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7699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涉及背光组件。更具体地,示例性实施方式涉及能够提 高光效率并保持均勻显示亮度的背光组件。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IXD”)设备是应用最广泛的各种类型的平板显示设备的一种。IXD 设备包括其上形成有产生电场的电极(如,第一像素电极和第二像素电极)的显示基板、 以及相对基板。相对基板定位为与显示基板相对。此外,LCD设备包括介于显示基板和相 对基板之间的液晶(“LC”)层,并且两个基板和LC层一起形成LCD设备的LCD面板部分。 IXD设备通过对IXD面板中产生电场的电极施加电压、从而在LC层上产生电场来显示图像。 该电场控制LC层中的LC分子的方向,这会影响从其中穿过的光的偏振。由于LCD设备的LCD面板是自身不能发光的非发光设备,因此LCD设备需要光 源来显示图像。IXD设备中常用的光源包括例如发光二极管(“LED”)、冷阴极荧光灯 (“CCFL”)、平面荧光灯(“FFL”)等。将光源并入与IXD面板相邻设置的背光组件中。传统的IXD设备通常采用侧光式 (edge illumination type)背光组件。侧光式背光组件包括多个LED和导光板(“LGP”)。 LED沿着LGP的一侧设置。在侧光式背光组件中,沿着LGP —侧的LED发射光,并且所发射 的光入射到LGP中。然后,LGP引导从LED提供的光穿过LGP,使得该光入射到LCD面板中。 光从LED的发光表面传播到LGP的一侧(入射表面)的距离被称为“入射光距离”。由于 LGP的伸缩性(可根据周围空气的环境温度和湿气含量收缩或膨胀),所以入射光距离并不 保持不变。在该背景技术部分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本发明背景的理解,因此其可 以包括不构成现有技术的信息,该现有技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公知的。

发明内容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侧光式背光组件,在该侧光式背光组件中,发光二极管的发光 表面与导光板的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因此,背光组件包括多个点光源、导光板(“LGP”)和所提供的印刷电路板 (“PCB”)。点光源发射光并排列在第一方向上。LGP具有光入射到其上的光入射面、从光 入射面的边缘部分延伸的侧面、以及从侧面向其内部形成的固定沟槽。PCB包括点光源设 于其中的点光源设置部、从点光源设置部沿基本上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的延伸 部、以及固定在延伸部的端部的突起。PCB的突起与LGP的固定沟槽相接合。根据另一方面,背光组件包括多个点光源、光源模块盖、LGP和收纳件。点光源在 第一方向上发射光。光源模块盖包括用于固定点光源的光源固定部、从光源固定部延伸的 延伸部以及形成在延伸部处的LGP固定部。LGP具有邻近点光源设置的光入射面、从光入 射面的短边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侧面、从光入射面的长边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光出射面、以及与光出射面相对以将在光入射面进入LGP的光漫射和反射的光反射面。收纳件包括支 撑光源模块盖和LGP的底板以及形成在底板的边缘处的侧壁。容纳LGP固定部的固定沟槽 形成在LGP的侧面,并且光源模块盖与LGP重叠,并独立于底板移动。在说明书和附图中将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上述的以及其它的特征和优点将会变 得更加显而易见,其中图1是示出了包括传统侧光式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LCD”)设备的透视图;图2是沿着图1的IXD设备的1-1’线截取的截面图;图3是示出了入射光从光源模块传播的距离和光入射效率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包括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背光组件的IXD设备的分解透 视图;图5是示出了第一和第二光源模块与导光板之间的接合关系的透视图;图6是示出图4中“A”部分的放大透视图;图7A是沿着图6的11-11’线截取的局部截面图;图7B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背光组件的局部截面图;图7C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背光组件的局部截面图;图8A和图8B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背光组件的局部透视图;图9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背光组件的透视图;图10是示出图4的模具框架的平面图;以及图11是示出图10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文将参照示出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附图来更全面地描述本发明。