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组件及具备该光源组件的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9208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源组件及具备该光源组件的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源组件及具备该光源组件的电子设备,该光源组件被用于利用 导光板使来自光源的光呈面状出射的具有侧边(也称为边光)型导光板的背光源,以在例 如液晶显示装置中实现薄型化。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多使用利用导光板使来自光源的光呈面状出射的具 有侧边(也称为边光)型导光板的背光源,以实现薄型化。作为这种侧边型导光板,有例如专利文献1中揭示的照明装置。图12是表示专利 文献1中揭示的照明装置的结构的概要的图。上述专利文献1中揭示的照明装置100包括 由排列成一列的多个导光体111构成的导光板110 ;以及对导光板110的每一个导光体111 设置的、并对导光体111照射光的多个光源101。上述光源101包括一个红色LED (Light Emitting Diode 发光二极管)101R、两个绿色 LED101G、以及一个蓝色LED101B (图 12 (a))。 另外,在导光板110的下侧设有反射片102(图12(b))。而且,在相邻的导光体111之间形 成有由0. Ιμπι以上的空气层所形成的间隙103(图12(c))。利用该结构,能够进行伪脉冲 型的显示。另外,例如专利文献2中也揭示了同类的发光体构造。而且,专利文献2中揭示了 由在细长发光体的长边方向上密度发生变化的印刷图案形成用于变换光的方向的反射点 的构造(图13)。如图13所示,从光输入端部215及混合部281至细长发光体的中心,反射 点201的密度发生变化。另外,还揭示了以下内容为了从发光体的一个端部至另一个端部 导出均勻的光以及实现照明,使反射点201的大小及形状除了光输入端部215之外,作为到 混合部的距离的函数发生变化。专利文献1 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8-34372号公报(平成20年2月14日 公开)”专利文献2 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9-43706号公报(平成21年2月观日 公开)”

发明内容
在上述现有的结构中,如图14所示,将截面为矩形的导光体111···夹在底板2与扩 散板15之间加以固定。然而,由于扩散板15的强度很弱,所以导光体111…的固定并不牢 固。因此,因导光体111…的位置偏移而发生亮度不均勻,或者因导光体111…与液晶面板 等接触而发生破损等问题。因此,考虑如本发明的说明图的图2所示,将导光体21的截面设置成T字形状,并 在中央的厚壁部21c的两侧设置薄壁的固定部2lb、21b,通过例如将固定部21b与底板2 — 起夹在固定件50的上侧压板52与下侧压板51之间,从而固定导光体21。然而,由于薄壁的固定部21b的光学特性不同于厚壁部21c的光学特性,因此,为了固定而仅设置固定部21b会在导光体21、21的连接部分产生亮线或暗线,从而难以使亮 度均勻。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源组件、以及具 备该光源组件的电子设备,所述光源组件对导光体设置固定部,并且减少了在导光体的连 接部分发生的亮度不均勻。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源组件包括多个导光体,所述多个导光体 相对于长边方向并列设置;多个光源,所述多个光源使光分别从上述导光体的长边方向的 至少一个端面入射;光路变换部,所述光路变换部在上述导光体的光的出射侧、或其相反侧 即反射片一侧设置多个,用于导出在上述导光体的内部进行导光的光;以及底板,所述底板 用来安装上述导光体,上述导光体具有用于将该导光体固定到上述底板的固定部,所述固 定部形成于导光体的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的至少一个侧端,且比导光体的与长边方向正 交的截面的另一个侧端部、或中央部即厚壁部要薄,沿着导光体的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 在上述厚壁部与上述固定部之间厚度发生变化的区域、和其他区域中,上述光路变换部的 配置密度不相同。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在厚壁部的侧端设置薄壁的固定部,可以经由固定部将导光 体稳定地固定到底板。由此,不会因导光体的位置偏移而发生亮度不均勻,或者因导光体与 液晶面板等接触而发生破损等问题。另外,通过设置调整了其在导光体的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的配置密度的光路 变换部,能够补偿因设置薄壁的固定部而对该截面的光学特性造成的影响。其结果是,导光 体的连接部分不产生亮线或暗线,从而不发生亮度不均勻。因此,能够提供可将导光体稳定地固定、并且可以显示均勻的亮度的光源组件。