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4774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灯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灯透镜做成融雪(解冻、防水雾)结构的车辆用灯具。
背景技术
这种车辆用灯具一直就有(例如,专利文献1:特开2008-52919号公报)。 以下,对现有的车辆用灯具进行说明。现有的车辆用灯具具备灯透镜;通过 转印设置在上述灯透镜上的线加热器;以及对上述线加热器供电的供电部。
以下,对现有的车辆用灯具的作用进行说明。当从供电部对线加热器供电 时,则线加热器发热,通过该热融化或者除去附着在灯透镜上的雪、冰或水雾。 其结果,能够防止从透镜向外部照射的光的损失。尤其是,作为光源,与卣素 灯和白炽灯相比,在使用了从灯透镜照射的光的温度低的光源,例如LED等 的半导体型光源和HID等的放电灯的车辆用灯具中,是有效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对上述现有的车辆用灯具的改良这一点上。 本发明(涉及方案一)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通过转印设置在灯透镜
中的来自光照射部的光透射的部分上的线加热器; 一体设置在该线加热器上并 对线加热器供给电流的供电部;以及设置在该供电部上并与电源侧的连接器电 连接的连接器,线加热器构成为包括基体薄膜(加热用薄膜);i殳置在该基 体薄膜的一面上的粘接剂;以线图形形成在基体薄膜的另一面上且通过供给电 流从而进行发热的加热器用导电性部件;以覆盖线加热器用导电性部件的方式 设置在基体薄膜的另一面上的保护膜,且该线加热器是至少基体薄膜切成仿形 加热器用导电性部件的线图形的图形,使粘接剂粘接在灯透镜上并使线图形的 加热器用导电性部件转印在灯透镜上的转印式线加热器,供电部构成为包括 一体设置在基体薄膜上的供电用薄膜;以线图形形成在该供电用薄膜的一面上 且一端与加热器用导电性部件电连接的供电用导电性部件,连接器构成为包 括组装在供电用薄膜的一面的供电用导电性部件上的终端;铆接了该终端和供电部的扣眼端子々反(一次铆接工具);以及铆接了该终端和供电部和扣眼端 子板的树脂板(二次铆接工具)。
另外,本发明(涉及方案二)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通过转印设置在 灯透镜中的来自光照射部的光透射的部分上的线加热器; 一体设置在该线加热 器上并对线加热器供给电流的供电部;设置在该供电部上并与电源侧的连接器 电连接的连接器,线加热器构成为包括基体薄膜(加热用薄膜);设置在该 基体薄膜的一面上的粘接剂;以线图形形成在基体薄膜的另 一面上且通过供给 电流从而进行发热的加热器用导电性部件;以覆盖线加热器用导电性部件的方 式设置在基体薄膜的另一面上的保护膜,且该线加热器是至少基体薄膜切成仿 形加热器用导电性部件的线图形的图形,使粘接剂粘接在灯透镜上并使线图形 的加热器用导电性部件转印在灯透镜上的转印式线加热器,供电部构成为包 括 一体设置在基体薄膜上的供电用薄膜;以线图形形成在该供电用薄膜的一 面上且一端与加热器用导电性部件电连接的供电用导电性部件,连接器构成为 包括组装在供电用薄膜的一面的供电用导电性部件上的终端;以及铆接了该 终端和供电部的树脂板(铆接工具)。
再有,本发明(涉及方案三)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线加热器和供电部之 间设有规定长度的延长部,该延长部构成为包括在基体薄膜和供电用薄膜之 间 一体设有规定长度量的延长用薄膜;和以线图形形成于该延长用薄膜的 一面 上并且两端分别与加热器用导电性部件和供电用导电性部件电连接的延长用 导电性部件。
对本发明的效果进行说明。
本发明(涉及方案一的发明)的车辆用灯具的连接器是通过扣眼端子板的 一次铘接固定终端和供电部,再有,通过树脂板的二次铆接固定该终端和供电 部和扣眼端子板而成。由此,本发明(涉及方案一的发明)的车辆用灯具,与 通过扣眼端子板(铆接工具)的铆接固定终端和供电部而成的连接器、或者通 过扣眼端子板(铆接工具)的铆接固定树脂制的基体和终端和供电部而成的连 接器相比,通过扣眼端子板的一次铆接固定和树脂板的二次铆接固定,从而能 够提高供电部和连接器的铆接固定强度。
另外,本发明(涉及方案二的发明)的车辆用灯具,由于连接部是通过树脂板(铆接工具)的铆接固定终端部和供电部而成的,所以与通过金属制的扣 眼端子板(铆接工具)的铆接固定终端部和供电部而成的连接器相比,能够提 高供电部和连接器的铆接固定强度。并且,本发明(涉及方案二的发明)的车 辆用灯具,由于通过树脂板(铆接工具)的铆接固定终端部和供电部而成,所 以与通过扣眼端子板(铆接工具)的铆接固定树脂制的基体和终端和供电部而 成的连接器相比,能够减轻部件数量,这样,能够使制造成本廉价。
再有,本发明(涉及方案三)的发明的车辆用灯具由于在线加热器和供电 部的之间设有由延长用薄膜以及延长用导电性部件构成的延长部,所以不要电 气配线。其结果,本发明(涉及方案三)的发明的车辆用灯具与供电部由电气 配线构成的车辆用灯具相比,能够使制造成本廉《介。另外,在转印在灯透镜上 的线加热器因电气配线的重量从灯透镜剥离或者负载施加在线加热器上,或者 因电气配线使灯透镜损坏等的耐久性方面没有问题。
而且,本发明(涉及方案三)的发明的车辆用灯具,利用i殳于线加热器和 供电部之间的延长部,能够将线加热器和供电部维持电连接的同时,分别设置 在灯透镜的别个的分离的位置上。其结果,本发明(涉及方案三)的发明的车 辆用灯具能够将线加热器设置在灯透镜中的光照射的部分上,将供电部设置在 灯透镜中的不显眼的部分(即、不照射光的部分、无需设有线加热器的部分, 例如安装在灯壳体上的侧壁和立壁等)上。由此,本发明(涉及方案三)的发 明的车辆用灯具由于无需将供电部设置在灯透镜中的显眼的部分上,所以能够 解决美观方面不佳和外观方面不佳等的问题,另夕卜,由于无需将线加热器设置 到灯透镜中的不显眼的部分上,所以还能够解决制造成本和耗电方面的问题。