然而,本发明可 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解释为局限于本文所阐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更确 切地,提供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以使本公开详尽,以及将本发明的范围传达给本领域技术 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可将层和区域的尺寸和相对尺寸放大。应当理解,当提及一个元件或层被“连接至”或“接合至”另一个元件或层或置于 另一个元件或层“之上”时,该元件或层可以直接地连接至或接合至另一个元件或层、或直 接置于另一个元件或层之上,或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或层。相反,当提及一个元件“直接连接 至”或“直接接合至”另一个元件或层或“直接置于另一个元件或层之上”时,则不存在中间 元件或层。贯穿全文,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 一个或多个相关列出项的任意和所有组合。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文中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不同的元件、组 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是这些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局限于这些术语。这 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区分 开。因此,以下所讨论的第一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在不背离本发明公开的教导的情况 下可称为第二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
为了便于描述,可在本文中使用表示空间关系的术语(诸如“在...下方”、 “在...下面”、“下部的”、“在...上面”、“上部的”等),来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 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之间的关系。应当理解,除了图中示出的方向之外,这些表示空间关系 的术语旨在涵盖设备在使用或操作时的不同方向。例如,如果图中的设备被翻转,则被描 述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的下面”或“在其它元件或特征的下方”的元件也可定位成在其它 元件或特征的“上面”。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面”根据方向可涵盖“在...上面”和 “在...下面”两个方向。设备也可以为其它方向(旋转90度或者其它的方向),本文中所 使用的空间关系描述语则做相应解释。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仅为了描述具体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非旨在限制本 发明。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a)”、“一个(an)”和“该(the) ”旨在也包括复数形 式,除非上下文中明确地做了相反表示。应进一步理解,当术语“包括(comprise)”和/或 “包含(comprising) ”用在本说明书中时,其说明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 和/或组件等,但并不排除存在或增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 件等和/或其组。本文参考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理想示例性实施方式(和中间结构)的截面图描述 了示例性实施方式。因此,例如由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导致的示意图的形状的变化是允许 的。因而,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应解释为局限于本文所示的区域的特定形状,而应包括由例 如制造导致的形状的偏差。例如,被示为直角的注入区域通常具有圆形或曲线特征和/或 注入浓度在其边缘处具有梯度,而并非从注入区域到非注入区域的二位变化。同样地,由注 入形成的掩埋区域可以导致掩埋区域和通过其发生注入的表面间的区域中的少许注入。因 此,在图中示出的区域实际上是示意图,并且区域的形状并不旨在示出设备的区域的实际 形状,也并不旨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除非另外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与相关技 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具有相同的含义。