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子设备具备上述光源组件。根据上述结构,起到以下效果能够提供具备光源组件的电子设备,该光源组件能 够将导光体稳定地固定,并且在导光体的连接部分不产生亮线或暗线,能够减少亮度不均 勻。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源组件的结构如下导光体具有用于将该导光体固定到上述底 板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形成于导光体的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的至少一个侧端,且比导 光体的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的另一个侧端部、或中央部即厚壁部要薄,沿着导光体的与 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在上述厚壁部与上述固定部之间厚度发生变化的区域、和其他区域 中,光路变换部的配置密度不相同。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子设备具备上述光源组件。因此,起到以下效果能够提供一种光源组件、以及具备该光源组件的电子设备, 所述光源组件能够将导光体稳定地固定,并且可以显示均勻的亮度。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根据如下所示的记载应该可以充分了解。另外,本 发明的优点从参照附图的以下说明中应该可以明白。


图1示出本发明的光源组件的实施方式,是表示构成导光板的导光体的构造的一 个例子的立体图。
4
图2是表示上述光源组件中的导光体的安装构造的截面图。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导光体的构造的一个例子的主视图及仰视图。图4是表示具备上述光源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表示具备上述光源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截面图。图6是表示上述光源组件中的导光板的结构的俯视图。图7是表示图1及图10所示的导光体的构造概要的说明图。图8是在图1所示的导光体中形成的光散射体的印刷图案的确定方法的说明图, 示出导光体的短边方向的截面内的光路。图9是表示利用具备图1所示的导光体的光源组件使亮度均勻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0示出本发明的光源组件的实施方式,是表示构成导光板的导光体的构造的 另一个例子的主视图及仰视图。图11示出本发明的光源组件的实施方式,是表示构成导光板的导光体的构造的 又一个例子的主视图及仰视图。图12(a)是表示现有的光源组件的结构的俯视图,图12(b)是表示上述光源组件 的结构的主视图,图12(c)是沿图12(a)的A-A’线的截面图。图13是表示现有的光源组件的结构的俯视图。图14是表示现有的光源组件中的导光体的安装构造的截面图。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背景技术的图,(a)、(b)、(c)均为导光体的截面图,其中, (a)是关于从导光体出射光时的光路,对截面是矩形的导光体、和截面是尖端角经倒角的弯 曲形状的导光体进行比较实验,示出在这种情况下的光源的发光位置;(b)示出截面是尖 端角未经倒角的矩形的导光体中的光路;(c)示出截面是尖端角经倒角的弯曲形状的导光 体中的光路。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背景技术的图,是表示光源组件的位置与亮度的关系的曲 线图,该光源组件具备厚壁部的尖端角经倒角的弯曲形状的导光体。标号说明1液晶显示装置(电子设备)2底板10光源组件11反射片12LED (光源)21(21A、21B、21C)导光体21a 端面21b 固定部21c 厚壁部2 Id 出射面2Ig 槽2 Ip 图案配置面23 (23A、23B、23C)光散射体(光路变换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利用实施例和比较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说明。下面,基于图1 图11,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4 图6,说明作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光源组件10的电子设备的例如 液晶显示装置1的结构。上述液晶显示装置1如图4所示,自下而上包括底板2、光源组件10、液晶面板3、 以及面板框4,光源组件10包括作为反射板的反射片11、作为光源的LED (Light Emitting Diode 发光二极管)12及LED基板13、反射器14、导光板20、扩散板15、以及光学片群16。 另外,本发明中也可以不存在光学片群16。