而且,本发明(涉及方案三)的发明的车辆用灯具,由于通过设于线加热 器和供电部之间的延长部,从而能够将线加热器和供电部分别固定在灯透镜的 别个的分离的位置上,因而能够可靠且容易地将线加热器转印在灯透镜上。即、 将线加热器和具有宽度比该线加热器的宽度宽的供电部邻接并转印在灯透镜 上是困难的。但是,本发明(涉及方案三)的发明的车辆用灯具,由于无需将 线加热器和具有宽度比该线加热器的宽度宽的供电部邻接并固定在灯透镜上, 所以能够将线加热器可靠且容易地转印在灯透镜上。


图1表示涉及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的实施例,是用在汽车的头灯上的状态 的说明图。
图2同样是头灯的垂直剖视图(纵向剖视图)。
图3同样是用在头灯上的灯单元的垂直剖视图(纵向剖视图)。
图4同样是表示用在头灯上的灯透镜的立体图。
图5同样是图4中的V部放大图。
图6同样是图5中的VI - VI线剖视图。
图7同样是表示灯透镜的一部分尤其是供电部和电源側的布线状态的水
平剖视图(横向剖视图)。
图8同样是表示线加热器和延长部和供电部的俯视图。
图9同样是表示线加热器和延长部和供电部和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10同样是表示延长部的一部分以及供电部以及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11同样是表示延长部的一部分和供电部和连接器的阳终端以及扣眼端
子板的立体图。
图12同样是表示延长部的一部分和供电部和连接器的阳终端以及扣眼端 子板的剖视图。
图13同样是表示利用扣眼端子板铆接固定供电部和阳终端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4同样是表示一体铆接固定后的供电部以及阳终端以及扣眼端子板和 树脂板的剖视图。
图15同样是表示铆接固定供电部以及阳终端以及扣眼端子板和树脂板并 且设置了密封剂状态的剖^L图,还是图10中的XV - XV线剖视图。
图16同样是表示转印在灯透镜上的线加热器的制造工序、在灯透镜上转 印线加热器的转印工序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的实施例2的供电部以及阳终端以 及树脂板的剖一见图。
图18同样是表示铆接固定供电部以及阳终端和树脂板并且设置了密封剂 状态的剖一见图。 图中C-汽车,CL-切断处,W-基体薄膜的宽度,W1-薄膜的宽度,W2-粘接部的宽度,1L、 1R-头灯(车辆用灯具),2-灯单元,3-灯壳体,4-灯透镜,5-线加热器,6-延长部,7-灯室,8-上侧反射器,9-下侧反射器,10-反射面,11-遮蔽件,12-半导体型光源(LED), 13-投影透镜,14-散热部件,15-托部件,16-散热部件,17-基体薄膜(加热器用薄膜),18-粘接剂,19-加热器用导电性膏(加热器用导电性部件),20-保护膜,21-隔板,22-剥离薄板,23-薄板部件,24-延长用薄膜,25-延长用导电性膏(延长用导电性部件),26-连接器,27 -树脂板(二次铆接工具),28 -阳终端,
29-扣眼端子板(一次铆接工具),30-肋,31-密封剂,32-粘接剂,33-正面部,34-侧壁部,35-加热器侧电气配线,36-阴终端,37-加热器侧连接器,38-防水垫圈,39-电源侧电气配线,40-电源侧连接器,41-车辆用零件,49-供电用导电性膏(供电用导电性部件),50-供电部,51-供电用薄膜,52-粘接层部分,53-非粘接层部分,54-粘接部,55-士刀口, 56-4印接凸部,57-固定部,58-连才姿善卩,59-阳吾卩,60 —通孑L (透孑L ), 61 -基吾卩,62 - 4印才妄鲁卩,63 —通孑L。
具体实施例方式
细i兌明。再有,本发明不受本实施例限制。实施例1
图1~图16表示涉及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的实施例1。以下,对涉及本实施例1的车辆用灯具的结构进行说明。本实施例1的车辆用灯具是照射规定配光图形例如,交错用配光图形的汽车用的头灯1L、 1R。上述头灯1L、 1R如图1所示,分别装备在汽车C前部的左右两侧。以下,对左侧的头灯1L进行说明。再有,右侧的透镜1R与左侧的透镜1L的结构大致左右相反。
上述头灯1L如图2及图4所示,具备5个灯单元2;灯壳体3;灯透镜4;线加热器5;延长部6;和供电部50。由上述灯壳体3和上述灯透镜4划分灯室7。在上述灯室7内在上下两段(在本例中上段为3个,下^:为2个)分别配置上述5个灯单元2。
上述灯单元2构成将光通过上述灯透镜4并照射到外部的光照射部。上述灯单元2照射规定的配光图形,在本例中照射交错用配光图形。上述灯单元2如图3所示,是投影类型,做成单元结构。上述灯单元2构成为包括上侧反射器8以及下侧反射器9;反射面10以及遮蔽件11;半导体型光源12;投影透镜(凸透镜,聚光透镜)13;以及散热部件14。
上述灯单元2如图2所示,通过托部件15安装在上述灯壳体3上。在上述灯壳体3上设有散热部件16。上述灯壳体3侧的散热部件16、上述灯单元2侧的散热部件14通过上述托部件15以及上述灯壳体3连接。
上述半导体型光源12例如使用LED、 EL (有机EL)等的自发光半导体型光源(在本实施例中为LED)。由此,虽然上述半导体型光源12自身发热,但来自上述半导体型光源12的光几乎不发生热。由此,在上述灯透镜4上容易附着雪、水或水雾。
上述灯透镜4是几乎透明的透镜,是所谓的外罩(外透镜)。上述灯透镜4在本例中例如由PC (聚碳酸酯)等的合成树脂成形。另外,上述灯透镜4如图2所示,在纵向剖面(垂直剖面)中,从上直到下从后方向前方倾斜(倾斜)。再有,上述灯透镜4做成剖面凹形状,并构成为包括从上述灯单元2照射的光透射的正面部(或者前面部)33;和从上述正面部33的全周边缘向后方一体延长设置的侧壁部34。在上述正面部33和上述侧壁部34之间形成角部。上述正面部33的内面做成曲面。另外,上述侧壁部34做成立壁形状。再有,上述灯透镜4的材质为PC的场合,上述灯透镜4的耐热温度约为1300C。
上述线加热器5是转印式线加热器,通过转印设置在上述灯透4竟4的上述正面部33的内面上。通过转印设置在上述灯透镜4的上述正面部33的内面上的上述线加热器5如图5、图6、以及图16所示,构成为包括基体薄膜(加热器用薄膜)17;粘接剂(粘接层)18;作为加热用导电性部件的加热用导电性膏19;以及保护膜20。另外,上述线加热器5最好为透光性的部件。