应当进一步理解,诸如在通常使用 的词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当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领域的上下文中的意思一致的含 义,而不解释为理想的或过于正式的含义,除非本文中清楚地进行了这样的限定。下文中,将参照图1至图10详细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包括传统侧光式背光组件191的液晶显示(“IXD”)设备100的透视 图。图2是沿着图1的IXD设备100的1-1’线截取的截面图。参照图1和图2,导光板(“LGP”) 150具有从光源模块170产生的光入射到其上 的光入射面151、与光入射面151相对的相对面152、将光入射面151和相对面152相连接 以向LCD面板发射光的光出射面153、以及与光出射面153相对的反射面154。LGP 150将由光源模块170产生的光从光源模块170引导向IXD面板,其中该光源 模块设置在LGP 150的第一侧。入射在LGP150的光入射面的光进入且穿过LGP 150,并到 达LGP 150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当光以不小于LGP 150的阈值角度的表面入射角到达LGP 150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时,这样的光不向LGP 150的外部发射,而是在LGP 150的表面被全 反射。这种反射光均勻地分散在LGP150的内部。在这种情况下,LGP 150可具有平板形状。 LGP 150可包括透光材料,如基于塑料的材料。适合于LGP 150的材料的例子包括诸如聚甲 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耐热性优于PMMA的聚碳酸脂(PC)的丙烯酸树脂。
光源模块170包括向LGP 150的光入射面发射光的多个点光源171、以及向点光 源171施加驱动功率的多个电路图案形成于其中的点光源印刷电路板(“PCB”)172。一个 点光源PCB 172设置在LGP 150的第一侧,而另一个点光源PCB 172设置在LGP 150的第 二侧。点光源171可以是发光二极管(“LED”)。在这种情况下,光源模块170可包括多个 LED 171和用于驱动这多个LED 171的PCB 172。LED 171安装在PCB 172上。电连接至每 个LED 171以向LED 171施加驱动电流的多个电路图案(未示出)则形成在PCB 172上。 PCB 172可具有沿第一方向DIl有两个短边并且沿第二方向DI2有两个长边的矩形形状。LED 171沿PCB 172的长边彼此间隔开地设置在PCB 172上。例如,每个LED 171 可包括白色LED。对于另一个实例,每个LED171可包括红色LED、绿色LED和蓝色LED。在 这种情况下,红色LED、绿色LED和蓝色LED被组合而发出白光。为了便于描述,假设LED 171是白色LED。在光源模块170和收纳件180相互固定的结构中,由于LGP 150可根据环境温度 和湿气含量的变化而收缩或膨胀,因此入射光从LED 171传播到光入射到其上的LGP 150 的光入射面151的距离会发生变化。入射光从LED 171传播到光入射面151的距离(S卩“入射光距离”)优选根据光入 射效率和一组条件(例如,温度或湿度)下的LGP 150的状态来优化,其中光入射效率是光 源发射的光量与入射到LGP 150的面上的光量的比值。然而,尽管对于一组特定的条件可 使入射光距离最优化,但是LGP 150会由于诸如环境温度或湿气含量的外部变量的变化而 收缩或膨胀,使得最优距离不是保持不变而是可变的。特别是,当LGP 150的厚度减小而使 LGP相对较薄时,LGP 150更易受外部变量的影响,从而无法控制入射光距离。例如,当LGP 150吸收由LED 171产生的热量,或者光入射到其上的面的体积(包括LGP 150的光入射 面151)由于湿气含量的增加而膨胀时,光入射面151相对于LED 171的发光面178移动, 从而入射光距离相对于最优距离减小。相反,当光入射到LGP的部分(如光入射面151)的 体积由于较低的环境温度或较低水平的湿气含量而收缩时,入射光距离相对于最优距离增 大。当入射光距离逐渐减小时,光入射效率就会提高。图3是示出光入射效率和设置在光源模块170上的LED 171的发光面178与LGP 150的光入射面151之间的入射光距离的关系的曲线图。光入射效率表示入射到LGP 150 的光入射面151的光量与光源170射出的光量的比值。入射光距离与光入射效率成反比。 如图3所示,当入射光距离逐渐减小时,入射到光入射面151的光的比率增加,而当入射光 距离逐渐增大时,光入射效率迅速减小。因此,当将LGP 150的光入射面151靠近LED 171 设置以提高IXD设备100的光入射效率时,可以增加光入射效率。然而,在这种情况下,LGP 150会由于LED 171产生的热量而膨胀,使得LGP 150 的光入射面151可能接触LED 171的发光面178。结果,LED 171会由于LGP 150的光入射 面151和LED 171的发光面178之间的相互摩擦而损坏。另外,当LGP 150的光入射部分 热胀冷缩而变弯曲,或使得设置在LGP 150的光入射部分处的光学片的端部变弯曲或卷曲 时,就会引起诸如显示质量劣化的可靠性问题。