上述LED12、LED基板13、以及反射器14如图5所示,设置于导光板20的端部,从 而使来自LED12的光入射到导光板20的一个端面21a,从导光板20的出射面21d通过扩散 板15及光学片群16,向液晶面板3照射光。因而,本实施方式的光源组件10采用侧边(也 称为边光)方式。此外,本实施方式中,扩散板15设置于导光体21的出射面21d的上方,并与之相 距例如2mm的间隔D。从而,与将扩散板15与导光体21的出射面21d紧贴的情况相比,能 够减少亮度不均勻。然而,液晶显示装置1与CRT (Cathode-Ray Tube 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相比,存 在动态图像模糊的问题。即,CRT显示装置中,在某一帧的像素发光期间与下一帧的该像素 发光期间之间,存在该像素不发光的不发光期间,因此残影感较少。与之相反,由于液晶显 示装置1的显示方式是没有上述这种不发光期间的“保持型”,因此产生残影感,该残影感 导致用户觉得动态图像模糊。因此,提出了以下背光源闪烁的技术在背光型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通过将作为 背光源的光源组件10进行分割,使其与向液晶面板3施加视频信号的定时同步地依次熄 灭,从而在图像显示和图像显示之间插入黑显示。从而,实现伪脉冲型的显示,能够抑制残影感。本实施方式的光源组件10为了进行上述背光源闪烁,如图6所示,将导光板20分 割成多个导光体21…而构成,将所述多个导光体21…相对于长边方向并列设置,且各自相 隔有间隙22。因而,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LED12使光分别从各导光体21的长边方向 的一个端面21a的后述厚壁部21((图幻入射。另外,不一定限于一个端面21a,也可以从 长边方向的另一个端面入射,还可以使光从一个端面21a及另一个端面这两个端面入射。 即,本发明中,只要使光从至少一个端面21a入射即可。此外,在将导光板20分割成多个导光体21…并使其相对于长边方向并列排列的 情况下,若考虑导光体21的热膨胀及制造公差,则需要使间隙22为1 2mm左右。接下来,参照图2,说明光源组件10中的导光体21的安装构造。如图2所示,导光板20的多个导光体21…各自在中央的厚壁部21c的两侧设置 了薄壁的固定部21b、21b,且截面为T字形状,S卩,固定部21b以其在底板一侧的面与厚壁 部21c在底板一侧的面为同一平面的方式形成。然后,将固定部21b与底板2 —起夹在固 定件50的上侧压板52与下侧压板51之间,从而将导光板20固定到底板2。由此,可以将多个导光体21…稳定地固定到底板2。从而,能够防止以往那样因位置偏移而导致发生亮度不均勻、与液晶面板等接触而产生破损等。此外,导光体21的详细形状如下所述。作为相邻导光体21、21的彼此相对的侧端 部的固定部21b、21b,各自形成得比导光体21的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中作为中央部的厚 壁部21c要薄。其结果是,本实施方式的导光体21在侧端部的反射片11 一侧具有缺损部 21f,且截面为T字形状,该导光体21包括形成得较厚的厚壁部21c和形成得较薄的固定部 21b、21b。此外,固定件50的构造不限于图2的情况,只要将固定部21b直接或间接地安装 到底板2,则可以任意地选择。接下来,对通过设置固定部21b而用于防止在导光体21、21的连接部分发生亮度 不均勻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导光体21中前行的光与作为光路变换部的光散射体23相碰撞,使得光在导光 体21中前行的角度发生改变,从而全反射条件被破坏,使得光从出射面21d出射到导光体 21夕卜,照向扩散板15。由此,通过将光散射体23以何种程度的密度配置在导光体21的何 处,能够控制出射光的亮度分布。下面,说明光散射体23的印刷图案,该印刷图案用于对因设置薄壁的固定部21b 而引起的光学特性的变化进行补偿。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光散射体23是将例如光散射微粒分散到聚合物中进行印刷 而形成的,但不一定限于此,也可以用其它方法形成。例如,也可以使用荧光体作为光散射 粒子,或者也可以将光散射体23形成为棱柱等微细凹凸的形状。另外,通过喷砂等在出射 一侧的面或反射片一侧的面设置粗糙面,也可以形成图案。[印刷图案A]参照图1、图3、图7 图9,说明形成于导光体21的光散射体23的图案例1 (印刷 图案A)。图1及图3是表示根据印刷图案A形成光散射体23的导光体21的图。如图1及 图3所示,导光体21A在厚壁部21c及固定部21b、21b的底板2 —侧的面(以下称为图案 配置面21p),以印刷图案A的形状形成光散射体23A。此外,在将印刷图案A所涉及的导光 体21、光散射体23与其它印刷图案所涉及的导光体21、光散射体23特意区别开来的情况 下,将其记载为导光体21A、光散射体23A。导光体21A例如长边方向的长度为1358. 5mm,短边方向的长度为17mm,作为中央 部的厚壁部21c的厚度为5mm,作为侧端部的固定部21b的厚度为1mm,固定部21b的长度 为2. 5mm。此外,印刷图案A的短边方向的长度为15mm 16mm比较合适。印刷图案A在导光体21A的图案配置面21p形成为梯形,以厚壁部21c的中心为 对称轴左右对称。