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路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5107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Led路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照明技术,尤其涉及一种LED路灯。
背景技术
LED灯具有寿命长、省电力的特点,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照明领域,尤其是路灯照 明丄ED路灯因其出光容易控制,现有技术中,其照射区域多被设计成一矩形光斑,强调光斑 区域的照度;按传统的路灯设置方式,应用到实际的道距照明时,路面显示的是一个个的斑 点,远离路灯的区域产生明显的盲区,照明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无明显盲区的LED 路灯。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LED路灯,其特征在于该LED路灯至少具有一列沿道路宽度方向排列的LED发光 模组;远离LED路灯灯杆一端的LED发光模组的功率大于靠近LED路灯灯杆一端的LED发 光模组的功率。 LED路灯,其特征在于所述LED发光模组具有三个即L1、L2和L3,L1、L2和L3沿 道路宽度方向排成一列,LI靠近LED路灯灯杆,L2位于中间,L3远离LED路灯灯杆;L1、L2 和L3之间的功率关系为L1的功率〈L2的功率〈L3的功率。 LED路灯,其特征在于30W ^ Ll的功率〈60W, L2的功率=60W,60W〈L3的功率 S爾。 LED路灯,其特征在于该LED路灯之出光面沿道路行车方向向前倾斜7. 5°至 22° 。按现有的发光二极管制造水平,LED路灯的显色性明显低于传统路灯,该角度可以减 少司机或行人直接看到路灯出光面的机率,减小因光线过冷或过于剌眼给路人带来的不舒 服感。 LED路灯,其特征在于LED路灯具有二列沿道路宽度方向排列的LED发光模组,即 LA和LB,与LB相比LA位于道路行车方向的前向,LA全列总功率与LB合列总功率之间的 关系为LA全列总功率〈LB全列总功率。 LED路灯,其特征在于LB全列总功率=120W, LA全列总功率=90W。 LED路灯,其特征在于所述LED发光模组还包括底柱,所述底柱呈圆柱状,所述底
柱包括前端、中端和尾端,所述前端的直径大于所述中端的外径,所述中端的外径大于所述
尾端的直径;所述LED发光板通过紧固件连接于所述底柱之前端的端部,所述LED发光板的
反面与所述前端的端部之间还具有导热胶层;所述LED发光模组还包括螺母,所述中端靠
近尾端的一侧具有外螺纹,所述螺母通过所述外螺纹连接于所述中端;所述LED发光模组
还包括散热环,所述散热环以过盈方式套设于所述底柱的尾端;所述散热环在轴向上不同
3的截面具有相同的形状,所述散热环的外表面均布多个呈放射状的散热翅。
LED路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环多于一个,各散热环之间具有隔套;各个散热
环的长度相同;所述尾端长度大于所述中端的长度,所述尾端的长度大于所述前端的长度;
所述前端的直径大于所述LED发光板之发光部位的面积;所述散热翅由根部向端部分裂为
多个子散热翅;所述分裂为多级树状分裂;所述外螺纹为细牙螺纹,所述螺母是与所述外
螺纹相匹配的圆螺母。 本发明的LED路灯,通过模组间功率的配置,实现不同距离路面照度的平衡,与现 有技术相比,具有路面无明显盲区的特点。


图1是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之出光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散热模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参考图1、图2,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 是一种LED路灯,该LED路灯有二列沿道路宽度方向排列的LED发光模组;每一列LED发 光模组中远离LED路灯灯杆一端的LED发光模组的功率大于靠近LED路灯灯杆一端的LED 发光模组的功率。其中一例LED发光模组中,LED发光模组具有三个即L1、L2和L3, L1、L2 和L3沿道路宽度方向排成一列,LI靠近LED路灯灯杆,L2位于中间,L3远离LED路灯灯 杆;L1、L2和L3之间的功率关系为L1的功率〈L2的功率〈L3的功率。本实施例中的具体 功率数为L1的功率=30W, L2的功率=60W, L3的功率=90W。该LED路灯之出光面沿道路 行车方向向前倾斜7.5。至22° 。按现有的发光二极管制造水平,LED路灯的显色性明显 低于传统路灯,该角度可以减少司机或行人直接看到路灯出光面的机率,减小因光线过冷 或过于剌眼给路人带来的不舒服感。LED路灯具有二列沿道路宽度方向排列的LED发光模 组,即LA和LB,与LB相比LA位于道路行车方向的前向,LA全列总功率与LB合列总功率之 间的关系为LA全列总功率〈LB全列总功率。LB全列总功率=180W, LA全列总功率=120W。 前述的L1、L2、L3即为LB,本实施例中,LA也具有LED发光模组,按距离路灯灯杆由近到远 的顺序,功率分别为20W、40W、60W。 