LGP 150或设置在LGP 150上的光学片的弯 曲和/或卷曲会导致光泄漏或亮度不均勻,从而导致显示质量的劣化。即,基于入射光距离 的光入射效率和可靠性问题存在折中的关系。因而,如果要获得满足光源的光入射效率和 LCD设备100的可靠性的最优入射光距离,优选的是保持该最优入射光距离不变。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包括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设备200的 分解透视图。除了背光组件191的结构之外,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LCD设备200包括与图1 的LCD设备100实质相同的元件。即,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LCD面板200包括LCD面 板组件120和背光组件191。LCD面板组件120包括LCD面板123、芯片膜封装(chip filmpackage) 126、源印刷 电路板(“PCB”)U8等。IXD面板123包括下部显示板122、与下部显示板122相对的上部显示板124、以 及介于下部显示板122和上部显示板IM之间的液晶层(未示出)。LCD面板123设置在 背光组件191之上,以通过使用由背光组件191提供的光来显示图像信息。芯片膜封装1 可连接至形成在下部显示板122上的数据线(未示出),从而为每 条数据线提供数据驱动信号。栅极驱动部可连接至形成在下部显示板122上的每条栅极线 (未示出),从而为每条栅极线提供栅极驱动信号。对于一个实例,栅极驱动部可形成在集 成电路中。对于另一实例,栅极驱动部可形成在芯片膜封装126中。可选地,用于对输入到 数据驱动部的栅极驱动信号和输入到芯片膜封装126的数据驱动信号进行处理的各个驱 动元件可安装在源PCB 1 上。背光组件191包括光学片140、模具框架130、导光板150,反射板160、第一光源 模块170a、第二光源模块170b (图幻、下部收纳件180等。描述光学片140、反射板160和 模具框架130将在后文描述。图5是示出第一光源模块170a和第二光源模块170b与LGP150(图1)之间的接 合关系的透视图。参照图4和图5,第一光源模块170a和第二光源模块170b沿着第一方向DI 1分 别设置在LGP 150的第一部分和面对LGP 150的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处。在光设置结构中, 为了向整个显示面板发射均勻的光,可以形成平坦并具有均勻厚度的LGP 150。可选地,LGP 150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此,并且LGP可采用各种形状。LGP 150具有从光源模块170产生的光入射到其上的光入射面151、与光入射面 151相对的相对面152、连接光入射面151和相对面152以向IXD面板发射光的光出射面 153、以及与光出射面153相对的反射面154。下文中,将省略前面参照图1所描述的LGP 150的结构的描述。LGP 150包括连接光入射面151和相对面152的第一侧面155和第二 侧面156。就第一光源模块170a而言的光入射面151和相对面152也分别相当于就设置在 LGP 150的第二侧处的第二光源模块170b而言的相对面和光入射面。在LGP 150的反射面巧4和光出射面153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进一步形成多个漫射 图案(未示出),以将在LGP 150内部传播的光朝着位于LGP 150上部的IXD面板123发 射。为了使从LGP 150发射的光的亮度均勻而在LGP 150的表面处形成的漫射图案,可根 据各漫射图案距第一光源模块170a和第二光源模块170b的距离而形成为具有不同的尺寸 和密度。例如,漫射图案的密度或漫射图案的尺寸随着漫射图案距第一和第二光源模块170 的距离增加而增大,以使从光出射面153发射的光的亮度可以是均勻的。漫射图案可通过 丝网印刷处理或者激光处理来形成,然而,本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用于形成漫射图 案的该处理。例如,可以在LGP 150上形成微细沟槽或者微细突起来形成具有与通过丝网 印刷处理或者激光处理所形成的漫射图案相同的作用和效果的漫射图案。
在图5中,第一光源模块170a和第二光源模块170b中的每一个包括向LGP 150 的光入射面发射光的多个点光源、以及点光源PCB (其中形成有将驱动功率施加至点光源 的多个电路图案)。用于驱动LED 171的PCB 172包括底部基板、形成在底部基板上的电路图案、以 及防止电路图案之间电短路的绝缘层(未示出)。电路图案由被图案化以将驱动电流施加 至LED 171的电材料组成。例如,底部基板根据其厚度和柔韧性可被配置为刚性板或柔性 薄膜型。此外,底部基板可由金属板(未示出)来支撑以有效地辐射由LED 171产生的热 量。在这种情况下,金属板还可以为光源模块170提供机械稳定性。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为了使每个光源模块170的入射光距离一致,在光源模块 170的PCB 172的上表面173上形成突起174。如图5所示,假设第一光源模块170a的PCB 172是具有第一方向DI 1的短边和第二方向DI2的长边的平面,则可在邻近第一光源模块 170a的PCB 172的两个短边的邻近部分形成突起174。