由图3可知,印刷图案A在与出射面21d的平行于扩散板15的区域(平 行部)相对的图案配置面21p区域中,图案宽度较粗,在与出射面21d的不平行于扩散板15 的区域(倾斜部。倾斜部的角度也可以是垂直)相对的图案配置面21p区域中,图案宽度 较细。但是,由于优选使图案宽度平滑地变化,因此,图案宽度从与上述倾斜部连接的上述 平行部的边缘部相对的图案配置面21p区域开始逐渐变细。本实施方式中,一条图案的宽 度为例如100 μ m 500 μ m。这里,由于亮度随着远离作为光源的LED12而减弱,因此,需要随着远离LED12而提高光散射体23A的配置密度。因此,如图7所示,也可以随着沿长边方向至深处,使光散射体23A的一条图案的 宽度变粗。或者,也可以随着沿长边方向至深处,使光散射体23A的图案间隔变小。此外, 图7中示出了使LED12的光从两个端面21a、21a入射的情况,因此,导光板20的中央部的 光散射体23A的图案宽度变粗。在此,参照图8,说明光散射体23的印刷图案的确定方法。图8是表示导光体21的短边方向的截面内的光路的示意图。例如,在将光散射体 23配置于X = -4附近的情况下,如图中的箭头所示,光散射体23发出的反射光在导光体 21的内部发生全反射,从X = 4附近出射。由此可知,从配置光散射体23的场所以外的部 位也有光出射。因此,通过使光线从短边方向的各个位置(图8中X =-8 8)入射,并求出光分 别从哪里出射,能够获得来自各个位置的光散射体23的反射光的亮度分布数据。然后,对 这些亮度分布数据之和为均勻分布的图案形状进行解析,则得到具有图3所示的粗细分布 的印刷图案的形状。由此,在图案配置面21p的特定部分配置了图案的情况下,通过获取表示光从哪 边照射来的相关数据,求出印刷图案的分布与亮度分布的相关关系,从而能确定光散射体 23的印刷图案。接下来,参照图9,示出在具有三个导光体21…的光源组件10中通过根据印刷图 案A形成光散射体23来使亮度均勻的例子。如图9所示,在配置了相对于导光体的截面厚度使图案均勻的光散射体的情况 下,可看到约20%的亮度的凹凸(虚线)。与之相反,在配置了相对于导光体21的截面厚 度使图案密度最优化的光散射体23的情况下(图3),可看到亮度的凹凸得到了改善(实 线)。如上所述,如果根据印刷图案A(图1、图3),使光散射体23A的图案宽度在与导光 体21A的倾斜部相对的图案配置面21p的区域中变细,则能够抑制光从倾斜部出射,从而防 止发生亮度不均勻。由此,在印刷图案A中,通过改变光散射体23A在与导光体21A的倾斜部相对的区 域中的图案宽度,来沿短边方向调整图案的密度(通常是减小与倾斜部相对的区域中的密 度),从而实现亮度均勻分布。[印刷图案B]参照图10,说明形成于导光体21的光散射体23的图案例2 (印刷图案B)。图10是表示根据印刷图案B形成光散射体23的导光体21的图。如图10所示,导 光体21B在厚壁部21c及固定部21b、21b的底板2 —侧的面(以下称为图案配置面21p), 以印刷图案B的形状形成光散射体23B。此外,在将印刷图案B所涉及的导光体21、光散射 体23与其它印刷图案所涉及的导光体21、光散射体23特意区别开来的情况下,将其记载为 导光体21B、光散射体23B。导光体21B与印刷图案A的情况相同,例如长边方向的长度为1358. 5mm,短边方向 的长度为17mm,作为中央部的厚壁部21c的厚度为5mm,作为侧端部的固定部21b的厚度为 Imm,固定部21b的长度为2. 5mm。此夕卜,印刷图案B的短边方向的长度为15mm 16mm比较合适。印刷图案B在导光体21B的图案配置面21p形成为圆形的水珠图样,以厚壁部21c 的中心为对称轴左右对称。由图10可知,印刷图案B在与出射面21d的平行于扩散板15 的区域(平行部)相对的图案配置面21p区域中,点径较大,在与出射面21d的不平行于扩 散板15的区域(倾斜部。倾斜部的角度也可以是垂直)相对的图案配置面21p区域中, 点径较小。但是,由于优选使点径平滑地变化,因此,点径从与上述倾斜部所连接的上述平 行部的边缘部相对的图案配置面21p区域开始逐渐变小。本实施方式中,一个点径为例如 100 μ m 500 μ m。这里,由于亮度随着远离作为光源的LED12而减弱,因此,需要随着远离LED12而 提高光散射体23B的配置密度。因此,如图7所示,也可以随着沿长边方向至深处,使光散射体2 的点径变大。或 者,也可以随着沿长边方向至深处,使光散射体23B的点径间隔变小。此外,图7中示出了 使LED12的光从两个端面21a、21a入射的情况,因此,导光板20的中央部的光散射体2 的点径变大。另外,附图中,为了容易理解,仅示出了长边方向的分布,短边方向的分布也是
