9-13任一项所述的装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膜粘结到灯罩的非发光区域,这基本上不会影响从所述光源发射光。
15.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的非发光区域是围绕所述发光开口的区域。
16.权利要求9-15任一项所述的装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膜还包括由丙烯酸粘合剂制成的粘合层。
17.权利要求9-16任一项所述的装饰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装饰膜粘结到所述灯罩的外表面上时,所述装饰膜还包括作为其最外层的透明层。
18.权利要求9-17任一项所述的装饰结构,它是车灯结构。
19.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装饰结构,它是一种装饰制件,由所述装饰膜构成的一种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层构件的镜子一样外观表面和所述装饰膜之间夹入由透光材料制成的中间构件。
20.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材料是树脂材料、玻璃材料或者它们的复合物。
21.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装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构件也作为所述底层构件。
22.权利要求19-21任一项所述的装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膜至少包括具有金属外观的金属涂层,它具有和所述底层构件的镜子一样外观的表面相同或类似的外观;或具有任选色调的着色层。
23.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膜包括所述金属涂层和所述着色层,且所述装饰膜粘结到所述中间构件的外表面,使所述金属涂层比所述着色层更远离所述底层构件的镜子一样外观表面。
24.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膜包括至少两层具有相同或不同色调的着色层。
25.权利要求19-24任一项所述的装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膜还包括由丙烯酸粘合剂制成的粘合层。
26.权利要求19-25任一项所述的装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膜还包括作为其最外层的透明层。
27.权利要求19-26任一项所述的装饰结构,它是装饰制件,如精加工件、装饰件、徽章或编织物。
全文摘要
一种装饰结构,它具有非常优良的三维效果,因此具有优良的图案并容易制造。所述装饰结构包括具有镜子一样外观的表面的底层构件,以及远离所述底层构件的镜子一样外观的表面的装饰膜,其中,所述装饰膜具有至少一层外观修饰层,且具有由透光部分和遮光部分相互组合形成的预定图案,其空隙百分数为10-99%,且所述装饰膜和所述镜子一样外观的表面之间的距离(d)和所述装饰膜中透光部分和遮光部分的间距(p)之比(d/p)至少为1/40。
文档编号F21V9/08GK1596189SQ02823895
公开日2005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02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01年10月31日
发明者江头宪 申请人:3M创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