例如,突起174可被定位为使其从PCB 172 (其上设置有LED171)朝向LGP 150。 此外,突起174可设置在LED 171的排列区域之外,也就是设置在PCB 172中处于设置在 光源模块170最外部区域的LED 171所位于的部分之外的部分上。此外,可在第二光源模 块170b的PCB 172上以与第一光源模块170a的PCB 172的突起174对称的方式形成突起 174。可通过表面安装方法在焊接过程中将突起174形成在PCB 172上。在这种情况下, 突起174可包括能够焊接的金属材料。可选地,在形成突起174处穿过PCB 172形成穿孔 (未示出),然后通过该穿孔接合一接合件来形成突起174。在这种情况下,突起174可包括 树脂材料。在PCB 172上形成的突起174的数量可在LGP 150的光学特性范围内设定。例 如,可分别在PCB 172的两个端部形成单个突起174。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突 起174的形状是圆柱形。可选地,突起174的形状可以是各种形状,例如矩形、六棱柱形等。为了散发由LED 171产生的热量,可进一步将导热金属材料(如铜(Cu)、铝(Al) 等)的散热板(未示出)粘附至示例性实施方式的PCB 172。可在该散热板上形成散热图 案(未示出)以获得均勻的散热效果。此外,为了允许PCB 172的背面(稍后进行描述)平 滑地移动,可将具有非粘附特性的导热带附在PCB 172的背面上。此外,为了允许PCB 172 的背面(稍后进行描述)平滑地移动,可将具有高导热性的热油脂涂覆在PCB 172的背面 上。下文中,再次参照图4和图5,为了保持光源模块170的入射光距离不变,将说明与 突起174相接合的固定沟槽157。参照图5,在连接LGP 150的光入射面151和相对面152的侧面155和156的端 部形成固定沟槽157(由固定沟槽157a、157b、157c和157d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固定沟 槽157形成在第一侧面的第一端部。固定沟槽157也可形成在第一侧面的两个端部。艮口, 固定沟槽157可形成在与光入射面151和第一侧面彼此相交或相对面152和第一侧面彼此 相交的切线间隔开的位置处。固定沟槽157被定位在使光源模块170的光入射效率最大化的入射光距离。当分 别邻近于光入射面151和相对面152形成的固定沟槽被表示为第一固定沟槽157a和第二固定沟槽157b时,可以以关于穿过LGP 150的中心的虚线对称的方式设置第一固定沟槽 157a和第二固定沟槽157b,该虚线平行第二方向DI2。当光源模块170设置在LGP 150的两端时,可关于第一光源模块170a穿过LGP 150形成第一固定沟槽157a和第三固定沟槽157c,并可关于第二光源模块170b穿过LGP 150形成第二固定沟槽157b和第四固定沟槽157d。图6是示出图4中圈出的“A”部分的 放大透视图。在图6中,放大并示出了突起174和固定沟槽157之间的接合关系。图7A是 沿着图6的11-11’线截取的局部截面图。在图4中,假设第一光源模块170a的对应于第一固定沟槽157a的突起174是第 一突起17如。对应于第一突起17 的第一固定沟槽157a可具有沿第一方向DI 1的宽度 W2和沿第二方向DI2的长度L2。在这种情况下,长度L2大于宽度W2。LGP 150由于其周围环境而在第一方向DIl和第二方向DI2上膨胀。当LGP 150 在第一方向DIl上膨胀时,LGP 150与附着至PCB172的第一突起17 接合并固定,从而PCB 172随着LGP 150的膨胀而移动,并且能够保持入射光距离。当LGP 150在第二方向DI2上 膨胀时,LGP 150在PCB 172上方自由移动。从而,可防止LGP 150的弯曲和收缩。因此, 为了确保LGP 150在第二方向DI2上有膨胀和收缩的空间,长度L2典型地大于宽度WZ0在背光组件191中,第一突起17 的宽度Wl可与第一固定沟槽157a的宽度W2 基本上相同,使得第一突起17 与第一固定沟槽157a的壁相接触,从而它们接合在一起。 可选地,第一突起17 的宽度Wl可略小于第一固定沟槽157a的宽度W2。当LGP 150由于 环境温度、外界空气的湿度等在第一方向DIl上膨胀时,由于第一突起17 和第一固定沟 槽157a的接合,安装有LED 171的PCB 172通过LGP 150的膨胀也在移动,从而可保持入 射光距离不变。由于PCB 172没有被固定至下部收纳件180的底板181,所以LGP 150的光入射面 151与LED 171的发光面178之间的间隔距离(即,入射光距离)基本上可以以不变的方式 保持。即,PCB 172的下表面独立于下部收纳件180的底板181移动,而依赖于LGP 150移 动。因而,LGP 150的光入射面151和LED 171的发光面178之间的距离随着温度和湿度 的变化以不变的方式保持在误差范围内,从而可以以均勻的方式保持LGP 150的光出射面 处的亮度均勻性或亮度强度。另外,突起174的宽度Wl和固定沟槽157的宽度W2可被设置为关于接合偏差具 有最优的关系。例如,穿过LGP 150形成的固定沟槽157的宽度实质上大于突起174的宽 度。在这种情况下,可考虑PCB 172的膨胀率来获得固定沟槽的宽度和突起的宽度。如图6所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固定沟槽157a从第一侧面155向LGP 150的内部凹入。第一固定沟槽157a可具有第一内表面157al、面向第一内表面157al的 第二内表面157a2、以及连接第一内表面157al和第二内表面157a2的连接面157a3。固定沟槽157可以是例如在邻近LGP 150的侧面的区域中穿透LGP 150的孔,使 得突起174能够适合该孔。可选地,如图4、图5及图6所示,固定沟槽157可以是沟槽而不 是孔,以提高组装的简单性。连接面157a3可以是第一突起17 的外表面部分接合其中的 曲面。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连接面157a3可具有弧形曲面,以与具有圆柱形状的第一突 起17 相符合。连接面可具有平坦的表面或各种形状的曲面,并且不局限于本示例性实施 方式。
