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8553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灯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灯具。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照明可以分为基础照明、功能照明及重点照明等类型。其中,基础照明 的一般要求是明亮、舒适、无炫光而且照度均勻。功能照明则是在基础照明的基础上附加一 系列对工作区域的照明,它对于阅读、烹饪、个人护理等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好的功能照明 并不只是另外增加一个照明装置那么简单,而应仔细考虑所需的光量并将光源正确定位, 避免多余阴影的干扰,特别要避免刺目光(直接射入眼中的强光)的刺激,并根据工作面的 需求而形成适合的配光曲线。而重点照明是应用光线的集中照射,对室内的雕塑、壁画、鲜 花等进行一系列的效果烘托。而常用的光源,从原理上一般可以分为白炽灯、荧光灯及卤素灯等类型,从形状 上,又可分为点光源、直型灯、U型灯、环形灯等类型。直型灯一般多应用于荧光灯(或称低 压汞灯)。由于荧光灯的功效较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照明场合。各种类型的光源一般都具有与之配合的灯具,但长期以来,人们将照明节能与布 光设计的重点都放在了光源本身上,例如推出了各种节能灯,但却忽视了灯具的节能以及 灯具本身对布光的影响。好的灯具应具有较高的使用效率,可以将光源发出的光尽量多的投射到工作面, 并直接影响到适合的配光曲线的形成,否则,再好的光源经过灯具的损耗也无法充分发挥 其特性。然而,现有的灯具由于长期忽视对结构设计以及材料的研究,造成使用效率低下, 光线照射不合理等缺陷。例如,现有的直型灯灯具,一般包括灯罩、反光单元和光栅装置,但 反光单元的设计不合理,大多只是在直型灯侧面具有反光片,不仅忽略了直型灯上方发出 的光的反射问题,而且对灯具的拆装维护造成不便;而光栅装置一般仅由几根横向光栅片, 或一层透光板组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炫光刺目,但却较大的影响了有效工作面的 光照度,而且无法对配光曲线形成较好的调配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灯具,以提高灯具的整体使用效率,且便 于拆装维护,同时更好的防止炫光,形成适合的配合曲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灯具,包括灯罩、至少一个用于单支直型灯 的反光单元,及光栅装置,所述反光单元位于灯罩和光栅装置之间,所述光栅装置包括沿直 型灯方向纵贯设置的纵向光栅片,位于直型灯位置的侧下方,用于将直型灯向侧下方发出 的光反射向工作面。进一步地,上述灯具还可包括,所述纵向光栅片的高度为20 30毫米。进一步地,上述灯具还可包括,所述纵向光栅片朝向光源方向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灯具还可包括,所述纵向光栅片与受光面的垂直面之间的倾斜角 度为5 15度。进一步地,上述灯具还可包括,所述光栅装置还包括多根横向光栅片,所述纵向光 栅片为两根,所述多根横向光栅片由两根纵向光栅片纵贯连接。进一步地,上述灯具还可包括,所述光栅装置还包括多根横向光栅片,所述纵向光 栅片为两根,所述横向光栅片为竖直设置,且所述横向光栅片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根纵向 光栅片上。进一步地,上述灯具还可包括,所述光栅装置还包括透光板,所述透光板位于所述 纵向光栅片的下方。进一步地,上述灯具还可包括,所述透光板上包括多个镂空部。进一步地,上述灯具还可包括,所述两根纵向光栅片相向倾斜。进一步地,上述灯具还可包括,所述两根纵向光栅片相向倾斜的倾斜角度为5 15度。进一步地,上述灯具还可包括,所述两根纵向光栅片的位置分别位于直型灯安装 座连线两侧。进一步地,上述灯具还可包括,所述纵向光栅片的位置是位于直型灯下方有效直 射范围之外。进一步地,上述灯具还可包括,所述反光单元为连续半包围型反光板,包括中部反 射区、左部反射区及右部反射区,所述左部反射区的右侧边与所述中部反射区的左侧边分 体式连接;所述右部反射区的左侧边与所述中部反射区的右侧边分体式连接。进一步地,上述灯具还可包括,所述中部反射区内侧与所述左部及右部反射区内 侧由不同反光材料形成;其中,所述中部反射区内侧的反光材料的反光率大于所述左部及 右部反射区内侧的反光材料的反光率。