一样的。如上所述,如果根据印刷图案B (图10),使光散射体2 的点径在与导光体21B的 倾斜部相对的图案配置面21p的区域中变小,则能够抑制光从倾斜部出射,从而防止在导 光体21B、21B的连接部分发生亮度不均勻。由此,在印刷图案B中,通过改变光散射体2 在与导光体21B的倾斜部相对的区 域中的点径和/或点间隔,来沿短边方向调整图案的密度(通常是减小与倾斜部相对的区 域中的密度),从而实现亮度均勻分布。[印刷图案C]参照图11,说明形成于导光体21的光散射体23的图案例3 (印刷图案C)。图11是表示根据印刷图案C形成光散射体23的导光体21的图。如图11所示,导 光体21C在厚壁部21c及固定部21b、21b的底板2 —侧的面(以下称为图案配置面21p), 以印刷图案C的形状形成光散射体23。此外,在将印刷图案C所涉及的导光体21、光散射 体23与其它印刷图案所涉及的导光体21、光散射体23特意区别开来的情况下,将其记载为 导光体21C、光散射体23C。导光体21C不同于印刷图案A、B的情况,例如长边方向的长度为1358. 5mm(根据 画面尺寸,也可以是900 1600mm),短边方向的长度为40mm 80mm(也可以是40mm 100mm,还可以是IOOmm以上),作为中央部的厚壁部21c的厚度为4mm,作为侧端部的固定 部21b的厚度为1mm,固定部21b的长度为2mm。此外,根据印刷图案C形成光散射体23 的导光体21中,在厚壁部21c的出射面21d,沿长边方向形成有槽21g。槽21g的间距为 0. 6mm(也可以是0. 6mm以上,例如1mm),深度为0. 18mm(随着间距而改变,也可以是0. 18mm 以上,例如0. 23mm)。另外,厚壁部21c与固定部21b之间为垂直面,没有印刷图案A、B的 情况那样的倾斜部。印刷图案C在导光体21的图案配置面21p形成为圆形的水珠图样,以厚壁部21c 的中心为对称轴左右对称。由图11可知,印刷图案C在厚壁部21c所对应的图案配置面 21p的区域中,点径较大且大致相同。另外,在厚壁部21c与固定部21b的边界所对应的位置上,设有一列大直径的点。并且,在该列的两侧设有一列小直径的点。即,这小直径的两 列的其中一列设置于厚壁部21c,另一列设置于固定部21b。本实施方式中,一个点径为例 如 100 μ m 500 μ m(也可以是 IOOym- 20001 μ m)。此外,如图7所示,印刷图案C也可以与印刷图案B相同,随着沿长边方向至深处, 使光散射体23C的点径变大。或者,也可以随着沿长边方向至深处,使光散射体23C的点间
隔变小。从而,导光体21在厚壁部21c与固定部21b之间未形成用于使厚度平滑变化的倾 斜部,并且在厚壁部21c的出射面21d,沿长边方向形成有槽21g,对这样的导光体21C形成 印刷图案C(图11)。而且,通过在厚壁部21c与固定部21b的边界所对应的位置附近,改变 光散射体23C的点径和/或点间隔,来调整图案的密度(通常是减小),从而实现亮度均勻 分布。[补充]本实施方式的光源组件10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 印刷图案A、B中,示出了将光散射体23设置于导光体21的反射片11 一侧(即, 与倾斜部相对的图案配置面21p区域)的情况,但不一定限于此,也可以形成于导光体21 的出射面21d—侧(即,倾斜部)。由此,也能获得与在导光体21的反射片11 一侧的面形 成光散射体23的情况相同的效果。但是,由于导光体21在出射面21d—侧的面有凹凸,所 以难以进行印刷。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将光散射体23形成于图案配置面21p。 希望光散射体23的图案宽度(印刷图案A)、点径(印刷图案B)在导光体21的 截面中厚壁部21c到固定部21b的角度发生变化前发生变化。即,希望图案的调整范围(图 案宽度、点径变小的范围)为包括倾斜部及其附近的范围。·印刷图案B中示出了配置圆形的点的例子,但也可以是例如椭圆形、矩形等各种 形状。 在用印刷图案C所示的导光体21C中,在厚壁部21c的出射面21d形成有槽21g。 该槽21g具有容易破坏在导光体21内部进行导光的光的全反射条件从而使光容易导出到 外部的功能。从而,光散射体23的形状不限于点,也可以是印刷图案A那样的带状。另外, 通过形成槽21g,可以实现较宽的导光体21。·若固定部21b以其在底板一侧的面与厚壁部21c在底板一侧的面为同一平面的 方式形成,则优选扩大导光体21与底板2的接触面,但不限于此。即,只要能将导光体21固 定到底板2,则固定部21b的位置可以是任意的,例如,也可以位于出射面21d附近的位置。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液晶显示装置1,具备本实施方式的光源组件 10。从而,能够提供具备可减少发生亮度不均勻的光源组件10的液晶显示装置1。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源组件10包括多个导光体21···,所述多个导 光体21…相对于长边方向并列设置;多个LED (光源)12,所述多个LED (光源)12使光分别 从上述导光体21…的长边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面21a入射;光散射体(光路变换部)23,所述 光散射体(光路变换部)23在上述导光体21的光的出射侧(出射面21d)、或其相反侧即 反射片11 一侧(图案配置面21p)设置多个,用于导出在上述导光体21的内部进行导光的 光;以及底板2,所述底板2用来安装上述导光体21,上述导光体21具有用于将该导光体21 固定到上述底板2的固定部21b,所述固定部21b形成于导光体21的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的至少一个侧端,且比导光体21的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的另一个侧端部、或中央部即 厚壁部21c要薄,沿着导光体21的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在上述厚壁部21c与上述固定 部21b之间厚度发生变化的区域、和其他区域中,上述光散射体(光路变换部)23的配置密 度不相同。