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桥平面荧光灯座及平面荧光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2906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桥平面荧光灯座及平面荧光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是关于对紧凑型荧光灯灯座的改进,尤其涉及一种横插式多 桥平面荧光灯灯座及平面荧光灯。
背景技术
平面发光型荧光灯较竖向荧光灯,能够充分利用灯管的发光面,光利 用率高,光照度高,占用空间高度小,而成为一种新型紧凑型荧光灯。现
有技术平面发光型荧光灯,其形状有圆环形、双D型,它们是由直管先经 涂粉后,再熔烧弯曲成型。然而这种涂粉后加热弯曲制得的荧光灯,相对 较成型后再涂粉的荧光灯,不仅初始光效低,而且光衰大,且易早期失效, 使用寿命短。
中国专利CN201057599、 CN201060846、 CN201057600、 CN201057601、 CN2879419 、 CN2893914 、 CN2911953 、 CN2924786 、 CN200986142 、 CN201094135等公开的平面照射型荧光灯,其结构为每个成型片管头尾 两端弯折竖起,与发光平面呈大至直角,通过相互接桥组成整灯,由接桥 组合使竖起短管排列约束组成一小环圈,与传统荧光灯相同,使竖起部形 成的环圈轴向插入灯座。此平面荧光灯,因其制备与通常荧光灯相同,是 先将玻管弯曲成型后再涂粉,所得荧光灯克服了上述平面型荧光灯的缺点。 但是该灯由于带竖起弯折段,不仅制作工艺复杂,成本高,而且非全平面 高度空间占位大,造成包装、运输费用大;并且带弯折竖向插脚,极容易 破损;其次,竖向安装,灯管热量向上,对电子整流器不利,因此仍有值
得改进的地方。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既保持多桥平 面荧光灯优点,高度占位小,制造成本低的多桥平面荧光灯座。
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保持多桥平面荧光灯优点,高度占 位小,并能降低灯管折断的多桥平面荧光灯。
实用新型第一目的实现,主要改进在于将灯座安装灯管孔洞,由座底 面移至周侧面,并使孔骑缝于灯座上下分开组合面,从而实现实用新型目 的。具体说,实用新型多桥平面荧光灯座,至少包括容放整流器的中空上
3壳体,和轴向组合连接的下底盖,上壳体顶部有凸出的灯头连接部,其特 征在于下底盖与上连接体组合周侧面,有骑缝设置的若干横插灯管的开孔。
实用新型灯座,至少有轴向两部分(中空上壳体和下底盖)组成,其 作用 一是便于组装放置整流器,二是便于组装横向插入灯管,只需将底 部下盖与上连接体分开,放好灯管后,再合上即可,无此分开/组合结构及 骑缝孔,接桥后整灯难以实现横向安装,此为实用新型灯座区别于现有技 术灯座的最大区别特征。为方便安装, 一种较好是组成骑缝孔的上下凹弧 大至相等,呈半圆状。
此外,'为减少灯管点亮时发热对上部电子整流器的热影响, 一种较好 为在上壳体与下底盖间再增加一带隔板的隔热圈,这样安装灯管孔就骑缝 于下底盖与隔热圈结合面缝。为进一步提高隔热效果,隔热圈中还可以再 增加一活动隔板,从而形成中空双层相间隔热结构,更好将灯管点亮发热 隔离。
另外,还可以在隔热圈周面开有散热槽、孔,以及在下底盖面上开有 散热槽、孔,以加快灯管点亮时产生热量的散发。为增加灯座美感,周侧 面和/或底面散热槽、?L,可以设计成各种花型。
灯座,二件体或三件体的上下组合连接,可以采用轴向螺丝、丝扣等 连接。 .
灯座形状,可以是类似钟罩式(馒头形),也可以是其他多面体,例 如八面体,可以根据美感设计需要,只是外观的不同而异。此外,上下各 体截面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顶部连接灯头,可以为通用的螺口型 或卡口型,或其连接灯头,仅是安装灯具,无特别要求。
实用新型多桥平面荧光灯,由弯曲成型平面片管相邻接桥组成的无折 起段多桥型平面或盘形荧光灯,横向插入上述灯座组成。即多桥平面荧光 灯,由弯曲成型片管相邻接桥首尾相接组成平面荧光灯及连接灯座组成, 其特征在于弯曲成型片管相邻接桥首尾相接组成平面荧光灯为平面或盘 形,各片管管口平面与灯平面垂直或基本垂直,连接灯座至少包括容放整 流器的中空±壳体,和轴向组合连接的下底盖,上壳体顶部有凸出的灯头 连接部,下底盖与上连接体组合周侧面,有骑缝设置的若干横插灯管的开 孔,接桥组合荧光灯管口端横向插入灯座孔中。
接桥后各玻管管口与灯平面垂直或基本垂直(指盘形),使得接桥后 荧光灯成为无折起段高度的平面或大致平面型(盘形)荧光灯,此特征为
4本专利荧光灯与现有技术荧光灯的一个重要区别特征,相对于现有技术降 低了占位高度,也可以避免有竖起弯折段而容易断裂,也简化了片管的制 作。
片管弯曲形状及相邻接桥组合形状,*以根据不同外观设计而成,例 如为背景技术所说各种形状,或其他形状,只需使接桥整灯为平面型或盘 形(平面略上翘或下翘成盘形)。
实用新型多桥平面荧光灯座及荧光灯,相对于现有技术,由于将安装 灯管孔设置于灯座的周侧面,以及将孔设计成对合组合成孔结构,大大减 小了组合灯后的高度占位空间,从而节省了包装、运输费用,并且方便了
灯管径向安装;其次,平面型(包括盘形)荧光灯,还由于无竖起弯折段, 使多桥平面荧光灯变成纯平面结构,改善了灯管受力,运输过程中不易象 现有技术带竖起段灯管那样容易折断,显著减少了灯管运输过程中的破损 率;再就是,横向安装,插入端为灯管的冷端,基本不发热,并且热量向 径向扩散,使得进入放置电子整流器的上壳体中热量大大减少,有利于保 护电子整流器,不因受热而縮短使用寿命;无竖起安装段,制作简单,有 利于降低生产成本。灯座散热孔的设计,更有利于空气流动散热。实用新 型多桥平面荧光灯,既保持了原多桥平面荧光灯优点,又克服了其不足。