进一步地,上述灯具还可包括,所述多根横向光栅片是连接于所述左部反射区的 左侧边与所述右部反射区的右侧边之间。进一步地,上述灯具还可包括,所述左部反射区的右侧边与所述中部反射区的左 侧边均具有一接合面,两接合面贴合形成分体式连接;所述右部反射区的左侧边与所述中 部反射区的右侧边均具有一接合面,两接合面贴合形成分体式连接。进一步地,上述灯具还可包括,在与直型灯平行的方向上,所述灯罩的一侧部与所 述左部反射区或右部反射区之间具有一可容纳整流器的空间。进一步地,上述灯具还可包括,所述纵向光栅片朝向光源的侧面由反光材料制成。进一步地,上述灯具还可包括,所述反光材料为白色。与现有技术相比,应用本发明,纵向光栅片可以调节单支直型灯的配光曲线,将灯 管发出的光线反射聚集于重点区域受光面上,两根纵向光栅片可以有效的增加灯管下方的 受光面的照度,反光单元可以将灯管所发出的光线反射到低亮度区域,可以提高低亮度区 域的亮度,消除暗区的形成,并且可以使灯管与反光角之间的距离加大,从而减少灯管使用 量,提高了光的使用效率,符合当前低碳理念的趋势,同时两根纵向光栅片的结构解决了灯 管两侧存在眩光的问题;通过反光单元的分体式结构的设计,只需拆卸部分反光单元,便可 完成安装和拆卸整流器,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使用效率。


图1是本发明的多根横向光栅片由两根纵向光栅片纵贯连接的实施方式中灯具 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中纵向光栅片的位置位于灯管下方有效直射范围之外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横向光栅片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根纵向光栅片上的实施方式中 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中所提到的直型灯,可以是指直型的荧光灯。本发明的灯具,包括灯罩、至少一个用于单支直型灯的反光单元,及光栅装置,所 述反光单元位于灯罩和光栅装置之间,所述光栅装置包括沿直型灯方向纵贯设置的纵向光 栅片,位于直型灯位置的侧下方,用于将直型灯向侧下方发出的光反射向工作面。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对于直型灯而言,灯管下方或下半部分发出的光线,是可以直 接照射向受光面的,而这个受光面形成了一个在理论上无限延展的平面。但人们需要的工 作平面不可能是一个无限延展的平面,一般只是在灯管正下方(例如以灯管轴心线为圆 点,至受光面之间的垂直线左右各30 60度范围,具体角度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可以称其 为工作角度)发出的光线可以直接照射到的平面即可,可以将其称为工作面。因此,对于 灯具的设计来说,应尽量保证在这个工作角度至工作平面的范围(可以称之为有效直射范 围)内没有遮挡,同时,应将其他范围内存在的光线尽量聚拢到这个范围内,照射向工作在本发明中,纵向光栅片的重要作用之一就在于将直型灯向侧下方发出的光反射 向工作面。纵向光栅片朝向光源的侧面由反光材料制成,优选为白色反光材料,因此可以将 直型灯侧下方发出的光经过纵向光栅片的反射而聚拢向工作面。优选的,所述纵向光栅片应位于上述有效直射范围之外,且最好是朝向光源方向 略微倾斜,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在有效直射范围内的光线不被遮挡,而且在这个范围之外的 光被尽可能多的压制向工作面。另外,通过调整纵向光栅片的位置或倾斜角度,可以调整经纵向光栅片反射向工 作面的光线的角度和光通量,做到不同的工作面面积相适应,以调配出更适当的配光曲线。在本发明中,纵向光栅片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在灯管的横向方向上,完全遮挡了 炫光,防止了炫光刺目。在本发明中,反光单元的重要作用就是将直型灯上方或上半部分发出的光尽量反 射向工作面,这样一来,直型灯正下方的光线直接射向工作面,侧下方的光线经过纵向光栅 片反射向工作面,上方发出的光线经反光单元反射向工作面,使得整个灯具的使用效率大 为提高。因此,优选的,纵向光栅片的上沿不应高于灯管轴心线至反光单元的下沿之间的平面。由此可见,本发明中,通过纵向光栅片可以调节单支直型灯发出光线的配光曲线,将光线反射到受光面中需要增强光线的位置,解决了当前灯具不能通过光栅装置调节单支 直型灯的配光曲线的问题。控制设置于直型灯位置的侧下方的纵向光栅片的位置及纵向光栅片的高度,该纵 向光栅片靠近直型灯侧的端部(上沿)可以不阻挡直型灯发出的光线通过反光单元进行 反射,而该纵向光栅片只是将直型灯向侧下方发出的光反射向受光面中需要增强光线的位置。