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陶瓷复合金属新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7053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高效陶瓷复合金属新灯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灯具,具体涉及一种高效陶瓷复合金属新灯具。
背景技术
目前比LED更节能的路灯一陶瓷复合金属路灯,它是在高压钠灯和石英金卤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具有如下优势1.灯具寿命长(12000-15000小时)保用3年以上;2.发光效率更高(> 901m/W) ;3.寿命期间色温稳定性能好(在+/-200K之间),并且灯具之间的色温一致性更好;4.稳定的流明输出;5.灯具几何尺寸更紧凑;6.具有3000K 和4200K两种色温可供选择,灯具显色性好(ra80-90)显色性的好坏还和电弧管的管壁温度有关等。所以目前的陶瓷复金属路灯是发展趋势,势必会大规模取代卤钨灯、白炽灯,只有在此基础上再发展改善,才更具备市场竞争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陶瓷复合金属路灯灯具寿命长(12000-15000小时)不太长和发光效率(> 901m/W)不够高,提出相关改善方案,以便达到寿命在32000小时以上和发光效率大于1201m/W。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高效陶瓷复合金属新灯具,该灯具包括一陶瓷电弧管,陶瓷电弧管两端引出稀有金属电极引线和隔热片,外层有高硼玻璃制成的玻璃管, 中间为真空容器,两端电极引线焊接胶电源线输入电源。所述灯具内部陶瓷电弧管加长至80mm,直径加大到8. 5mm,比通常金卤灯要长 20-30mm,直径要大2mm ;隔热片焊接方式通常使用的单面焊接改为双面压着焊接;整个真空玻璃管加长加粗处理,使其玻璃管长120mm,直径23mm,比通常的长度长30_45mm和直径大2-3mm ;所述灯具输入电源方式是将灯具两端常用的触点式导电改善为冲压铆接耐高温硅胶电源线导电。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所述灯具内部陶瓷电弧管加长至80mm和直径加大到8. 5mm,加强其壁负荷能力,同时发光面积加大而提升了光照度;所述隔热片焊接方式通常使用的单面焊接改为双面压着焊接,防止点焊接造成氧化脱掉;所述整个真空玻璃管加长加粗处理,使其玻璃管长120mm,直径23mm,延长使用寿命到32000小时以上;所述灯具输入电源方式是将灯具两端常用的触点式导电改善为冲压铆接耐高温硅胶电源线导电,加强其可靠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陶瓷固定支点、2为压焊接点、3为电极引线、4为隔热片、5为电极引线、6 为陶瓷塞、7为陶瓷电弧管、8为复合卤化物、9为金属片、10为真空容器、11为排气孔、12为玻璃管、13为玻璃固定端子、14为耐高温硅胶电源引线、15为阴阳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包括一陶瓷电弧管7,陶瓷电弧管由半透明的多晶氧化铝陶瓷制成,充有汞钠剂,能产生很高压力的汞钠蒸气,灯丝由钨丝制成螺旋形或编织成能储存一定数量的碱土金属氧化物的形状,当灯丝发热时,碱土金属氧化物发射电子。双金属的作用是当灯接入电源后,电流经过镇流器、热电阻、双金属片而形成通路,热电阻发热后,双金属片断开,由镇流器产生的瞬间自感电动势使管内的惰性气体电离击穿放电,温度升高后,汞钠也随着气化放电,使钠成为气态放电而产生强光。两端引出稀有金属电极引线 15和隔热片4,外层有高硼玻璃制成的玻璃管12,中间为真空容器10,两端电极引线3焊接耐高温硅胶电源线14输入电源,其基本结构类似于目前市面上的陶瓷金卤灯和长寿高压钠灯,主要针对陶瓷电弧管尺寸、隔热片焊接方式、整个真空玻璃管外尺寸以及灯具输入电源连接方式进行改善,提升光照度,延长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减少电源接触不良。该灯具是一种高强度气体放电灯泡。本实施例均采用现有成熟技术、工艺,在此不再赘述。
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陶瓷复合金属新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灯具包括一陶瓷电弧管,陶瓷电弧管两端引出稀有金属电极引线和隔热片,外层有高硼玻璃制成的玻璃管,中间为真空容器, 两端电极引线焊接胶电源线输入电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陶瓷复合金属新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电弧管加长至8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陶瓷复合金属新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个真空玻璃管加长加粗处理,其玻璃管长120mm,直径23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高效陶瓷复合金属新灯具,基本结构类似于目前市面上的陶瓷金卤灯和长寿高压钠灯,主要对其真空玻璃管内的陶瓷电弧管加长至80mm和直径加大到8.5mm,加强其壁负荷能力,同时发光面积加大而提升了光照度;对隔热片通常使用的单面焊接改为双面压着焊接,防止点焊接造成氧化脱掉;将整个真空玻璃管加长加粗处理,使其玻璃管长达120mm和直径23mm,延长使用寿命到32000小时以上;灯具输入电源方式是将灯具两端常用的触点式导电改善为冲压铆接耐高温硅胶电源线导电。
文档编号H01J61/30GK202142498SQ20112025428
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9日
发明者戴建国 申请人:戴建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