第一突起17 可形成在PCB 172上对应于第一固定沟槽157a的位置处。S卩,可 以在从位于光源模块170最外部区域的LED 171发射的光的辐射角的外部区域(S卩,盲区) 将第一突起17 定位在PCB 172上。如果PCB沿着方向DIl具有更窄的宽度,第一突起 17 可定位为更靠近邻近光入射面151的区域。此外,为了漫射入射到LGP 150中的光,可 在邻近第一突起17 的第一固定沟槽157a的表面区域上进一步形成多个图案。在这种情 况下,第一突起17 和第一固定沟槽157a被模具框架130(设置在第一固定沟槽157a之 上)覆盖,从而第一固定沟槽157a的表面区域的图案不会影响显示质量。图7A是沿着图6的11-11’线截取的局部截面图。S卩,图7A示出了第一突起17 和第一固定沟槽157a之间的接合关系。图7B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背光组件的局部截面图。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背光组件至少除了突起174和固定沟槽157的接合结构之 外,基本上与图6和图7A的背光组件相同,因此下文中可省略任何重复的详细描述。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突起17 可具有这样的形状,其中诸如弹簧的弹性构 件174-1设置于突起体的外表面。弹性构件174-1的第一端部与第一固定沟槽157a的内 表面157al和157a2相接触,从而可以减小形成LGP 150的第一固定沟槽157a的过程中产 生的加工偏差。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突起17 与第一固定沟槽157a相接触,从而在第一突 起17 与第一固定沟槽157a之间存在弹性。结果,可以保持光源模块170的入射光距离。 此外,由于弹性构件174-1应用于第一突起174a,所以即使PCB收缩,PCB的移位和LGP的 移位将基本上彼此相同。因此,可以容易地保持入射光距离。图7C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背光组件的局部截面图。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背光组件至少除了突起174和固定沟槽157的接合结构之 外,基本上与图6和图7A的背光组件相同。因此,在图7C中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来表示与 图6和图7A中示出的那些相同或相似的组件,从而下文中将省略任何重复的详细说明。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突起17 包括具有彼此面对的突起部的平板状弹性构 件。平板状弹性构件包括形成在PCB 172的上表面上的基底部175a、从基底部17 突起并 延伸到第一固定沟槽157a的第一内侧面157al的第一突起部175b、以及从基底部17 突 起并延伸到第一固定沟槽157a的第二内侧面157a2的第二突起部175c。第一突起部17 和第二突起部175c中的每一个具有与第一内侧面157al和第二内侧面157a2相接触的弯 曲部176。平板状弹性构件的形状不局限于图7C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其可以以各种形 状来形成。平板状弹性构件的弯曲部176与第一固定沟槽157的第一内侧面157al和第二 内侧面157a2相接触,从而防止由于固定沟槽157的加工偏差或外来影响而导致可能出现 的第一突起17 和第一固定沟槽157a之间的间隙的产生。图8A和图8B是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背光组件的局部透视图。图8A和图8B的背光组件至少除了光源模块170和导光板150的接合结构之外, 基本上与图4的背光组件相同,因此可在下文中省略任何重复的详细说明。图8A的背光组件可进一步包括设置在光源模块170 (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171和 PCB 172)的背面上的光源模块盖177。光源模块170和光源模块盖177通过胶带、螺丝等固定在一起。光源模块盖177可 以是易于吸收从LED发出的热量并将多余热量传递到其外部的金属板。也可将诸如银(Ag)的反射材料涂覆在金属板上。在这种情况下,所涂覆的银可将从LED发射的白光反射向LGP 150的光入射面151,从而提高反射效率。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PCB 172中,多个LED 171彼此平行地配置在其中的第一 面,该第一面面向LGP 150的光入射面151。图8B示出了光源模块盖177的结构。