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9356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纤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类工艺品制品。
技术背景现有的包装袋,带有各种图案或花纹或刺绣,这样的包装袋仅在光源充足的地方起装 饰功能,但无发光功能,在夜间或黑暗的环境中,其美丽的图案也黯然失色。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 一种结构简单、能随需发光且显示各种图案的光纤包装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光纤包装袋,包括包装袋、发光元件和电源, 发光元件由电源供电,并由控制电路控制发光,其结构特点为发光元件装在套管内,光纤 丝-一端置于套管内,光纤丝另一端植入包装袋布面形成光纤丝图案。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光纤包装袋,其特点为控制 电路包括闪光控制芯片、按键开关和触发开关,按键开关一端与触发开关的--端相连,按 键开关另一端与闪光控制芯片的触发脚相连,触发开关的另 -端与闪光控制芯片的第十 脚相连;电源的正极接闪光控制芯片的第一脚,闪光控制芯片的第九脚和第十三脚接电源 负极,发光元件接于电源的正极与闪光控制芯片的灯脚之间。所述的光纤包装袋,其特点 为发光元件采用发光二极管。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光纤丝另一端植入包装袋布面形成光纤丝图案,因而带有各种图 案或花纹或刺绣的圣诞袜,除了具有包装袋本身保暖或装饰功能外,还具有发光功能,在 夜间或黑暗的环境中,其美丽的图案更加突出,增加了美观。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电路原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电路原理图。图中电池盒l,闪光控制芯片2,发光二极管3,光纤丝4,光纤丝图案5,触发开关 6,套管7,包装袋布面8,按键开关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l、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包装袋、发光元件和电源,发光元件 由电源供电,并由控制电路控制发光,结构特点为发光元件采用发光二极管3,发光二极管 装在套管7内,光纤丝4 一端置于套管7内,光纤丝4另一端植入包装袋布面8形成光纤 丝图案5。所述的控制电路包括闪光控制芯片2、按键开关9和触发开关6,闪光控制芯片 型号可采用AL59,按键开关9 一端与触发开关的一端相连,按键开关另--端与闪光控制芯
片的触发脚相连,触发开关的另一端与闪光控制芯片的第十一脚相连;电源采用电池盒内 装电池供电,电源的正极接闪光控制芯片的第-脚,闪光控制芯片的第九脚和第十三脚接 电源负极,发光二极管3可采用四个,四个发光二极管可连接在闪光控制芯片的第六灯脚、 第七灯脚、第八灯脚、第十四灯脚、第十五灯脚、第十六灯脚这六个灯脚与电源正极之间。 如图2所示,二个发光二极管分别接在电源正极与闪光控制芯片的第六灯脚和第七灯脚之 间,另二个发光二极管分别接在电源正极与闪光控制芯片的第十五灯脚和第十六灯脚之间; 如图3所示,三个发光二极管分别接在电源正极与闪光控制芯片的第六灯脚、第七灯脚和 第八灯脚之间,另-个发光二极管接在电源正极与闪光控制芯片的第十六灯脚之间;如图4 所示,闪光控制芯片的第六灯脚、第七灯脚和第八灯脚串接后与电源正极之间并联接入四 个发光二极管。工作时,通过闪光控制芯片2控制套在套管7内的发光二极管3发光,光 线能通过植入包装袋布面8的光纤丝4组成的各种图案5,当电池盒1上的按键开关处于开 的状态时,图案长时间发光,当电池盒1上的开关处于关闭状态时,按动触发开关6可使 套在套管7内的发光二极管3发光约30秒后停.lh,从而光纤丝图案5也发光约30秒后停 止。
权利要求1、一种光纤包装袋,包括包装袋、发光元件和电源,发光元件由电源供电,并由控制电路控制发光,其特征在于发光元件装在套管(7)内,光纤丝(4)一端置于套管(7)内,光纤丝(4)另一端植入包装袋布面(8)形成光纤丝图案(5)。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控制电路包括闪光控制芯片(2)、 按键开关(9)和触发开关(6),按键开关(9) -端与触发开关的 -端相连,按键开关(9) 另端与闪光控制芯片的触发脚相连,触发开关的另一端与闪光控制芯片(2)的第十一脚 相连;电源的正极接闪光控制芯片(2)的第 一脚,闪光控制芯片(2)的第九脚和第十三 脚接电源负极,发光元件接于电源的正极与闪光控制芯片的灯脚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纤包装袋,其特征在于发光元件采用发光二极管(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纤包装袋,包括包装袋、发光元件和电源,发光元件由电源供电,并由控制电路控制发光,其结构特点为发光元件装在套管内,光纤丝一端置于套管内,光纤丝另一端植入包装袋布面形成光纤丝图案。控制电路包括闪光控制芯片、按键开关和触发开关,按键开关一端与触发开关的一端相连,按键开关另一端与闪光控制芯片的触发脚相连,触发开关的另一端与闪光控制芯片的第十一脚相连;电源的正极接闪光控制芯片的第一脚,闪光控制芯片的第九脚和第十三脚接电源负极,发光二极管接于电源的正极与闪光控制芯片的灯脚之间。本实用新型能随需发光,在夜间或黑暗的环境中,其美丽的图案更加突出,增加了美观。
文档编号F21Y101/02GK201010135SQ20072000663
公开日2008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30日
发明者高扬松 申请人:高扬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