上述基体薄膜17由透明的例如PET (聚对苯二曱酸乙二醇酯)等的合成树脂制的薄膜构成。在上述基体薄膜17的一面上设有上述粘接剂18。
在上述基体薄膜17的另一面上以线图形设有上述加热器用导电性膏19。 上述加热器用导电性膏19的线图形在本例中如图4所示是将相互大致平行的 上下4根横线通过左側的两根纵线以及右侧的1才艮纵线,在左右曲折连续的线 图形。两根纵线作为末端部从最上下两根横线的右侧连续地形成。上述加热器 用导电性膏19是导电性墨水,在本例中由银膏、金膏、铜膏、铝膏等的金属 膏构成。上述加热器用导电性膏19通过供给电流/人而通过上述导电性膏的电 阻进行发热。
在上述基体薄膜17的另 一面上以覆盖上述加热器用导电性膏19的方式设 有上述保护膜20。上述保护膜20对上述加热器用导电性膏19进行电绝缘的 同时保护免受来自外部的冲击,即、是上述加热器用导电性膏19的表面保护 涂层。上述保护膜20在本例中,由氨基甲酸乙酯系或丙稀系的粘接剂等构成。
上述基体薄膜17或者上述保护膜20中的至少一方被着色。即、在上述基 体薄膜17的一面或者/以及另一面上设有着色层。或者,对上述基体薄膜17 自身或者上述保护膜20自身进行着色。
上述基体薄膜17 (在本例中还包括上述粘接剂18)切成仿形了上述加热 器用导电性膏19的线图形的图形。被切后的上述基体薄膜17的宽度W在本 例中约为0.5mm,是与上述保护薄20的宽度大致相等的宽度。并且,如图16 所示,在上述基体薄膜17被切之后,使用配置在上述保护膜20侧的隔板21, 使上述粘接剂18与上迷灯透镜4的上述正面部33的内面粘接,使线图形的上 述加热器用导电性糊19转印在上述灯透镜4的上述正面部33的内面上。由此, 上述线加热器5通过转印设置在上述灯透镜4的上述正面部33的内面上。
上述隔板21如图16所示,在将线图形的上述加热器用导电性膏19转印 在上述灯透镜4的上述正面部33的内面上之后,从上述保护膜20中剥离。上 述隔板21做成具有能够放置做成仿形上述加热器用导电性膏19的线图形的图 形形状的上述线加热器5且能够转印在上述灯透镜4的上述正面部33的内面 上程度的大小和形状的薄板形状。另外,上述隔板21为了可追随上述灯透镜 4的上述正面部33的内面的曲面,使用挠性的素材在本例中使用氨基曱酸乙 酯等的橡胶系的素材。在上述线加热器5如图4以及图7 ~图9所示,设有上述延长部6以及上 述供电部50。上述延长部6以及上述供电部50与上述线加热器5—样,设置 在上述灯透4竟4的上述正面部33以及上述侧壁部34的内面(灯室7侧)上。 另外,上述供电部50设置在对上述灯透镜4的外观影响小的位置即、上述灯 透镜4的上述侧壁部34上。
上述延长部6自上述线加热器5 —体地设有规定长度的量(即、从在上述 灯透镜4的上述正面部33设置上述供电部50的上述线加热器5直至充分到达 上述灯透镜4的上述侧壁部34的规定长度的量)。上述延长部6构成为包括 延长用薄膜24;和作为延长用导电性部件的延长用导电性膏25。上述延长用 薄膜24自上述线加热器5的上述基体薄膜17 —体设有规定长度的量。上述延 长用导电性膏25在上述延长用薄膜24的一面上形成为两根线图形,且一端分 别与上述加热器用导电性膏19的末端部电连接。
如图8所示,在上述延长部6的上述延长用薄膜24的另一面(即、与上 述灯透镜4相对一侧的面)上设有与上述灯透镜4粘接的粘接部54。上述延 长部6的上述粘接部54设置在上述线加热器5侧,与上述线加热器5的上述 粘接剂18—起粘接在上述灯透镜4的上述正面部33上。再有,上述延长部6 的上述粘接部54设置在上述延长部6的任意位置上。上述延长部6的上述粘 接部54的宽度W2在本例中约为1-5mm。上述延长部6的上述粘-接部54在 上述延长部6的上述延长用薄膜24的另一面上设有粘接层。其结果,上述线 加热器5的粘接剂18和上述延长部6的上述粘接部54构成粘接层部件52, 另一方面,上述延长部6的上述粘接部54以外的部分和上述供电部50构成非 粘接层部件。再有,还可以将上述供电部50作为粘接层部分。这种场合,将 上述延长部6的上述粘接部54以外的部分作为非粘接层部分。另外,有在上 述延长部6的上述延长用薄膜24的另 一面整体上设置粘接层的情况。在这种 场合中,在上述延长部6的上述粘接部54以外的部分的粘接层上以线状进行 规定厚度的透明凸印刷膜图形55的成膜。
上述供电部50设置在上述延长部6的前端部,通过上述延长部6对上述 线加热器5供给电流。在上述供电部50上设有4个圆形通孔63。上述供电部 50构成为包括供电用薄膜51;作为供电用导电性部件的供电用导电性膏49;以及连接器26。上述供电用薄膜51 —体设置在上述延长部6的上述延长用薄 膜24的前端部上。上述供电用导电性膏49在上述供电用薄膜51的一面上形 成两根线图形,且一端分别与上述延长部6的两根上述延长用导电性膏25的 另一端(前端)电连接。上述连接器26与上述供电用导电性膏49电连接,且 与上述供电用薄膜51 —起固定在上述灯透镜4的上述侧壁部34上。
上述延长部6的上述延长用薄膜24从上述线加热器5的上述基体薄膜17 一体地延长设置。另一方面,上述供电部50的上述供电用薄膜51从上述延长 部6的上述延长用薄膜24 —体地延长设置。上述延长用薄膜24以及上述供电 用薄膜51与上述基体薄膜17 —样,由透明例如PET(聚对苯二曱酸乙二醇酯) 等的合成树脂制的薄膜构成。上述延长用薄膜24的宽度Wl相对于上述基体 薄膜17的宽度W(约0.5mm),在本例中约为10mm。另外,上述延长用薄膜 24的长度是上述供电用薄膜51从上述基体薄膜17到达上述灯透镜4的上述 侧壁34程度的长度。再有,在图4中,虽然表示的是上述延长用薄膜24的左 侧端部比上述线加热器5侧位于左侧,但实际上,上述延长用薄膜24的左侧 端部和上述线加热器5位于大致相同线上。另一方面,上述供电用薄膜51的 宽度比上述延长用薄膜24的宽度W1大。另外,上述供电用薄膜51的长度比 上述延长用薄膜24的长度短。
