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手电筒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7487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用手电筒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电类,特别涉及一种车用手电筒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现代人注重生活品质,因此在选车、购车或为爱车添购设备时除了要求操控性与舒适性外,也开始注重车内的配件搭配,但凡夜间开车、乘坐,由于外界环境一片黑暗,若驾驶人或乘客须在车内进行工作,如寻找物品,或调控车内冷气、音响、更换音乐碟片,甚至取用食物时,往往需要辅助光源来帮助使用者照亮车内环境,进行车内工作;为解决车内缺乏辅助光源的问题,目前车内顶棚多配置一盏夜灯,但夜灯为固定式,光源由上而下照射,仍有许多死角,无法充分照射,且若使用者要在无光的野外下车进行活动,便无法得到夜灯的辅助照明;还有些使用者会携带手电筒上车,以备提供车上或下车后的无光环境下辅助照明,但一般的手电筒其辅助照明光源多藉助电池,若使用者中途电力耗尽便无法补充;目前,市场上有采用车内点烟器插接座作为充电座,来提供车用手电筒充电,但一般手电筒的体积过大,而一般点烟器插座多设计在排档杆邻侧,在手电筒充电过程中,容易占用空间,甚至阻碍行车操控,增添驾驶的危险,需要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手电筒结构,解决了现有车用手电筒体积过大、使用不方便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含一筒身,具有一第一壳体与对应的第二壳体相对合,于该第一壳体表面开设有至少一第一滑动轨道,于该第二壳体表面开设有至少一第二滑动轨道,并于该第一壳体上开设有一通孔;一帽座,套设于上述筒身前端,该帽座具有一套管,该套管前端封设有一透光遮罩,于该套管后端,延伸有一与上述第一滑动轨道对应的第一滑动条以及一与上述第二滑动轨道对应的第二滑动条,供该帽座沿该筒身上该第一滑动轨道与第二滑动轨道的行程动作,并于套管后端形成有一作用面;一套盖,该套盖一端具有一容置槽,供套接上述筒身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后端上,该套盖中央具有一贯孔,于该贯孔中套设一接触杆,并于该接触杆前端延伸一弹性导触件,用以导触该充电座内的一第一接触点;该套盖另端具有一储存槽,贯孔两端分别贯穿容置槽与该储存槽,接触杆自容置槽穿经该贯孔而自储存槽穿出,储存槽中套置一强力磁环;一照明组合,设于上述筒身内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间,该照明组合至少具有一基板,上设有至少一蓄电单元、至少一LED灯,并于该基板后端延伸一第一导触部与弹性导触件导接,且于该基板一侧端延伸有一第二导触部自该第一壳体的通孔贯出,用以导触该充电座内的一第二接触点,另于该基板上设置一接触开关与上述作用面对应所组成;所说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间设置一强力磁片;筒身侧端设有一挂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透过第一壳体与对应的第二壳体相对合而成的筒身与帽座套接,有效缩小非使用时手电筒的体积;可方便利用车内的充电座补充电力,使用极其方便;可利用套盖底端的强力磁环将手电筒磁吸固定于任意位置,使用人可于定点使用辅助光源,而能空出双手进行工作,方便实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角度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套盖与筒身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套盖与强力磁环的分解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手电筒与充电座组合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帽座推动调整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帽座推动调整的动作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帽座推动调整的另一角度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帽座推动调整的另一角度动作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外筒套接的分解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外筒套接的组合剖视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套盖与筒身的分解示意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接触开关动作的剖视示意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接触开关动作的剖视动作示意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照射范围调整示意图;图17为本实用新型照射范围调整动作示意图;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图19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含一筒身1、一帽座2、一套盖3、一照明组合4、一外筒5所组成;其中,筒身1具有一第一壳体11与对应的第二壳体12相对合,于该第一壳体11表面开设有至少一第一滑动轨道111,于该第二壳体12表面开设有至少一第二滑动轨道121,并于该第二滑动轨道121内两端分别设有一组定位沟122,另于该第一壳体11上适当位置开设有一通孔112;该筒身1的第一壳体11后端表面设有一凸扣部113。
如附图2、附图3、附图7至附图10及附图14、附图15所示,一帽座2,套设于上述筒身1前端,该帽座2具有一套管21,该套管21前端封设有一凸透镜构成的透光遮罩22,于该套管21后端,延伸有一与上述第一滑动轨道111对应的第一滑动条23以及一与上述第二滑动轨道121对应的第二滑动条24,供该帽座2沿该筒身1上该第一滑动轨道111与第二滑动轨道121的行程动作,且该帽座的第二滑动条24上两端分别设有二组与定位沟122对应的凸缘241;并于套管21后端形成有一作用面25。
如附图2至附图6及附图13所示,套盖3,该套盖一端具有一容置槽31,供套接上述筒身1的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后端上,该套盖3的容置槽31内设有曲型滑槽311与该凸扣部113对应;使套盖3的容置槽31与筒身1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套接后,藉由该曲型滑槽311定位该凸扣部113,以定位套盖3;该套盖3另端具有一储存槽32,并于该套盖3中央具有一贯孔33,该贯孔33两端分别贯穿该容置槽31与该储存槽32,而于该贯孔33中套设一接触杆34,该接触杆34自该容置槽31穿经该贯孔33,而自该储存槽32穿出,并于该接触杆34前端延伸一弹性导触件341,用以导触该充电座6内的第一接触点61;另端储存槽32中套置一强力磁环35。
