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扰减少的定向背光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4104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串扰减少的定向背光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整体涉及背光型显示器,具体应用于提供不同的左眼和右眼图像以允许立体观看的此类显示器和背光源。本发明还涉及相关的制品、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立体显示器通常从单独的右眼视点和左眼视点为观看者呈现具有视差的图像。有若干种技术来为观看者的双眼提供视差图像。在第一种常见的立体观看技术中,观看者利用一对闸板或3D眼镜,所述闸板或3D眼镜在透射或阻挡观看者看到的光的同步交替左/右图像显示。在第二种技术中,右眼和左眼图像交替显示并且指向观看者的相应眼睛,但并未使用3D眼镜。该第二种技术被称为自动立体技术,有利于立体三维(“3D”)观看,因为观看者无需佩戴任何类型的专用眼镜。
液晶显示器(IXD)是一种采样保持型显示装置,从而使得这种显示器的任一点或像素处的图像均是稳定的,直至该像素在下一图像刷新时间被更新为止,刷新时间通常为1/60秒或更快。在这样的采样保持型系统中,显示不同图像,特别是针对自动立体显示器显示交替的左右图像需要对光源进行仔细定时排序,从而例如在用于右眼的数据显示期间,不打开左眼图像光源,反之亦然。确保左右光源的开或关与图像显示同步对于实现高质量的自动立体图像非常重要。此外,如果在右眼图像光输入表面与左眼图像光输入表面相对时,左右源依据光源末端来为提取光的定向背光源结构提供交替照明,那么进入任一表面的光随后均可反射离开相对的表面并且在左眼图像与右眼图像之间产生视觉混乱,也就是说,这种反射的光可在左眼图像与右眼图像之间产生串扰(多余的重叠或干涉),从而导致3D图像质量降低。

发明内容
我们已经开发出一类适用于自动立体显示器的背光源,但它们也可用于其他(非自动立体)显示器和/或照明应用。这些背光源可在显示器的左眼图像与右眼图像之间提供少量的串扰,同时还在通常比其他自动立体背光源更易制造和组装的设计中提供高亮度。因此,本专利申请特别公开一种适用于自动立体显示器的背光源。所述背光源包括光导、第一光源组件,以及第二光源组件。所述光导具有相对的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以及相对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所述第一光源组件和第二光源组件布置为分别通过所述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将可见光注入所述光导中。基本上全部所述第一侧表面将第二光部分从所述光导高度透射到空气中,所述第二光部分源于所述第二光源组件,通过所述光导进行传播,并出射在所述第一侧表面上。类似地,基本上全部所述第二侧表面将第一光部分从所述光导高度透射到空气中,所述第一光部分源于所述第一光源组件,通过所述光导进行传播,并射在所述第二侧表面上。所述第一光源组件的一个或多个第一不发光表面可以(例如)至少部分布置在所述第一光源组件的两个发光表面之间,适于基本上吸收可见光,以减少串扰。
所述第一光源组件可以包括第一多个发光表面以及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不发光表面,而且所述第二光源组件同样可以包括第二多个发光表面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不发光表面。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不发光表面还优选适于基本上吸收可见光,而且可以至少部分布置在所述第二多个发光表面中的两个发光表面之间。对于在400nm到700nm范围内的垂直入射光而言,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和/或第二不发光表面可以具有小于10%或小于4%的平均反射率。所述第一侧表面可以将所述第一主表面连接到所述第二主表面,而且可以在所述光导的第一拐角与第二拐角之间延伸。所述第二侧表面也可以将所述第一主表面连接到所述第二主表面,但可以在所述光导的不同于所述第一拐角和第二拐角的第三拐角与第四拐角之间延伸。至少所述第一和/或第二侧表面的主要部分,且在一些情况下基本上全部第一和/或第二侧表面可以基本上平坦。