上述延长部6的上述延长用导电性膏25以及上述供电部50的上述供电用 导电性膏49与上述加热器用导电性膏19一样,是导电性墨水,在本例中,由 银膏、金膏、铜膏、铝膏等的金属膏构成。上述延长用导电性膏25以及上述 供电用导电性膏49的宽度比上述加热器用导电性膏19的宽度宽,且上述延长 用导电性膏25以及上述供电用导电性膏49的长度比上述加热器用导电性膏 19的长度短,相比上述加热器用导电性膏19减少电阻值。上述供电用导电性 膏49的宽度比上述延长用导电性膏25的宽度宽,上述供电用导电性膏49的 长度比上述延长用导电性膏25的长度短。
再有,还可以在上述延长用薄膜24以及上述供电用薄膜51的一面上以覆 盖上述延长用导电性膏25以及上述供电用导电性膏49的方式设置保护膜(未 图示)。上述保护膜与上述保护膜20同样地,对上述延长用导电性膏25以及 上述供电用导电性膏49进行电绝缘的同时,保护免受来自外部的冲击,即、是上述延长用导电性膏25以及上述供电用导电性膏49的表面保护涂层。上述 保护膜与上述保护膜20 —样,在本例中由氨基曱酸乙酯系或丙稀系等的粘接 剂等构成。
另外,上述延长用薄膜24和上述供电用薄膜51或者上述保护膜中的至少 任意一方被着色。即、在上述延长用薄膜24以及上述供电用薄膜51的一面或 者另一面上设有着色层。或者,对上述延长用薄膜24和上述供电用薄膜51 自身或者上述保护膜自身进行着色。
上述连接器26与上述供电用导电性膏49电连接且被固定在上述供电用薄 膜51上。上述连接器26如图4、图7、图9~图15所示,构成为包括由绝 缘部件例如树脂制构成的1个树脂板27 (或者树脂基板、基体等);由导电性 部件例如金属构成的两个阳终端28;以及两个扣眼端子板29(或者扣眼端子、 扣眼等)。
上述阳终端28组装在上述供电部50的上述供电用薄膜51的一面的上述 供电用导电性膏49上。上述阳终端28构成为包括固定部57;连接部58; 以及阳部59。在上述固定部57上设有两个圆形通孔60。再有,在上述阳部 59上也设有1个圆形通孔。
上述扣眼端子斧反29铆接上述终端28和上述供电部50。上述扣眼端子板 29构成为包括基部61;两个空心状的铆接部62。上述铆接部62插通到上 述供电部50的上述通孔63以及上述阳终端28的上述通孔60中。
上述树脂板27构成铆接上述终端和上述供电部和上述扣眼端子板的二次 铆接工具。上述树脂板27做成例如四边形的板形状。在上述基板27的一面的 四边上一体设有肋30。在上述肋30的一边上设有与上迷延长部6的宽度Wl 相等的切口 55。在上述树脂板27的一面上一体突设有棒状或者圆棒状的4根 铆接凸部56。上述铆接凸部56插通到上述扣眼端子板29的空心状的上述铆 接部62的空心中。
以下,对上述供电部50的上述供电用薄膜51以及两根上述供电用导电性 膏49和上述连接器26的上述树脂板27以及两个阳终端28以及两个上述扣眼 端子板29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在上述供电部50的两根上述供电用导电性膏49上组装两个上述阳终端28的上述固定部57。此时,预先对齐上述供电部50的上述通孔63和上 述阳终端28的上述通孔60。在上述供电部50的上述通孔63以及上迷阳终端 28的上述通孔60中,从上述供电用薄膜51侧插通两个上述扣眼端子板29的 上述铆接部62 (参照图11以及图12。再有,在图11中,表示的是1个阳终 端28和1个扣眼端子板29 )。
接着,压碎两个上述扣眼端子板29的上述铆接部62的前端部。此时,上 述铆接部62的空心孔的形状不变。其结果,在两个上述扣眼端子板29的上述 基部61和以压石卒的上述铆接部62的前端部之间铆接上述供电部50和上述阳 终端28。由此,上述供电部50和两个阳终端28由两个上述扣眼端子板29的 一次铆接被固定(参照图13)。此时,上述供电部50以及两个上述阳终端28 和两个上述扣眼端子板29相互被一体固定。另外,上述供电部50的两个上述 供电用导电性膏49和两个上述阳终端28的上述固定部57电连接。
接着,从上述供电用薄膜51侧使上述树脂板27的上述铆接凸部56插通
子板29的上述铆接部62的空心中(参照图14)。此时,由一次铆接固定了上 述供电部50和两个上述阳端子28的两个上述扣眼端子板29的上述基部61、 以及上述供电部50、以及两个上述阳终端28的上述固定部57装载在用上述 肋30包围的上述树脂板27的一面上。
然后,压缩上述树脂板27的上迷铆接凸部56的前端部。其结果,在上述 树脂板27和已压碎的上述铆接凸部56的前端部之间铆接安装有通过两根上述 扣眼端子板29并以一次铆接固定着的上述供电部50以及两个上述阳终端28 和两个上述扣眼端子板29。由此,上述供电部50以及两个上述阳终端28和 两个上述扣眼端子板29由上述树脂板27的二次铆接被固定(参照图15)。此 时,上述供电部50以及两个上述阳终端28以及两个上述扣眼端子板29和上 述树脂板27相互被一体固定。其结果,上述连接器26与上述供电部50的上 述供电用导电性膏49电连接并且被固定在上述供电部50的上述供电用薄膜 51上。
并且,如图15所示,在用上述肋30包围的上述树脂板27的一面上以覆 盖两个上述扣眼端子板29以及两个上述阳终端28的上述固定部57以及上述连4妄部58的一部分以及上述供电部50的上述供电用薄膜51以及上述供电用 导电性膏49以及上述树脂板27的已压碎的上述铆接凸部56的前端部的方式 设有例如由硅构成的密封剂31。此时,上述密封剂31由于由上述树脂板27 的一面的四边的上述肋30 (除去上述切口 55)包围,所以能够可靠地覆盖作 为电连接部分的两个上述供电用导电性膏49以及两个上述阳终端28的上述固 定部57以及两个上述扣眼端子板29。上述密封剂31覆盖作为电连接部分的 两个上述供电用导电性膏49以及两个上述阳终端28的上述固定部57以及两 个上述扣眼端子板29并进行电绝缘的同时保护免受来自外部的沖击。再有, 在上述供电用薄膜51的一面上设有保护膜的场合,在作为电连接部分的两个 供电用导电性膏49中的组装两个上述阳终端28的上述固定部57的部分上不 设有保护膜。由此,组装上述供电部50的上述供电用薄膜51和两根上述供电 用导电性膏49和上述连接器26的上述树脂板27以及两个上述阳终端28以及 两个上述扣眼端子板29。
上述树脂板27的另一面通过具有充足的耐久性的双面胶带(两面粘接带) 等的粘接剂32,被粘接并固定在上述灯透镜4的上述侧壁34的内面上。除了 上述粘接剂32以外,例如还可以是通过焊接或者螺钉固定等,固定上述树脂 板27和上述灯透镜4的上述侧壁34的内面。其结果,上述连接器26在上述 供电部50中,与上述供电用薄膜51 —起固定在上述灯透镜4的上述側壁34 的内面上。由此,上述延长部6会设置在上述灯透镜4的上述正面部33以及 上述侧壁部34的内面上,另外,上述供电部50会设置在上述灯透镜4的上述 侧壁34的内面上。