参照图8B,光源模块盖177包括支撑部 177-1(其中设置有用于固定LED 171的PCB 172);从支撑部177-1的边缘部分延伸的底部 177-2,从而与LGP 150的反射面IM部分重叠;以及从支撑部177-1的第一部分延伸的接 合部177-3,从而沿着LGP 150的第一侧面155形成。如图8A所示,接合部177-3包括沿着LGP 150的接合沟槽158的内表面158-1延 伸的LGP固定部177-4。由于光源模块盖177的接合部177-3与接合沟槽158相接合,因此 可以不变的方式保持光源模块170的入射光距离。接合部177-3和接合沟槽158的形状不 局限于图8A和图8B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且其可以以多种形状进行变形。图9是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背光组件的透视图。参照图9,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背光组件除了 PCB 172还包括金属支撑结构179之 外,基本上与图4的背光组件相同,因此在下文中可省略任何重复的详细说明。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背光组件的PCB 172可进一步包括金属支撑结构179。金属 支撑结构179包括与LGP 150的反射面IM重叠的水平部分179a、以及从水平部分179a 弯曲以与LGP 150的第一侧面155和第二侧面156相重叠的垂直部分179b。在这种情况 下,突起174可形成在金属支撑结构179的水平部分179a的边缘部分上,以与LGP 150的 固定沟槽157相接合。突起174的形状和位置基本上与之前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同,因此 将省略其细节的描述。因此,突起174形成在金属支撑结构179上,并且水平和垂直部分覆 盖LGP 150,从而以稳定的方式固定LGP 150。图10是示出图4的模具框架的平面图。图11是示出图10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透视图。在下文中,将参照图4、图10和图11详细说明背光组件191的反射板160、光学片 140和下部收纳件180。反射板160设置在LGP 150的反射面IM和下部收纳件180的底板181之间,以 将穿过LGP 150的反射面巧4射出的光朝向其上部反射。在与突起174定位在PCB 172上 的位置对应的部分中形成穿孔161 (见图4)。突起174穿过穿孔161插入,从而提高背光 组件的组装简单性。光学片140设置在LGP 150和IXD面板组件120之间以提高光的效 率。每个光学片可包括光学片体141和形成在光学片边缘处的光学片导槽142。光学片导 槽142与模具框架130(稍后进行描述)的引导突起部相接合以固定光学片体,从而起到防 止光学片体移动的作用。光学片140的结构不局限于该示例性实施方式,光学片140的结 构可根据显示设备的规格进行改变。下部收纳件180可包括具有矩形形状的底板181和从 底板181的边缘延伸的以形成容纳空间的多个侧壁。侧壁可包括沿着第一方向DIl相互平 行彼此面对的第一侧壁182和第二侧壁183,沿着第二方向DI2相互平行彼此面对的第三侧 壁184和第四侧壁185。PCB 172、反射板160、LGP 150和光学板140依次设置在下部收纳 件180的容纳空间中。在图10中,模具框架130包括矩形框架形状的侧边部133、从侧边部133朝着其内部延伸的第一支撑部134(图11)和从侧边部133朝着其内部延伸的第二支撑部135。 IXD面板设置在第一支撑部134的第一面上,光学片140和LGP 150设置在第一支撑部134 的第二面上。在第一支撑部134的第二面上形成第二支撑部135以防止光学片140和LGP 150移动。第二支撑部135的厚度可以基本上与光学片140的厚度和LGP 150的厚度的总 和相等。从第二支撑部135朝着模具框架130的内部突起的引导突起部136可控制光学片 140和LGP 150的移动。例如,模具框架130的引导突起部136插入穿过光学片140的端部 形成的导槽142和穿过LGP 150的端部形成的导槽159中。 反射板160设置在第二支撑部135上。为了固定反射板160,可在第二支撑部135 的第一面上形成固定钉131。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应当解释的是固定钉131形成在第二支 撑部135的引导突起部136上;然而,其并不局限于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例如,固定钉131 可以设置在第二支撑部135的预定位置上。固定钉131插入到反射板160的插入销162中。 此外,在第一支撑部134或第二支撑部135上可形成相对反射板160突起的附加固定钉20。 在这种情况下,附加固定钉20可限制反射板160而将反射板160固定至下部收纳件180的 底板181。固定突起部137形成在模具框架130的拐角部分,并且基本上平行于侧边部133 从第二支撑部135突起。在固定突起部137和侧边部133之间限定了 U形插入空间。下部 收纳件180的第三侧壁184和第四侧壁185插入该插入空间以固定在其上。根据示例性 实施方式,下部收纳件180和模具框架130彼此接合以容纳光学片140、LGP 150和反射板 160。下部收纳件180的第一侧壁182和第二侧壁183以钩的方式与模具框架130相互接 合。