空气可以将所述第一光源组件与所述第一侧表面分开,而且还可以将所述第二光源组件与所述第二侧表面分开。出于本专利申请的目的,除非另外指明,否则术语“空气”还 旨在涵盖真空。在一些情况下,通过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不发光表面基本上吸收可见光可以将与第一和/或第二光源组件的“开”状态相关的串扰亮度(即,特定方向上或特定方向范围内的多余亮度)降低至少10%,或降低至少20%,或者降低至少25%。所述第一光源组件可以设计成包括多个单独的光源,其中中间不发光部分布置在单独的光源之间。这些中间不发光部分中的每个部分可以包括基本上吸收可见光的不发光表面。所述第二光源组件可以具有相同或类似的设计。所述第一光源组件可以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LED),而且所述第二光源组件也可以包括多个LED。LED可以具有较广的白谱等,或者单独的LED可以只提供部分可见波长的光,从而多个LED,例如红色、黄色、绿色、蓝色或其他组合可以合并到光源组件中。多个LED可一同打开和关闭,或者可按照所需的颜色序列打开和关闭。所述光导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可以各自包括向其涂覆的抗反射涂层。或者,所述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可以只是光透射材料与空气之间的界面,其中所述光透射材料形成所述光导的本体或主体。本发明还公开了制造背光源的方法。至少一些此类方法可以包括提供光导,所述光导具有相对的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以及相对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所述第一侧表面将所述第一主表面连接到所述第二主表面,并且在所述光导的第一拐角与第二拐角之间延伸,所述第二侧表面也将所述第一主表面连接到所述第二主表面,但在所述光导的不同于所述第一拐角和第二拐角的第三拐角与第四拐角之间延伸。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提供第一光源组件,第一组件包括第一多个发光表面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一不发光表面,所述第一光源组件适于将来自所述第一多个发光表面的光注入所述光导的所述第一侧表面。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提供第二光源组件,第二组件包括第二多个发光表面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不发光表面,所述第二光源组件适于将来自所述第二多个发光表面的光注入所述光导的所述第二侧表面。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将第一吸收材料选择性地涂覆到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不发光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但不将任何吸收材料涂覆到所述第一多个发光表面,而且不将任何吸收材料涂覆到所述光导的所述第一侧表面。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将所述第一光源组件定位成靠近所述第一侧表面,其中这两者间存在空气间隙。此类方法还可以包括将第二吸收材料选择性地涂覆到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不发光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但不将任何吸收材料涂覆到所述第二多个发光表面,而且不将任何吸收材料涂覆到所述光导的所述第二侧表面;以及将所述第二光源组件定位成靠近所述第二侧表面,其中这两者间存在空气间隙。可进行选择性地涂覆,以将显示器的串扰亮度降低至少10%,或降低至少20%,或者降低至少25%。本发明还讨论了相关方法、系统和制品。本发明的这些方面和其他方面通过下文的详细说明将显而易见。然而,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将上述发明内容理解为是对要求保护的主题的限制,该主题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并且在审查期间可以进行修改。