此时,如图7所示,上述延长部6的上述延长用薄膜24的两端通过上述 线加热器5以及上述粘接部54和上述连接器26,分别固定在上述灯透镜4的 上述正面部33的内面和上述侧壁部34的内面上。另外,上述延长部6的上述 延长用薄膜24的中间部沿着上述灯透镜4的上述正面部33和上述侧壁部34 之间的角部折弯。其结果,上述延长部6的上述延长用薄膜24的中间部通过 弹性复原力(参照图7中的实线箭头A),可靠维持沿着上述灯透镜4的角部 折弯的状态。由此,上述延长部6会可靠固定在上述灯透镜4的上述正面部 33以及上述侧壁部34的内面上。如图7所示,在上述连接器26上电连接有两根加热器侧电气配线35。即、 在两根上述加热器侧电气配线35的一端上分别安装由导电性部件例如金属构 成的两个阴终端36且进行电连接。两个上述阴终端36分别与上述连接器26 的两个上述阳终端28可装卸地结合。其结果,上述连接器26和上述加热器侧 电气配线35电连^#。
如图7所示,在两个上述加热器侧电气配线35的另一端安装加热器侧连 接器37且电连接。两根上述加热器側电气配线35通过设于上述灯透镜4的上 述侧壁部34的防水结构在本例中例如是橡胶制的防水垫圏38,从上述灯室7 内引出到上述灯室7外。再有,两根上述加热器侧电气配线35还可以通过设 于上述灯壳体3上的防水结构在本例中例如橡胶制的防水垫圈(未图示),从 上述灯室7内引出到上述灯室7外。
在图7中,符号"39"是一端与电源电连接的两根电源侧电气配线。在两 根上述电源侧电气配线39的另一端安装电源侧连接器40并电连接。上述加热 器侧连接器37可装卸地与上述电源侧连接器40结合。其结果,上述线加热器 5通过上述供电部50以及上述延长部6与电源电连接。
上述电源侧连接器40固定在上述灯壳体3的灯室7外。其结果,上述加 热器侧电气配线35的一部分以及上述加热器侧连4矣器37以及上述电源侧连接 器40以及上述电源侧电气配线39位于上述灯壳体3的灯室7外。
在涉及本实施例的车辆用灯具的上述头灯1L的外侧邻接地设有其它车辆 用零件(例如其它车辆用灯具,保险杠、装饰零件等)41。位于上述灯壳体3 的灯室7外的上述加热器侧电气配线35的一部分以及上述加热器侧连接器37 以及上述电源侧连接器40以及上述电源侧电气配线39位于涉及本实施例的车 辆用灯具的上述头灯1L和其它车辆用零件41之间,因此从外侧看不到,在 美观方面没有问题。
上述线加热器5通过上述延长部6以及上述供电部50与手动开关(未图 示)或者自动开关(未图示)连接。上述手动开关通过手动进行对上述线加热 器5的电流供给的接通或者断开。上述自动开关自动进行对上述线加热器5 的电流供给的接通或者断开。
上述自动开关构成包括ECU等的控制部;以及温度传感器或光传感器等的检测部。上述检测部检测汽车C的周围环境,例如汽车C外的温度和从
上述灯透镜4照射的光等,并将该检测信号输出到上述控制部。上述控制部基 于来自上述^r测部的^r测信号,判断在上述灯透镜4上是否附着有雪或水或水 雾等,或者,是否是在上述灯透镜4上附着雪或冰或水雾等程度的温度。并且, 上述控制部在判断为在上述灯透镜4上附着有雪或水或水雾,或者是在上述 灯透镜4上附着雪或冰或水雾等程度的温度时,则通过上述供电部50和上述 延长部6对上述线加热器5供给电流。另一方面,上述控制部在判断为在上述 灯透镜4上没有附着雪或水或水雾等或者不是在上述灯透镜4上附着雪或冰或 水雾等程度的温度时,则遮断通过上述供电部50以及上述延长部6向上述线 加热器5的电流供给。
在上述线加热器5的一个末端部设有温度控制部(未图示)。上述温度控 制部控制上述加热器用导电性膏19的发热温度。作为上述温度控制部例如使 用PTC热敏电阻。该PTC热敏电阻具有在温度上升电阻值变高并达到规定的 电阻值时,则不会流动电流的特性。例如,上述灯透镜4的材质是PC的场合, 由于上述灯透镜4的耐热温度约为130°C,所以作为上述温度控制部^f吏用具有 在上述加热器用导电性膏19的发热温度达到约60。C附近的时刻不会流动电流 的电阻特性的PTC热敏电阻。
以下,参照图16,对转印在涉及本实施例1的车辆用灯具的头灯1L、 1R 的上述灯透镜4上的上述线加热器5 (再有,虽然包括上述延长部6以及上述 供电部50,但图16中没有表示上述延长部6以及上述供电部50)的制造工序、 和在上述灯透镜4上转印上述线加热器5的转印工序进行说明。首先,在薄膜 中的与上述基体薄膜17对应的部分以及与上述延长用薄膜24的一部分(上述 延长部的上述粘接部54)对应部分的一面(下面)上设有上述粘接剂(粘接 层、粘着层)18以及上述粘接部54 (粘着层),并且制造在上述粘接剂18以 及上述粘接部54上可剥离地粘接剥离薄膜或者剥离纸等的剥离薄板22而成的 薄板部件23 (参照图16 (A))。再有,上述薄板部件23的大小为具有做成仿 形上述加热器用导电性膏19以及上述延长用导电性膏25以及上述供电用导电 性膏49的线图形的图形形状的并能够形成上述线加热器5以及上述延长部6 以及上述供电部50程度的大小。接着,在上述薄板部件23的上述基体薄膜17以及从上述基体薄膜17延 长设置的上述延长用薄膜24以及上述供电用薄膜51的另 一面(上面)例如通 过网板印刷或者热印印刷等的方法并以线图形形成上述加热器用导电性膏19 以及上述延长用导电性膏25以及上述供电用导电性膏49 (参照图16 (B))。
接着,在上述薄板部件23的上述基体薄膜17的另一面(上面)上将上述 保护膜(绝缘层兼保护膜)20例如通过网板印刷和热印印刷等的方法进行印 刷并以覆盖上述加热器用导电性膏19的方式设置(参照图16 (C))。再有, 此时,还可以在上述延长用薄膜24以及上述供电用薄膜51的另一面(上面) 上将上述保护膜(绝缘层兼保护膜)例如通过网板印刷或热印印刷等的方法同 时进行印刷并以覆盖上述延长用导电性膏25以及上述供电用导电性膏49的方 式设置。
