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阴极灯管改良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2860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冷阴极灯管改良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阴极灯管改良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使冷阴 极灯管更方便于组装并藉以降低成本的冷阴极灯管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例如一般液晶显示屏,其内部会组设有背光模块的结构,且在背光模 块内会设置有光源,例如冷阴极灯管,以作为光线照射的来源。
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2,其中,图1为现有习知的冷阴极灯管在组装时 的示意图,图2为现有习知的冷阴极灯管在组装后的侧视图,图式中显示 传统的冷阴极灯管9在组装时,皆是利用其左端部9l与右端部9 2的左 电极9 1 l与右电极9 2 1,分别以焊接方式焊接并接触于电源8 ,藉以 利用电源8的电力以对冷阴极灯管9内部所填充的气体9 3 (例如氩气、氖气 等)进行加热并产生亮光。
然而,传纟AJi利用焊樹妙^l^式,ft^且装工作较为复杂困难之外,相 对地材料成本或是人力成本也会因此提升,实非十分理想。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冷阴极灯管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人基于从事此 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 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的冷阴极灯管,以使冷阴极灯管可更方 便于组装并藉以降低成本,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冷阴极灯管改良机构,使 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 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冷阴极灯管改良结构存在的 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的冷阴极灯管改良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使其 通过冷阴极灯管在结构上的设计改良,并因此达到使冷阴极灯管可更方便 于组装并藉以降低成本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冷阴极灯管改良结构,包括 一冷阴极灯管,包 括一左端部及一右端部,且该左端部延设有一左电极,该右端部延设有一 右电极;
一左导电层,披覆于该冷阴极灯管的该左端部并电连接于该左电极; 以及一右导电层,披覆于该冷阴极灯管的该右端部并电连接于该右电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冷阴极灯管改良机构,其中所述的左导电层是一金属导电层。 前述的冷阴极灯管改良结构,其中所述的右导电层是一金属导电层。 前述的冷阴极灯管改良结构,其中所述的左导电层涂布披覆于该冷阴
极灯管的该左端部。
前述的冷阴极灯管改良结构,其中所述的右导电层涂布披覆于该冷阴
极灯管的该右端部。
前述的冷阴极灯管改良结构,其中所述的左导电层电镀披覆于该冷阴
极灯管的该左端部。
前述的冷阴极灯管改良结构,其中所述的右导电层电镀披覆于该冷阴
4 L灯管的该右端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 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冷阴极灯管改良机构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 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在组装冷阴极灯管时,可利用左导电层与右导电层的结构 设计,使冷阴极灯管可达到更方便于组装并藉以降低成本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新颖的冷阴极灯管改良机构,方便组装和降低 成本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具有上述诸多优点及实用价值,其不^在产品结 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 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冷阴极灯管改良机构具有增进的突出多项功效,从 而更加适于实用,并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 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 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 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 例,并配合附图,详细i兌明如下。


图1为现有习知的冷阴极灯管在组装时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习知的冷阴极灯管在组装后的侧-f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冷阴极灯管在组装时的示意 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冷阴极灯管在组装时的示意 图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冷阴极灯管在组装后的侧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冷阴极灯管在组装时的示意 图之一。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冷阴极灯管在组装时的示意 图之二。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冷阴极灯管在组装后的侧视1 :冷阴极灯管 1 1 111:左电才及 1 2 12 1:右电极 1 32 1 :左导电层 2 23 :冷阴极灯管改良结构4: 5 1 :左导电层 5 2 5 3 :冷阴极灯管 5 3 5 3 4:右电极 5 3 5 4 :电源 8 : 9:冷阴极灯管 9 1 9 11:左电4及 9 2 9 2 1:右电才及 9 3:右导电层电源 :右导电层 3 :左电极:左端部 ;右端部 :气体5 : 气体 电源左端部 右端部 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 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冷阴极灯管改 良机构其具体实施方式