图Ia和图Ib为包括背光源的三维自动立体显示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该显示装置能为左眼和右眼呈现不同的图像;图2为适用于自动立体显示装置的背光源的透视图;图3a为适用于自动立体显示装置的背光源的一些部件的透视图,其中包括光导的一部分和光源组件;图3b为类似于图3a的透视图,但其中吸收材料已经涂覆到光导的侧表面或光注入表面的部分;图3c为类似于图3a的透视图,但其中吸收材料已经涂覆到光源组件的部分;图4为布置为将光注入背光源的光导中的光源的示意性侧视图,该图示出了在将吸收材料涂覆到光导的光注入表面时可能会出现的对准和渐晕(vignetting)问题;图5a为适用于自动立体显示装置的背光源的光导和光源组件的示意性俯视图;图5b为图5a的光源组件的示意性前视图;图6为示例性背光源的亮度与角度的曲线图,两条曲线示出在只有第一光源组件(例如,“左”组件)通电时以及在只有第二光源组件(例如,“右”组件)通电时的输出;图7为包括合适的重定向膜的背光源的亮度与角度的曲线图,两条曲线同样示出在只有第一光源组件通电时以及在只有第二光源组件通电时的输出;以及图8为两个类似的背光源在只有一个光源组件通电时的相对亮度与角度的曲线图,背光源的区别仅在于,针对一个背光源,将吸收材料涂覆到光源组件的不发光表面,而针对另一个背光源,未涂覆此类吸收材料。在这些附图中,类似的参考标号指代类似的元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上文所概述,本文另外描述了在适用于自动立体显示器的背光源中减少来自光导的远端(即,离通电的光源组件最远的光导末端)的光反射的技术。该技术可减少左右图像之间的视觉串扰,从而改善自动立体3D观看体验。在一些情况下,该技术只针对光导的每个末端利用简单的平坦表面,而且还使用能强效吸收可见光并与光导间隔开,但通常相对紧靠该光导的材料,以便减少或最小化反射回光导中的光的量,从而减少串扰。通常因强效吸收至少可见的波长而呈黑色的吸收材料可以(例如)在薄膜或厚膜中涂覆到(除了光导本身之外的)现有部件或结构的表面,例如,光源部件的不发光表面,诸如,封装的LED、导线和电迹线、电路板和柔性电路膜、基底、散热器、盖、护罩、挡板,以及其他此类机械结构,这些机械结构布置和取向成使得从光导传出的光可(直接或间接)从它们反射回光导中。作为另外一种选择或除此之外,以这种方式布置和取向的部件或其他结构可以在它们的构造或者在它们的组成部分或元件的构造中利用吸收材料。作为另外一种选择或除此之外,一定质量、体积或一片吸收材料可以注入或以其他方式引入,以便部分或完全封装或覆盖以其他方式将光反射回光导中的部件或其他结构。无论以何种方式提供吸收材料,都优选形成通过空气间隙而基本上与光导末端分开的吸收表面或体积,而且该吸收材料优选不设于光源或光源组件的发光表面上,从而显著降低背光源或显示器的亮度。此外,还优选不将任何大量的该吸收材料设于光导的末端上。这些技术的一些优点在下文讨论,可以包括以下项中的一个或多个光源的渐晕减少或消除,从而增加耦合到光导中的光量并减少混合区域长度;光导制造得以简化,例如,光导可以注塑成型、从薄膜上切下、或者以其他方式制造,而无需任何端面处理;背光源 构造得以简化,因为无需将光源与光导的开孔区域精确对准;光源组件的设计相对简单,尤其是在吸收材料仅用在特定表面处的情况下,该特定表面位于光源的发射表面(例如,LED的输出面)之间且基本上与此类发射表面共面。光导的每个末端(本文有时也称为光导的侧表面或光注入表面)优选适于将可见光从光导高度透射到空气中。如果侧表面是空气与形成光导的本体或主体的丙烯酸等光透射材料之间的简单平坦界面,那么这种高的透射通常高达约95%或96%,其中至少4%或5%的光经历菲涅耳反射而在空气界面处回到光导中。