下部收纳件180的第三侧壁184和第四侧壁185插入模具框架130的插入空间中,从 而可充分地确保模具框架130和下部收纳件180之间的接合力。上文示意性地描述了本发明,而并不解释为局限于此。尽管已描述了几个示例性 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背离本发明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情 况下,对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多种修改是可行的。因此,所有这样的修改都包括在权利要求 所限定的本发明范围内。因此,可以理解,以上只是示意性地描述了本发明,不应解释为局 限于所公开的特定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且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修改以及其它示例性 实施方式也都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本发明由以下权利要求限定,并且权利要求 的等价物也包括其中。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组件,包括多个点光源,发射光并沿第一方向排列;导光板,具有光入射到其上的光入射面、从所述光入射面的边缘部分延伸的侧面、以 及形成在所述侧面中的固定沟槽,所述固定沟槽向所述导光板的内部延伸;以及印刷电路板,包括所述点光源设于其中的点光源设置部、从所述点光源设置部沿与所 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的延伸部、以及形成在所述延伸部的端部的突起,其中,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所述突起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固定沟槽相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固定沟槽包括两个内表面和连接所述 两个内表面的连接面,所述两个内表面均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向其内部延伸并相互面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连接面为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突起包括外表面,并且所述突起的所述 外表面的一部分与所述固定沟槽的所述连接面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突起包括平板状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 件具有形成在所述印刷电路板的第一表面上的基底部、和分别从所述基底沿所述内表面的 方向延伸的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突起部和所述第二突起部被设置 为彼此面对,以及所述第一突起部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突起部的一部分与所述内表面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突起包括其外表面上的弹性构件,并且 所述弹性构件的第一端部与所述固定沟槽的内表面相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突起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宽度不大于所 述固定沟槽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突起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 固定沟槽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突起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导光板的 厚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组件,其包括多个点光源、导光板(“LGP”)以及印刷电路板(“PCB”)。LGP具有光入射到其上的光入射面、从光入射面的边缘部分延伸的侧面、以及从侧面朝着其内部形成的固定沟槽。该PCB包括点光源沿第一方向设置在其中的点光源设置部、从点光源设置部沿与第一方向实质上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的延伸部、以及固定在延伸部的端部的突起。PCB的突起与LGP的固定沟槽相接合。
文档编号F21V19/00GK102080785SQ20101027922
公开日2011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30日
发明者崔光旭, 朴振熙, 李相勋, 沈成圭, 赵珠完, 辛宅善, 金柱泳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