从而,通过在厚壁部21c的侧端设置薄壁的固定部21b,可以经由固定部21b将导 光体21稳定地固定到底板2。由此,不会因导光体21的位置偏移而发生亮度不均勻,或者 因导光体21与液晶面板等接触而发生破损等问题。另外,通过设置调整了其在导光体21的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的配置密度的 光散射体(光路变换部)23,能够补偿因设置薄壁的固定部21b而对该截面的光学特性造成 的影响。其结果是,导光体21、21的连接部分不产生亮线或暗线,从而不发生亮度不均勻。因此,能够提供可将导光体21稳定地固定、并且可以显示均勻的亮度的光源组件 10。另外,上述光源组件10的上述导光体21 (21A)对处于上述厚壁部21c与上述 固定部21b的边界的、上述厚壁部21c的转角处进行了倒角,上述光散射体(光路变换 部)23(23A)沿着导光体21 ΟΙΑ)的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被设置成带状,并且包含上述进 行了倒角的区域在内的、上述厚壁部21c与上述固定部21b之间厚度发生变化的区域中的 带的宽度,要小于其他区域中的带的宽度。从而,光散射体23A的图案宽度(条的宽度)在导光体21A的厚壁部21c与固定 部21b之间厚度发生变化的区域(与倾斜部相对的图案配置面21p区域)中变细,因此,抑 制光从倾斜部出射,从而在导光体21A、21A的连接部分不发生亮度不均勻。由此,通过改变 光散射体23A的图案宽度(带的宽度),能容易地沿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短边方向)调 整图案的密度,能够实现亮度均勻分布。另外,上述光源组件10的上述导光体21 (21B)对处于上述厚壁部21c与上述 固定部21b的边界的、上述厚壁部21c的转角处进行了倒角,上述光散射体(光路变换 部)23(23B)被设置成圆形的水珠图样,并且包含上述进行了倒角的区域在内的、上述厚壁 部21c与上述固定部21b之间厚度发生变化的区域中的圆形的直径,要小于其他区域中的 圆形的直径。从而,光散射体23B的点直径(圆形的直径)在导光体21B的厚壁部21c与固定 部21b之间厚度发生变化的区域(与倾斜部相对的图案配置面21p区域)中变小,因此,抑 制光从倾斜部出射,从而在导光体21B、21B的连接部分不发生亮度不均勻。由此,通过改变 光散射体2 的点直径(圆形的直径),能容易地沿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短边方向)调 整图案的密度,能够实现亮度均勻分布。另外,上述光源组件10的上述光散射体(光路变换部)23(23C)设置于导光体 21(210的上述反射片11 一侧,并且上述导光体21(21C)在上述厚壁部21c的光的出射侧 的面(出射面21d),沿导光体21(21C)的长边方向形成有槽21g。从而,除了反射片11 一侧的光散射体(光路变换部)23以外,光的出射侧的面(出 射面21d)的槽21g也具有容易破坏在导光体21内部进行导光的光的全反射条件从而容易 将光导出到外部的功能。由此,与仅设置光散射体(光路变换部)23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加 容易地实现亮度均勻。因此,可以实现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短边方向)的宽度更宽的导光体21。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电子设备)1具备本实施方式的光源组件10。 从而,能够提供具备光源组件10的液晶显示装置1,该光源组件10能够将导光体稳定地固 定,并且在导光体的连接部分不产生亮线或暗线,能够减少亮度不均勻。[发生亮度不均勻的理由]这里,基于图15、图16,说明在导光体的连接部分发生亮度不均勻的理由。图15(a) (C)是关于使光从导光体出射时的光路,对截面是矩形的导光体、和截 面是尖端角经倒角的弯曲形状的导光体的比较实验进行说明的图。首先,如图15(a)所示,讨论光线从导光体321的厚壁部321c的下表面中央部出 射时(或者在光散射体323的中央部反射时)的出射光的行为。首先,如图15(b)所示,可知在厚壁部321c形成为矩形的情况下,碰到厚壁部321c 的侧面的光线有部分发生全反射,从而没有光线从边角部分导出。结果可知,厚壁部321c 的矩形的边角部分变成暗线。与之相反,如图15(c)所示,可知在导光体321的厚壁部321c的尖端角是经倒角 的弯曲形状的情况下,从导光体321的厚壁部321c的下表面中央部出射的光线中,入射到 经倒角的弯曲形状的光被聚焦。其结果是,往往厚壁部321c的矩形的倒角部分变成亮线。图16是表示光源组件的位置与亮度的关系的曲线图,该光源组件具备厚壁部 321c的尖端角是经倒角的弯曲形状的导光体321。此外,设光散射体323在短边方向上的 图案相同,在导光体321的反射片一侧的面形成为印刷图案。而且,如图16所示,可知各导光体321的厚壁部321c的尖端角是经倒角的弯曲形 状,在具有矩形状的印刷图案形成为梯形的光散射体323的光源组件中,在导光体321的连 接部分产生亮线。