垂直入射光的典型反射率为4%,但倾斜入射光(通过典型的光导传播)可具有基本上更高的反射率,从而所有入射角度的光的平均反射率可以是10%或更高。在一些情况下,抗反射涂层可以沉积在光导的侧表面上,以便在更大程度上降低界面的反射率并提高透射率。现在转到图Ia和图lb,图中示出了背光型自动立体3D显示器110的一些典型部件以及该显示器的基本操作。简言之,具有左眼LE和右眼RE的观看者观看显示器110,并借助该显示器的构造和操作来感知三维图像。为了便于说明,以笛卡尔x-y-z坐标系为背景示出了该显示器,但是读者应该理解这并未将本发明限制为(例如)标称的平面显示器、背光源或光导等。显示器110包括液晶面板112,该液晶面板具有布置成矩阵的各个像素,该矩阵限定了面板的有源区或工作区,这些像素可由控制器(未示出)单独寻址。控制器向面板112发送控制信号,以在面板112的有源区中优选地以彩色或RGB (红-绿-蓝)子像素格式形成任何所需图像。显示器110设有背光源(通常示为114),以使观看者可看到图像。可认为背光源114包括偏振器116、3D重定向膜118、光导120、第一光源组件122、第二光源组件124以及后反射器126。根据系统要求和设计细节,可以省去这些部件中的一些,例如后反射器126和/或偏振器116 ;而且可以按照系统设计者认为合适的想法,在系统中添加其他光管理膜或部件,例如,偏振膜(包括反射偏振膜)、镜膜、散射膜、多层光学膜、窗口膜、延迟膜、棱镜增亮膜以及其他微结构化或非微结构化的膜。另外,一些部件(例如,偏振器116和/或重定向膜118)可以视为面板112的一部分而不是背光源114的一部分,或者可以视为既不是背光源114的一部分,也不是面板112的一部分。光导120是背光源114的关键部分。如图所不,光导具有第一主表面120a、第二主表面120b、第一侧表面120c以及第二侧表面120d。光导通过侧表面120c、120d优选按顺序或以交替方式接收来自光源组件122、124的光,并使来自那些组件中的每个组件的光都经过多次反射而在至少对应于面板112的工作区的光导扩展区上散开。当来自给定光源组件的光横通过光导的长度时,该光中的一些光从光导的前表面或顶部表面(主表面120a)被提取。此提取的光通常高度倾斜,例如,在空气中测得的亮度峰值在离法线方向(z轴)约70度处,或者亮度峰值通常处于在从50度到大于80度,或从60度到大于80度的范围内。此高度倾斜光被重定向膜118拦截,此重定向膜进行微结构化,以便对离开光导120的高度倾斜光进行重定向,以使得该光被定向成更靠近系统光轴,即更靠近z轴。归因于光导120的设计,源于组件124的光在图Ia和图Ib的视角中的偏左方向(更靠近+y方向)以高度倾斜的角度离开光导的表面120a,而源于组件122的光在相同视 角中的偏右方向(更靠近_y方向)以高度倾斜的角度离开表面120a。重定向膜118经设计以将源于组件124的倾斜光重定向成总体上对应于光线130a的方向,即朝向观看者的右眼RE。同样,重定向膜118将源于组件122的倾斜光重定向成总体上对应于光线132a的方向,即朝向观看者的左眼LE。图Ia和图Ib示出了处于两个不同时间点的显示器110。在图Ia中,光源组件124通电(“开”)而光源组件122未通电(即,“关”),在图Ib中,光源组件122通电而光源组件124未通电。优选控制该显示器,使其在这两种照明状态之间交替。与此交替照明同步的是,控制器使面板112在组件124通电时显示右眼图像,而在组件122通电时显示左眼图像。右眼图像(以及组件124)与左眼图像(以及组件122)之间的快速同步切换(例如,切换频率为至少90Hz或IOOHz或IlOHz或120Hz或更高)使得观看者无需佩戴任何专用眼镜就能看到稳定的3D视频图像。在显示器110的操作过程中,当正在显示右眼图像的同时来自背光源的光到达左眼LE时,和/或当正在显示左眼图像的同时来自背光源的光到达右眼RE时,会发生串扰。通过图Ia中的光线130b和图Ib中的光线132b示出了这种串扰,该串扰会降低3D观看体验。一个串扰来源是在光导的侧表面处或附近反射的光,该侧表面与供该光进入光导的侧表面相对。例如参考图la,来自组件124的通过侧表面120d进入光导。该光中的一些光经由表面120a离开光导,并且正确指向右眼RE,但一些光仍留在光导中,直到到达相对的侧表面120c为止。此时,朝向通电的光源组件反射回光导中(不论是从表面120c本身反射还是从布置在光导外部但接近表面120c的物体反射)的任何光将通过光导,如同源于未通电的光源(在此情况下为光源组件122) —样。此类光是从光导120中提取的,并且由重定向膜118重定向成朝向左眼LE,成为多余的串扰光130b。当光源组件122通电时,串扰光132b会发生完全相似的情况。本文所述的技术可提供减少的串扰,同时还在通常比其他自动立体背光源更易制造和组装的设计中提供高亮度。在更详细地解释这些技术之前,我们先对可用于所公开的背光源和显示器中的示例性光导120和重定向膜118进行一些另外的说明。