然后,将上述薄板部件23的上述基体薄膜17以及上述粘接剂18例如通 过冲裁加工并以仿形上述加热器用导电性膏19的线图形的图形进行切割(参 照图16 (D))。即、将刀具(未图示)从上述保护膜20侧压入上述基体薄膜 17以及上述粘接剂18并在上述粘*接剂18和上述剥离薄板22的边界停止,再 切割上述基体薄膜17以及上述粘接剂18。再有,在图16(C)中,用实线CL 表示上述基体薄膜17以及上述粘接剂18的切割位置。在将上述工具从上述薄 板部件23离开的同时,将已切割的上述基体薄膜17以及上述粘接剂18中的 仿形上述加热器用导电性膏19的线图形的图形部分以外的剩余部分从上述剥 离薄板22除去。此时,上述延长用薄膜24也被切成规定宽度Wl以及规定长 度,再有上述供电用薄膜51被同时切成规定宽度以及规定长度。
由此,如图16 (D)所示,剩下未被切割的上述薄板部件23的上述剥离 薄板22、以仿形上述加热器用导电性膏19的线图形的图形切割后的上述基体 薄膜17以及上述粘接剂18、线图形的上述加热器用导电性膏19、设置在仿形 了上述加热器用导电性膏19的线图形的图形上的上述保护膜20。上述基体薄 膜17以及上述粘接剂18的切割宽度W在本例中为与上述保护膜20的宽度大 致相等的宽度,是上述保护膜20可覆盖上述加热器用导电性膏19的宽度,即、 上述保护膜20密封上述加热器用导电性膏19并可进行电绝缘的同时保护以免 受来自外部的冲击的宽度。再有,上述基体薄膜17的切割宽度不限于上述切割宽度W。
并且,用仿形了上述加热器用导电性膏19的线图形的图形切割了上述薄
板部件23的上述基体薄膜17以及上述粘接剂18之后,使上述隔板21位于上 述保护膜20侧(参照图16 (E))。由此,未被切割的上述薄板部件23的上述 剥离薄板22、用仿形了上述加热器用导电性膏19的线图形的图形切割后的上 述基体薄膜17以及上述粘接剂18、线图形的上述加热器用导电性膏19、设置 在仿形了上述加热器用导电性膏19的线图形的图形上的上述保护膜20以上述 保护膜20朝下的方式装载在上述隔板21上。其结果,制造上述线加热器5(包 括上述延长部6以及上述供电部50)的单元。上述单元包括由上述基体薄 膜17以及上述粘接剂18以及上述加热器用导电性膏19以及上述保护膜20 构成的上述线加热器5 (包括上述延长部6以及上述供电部50);以及上述隔 板21以及上述薄板部件23的上述剥离薄板22。
接着,剥离如上所述制造的上述单元的上述剥离薄板22(参照图16(F))。 然后,使用配置在上述保护膜20侧的上述隔板21,使上述粘接剂18粘接在 上述灯透镜4的内面上,使线图形的上述加热器用导电性膏19转印在上述灯 透镜4的上述正面部33的内面上(参照图16 (G))。并且,将上述隔板21从 上述保护膜20剥离。由此,如图4~图7以及图12所示,上述线加热器5转 印在上述灯透镜4的上述正面部33的内面上。此时,上述延长部6的上述线 加热器5侧的一部通过上述粘接部54,粘接在上述灯透镜4的上迷正面部33 的内面上。
涉及本实施例1的车辆用灯具由如上结构构成,以下,对其作用进行说明。 分别对5个灯单元2的半导体型光源12进行点灯。于是,来自5个灯单 元2的半导体型光源12的光被上侧反射器8的反射面10反射,该反射光的一 部分由下侧反射器9的遮蔽件11切断,剩下的反射光透射投影透镜13以及灯 透镜4的正面部33并以具有遮断线的规定配光图形即、交错用配光图形向外 部照射。该交错用配光图形的遮断线由遮蔽件11的边缘形成。另外,通过在 遮蔽件11上设置反射面,从而能够利用来自遮蔽件11的反射光即、用遮蔽件 11的反射面进行反射后的反射光。
这里,转印设置在灯透镜4的正面部33上的线加热器5由于由线状的图
19形形成,所以在光透射灯透镜4的正面部33时,能够将光的损失和配光的影 响抑制到最小限度。并且,由于使用将半导体型光源12作为光源的灯单元2, 所以从灯单元2照射光的宽度小。由此,宽度小的光通过线加热器5的线状的 图形和图形之间,从而能够进一步防止光的损失和配光的影响。
并且,来自半导体型光源12的光几乎不发生热,所以在灯透镜4上容易 附着雪或水或水雾。这种场合,通过手动开关或者/以及自动开关,并借助于 供电部50以及延长部6对转印设置在灯透镜4的正面部33上的线加热器5 供给电流。
当对线加热器5供给电流时,则由于线加热器5的电阻,线加热器5发热。 利用该线加热器5的发热作用,从而灯透镜4变暖,防止在灯透镜4上附着雪 或冰或水雾,或者融化或者除去附着在灯透镜4上的雪或冰或水雾。其结果, 能够防止从灯透镜4的正面部33照射的光的损失。
此时,通过融化灯透4竟4的正面部33中的与加热器用导电性膏19对应处 的雪或水,从而该融化了的雪或冰在灯透镜4的正面部33的表面上滑动,以 所谓的雪崩现象,从灯透镜4的正面部33的表面上剥离并使附着在灯透镜4 的正面部33中的与加热器用导电性膏19不对应的位置上的雪和冰落下。其结 果,能够可靠地除去附着在灯透镜4上的雪或冰或水雾。
在线加热器5的发热作用中,当该线加热器5的发热温度达到规定温度, 则利用温度控制部的温度控制作用,控制对线加热器的电流供给,线加热器5 的发热温度保持在规定温度附近。其结果,能够保护耐热温度低的树脂制的灯 透镜4免受过热影响。
在防止在灯透4竟4上附着雪或冰或水雾,以及融化或者除去附着在灯透镜 4上的雪或水或水雾后,利用手动开关或者/以及自动开关,遮断对设于灯透镜 4上的线加热器5的电流供给。
涉及本实施例1的车辆用灯具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和作用,以下,对其效 果进行说明。
涉及本实施例1的车辆用灯具的连接器26通过由扣眼端子板29的一次铆 接固定阳终端28和供电部50再由树脂板27的二次铆接固定该阳终端28和供 电部50和扣眼端子板29而成。由此,涉及本实施例1的车辆用灯具与由扣眼