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源组件包括多个导光体,所述多个导光体相对 于长边方向并列设置;多个光源,所述多个光源使光分别从上述导光体的长边方向的至少 一个端面入射;光路变换部,所述光路变换部在上述导光体的光的出射侧、或其相反侧即反 射片一侧设置多个,用于导出在上述导光体的内部进行导光的光;以及底板,所述底板用来 安装上述导光体,上述导光体具有用于将该导光体固定到上述底板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 形成于导光体的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的至少一个侧端,且比导光体的与长边方向正交的 截面的另一个侧端部、或中央部即厚壁部要薄,沿着导光体的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在上 述厚壁部与上述固定部之间厚度发生变化的区域、和其他区域中,上述光路变换部的配置 密度不相同。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在厚壁部的侧端设置薄壁的固定部,可以经由固定部将导光 体稳定地固定到底板。由此,不会因导光体的位置偏移而发生亮度不均勻,或者因导光体与 液晶面板等接触而发生破损等问题。另外,通过设置调整了其在导光体的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的配置密度的光路 变换部,能够补偿因设置薄壁的固定部而对该截面的光学特性造成的影响。其结果是,导光 体的连接部分不产生亮线或暗线,从而不发生亮度不均勻。因此,能够提供可将导光体稳定地固定、并且可以显示均勻的亮度的光源组件。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源组件的上述导光体对处于上述厚壁部与上述固定部的
12边界的、上述厚壁部的转角处进行了倒角,上述光路变换部沿着导光体的与长边方向正交 的方向被设置成带状,并且包含上述进行了倒角的区域在内的、上述厚壁部与上述固定部 之间厚度发生变化的区域中的带的宽度,要小于其他区域中的带的宽度。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光路变换部的条的宽度在导光体的厚壁部与固定部之间厚度 发生变化的区域(倾斜部、或与倾斜部相对的面)中变细,因此,抑制光从倾斜部出射,从而 在导光体的连接部分不发生亮度不均勻。由此,通过改变光路变换部的带的宽度,能容易地 沿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短边方向)调整图案的密度,能够实现亮度均勻分布。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源组件的上述导光体对处于上述厚壁部与上述固定部的 边界的、上述厚壁部的转角处进行了倒角,上述光路变换部被设置成圆形,并且包含上述进 行了倒角的区域在内的、上述厚壁部与上述固定部之间厚度发生变化的区域中的圆形的直 径,要小于其他区域中的圆形的直径。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光路变换部的圆形的直径在导光体的厚壁部与固定部之间厚 度发生变化的区域(倾斜部、或与倾斜部相对的面)中变小,因此,抑制光从倾斜部出射,从 而在导光体的连接部分不发生亮度不均勻。由此,通过改变光路变换部的圆形的直径,能容 易地沿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短边方向)调整图案的密度,能够实现亮度均勻分布。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源组件的上述光路变换部设置于导光体的上述反射片一 侧,并且上述导光体在上述厚壁部的光的出射侧的面上,沿导光体的长边方向形成有槽。根据上述结构,除了反射片一侧的光路变换部以外,光的出射侧的面的槽也具有 容易破坏在导光体内部进行导光的光的全反射条件从而容易将光导出到外部的功能。由 此,与仅设置光路变换部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加容易地实现亮度均勻。因此,可以实现宽度 比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短边方向)的宽度更宽的导光体。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在权利要求书所示的范围内进行种种变更, 对于适当组合不同的实施方式所分别揭示的技术手段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 的技术范围内。发明的详细说明内容中叙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或实施例都只是阐明本发明的技术 内容,不应该狭义地理解为只限于这样的具体例子,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后文记载的权利要 求书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而实施。产业上的实用性本发明涉及利用导光板使来自光源的光呈面状出射的具有侧边(也称为边光)型 导光板的光源组件、以及具备该光源组件的电子设备,适用于例如背光源等光源组件及液 晶显示装置等电子设备。