示例性光导由合适的光透射材料构成,例如聚合物或玻璃。光导可以是相对刚性或柔性的,并且可以相对薄(例如,采用薄膜形式)或相对厚。如图所示,光导在平面视图中可具有大致矩形的形状,但也可使用非矩形形状。光导的后部或尾部主表面(参见图Ia和图Ib中的表面120b)优选成形为包括多个提取元件;诸如线性透镜特征或线性棱镜特征等特征是有用的。每个线性棱镜都可以在平行于侧表面120c、120d的方向上延伸,即平行于图中所示的X轴。线性棱镜特征使得后部主表面(参见表面120b)基本上重定向(例如,反射、提取等等)光,而前部主表面(参见表面120a)基本上透射光。在一些情况下,在后部主表面上的或相邻处的高度反射表面有助于通过前部主表面将光重定向至背光源之外。前部主表面可以基本上平坦,但优选通过光扩散元件进行结构化,所述光扩散元件例如透镜特征、棱镜特征或使光在垂直方向(即在图2的x-z平面内)扩散的类似特征。有关适用于自动立体背光源的光导的更多设计细节可见于美国专利7,210,836 (Sasagawa等人)和美国专利申请公开案US2009/0316058 (Huizinga等人)。还参考了美国专利申请公开案US2008/0084519 (Brigham 等人)。示例性重定向膜具有位于该膜的两个主表面上的结构化或小平面化的特征。面向观看者的前部主表面可以包括线性透镜特征。面向光导的后部主表面可以包括线性棱·镜特征。线性棱镜特征优选地彼此平行,并平行于膜的前表面上的线性透镜特征。此外,重定向膜优选取向成使得该重定向膜的线性透镜特征和线性棱镜特征平行于光导的后部主表面上的棱镜特征。重定向膜的透镜特征和棱镜特征被设计为使得光导前部主表面发射的高度倾斜光转变成以适当角度发射的更偏轴向的光,从而使得观看者可感知到显示图像的深度。示例性重定向膜的更多设计细节可见于以下文档中的一个或多个美国专利7,210,836 (Sasagawa等人);以及美国专利申请公开案US2005/0052750 (King等人)、US2008/0084519 (Brigham 等人)和 US2009/0316058 (Huizinga 等人)。图2示出了适用于自动立体显示装置的背光源214的透视图。背光源包括光导220,该光导包括第一主表面220a和第二主表面220b。尽管出于不意性目的将这些表面不为平坦的,但它们可以具有与上文所述光导的对应主表面相同或类似的设计,以便在扩展区域上进行适当的光提取。光导220还包括第一侧表面220c和第二侧表面220d。第一侧表面220c将第一主表面220a连接到第二主表面220b,并且从光导220的第一拐角221a延伸到第二拐角221b。第二侧表面也将第一主表面220a连接到第二主表面220b,并且从光导的第三拐角221c延伸到第四拐角221d。由一行光源222构成的第一光源组件布置为通过第一侧表面220c将可见光注入光导220中。由一行光源224构成的第二光源组件布置为通过第二侧表面220d将可见光注入光导220中。正如同结合图Ia和图Ib所述的操作,图2的不同光源组件导致光以不同的角分布从背光源的扩展区域射出。这通过光线230和232以及观看者240和242示意性地示出。在不存在重定向膜的情况下,来自第一光源组件(参见源222)的光在类似于光线230 (但通常比其更倾斜)的方向上以高度倾斜的角度从光导的主表面220a中射出,而且来自第二光源组件(参见源224)的光在类似于光线232 (但通常比其更倾斜)的方向上以高度倾斜的角度从光导的主表面220a中射出。然而,添加了合适的重定向膜(未不出)之后,来自第一光源组件的光在类似于光线232 (但通常比其与光轴或z轴更一致)的更偏轴向的方向上从背光源中射出,而且来自第二光源组件的光同样在类似于光线230(但同样通常比其更轴向一致)的更偏轴向的方向上从背光源中射出。尽管示意图2中并不明显,但光源222、224并不与它们相应的侧表面光学接触。实际上,光源与它们相应的光导侧表面至少稍微间隔开,从而各光源与相邻的光导侧表面之间便形成空气间隙。