详细说明如后。为充分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兹藉由下述具体的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图式,对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说明如后请参阅图3,其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冷阴极灯管于组装时的示意图之一,其中显示有一本实用新型的冷阴极灯管改良结构3 ,其包括一冷阴极灯管1、 一左导电层2 1以及一右导电层2 2 。其中,图式中的冷阴极灯管1包括一左端部1 1以及一右端部1 2 ,且前述的左端部1 1延设有一左电极111,右端部1 2延设有一右电极12 1 。此外,图式中的左导电层2l披覆于上述冷阴极灯管1的左端部11 并电连接于左电极l 1 1,同样的,右导电层2 2披覆于上述冷阴极灯管 1的右端部1 2并电连接于右电极12 1。在本实施例中,左导电层2 l与右导电层2 2皆分别为具有导电效果 的金属导电层,例如镍、银、铜、金、锡等具金属导电性质的材料,且左 导电层2 l与右导电层2 2皆分别以所谓的涂布技术涂布披覆于冷阴极灯 管1的左端部1 1与冷阴极灯管1的右端部1 2 。前述的涂布技术可例如 电镀、无电镀、化学镀、粉末冶金、化学气相沉积、物理气相沉积、真空 溅镀、热力蒸镀等金属镀膜的方式而涂布披覆于冷阴极灯管1的左端部1 1与冷阴极灯管1的右端部1 2 。请同时参阅图3、图4及图5,其中,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具体 实施例的冷阴极灯管在组装时的示意图之二,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 具体实施例的冷阴极灯管在组装后的侧视图,图式中显示有电源4,其为 夹片式设计,当于组装冷阴极灯管l时,仅需稍为施力而将冷阴极灯管1 推入电源4即可,此时,电源4.可分别接触于左导电层2 l与右导电层2 2,由于左导电层2 1与右导电层2 2分别电连接于冷阴极灯管1的左电 极l 1 l与右电极l 2 1 ,故电源4的电力即可经由左导电层2 l与右导 电层2 2而由左电极l 1 1与右电极l 2 l输入,并因此对冷阴极灯管1 内所填充的气体l3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氩气)加热而使其产生亮光。由上述可知,在组装冷阴极灯管l时,仅需稍为施力而将冷阴极灯管 l推入电源4即可,且可再利用左导电层2 1与右导电层2 2的结构设计,使 冷阴极灯管l可达到更方便于组装的目的。再者,利用左导电层2 l与右 导电层2 2的结构设计,其材料成本与人力成本亦可较传统为低,工时亦
可减少,故相对可藉以降低成本。请同时参阅图6、图7及图8,其中,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具体 实施例的冷阴极灯管在组装时的示意图之一,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 具体实施例的冷阴极灯管在组装时的示意图之二,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 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冷阴极灯管在组装后的側视图。在本实施例中,在组装 时,冷阴极灯管5 3仅需套入电源5 4内即可,此时,电源5 4可分别接 触于左导电层5 l与右导电层5 2,由于左导电层5 l与右导电层5 2分 别电连接于冷阴极灯管5 3的左电极5 3 3与右电极5 3 4,故电源5 4 的电力即可经由左导电层5 l与右导电层5 2而由左电极5 3 3与右电极 5 3 4输入,并因此对冷阴极灯管5 3内所填充的气体5 3 5 (在本实施 例中使用氖气)加热而使其产生亮光。由上述可知,在组装冷阴极灯管5 3时,仅需将冷阴极灯管5 3套入 电源5 4即可,且同样的,利用左导电层5 l与右导电层5 2的结构设计,亦可 达成更方便于组装的目的。再者,利用左导电层5 l与右导电层5 2的结 构设计,其材料成本与人力成本亦可较传统为低,工时亦可减少,故相对可藉以降低成本,亦即本实施例同样可达成上述第 一较佳具体实施例所述 的各种功效。另欲说明的是,因本实用新型具有导电层的结构设计,故冷阴极灯管 的电极可设计成仅具有较短的长度即可,而不需如现有习知的般因焊接需 要,而必须将电极设计成较长的长度(如图1所示)。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 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 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 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 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 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 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冷阴极灯管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冷阴极灯管,包括一左端部及一右端部,且该左端部延设有一左电极,该右端部延设有一右电极;一左导电层,披覆于该冷阴极灯管的该左端部并电连接于该左电极;以及一右导电层,披覆于该冷阴极灯管的该右端部并电连接于该右电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阴极灯管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 的左导电层是一金属导电层。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阴极灯管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 的右导电层是一金属导电层。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阴极灯管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 的左导电层涂布4皮覆于该冷阴极灯管的该左端部。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阴极灯管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 的右导电层涂布4皮覆于该冷阴极灯管的该右端部。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阴极灯管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 的左导电层电镀4皮覆于该冷阴极灯管的该左端部。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阴极灯管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 .的右导电层电镀披覆于该冷阴极灯管的该右端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冷阴极灯管改良结构包括一冷阴极灯管、一左导电层以及一右导电层。其中,冷阴极灯管包括一左端部以及一右端部,且左端部延设有一左电极,右端部延设有一右电极。此外,左导电层披覆于冷阴极灯管的左端部并电连接于左电极,而右导电层披覆于冷阴极灯管的右端部并电连接于右电极。藉此,在组装冷阴极灯管时,可利用左导电层与右导电层的结构设计,使冷阴极灯管可达到更方便于组装并藉以降低成本的目的。
文档编号H01J61/36GK201210487SQ200820114260
公开日2009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12日
发明者陈志强 申请人:永荣化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