如附图2至附图6及附图13至附图15所示,照明组合4设于上述筒身1内的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间,该照明组合4至少具有一基板41,上设有至少一蓄电单元42、至少一LED灯43,并于该基板41后端延伸一第一导触部44与弹性导触件341导接,且于该基板41一侧端延伸有一第二导触部45自该第一壳体11的通孔112贯出,用以导触该充电座6内的一第二接触点62,另于该基板41上设置一接触开关46与上述作用面25对应,该接触开关46具有一后端的第一接触片461与一前端的第二接触片462,且该第二接触片462置于该帽座2的作用面25的邻侧;当该帽座2向前动作时,恰带动第二接触片462与第一接触片461接触,使照明组合4导通。
如附图1、附图4、附图6、附图11及附图12所示,外筒5为导体材质构成,套置筒身1外端,用以包覆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且第二导触部45恰与外筒5导接,外筒5两侧端分别设有一弹片51,用以导触充电座6内的第二接触点62。
如附图1至附图4及附图16至附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可供装设于一般车内配属的充电座6内,由于充电座6口径未必相同,若欲较大的充电座6,可利用外筒5上的弹片51与套盖3的接触杆34与充电座6内第一接触点61、第二接触点62作接触,来对照明组合4内的蓄电单元42进行充电过程,当积蓄电力完成,使用者可直接自充电座6拿起手电筒,直接向前推动帽座2,使帽座2沿筒身1的第一壳体11上第一滑动轨道111与第二壳体12上第二滑动轨道121推出动作,带动帽座2的套管21后端该作用面25动作,带动接触开关46的第二接触片462导触第一接触片461,使照明组合4的LED灯43导通发光,自帽座2前端透光遮罩22射出,用以辅助使用人照明;反之,当帽座2于定位时,可将第一接触片461、第二接触片462分离,LED灯熄灭;并可进一步调整帽座2的滑动距离,来选择LED灯43与透光遮罩22间的距离,来调整束集光源,以及光源的照射范围,或使光源更加集中;当帽座2调整至适当距离,更可藉由第二滑动条24的凸缘241扣入定位沟122来定位帽座2;当使用者于车内寻找物品或工作时,更可利用套盖3底端的强力磁环35,将手电筒磁吸定位在车内适当位置,以方便使用者空出双手来完成工作,而不必分心控制手电筒。
权利要求1.一种车用手电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筒身,具有一第一壳体与对应的第二壳体相对合,于该第一壳体表面开设有至少一第一滑动轨道,于该第二壳体表面开设有至少一第二滑动轨道,并于该第一壳体上开设有一通孔;一帽座,套设于上述筒身前端,该帽座具有一套管,该套管前端封设有一透光遮罩,于该套管后端,延伸有一与上述第一滑动轨道对应的第一滑动条以及一与上述第二滑动轨道对应的第二滑动条,供该帽座沿该筒身上该第一滑动轨道与第二滑动轨道的行程作动,并于套管后端形成有一作用面;一套盖,该套盖一端具有一容置槽,供套接上述筒身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后端上,该套盖中央具有一贯孔,于该贯孔中套设一接触杆,并于该接触杆前端延伸一弹性导触件,用以导触该充电座内的一第一接触点;一照明组合,设于筒身内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间,该照明组合至少具有一基板,上设有至少一蓄电单元、至少一LED灯,并于该基板后端延伸一第一导触部与弹性导触件导接,且于该基板一侧端延伸有一第二导触部自该第一壳体的通孔贯出,用以导触该充电座内的一第二接触点,另于该基板上设置一接触开关与上述作用面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手电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第二滑动轨道内两端分别设有一组定位沟,且该第二滑动条上两端分别设有一组与该定位沟对应的凸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手电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筒身外端套置一导体材质构成的外筒,包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且该第二导触部与外筒导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用手电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外筒侧端设有弹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手电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透光遮罩为一凸透镜;LED灯所发出的光线经由凸透镜束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手电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筒身的第一壳体后端表面设有一凸扣部,并于该套盖的容置槽内设有一曲型滑槽与凸扣部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手电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套盖另端具有一储存槽,贯孔两端分别贯穿容置槽与该储存槽,接触杆自容置槽穿经该贯孔而自储存槽穿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车用手电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储存槽中套置一强力磁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手电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接触开关具有一后端的第一接触片与一前端的第二接触片,且该第二接触片与帽盖的作用面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手电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间设置一强力磁片。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手电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筒身侧端设有一挂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手电筒结构,属于机电类。其是由一筒身、一帽座、一套盖、一照明组合、一外筒所组成;其中筒身具有一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壳体表面设有第一滑动轨道,第二壳体表面设有至少第二滑动轨道,并于第一壳体上开设有一通孔;帽座套设于筒身前端,套盖一端具有一容置槽,供套接帽座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后端上,照明组合设于筒身内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间。优点在于有效缩小非使用时手电筒的体积;可方便利用车内的充电座补充电力,使用极其方便;易于位置,使用人可于定点使用辅助光源,而能空出双手进行工作,方便实用。
文档编号F21W131/30GK2842166SQ20052002881
公开日2006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23日
发明者沈电灯 申请人:沈电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