这样,基本上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的整个表面区域暴露于空气。注意,即使将具有标称平坦前表面的光源放置成与光导的标称平坦侧表面接触,仍基本上存在具有光学尺寸的空气间隙,除非采取措施来消除该间隙,例如,在表面之间提供折射率匹配液,或者使表面变得光学平坦并且通过高压将光源按压在光导的侧表面上。光导优选设计成使得暴露 于空气的侧表面220c、220d对来自光源的可见光高度透射。例如,源于光源222的光通过侧表面220c进入光导220,通过光导220在总体方向231上传播,并且射在侧表面220d上,该光从光导高度透射到空气中。类似地,源于光源224的光通过侧表面220d进入光导220,通过光导220在总体方向229上传播,并且射在侧表面220c上,该光也从光导高度透射到空气中。如果侧表面220c、220d上并未设有抗反射涂层,则光导和/或空气界面处将出现少量反射,例如,约4%,而其余的光将透射到邻近侧表面的空气中。如果设有抗反射涂层,则将反射更少的光,而更多的光将透射到空气中。简单的抗反射涂层可以基本上由单层材料构成,所述单层材料的折射率比构成光导220的材料低。例如,如果光导由透光的丙烯酸或类似的光透射聚合物材料构成,则抗反射涂层可以为四分之一波长的厚氟化镁层。或者,可使用更为复杂的抗反射涂层,例如,利用多个层和多种光学材料的涂层。我们已经发现,有利的是通过以下方式来减少串扰保持简单的光导设计,以及调整光源组件和/或大体位于光源附近(但与光导间隔开)的其他部件,以便吸收经由侧表面(光注入表面)从光导中逸出的光。因此,例如,在一些情况下,基本上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的整个区域均适于将光从光导高度透射到空气中,而且侧表面上基本不存在吸收材料。相反,吸收材料设于光源组件的一个或多个部分上。可以选择使得光源组件的许多不同表面具有高度吸收性,或者可以只使一些表面具有吸收性。如本文的其他地方所述,吸收材料可以在薄膜或厚膜中涂覆到除了光导本身之外的现有部件或结构的表面,例如,光源部件的不发光表面,诸如,封装的LED、导线和电迹线、电路板和柔性电路膜、基底、散热器、盖、护罩、挡板,以及其他此类机械结构,这些机械结构布置和取向成使得从光导传出的光可直接或间接从它们反射回光导中。作为另外一种选择或除此之外,以这种方式布置和取向的部件或其他结构可以在它们的构造或者在它们的组成部分或元件的构造中利用吸收材料。作为另外一种选择或除此之外,一定质量、体积或一片吸收材料可以注入或以其他方式引入,以便部分或完全封装或覆盖以其他方式将光反射回光导中的部件或其他结构。无论以何种方式提供吸收材料,都优选形成通过空气间隙而基本上与光导末端分开的吸收表面或体积,而且该吸收材料优选不设于光源或光源组件的发光表面上,从而显著降低背光源或显不器的売度。所公开的背光源和显示器的光源组件可以包括现在已知,或者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之后开发或引入的任何合适的光源或灯。优选地,光源能够以,例如,至少90Hz的频率进行调制。在大多数应用中,期望背光源发出白光。(就这一点而言,“白光”只是指被观看者认为是标称白色的光,即使该光可能具有可见波长范围内的不连续或尖峰功率谱。也可以通过对单独看来并非白色的不同颜色进行快速调制而感知到白光。)在那些情况下,用于光源组件的各个光源或灯可以各自发出白光,和/或可以使用有色光源的群集或组,例如,红光发射源、绿光发射源以及蓝光发射源的一个或多个群集。然而,在一些应用中,可能期望背光源发出被认为是有色(例如,绿色或红色而非白色)的光。在许多应用中,固态光源尤其有利。因尺寸小、亮度高、坚固且易于操作而尤其方便的固态光源或灯是发光二极管或“LED”。就这一点而言,“发光二极管”或“LED”是指发光(不论是可见光、紫外光还是红外光)的二极管。它包括作为“LED”销售的零散装箱或者封装的半导体装置,可以是传统类型或者超辐射类型,而且可以是向前发光类型或者侧发光类型,后者有时在显示器应用中是有利的。在LED发射诸如紫外光等不可见光的情况下,以及在LED发射可见光的一些情况下,可将该LED封装成包括有机或无机荧光体,以将短波长的光转变成波长较长的可见光,从而在某些情况下得到发射白光的装置。“LED晶粒”是LED最基本的形式,即经半导体加工方法制成的单个部件或芯片的形式。例如,LED晶粒通常由一种或多种III族元素的组合和一种或多种V族元素的组合(III-V半导体)形成。