参考图3,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一种LED发光模组,是前述第一个实施例之 LED路灯的LED发光模组,但前述第一个实施例中的发光模组并不限于此,本实施例的LED 发光模组包括LED发光板101 ;该LED发光模组还包括底柱102,所述底柱102呈圆柱状,所 述底柱102包括前端1021、中端1022和尾端1023,所述前端1021的直径大于所述中端1022 的外径,所述中端1022的外径大于所述尾端的直径1023 ;所述LED发光板101通过螺丝钉 连接于所述底柱102之前端1021的端部,所述LED发光板101的反面与所述前端1021的 端部之间还具有导热胶层107 ;该LED发光模组还包括螺母103,所述中端1022靠近尾端的 一侧具有外螺纹,所述螺母1022通过所述外螺纹连接于所述中端1022,当然根据与外部结 构件106连接要求的不同,所述外螺纹也可以制成全牙,即在整个中端的长度上均有外螺 纹,比如外部结构件106之安装孔之间有定位要求时,可以制成仅中端1022的尾部有螺纹,无定位要求时,可以制成中端1022长度上均有螺纹,所说的外部结构件106可以是LED路 灯灯体或LED发光模组安装板;该LED发光模组还包括散热环104,所述散热环104以过盈 方式套设于所述底柱102的尾端1023 ;所述散热环104在轴向上不同的截面具有相同的形 状,所述散热环104的外表面均布多个呈放射状的散热翅;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环104为 二个,二个散热环104之间具有隔套105 ;当然根据散热要求的不同,所述散热环104也可 以多于二个;本实施例中,二个散热环104的长度相同;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柱102之尾端 1023长度大于所述中端1022的长度,所述尾端1023的长度也大于所述1021前端的长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柱之前端1021的直径大于所述LED发光板101之发光部位(图中最下 端端部网格剖面线的部位)的面积;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翅由根部向端部分裂为多个子散 热翅,所述分裂为多级树状分裂;所述外螺纹为细牙螺纹,所述螺母103是与所述外螺纹相 匹配的圆螺母。
权利要求
一种LED路灯,其特征在于该LED路灯至少具有一列沿道路宽度方向排列的LED发光模组;远离LED路灯灯杆一端的LED发光模组的功率大于靠近LED路灯灯杆一端的LED发光模组的功率。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路灯,其特征在于所述LED发光模组具有三个即L1、L2 和L3, Ll、 L2和L3沿道路宽度方向排成一列,LI靠近LED路灯灯杆,L2位于中间,L3远离 LED路灯灯杆;L1、 L2和L3之间的功率关系为Ll的功率〈L2的功率〈L3的功率。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路灯,其特征在于 30W ^ Ll的功率〈60W,L2的功率=60W 60W〈L3的功率^ 90W。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路灯,其特征在于该LED路灯之出光面沿道路行车方 向向前倾斜7. 5°至22° 。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ED路灯,其特征在于LED路灯具有二列沿道路宽度方向排 列的LED发光模组,即LA和LB,与LB相比LA位于道路行车方向的前向,LA全列总功率与 LB合列总功率之间的关系为LA全列总功率〈LB全列总功率。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ED路灯,其特征在于LB全列总功率=120W, LA全列总功率 =90W。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路灯,其特征在于所述LED发光模组还包括底柱,所述 底柱呈圆柱状,所述底柱包括前端、中端和尾端,所述前端的直径大于所述中端的外径,所 述中端的外径大于所述尾端的直径;所述LED发光板通过紧固件连接于所述底柱之前端的 端部,所述LED发光板的反面与所述前端的端部之间还具有导热胶层;所述LED发光模组还 包括螺母,所述中端靠近尾端的一侧具有外螺纹,所述螺母通过所述外螺纹连接于所述中 端;所述LED发光模组还包括散热环,所述散热环以过盈方式套设于所述底柱的尾端;所述 散热环在轴向上不同的截面具有相同的形状,所述散热环的外表面均布多个呈放射状的散 热翅。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LED路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环多于一个,各散热环之间具有隔套;各个散热环的长度相同;所述尾端长度大于所述中端的长度,所述尾端的长度大于所述前端的长度;所述前端的直径大于所述LED发光板之发光部位的面积;所述散 热翅由根部向端部分裂为多个子散热翅;所述分裂为多级树状分裂;所述外螺纹为细牙螺 纹,所述螺母是与所述外螺纹相匹配的圆螺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道路照明技术,尤其涉及一种LED路灯。该LED路灯至少具有一列沿道路宽度方向排列的LED发光模组;远离LED路灯灯杆一端的LED发光模组的功率大于靠近LED路灯灯杆一端的LED发光模组的功率。本发明提供一种盲区不明显的LED路灯。
文档编号F21Y101/02GK101782209SQ20101011534
公开日2010年7月21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28日
发明者李金明 申请人:东莞市万丰纳米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