20端子板(铆接工具)的铆接固定阳终端和供电部而成的连接器、或者有扣眼端 子板(铆接工具)固定树脂制的基体和终端和供电部而成的连接器相比,通过扣眼端子板29的一次铆接固定和树脂板27的二次铆接固定,从而能够提高供 电部50和连接器26的铆接固定强度。尤其是,涉及本实施例1的车辆用灯具由于在线加热器5和供电部50的 之间设有由延长用薄膜24以及延长用导电性膏25构成的延长部6,所以不要 电气配线。其结果,涉及本实施例1的车辆用灯具与供电部由电气配线构成的 车辆用灯具相比,能够使制造成本廉价。另外,在转印在灯透镜4上的线加热 器5因电气配线的重量从灯透镜4剥离或者负载施加在线加热器5上,或者灯 透镜4因电气配线受伤等的耐久性方面没有问题。而且,涉及本实施例1的车辆用灯具,利用设于线加热器5和供电部50 之间的延长部6,能够将线加热器5和供电部50维持电连接的同时,分别设 置在灯透4竟4的别个的分离的位置上、例如灯透4竟4的正面部33和侧壁部34 上。其结果,涉及本实施例1的车辆用灯具能够将线加热器5设置在灯透镜4 中的光照射的部分上即、正面部33上,将供电部50设置在灯透镜4中的不显 眼的部分上,即、不照射光的部分、无需设有线加热器5的部分,例如能够i殳 于安装在灯壳体上的侧壁34上。由此,涉及本实施例1的车辆用灯具由于无 需将供电部50设置在灯透镜4中的显眼的部分即、正面部33上,所以能够解 决尤其是灯透镜4主视中的美观不良和外观不良等的问题,另外,由于无需将 线加热器5^i殳置到灯透镜4中的不显眼的部分即、侧壁部34上,所以还能够 解决制造成本和^^电方面的问题。尤其是,涉及本实施例1的车辆用灯具由于通过设于线加热器5和供电部 50之间的延长部6,从而能够将线加热器5和供电部50分别固定在灯透镜的 别个的分离的位置上,因而能够可靠且容易地将线加热器5转印在灯透4竟4 上。即、将线加热器5和具有宽度比该线加热器5的宽度宽的供电部50邻接 并转印在灯透镜4上是困难的。但是,涉及本实施例1的车辆用灯具,由于无 需将线加热器5和具有宽度比该线加热器5的宽度宽的供电部50邻接并固定 在灯透镜4上,所以能够将线加热器5可靠且容易地转印在灯透镜4上。而且,涉及本实施例1的车辆用灯具,由于在延长部6的延长用薄 膜24中的与灯透镜4相对侧的面的一部分上设置了粘接部54,所以利用该一部分 的粘接部54,从而能够将延长部6的延长用薄膜24可靠粘接在灯透镜4的正 面部33的内面上,且无损美观性和外观。即、在将延长部6的延长用薄膜24 整体粘接在灯透镜的正面部33的内面曲面上很困难、有损美观和外观,另夕卜, 没有将延长部6的延长用薄膜整体24粘接在灯透镜4的正面部33的内面上的 场合,担心负载施加在线加热器5的粘接剂18上,线加热器5从连续平面的 图4的正面部33的内面剥离。但是,涉及本实施例1的车辆用灯具由于将延 长部6的延长用薄膜24的一部分粘接在灯透镜4的正面部33的内面上,所以 能够将延长部6的延长用薄膜24可靠粘接在灯透镜4的正面部33的内面上, 且不会损害美观和外观。并且,涉及本实施例1的车辆用灯具,线加热器5由基体薄膜(加热器用 薄膜)17和加热器用导电性膏19构成,另一方面,延长部6由延长用薄膜24 和延长用导电性膏25构成,另外,供电部50由供电用薄膜51和供电用导电 性膏49构成。由此,涉及本实施例1的车辆用灯具能够用相同工序制造线加 热器5的基体薄膜(加热器用薄膜)17和延长部6的延长用薄膜24以及供电 部50的供电用薄膜51,以及线加热器5的加热器用导电性膏19和延长部6 的延长用导电性膏25以及供电部50的供电用导电性膏49,由于不需要新的 制造工序,这样使制造成本廉价。另外,本涉及本实施例1的车辆用灯具由于延长部6的粘接部54设置在 线加热器5側,所以利用该线加热器5侧的延长部6的粘接部54,从而能够 减轻施加在线加热器5的粘接剂18上的负载,这样,能够可靠防止线加热器 5从灯透镜4剥离。再有,涉及本实施例1的车辆用灯具,由于延长部6的延长用导电性膏 25的线图形以及供电部50的供电用导电性膏49的线图形与线加热器5的加 热器用导电性膏19的线图形相比粗且短,所以延长部6的延长用导电性膏25 的线图形以及供电部50的供电用导电性膏49的线图形的电阻值与线加热器5 的加热器用导电性膏19的线图形的电阻值相比小,这样,在延长部6的延长 用导电性膏25的线图形以及供电部50的供电用导电性膏49的线图形中不会 升温,能够将电流供给到线加热器5。其结果,涉及本实施例1的车辆用灯具22能够实现省电化,并且即使在线加热器5的加热器用导电性膏19上电连接延 长部6的延长用导电性膏25和供电部50的供电用导电性膏49,也不会对线 加热器5的加热器用导电性膏19的线图形(该线图形由于线细且长,所以要 将必要场所整体做成一体的电阻值存在限制)的电阻值设计有影响。 实施例2图17以及图18表示涉及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的实施例2。图中,与图1~ 图16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部件。以下,对涉及本实施例2的车辆用灯具进行 说明,涉及本实施例2的车辆用灯具如图17以及图18所示,连接器26包括 组装在供电部50的供电用薄膜51的一面的供电用导电性膏49上的阳终端28; 以及铆接上述阳终端28和上述供电部50的树脂玲反27。以下,对供电部50和连接器26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在上述供电 部50的两根上述供电用导电性膏49上安装两个上述阳终端28的固定部57。 此时,预先^f吏上述供电部50的通孔63和上述阳终端28的通孔对齐。从上述 供电用薄膜51侧使上述树脂板27的铆接凸部56插通到上述供电部50的通孔 63以及上述阳终端28的上述通孔60中(参照图17)。此时,上述供电部50的一面上。接着,压碎上述树脂板27的上述铆接凸部56的前端部。其结果,在上述 树脂板27的已压碎的上述铆接凸部56的前端部之间铆接安装上述供电部50 和两个上述阳终端28。由此,上述供电部50和两个阳终端28由上述树脂板 27的铆接被固定(参照图18)。此时,上述供电部50以及两个上述阳终端28 和上述树脂板27相互被一体固定。另外,上述供电部50的两根上述供电用导 电性膏49和两个上述阳终端28的上述固定部57电连接。并且,如图18所示,在用上述肋30包围的上述树脂板27的一面上以覆 盖两个上述阳终端28的上述固定部57以及上述连接部58的一部分以及上述 供电部50的上述供电用薄膜51以及上述供电用导电性膏49以及上迷树脂板 27的已压^"的上述铆接凸部56的前端部的方式^L有例如由硅构成的密封剂 31。上述密封剂31覆盖作为电连接部分的两根上述供电用导电性膏49以及两个上述阳终端28的上述固定部57并进行电绝缘的同时保护免受来自外部的冲 击。再有,在上述供电用薄膜51的一面上设有保护膜的场合,在作为电连接 部分的两根供电用导电性膏49中的组装两个上述阳终端28的上述固定部57 的部分上不设有保护膜。由此,组装上述供电部50的上述供电用薄膜51和两 根上述供电用导电性膏49和上述连接器26的上述树脂板27以及两个上述阳 终端28。