根据实际测量,直型灯轴心线所在的与受光面平行的平面,至所述纵向光栅片的 上沿的垂直距离可以优选为23 32毫米,优选为28毫米,该垂直距离也可以根据实际情 况中受光面的需要增强光线的位置来进行具体设置,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值得注意的是纵向光栅片可以为一根或多根,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调节单支直型 灯发出光线的配光曲线来选择一根或多根纵向光栅片,本发明对此不限定。纵向光栅片的 形状可以为平面或曲面,纵向光栅片的曲面形状的设置是根据实际使用中所需要调整的光 线的角度来进行设置,例如可以是折面或者圆弧面等,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在本发明中纵 向光栅片的形状优选为平面。纵向光栅片设置为平面在加工中更加简单,节省成本,更容易 实现。并且,在本发明中,反光单元可以是指连续半包围型反光板,该反光板设置于灯罩 内,该反光板位于灯罩和光栅装置之间。由于是连续半包围型反光板,因此可以将灯管上半 部分发出的光尽量充分的反射向工作面。所述纵向光栅片相对于受光面的垂直面可以是倾斜设置,所述纵向光栅片与受光 面的垂直面之间的倾斜角度可以是5 15度,优选为8度,该倾斜角度可以根据光线反射 到受光面中需要增强光线的位置而具体设定,本发明不做限制。所述纵向光栅片的形状为平面时,纵向光栅片的高度可以为20 30毫米,根据实 际测量,其高度优选为25毫米,可以有效地将光线反射到受光面中需要增强光线的位置。所述光栅装置还包括多根横向光栅片,所述纵向光栅片为两根,所述多根横向光 栅片由两根纵向光栅片纵贯连接;或者所述光栅装置还包括透光板,所述透光板位于所述 纵向光栅片的下方;或者所述光栅装置还包括多根横向光栅片,所述纵向光栅片为两根,所 述横向光栅片为竖直设置,且所述横向光栅片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根纵向光栅片上。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灯具可以包括设置于灯罩A内的连续半包围 型反光板C及多根横向光栅片M,所述多根横向光栅片M由两根纵向光栅片N纵贯连接。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灯具可包括设置于灯罩内的连续半包围型反光板及透光 板,所述透光板位于所述纵向光栅片的下方。其中,所述透光板上还可包括多个镂空部。透 光板可以是塑料或PVC板,也可以是透明或半透明玻璃板。所述纵向光栅片(纵向光栅片朝向灯管侧的内壁可以为具有反光材料的反光板, 以增强反光效率)可以将灯管发出的光线反射聚集于灯管下方的受光面上,可以有效的增 加灯管下方的受光面的照度,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两根纵向光栅片的结构解决了灯管两 侧存在眩光的问题。当然纵向光栅片的两侧都可以为具有反光材料的反光板,纵向光栅片背向灯管侧 的外壁可以将灯管发出的光线经过多次反射后射向受光面,可以增强反光效率;纵向光栅 片的朝向灯管侧的内壁一侧可以为白色,或者纵向光栅片的两侧都可以为白色,白色可以增强反光效率,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所说的“半包围”并非严格的仅包围一半,而是指反光板以 非全包围形态安装于荧光灯管上方。所述两根纵向光栅片N相向倾斜;可以说两根纵向光栅片相互朝向对方倾斜,其 中倾斜角度为5 15度(该倾斜角度如图2中角度U所示,其中W为受光面的垂直面,角 度U为纵向光栅片N与W之间的夹角),该倾斜角度可以有效地将灯管发出的光线反射聚集 于灯管下方的受光面上,根据实际测量,倾斜角度优选为8度,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所述两根纵向光栅片的位置分别位于所述灯管安装座连线两侧;或者所述纵向光 栅片的位置位于所述灯管下方有效直射范围之外,即不安装在灯管的正下方,在实际操作 中可以根据照射高度和有效工作面的具体情况对灯管下方有效直射范围进行调整,(受光 面包括工作面P,如图2所示,工作面P的横截面的宽度为t,灯管轴心D与纵向光栅片N下 端的连线交于受光面的直线的长度为f和q,其中f = q,三条线呈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之外的范围即为灯管下方有效直射范围之外,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纵向光栅片的位置以 确定有效工作面P的大小),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在实际中,直线f和直线q形成的夹角 优选为90度,两根纵向光栅片N靠近灯管轴心D侧的端部与灯管轴心D的连线形成的夹角 可以为135度,这样纵向光栅片既可以不阻挡灯具的反光单元对光线反射,同时又可以尽 量将光线反射到灯管下方的受光面的区域。