以下结合三个具体实施方式
,示例性说明及帮助进一步理解实用新型, 但实施例具体细节仅是为了说明实用新型,并不代表实用新型构思下全部 技术方案,"'因此不应理解为对实用新型总的技术方案限定, 一些在技术人 员看来,不偏离实用新型构思的非实质性改动,例如以具有相同或相似技 术效果的技术特征简单改变或替换,均属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图1为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l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接桥型平面荧光灯示意图。 图6为图5整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
实施例1:参见图1、 2,实用新型多桥平面荧光灯座,由塑料成型的 三件轴向(螺纹扣连接及螺钉压紧)组合组成类似钟罩形灯座(圆载面),三件分别考无底中空瓶形上壳体l,顶部有灯头连接部l.l,用于与插口 或螺口等灯^连接;中部隔热圈2,隔热圈周侧面有散热槽花纹2.1,隔热 圈内有隔热横隔板2.2,与上部隔开;底部盖形底盖3,底面有花形散热槽 3.1。中隔热圈和底盖组合面,按插入灯管直径开有骑缝灯管插入孔4 (装 配时可分开)。
实施例2:参见图3、 4,如实施例1,其中灯座外形(截面)为八角形, 中部隔热圈2,还活动装配有隔热横隔板2.3。
实施例3:参见图5、 6,实用新型多桥平面荧光灯,采用实施例1或2 灯座;荧光灯由5片弯曲成外形为树叶形的弯曲片管5,相邻通过接桥6首 尾相接组合成平面型荧光灯,其中各片管管口平面与灯平面垂直,横向组 装插入灯座安装孔中,组成整体平面荧光灯。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实用新型构思启示下,能够从本专利公 开内容及常识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一些变形,或现有技术中常用公知技术 的替代,以及特征间的相互不同组合,例如散热孔、槽不同形状;灯座的 不同外形;以及省略中间隔热圈,灯座由带底盖的上壳体和下底盖组成; 弯曲片管形状不同,接桥组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平面或盘形荧光灯,等等的 非实质性改动,都能实现与上述实施例基本相同功能和效果,不再一一举 例展开细说,均属于本专利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多桥平面荧光灯座,至少包括容放整流器的中空上壳体,和轴向组合连接的下底盖,上壳体顶部有凸出的灯头连接部,其特征在于下底盖与上连接体组合周侧面,有骑缝设置的若干横插灯管的开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桥平面荧光灯座,其特征在于组成骑缝孔的上 下凹弧大至相等,呈半圆状。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桥平面荧光灯座,其特征在于上壳体与下底盖 间有一带隔板的隔热圈。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多桥平面荧光灯座,其特征在于隔热圈中还有一 活动隔板。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多桥平面荧光灯座,其特征在于隔热圈周面 有散热槽、孔。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桥平面荧光灯座,其特征在于下底盖面上有散 热槽、孔。
7、 多桥平面荧光灯,由弯曲成型片管相邻接桥首尾相接组成平面荧光灯 及连接灯座组成,其特征在于弯曲成型片管相邻接桥首尾相接组成平面荧光 灯为平面或盘形,各片管管口平面与灯平面垂直或基本垂直,连接灯座至少 包括容放整流器的中空上壳体,和轴向组合连接的下底盖,上壳体顶部有凸 出的灯头连接部,下底盖与上连接体组合周侧面,有骑缝设置的若干横插灯 管的开孔,接桥组合荧光灯管口端横向插入灯座孔中。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多桥平面荧光灯,其特征在于接桥弯曲成型片管 为5或6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对紧凑型荧光灯及灯座的改进,其特征是弯曲成型片管相邻接桥首尾相接组成平面荧光灯为平面或盘形,各片管管口平面与灯平面垂直或基本垂直,连接灯座至少包括容放整流器的中空上壳体,和轴向组合连接的下底盖,上壳体顶部有凸出的灯头连接部,下底盖与上连接体组合周侧面,有骑缝设置的若干横插灯管的开孔,接桥组合荧光灯管口端横向插入灯座孔中。既保持了原多桥平面荧光灯优点,又克服了其不足,大大减小了组合灯后的高度占位空间,从而节省了包装、运输费用,无竖起弯折段,不容易折断,横向安装,插入端为灯管的冷端,基本不发热,并且热量向径向扩散,保护了电子整流器,不因受热而缩短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F21V19/00GK201277515SQ20082018613
公开日2009年7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13日
发明者吴建新 申请人:宜兴市晨虹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