权利要求
1.一种光源组件,包括多个导光体,所述多个导光体相对于长边方向并列设置;多个 光源,所述多个光源使光分别从所述导光体的长边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面入射;光路变换部, 所述光路变换部在所述导光体的光的出射侧、或其相反侧即反射片一侧设置多个,用于导 出在所述导光体的内部进行导光的光;以及底板,所述底板用来安装所述导光体,其特征在 于,所述导光体具有用于将该导光体固定到所述底板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形成于导光体 的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的至少一个侧端,且比导光体的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的另一个 侧端部、或中央部即厚壁部要薄,沿着导光体的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在所述厚壁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厚度发生变化 的区域、和其他区域中,所述光路变换部的配置密度不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体对处于所述厚壁部与所述固定部的边界的、所述厚壁部的转角处进行了倒所述光路变换部沿着导光体的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被设置成带状,并且包含所述 进行了倒角的区域在内的、所述厚壁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厚度发生变化的区域中的带的宽 度,要小于其他区域中的带的宽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体对处于所述厚壁部与所述固定部的边界的、所述厚壁部的转角处进行了倒所述光路变换部被设置成圆形,并且包含所述进行了倒角的区域在内的、所述厚壁部 与所述固定部之间厚度发生变化的区域中的圆形的直径,要小于其他区域中的圆形的直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的宽度为100 μ m 500 μ m。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形的直径为100 μ m 2000 μ m。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体的短边方向的长度为17mm,所述厚壁部的厚度为5mm,所述固定部的厚度 为1mm,所述固定部的长度为2. 5mm。
7.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路变换部设置于导光体的所述反射片一侧,所述导光体在所述厚壁部的光的出射侧的面,沿着导光体的长边方向形成有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体的短边方向的长度为40mm 100mm,所述厚壁部的厚度为4mm,所述固定部 的厚度为1mm,所述固定部的长度为2mm。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的间距为0. 6mm,深度为0. 18mm。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如权利要求1至9的任一项所述的光源组件。
全文摘要
导光体(21)具有用于将该导光体(21)固定到底板的固定部(21b),该固定部(21b)形成于导光体(21)的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的至少一个侧端,且比导光体(21)的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的中央部即厚壁部(21c)要薄,沿着导光体(21)的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在厚壁部(21c)与固定部(21b)之间厚度发生变化的区域、和其他区域中,光散射体(23)的配置密度不相同。由此,能够利用固定部(21b)固定导光体(21),并且通过设置调整了其在短边方向的配置密度的光散射体(23),能够补偿因设置薄壁的固定部(21b)而对光学特性造成的影响。
文档编号F21S2/00GK102105740SQ20108000104
公开日2011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7日
发明者名仓秀明, 小久保文雄, 若村纱友里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