如图1所示,所述反光板C包括中部反射区Cl、左部反射区C2及右部反射区C3, 将接收的由荧光灯管D发出的光线反射向受光面,所述左部反射区C2的右侧边与所述中部 反射区Cl的左侧边分体式连接;所述右部反射区C3的左侧边与所述中部反射区Cl的右侧 边分体式连接。其中,在与荧光灯管D平行的方向上,所述灯罩的一侧部与所述左部反射区 C2或右部反射区C3之间具有一可容纳整流器Z的空间。反光板可以将灯管所发出的光线反射到低亮度区域,可以提高低亮度区域的亮 度,消除暗区的形成,并且可以使灯管与反光角之间的距离加大,从而减少灯管使用量,提 高了光的使用效率,符合当前低碳理念的趋势;通过反光板的分体式结构的设计,只需拆卸 部分反光板,便可完成安装和拆卸整流器,提高了使用效率。根据实际测量,中部反射区内侧将灯管大部分的光线进行反射。因此在本发明中, 可以将中部反射区内侧与左部及右部反射区内侧设置为不同反光材料;其中,所述中部反 射区内侧的反光材料的反光率大于所述左部及右部反射区内侧的反光材料的反光率。由于 高反光率材料的成本高于普通反光率的材料(例如普通反光率的材料为不锈钢板或铝板 等),这样将中部反射区内侧的反光板设置为高反光率材料,而将左部及右部反射区内侧的 反光板设置为普通反光率的材料,损失的反光效率会很小,而且大幅度减小了成本,提高了 灯具的市场竞争力。如图1所示,所述左部反射区的左侧边与所述右部反射区的右侧边之间连接有多 根横向光栅片M。值得注意的是所谓横向,是指相对于纵向的灯管而言,而非指光栅片本身,光栅 片往往都是竖直安装的,以减少对灯下方的光线遮挡。所述左部反射区的右侧边与所述中部反射区的左侧边均具有一接合面,两接合面 贴合形成分体式连接;所述右部反射区的左侧边与所述中部反射区的右侧边均具有一接合面,两接合面贴合形成分体式连接;其中,所述两接合面可以是通过磁铁吸引、卡扣或拉簧 连接形成分体式连接,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分体式连接的反光板,使得只需拆卸部左反射 区或右部反射区,便可完成安装和拆卸整流器,提高了使用效率。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灯具包括设置于灯罩A、多根横向光栅片 M(或者是透光板)和两根相向设置的纵向光栅片N,所述横向光栅片M(或者是透光板)位 于所述两根纵向光栅片N之间(即横向光栅片M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根纵向光栅片N上), 所述纵向光栅片N纵贯连接于灯罩A上。两根纵向光栅片的结构解决了灯管两侧存在眩光的问题。当前的横向光栅片多为 横贯在灯罩上,这样可以在沿灯管水平及垂直方向上尽量避免直接看到灯管。再经过仔细研究可以发现,横向光栅片中起到主要遮挡作用的部分是处于灯管正 下方的中段光栅片,而两侧段的光栅片所起到的遮挡作用并不明显,但为了安装固定整段 光栅片又不能去掉两侧段的光栅片。本发明中,根据实际测量,由于两根纵向光栅片的存 在,已经可以在垂直方向上避免直接看到灯管,同时,纵向光栅片也起到了连接固定横向光 栅片的作用,这就使得纵向光栅片外侧可以不再需要横向光栅片。由此可以看出,本发明的 光栅结构,在与灯管水平的方向上,依靠灯管正下方的一段横向光栅片(或透光板),可以 起到较好的防眩光效果,避免直接看到灯管;而在与灯管垂直的方向上,依靠灯管两侧两根 纵向光栅片,很好的起到了防眩光的效果,避免直接看到灯管;同时,纵向光栅片对横向光 栅片起到了强化连接的效果,一方面节省了横向光栅片的用料(相比于现有横向光栅片, 不再需要两侧段的部分),另一方面使得横向光栅片由于尺寸缩短而质地更加坚挺,便于安 装,利于使用。同理本发明由于两根纵向光栅片的存在,也可以节省透光板的相应多余部 分,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 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灯具,包括灯罩、至少一个用于单支直型灯的反光单元,及光栅装置,所述反光 单元位于灯罩和光栅装置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装置包括沿直型灯方向纵贯设置的 纵向光栅片,位于直型灯位置的侧下方,用于将直型灯向侧下方发出的光反射向工作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光栅片的高度为20 