涉及本实施例2的车辆用灯具如上所述构成,所以能够得到与涉及上述实 施例1的车辆用灯具几乎相同的作用效果。尤其是,涉及本实施例2的车辆用 灯具由于连接器26通过由树脂板(铆接工具)27固定阳终端28和供电部50 而成,所以与利用金属制的扣眼端子板(铆接工具)的铆接固定阳终端和供电 部而成的连接器相比,能够提高供电部50和阳终端28的铆接固定强度。并且, 涉及本实施例2的车辆用灯具由于通过树脂板(铆接工具)27的铆接固定阳 终端28和供电部50,所以与通过扣眼端子板(铆接工具)的铆接固定树脂制 的基体和阳终端和供电部而成的连接器相比,能够减轻零件数量,这样,能够 使制造成本廉价。以下,对上述实施例l、 2以外的例子进行说明。在上述实施例1、 2中, 将线加热器5设置在灯透镜4的正面部33的内面上。但是,在本发明中,还 可以将线加热器5设置在灯透镜4的外面或者内外两面上。另外,在上述实施例l、 2中,将线加热器5设置在灯透镜4的正面部33 的内面上。但是,在本发明中,还可以在线加热器中形成高温发热部和低温发 热部的至少两个发热部。再有,在上述实施例1、 2中,对用在汽车C的头灯1L、 1R的灯透4竟4 中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在本发明中,还可以用在汽车C的透镜1L、 1R 以外的车辆用灯具例如,停车灯等的信号灯,转向灯等的照明灯、前组合灯、 后组合灯等的灯透镜中。再有,在上述实施例1、 2中,作为将光通过上述灯透镜4的正面部33 照射到外部的光照射部,对将半导体型光源12作为光源的投影类型的灯单元 2进行了说明。但是,在本发明中,作为光照射部,还可以是上述灯单元2以 外的光照射部,例如光源为半导体型光源或HID等的放电灯或卤素灯或白炽24灯,即投影类型或反射类型及直射类型的灯单元,或者,在投影类型或反射类型或直射类定的车辆用灯具中,组合半导体型光源或HID灯的;^文电灯或者卤 素灯或白炽灯的光源、以及该光源和反射面。再有,在上述实施例l、 2中,在加热器5和供电部50之间_没置了延长部 6。但在本发明中,还可以在在加热器5和供电部50之间不设置延长部6。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灯具,灯透镜做成融雪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划分灯室的灯壳体以及上述灯透镜;配置在上述灯室内且将光通过上述灯透镜照射到外部的光照射部;通过转印而设置在上述灯透镜中的来自上述光照射部的光透射的部分上的线加热器;一体设置在上述线加热器上并对上述线加热器供给电流的供电部;设置在上述供电部上并与电源侧的连接器电连接的连接器,上述线加热器构成为包括基体薄膜;设置在上述基体薄膜的一面上的粘接剂;以线图形形成在上述基体薄膜的另一面上且通过供给电流从而进行发热的加热器用导电性部件;以覆盖上述线加热器用导电性部件的方式设置在上述基体薄膜的另一面上的保护膜,且该线加热器是至少上述基体薄膜切成仿形上述加热器用导电性部件的线图形的图形,使上述粘接剂粘接在上述灯透镜上并使线图形的上述加热器用导电性部件转印在上述灯透镜上的转印式线加热器,上述供电部构成为包括一体设置在上述基体薄膜上的供电用薄膜;以线图形形成在上述供电用薄膜的一面上且一端与上述加热器用导电性部件电连接的供电用导电性部件,上述连接器构成为包括组装在上述供电用薄膜的一面的上述供电用导电性部件上的终端;铆接了上述终端和上述供电部的扣眼端子板;以及铆接了上述终端和上述供电部及上述扣眼端子板的树脂板。
2. —种车辆用灯具,灯透镜做成融雪结构,其特征在于, 具备划分灯室的灯壳体以及上述灯透镜; 配置在上述灯室内且将光通过上述灯透镜照射到外部的光照射部; 通过转印而^:置在上述灯透镜中的来自上述光照射部的光透射的部分上 的线加热器;一体设置在上述线加热器上并对上述线加热器供给电流的供电部; 设置在上述供电部上并与电源侧的连接器电连接的连接器, 上述线加热器构成为包括基体薄膜;设置在上述基体薄膜的一面上的粘接剂;以线图形形成在上述基体薄膜的另 一面上且通过供给电流从而进行发热 的加热器用导电性部件;以覆盖上述线加热器用导电性部件的方式^:置在上述 基体薄膜的另一面上的保护膜,且该线加热器是至少上述基体薄膜切成仿形上 述加热器用导电性部件的线图形的图形,使上述粘接剂粘接在上述灯透镜上并 使线图形的上述加热器用导电性部件转印在上述灯透^;上的转印式线加热器, 上述供电部构成为包括 一体设置在上述基体薄膜上的供电用薄膜;以线 图形形成在上述供电用薄膜的一面上且一端与上述加热器用导电性部件电连 接的供电用导电性部件,上述连接器构成为包括组装在上述供电用薄膜的一面的上述供电用导电 性部件上的终端;以及铆接了上述终端和上述供电部的树脂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线加热器和上述供电部之间设有规定长度的延长部, 上述延长部构成为包括在上述基体薄膜和上述供电用薄膜之间一体设有 规定长度量的延长用薄膜;以线图形形成于上述延长用薄膜的一面上并且两端 分别与上述加热 电性部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车辆用灯具,目的是在现有的车辆用灯具中解决供电部和连接部的铆接固定。本发明的连接器(26)构成为包括组装在供电部(50)的供电用薄膜(51)的一面的供电用导电性膏(49)上的阳终端(28);铆接了该终端(28)和供电部(50)的扣眼端子板(一次铆接工具)(29);以及铆接了该阳终端(28)和供电部(50)和扣眼端子板(29)的树脂板(二次铆接工具)(27)。其结果,本发明通过扣眼端子板(29)的一次铆接的固定和树脂板(27)的二次铆接的固定,从而能够提高供电部(50)和连接器(26)的铆接固定强度。
文档编号F21S8/10GK101629690SQ200910159810
公开日2010年1月20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14日
发明者井上寿佳, 德永裕人, 村桥克广 申请人:市光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