30毫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光栅片朝向光源方向倾斜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光栅片与受光面的垂直面之间的 倾斜角度为5 15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装置还包括多根横向光栅片,所述 纵向光栅片为两根,所述多根横向光栅片由两根纵向光栅片纵贯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装置还包括多根横向光栅片,所述 纵向光栅片为两根,所述横向光栅片为竖直设置,且所述横向光栅片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 根纵向光栅片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装置还包括透光板,所述透光板位 于所述纵向光栅片的下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板上包括多个镂空部。
9.如权利要求5、6或7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纵向光栅片相向倾斜。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纵向光栅片相向倾斜的倾斜角度 为5 15度。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纵向光栅片的位置分别位于直型 灯安装座连线两侧。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光栅片的位置是位于直型灯下方 有效直射范围之外。
1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单元为连续半包围型反光板,包 括中部反射区、左部反射区及右部反射区,所述左部反射区的右侧边与所述中部反射区的 左侧边分体式连接;所述右部反射区的左侧边与所述中部反射区的右侧边分体式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反射区内侧与所述左部及右部 反射区内侧由不同反光材料形成;其中,所述中部反射区内侧的反光材料的反光率大于所 述左部及右部反射区内侧的反光材料的反光率。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横向光栅片是连接于所述左部 反射区的左侧边与所述右部反射区的右侧边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部反射区的右侧边与所述中部反 射区的左侧边均具有一接合面,两接合面贴合形成分体式连接;所述右部反射区的左侧边 与所述中部反射区的右侧边均具有一接合面,两接合面贴合形成分体式连接。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在与直型灯平行的方向上,所述灯罩的一 侧部与所述左部反射区或右部反射区之间具有一可容纳整流器的空间。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光栅片朝向光源的侧面由反光材 料制成。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材料为白色。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灯具,包括灯罩、至少一个用于单支直型灯的反光单元,及光栅装置,所述反光单元位于灯罩和光栅装置之间,所述光栅装置包括沿直型灯方向纵贯设置的纵向光栅片,位于直型灯位置的侧下方,用于将直型灯向侧下方发出的光反射向工作面。应用本发明,纵向光栅片可调节单支直型灯的配光曲线,将灯管发出的光线反射聚集于重点区域受光面上,两根纵向光栅片可以有效的增加灯管下方的受光面的照度,同时两根纵向光栅片的结构解决了灯管两侧存在眩光的问题;通过反光单元的分体式结构的设计,只需拆卸部分反光单元,便可完成安装和拆卸整流器,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使用效率。
文档编号F21S2/00GK102062314SQ20101052976
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8日
发明者王默文 申请人:北京唐艺亮霸工贸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