合适的III-V半导体材料的实例包括氮化物(例如氮化镓)和磷化物(例如磷化镓铟)。也可使用其他类型的πι-v材料,例如,元素周期表其他族中的无机材料。部件或芯片可包括适用于施加电力来给装置通电的电触点。实例包括焊接回流、引线接合、卷带式自动接合(TAB)、·或者倒装接合。部件或芯片的各个层和其他功能元件通常以晶片级形成,然后可以将加工好的晶片切成单个元件,以生产大量的LED晶粒。可配置LED晶粒,使之可以进行表面安装、芯片直接贴装或其他已知的安装配置。LED晶粒还可以安装在陶瓷接头或基底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多个LED,例如,Nichia NSSW020B (日本日亚化工公司(Nichia Chemical Industries, Ltd.))。此外,例如,所公开的光源组件中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0LED),和/或一个或多个激光二极管。现在转到图3a,示出了适用于自动立体显示装置的背光源的一些部件的透视图,其中包括光导320的一部分,以及光源组件324,该光源组件示为通过弧形虚线而移动远离其邻近光导的预期位置。这些部件可以基本上对应于图2的光导220和第二光源组件(参见源224)。光导320具有主表面320a,光从该主表面被提取,并且最终指向观看者。光导320还具有侧表面320d,该侧表面用作光源组件324的光注入表面。侧表面320d将光导的两个主表面连接起来,并且还从光导的拐角321c延伸到拐角321d。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侧表面320d可以基本上平坦,但无需且优选地并不光学平坦,即在光学容限内平坦。在与侧表面320d相对的光导320的侧上的是另一侧表面(未示出),其用作另一个光源组件(未示出)的光注入表面。来自光源组件的光通过光导320大体在_y方向上传播,而未通过主表面320a提取的光则射在侧表面320d上。类似地,来自光源组件324的光通过光导320大体在+y方向上传播,而未通过主表面320a提取的光则射在图3a中未不出的相对侧表面上。安装在预期位置后,光源组件324可以定位成抵靠侧表面320d或与之相邻。组件324示为具有布置成行的多个单独的光源或灯330,该行在侧表面320d的伸长方向上延伸。灯330可以是LED或任何其他合适的光源,安装在基底或托架332上,该基底或托架可以是刚性或柔性电路板,或只是用以提供机械稳定性的构件。基底332具有多个不同的表面,包括前表面332a、上表面332b,以及侧表面332c。灯330还具有多个不同的表面,例如,包括发光表面330a,以及非发光表面330b、330c和330d。给定的发光表面可以是,例如,发光的半导体芯片表面上的区域,或者,在封装装置的情况下,可以是此类光从中出现的透镜或封壳的表面。当组件324安装在其邻近光导的预期位置时,发光表面330a与侧表面320d的对应部分320e排成一行。优选地,侧表面320d与组件324之间保持空气间隙,即使组件324或其部分与侧表面物理接触也是如此。图3b为类似于图3a的那些背光源部件的背光源部件透视图,但其中吸收材料已经涂覆到光导的侧表面或光注入表面的部分。主要是出于比较的目的提供了此实施例,从而读者可了解本文所公开的优选构造的益处。在图3b中,光源组件324可以与结合图3a示出并描述的组件324相同,因此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且不必进行另外的说明。图3b的光导340也可以基本上与图3a的光导320相同,除了添加吸收材料层345之外,该吸收材料层覆盖除了部分340e之外的光导340的光注入表面或侧表面340d并与其直接物理接触(无空气间隙),所述部分340e与组件324的发光表面330a排成一行。部分340e可以是材料层345中的孔隙或孔。除了存在吸收材料345之外,光导340可以基本上对应于光导320,表面340a和340d可以基本上分别对应于表面320a和320d,部分340e可以基本上对应于部分320e,而且拐角341c、341d可以基 本上分别对应于拐角321c、321d。相对于图3a的实施例,图3b的实施例中的吸收材料345可有助于减少串扰,因为来自相对光源组件(未示出)的光通过光导并且射在侧表面340d上,该光可以主要由材料345吸收,而非反射回光导中,而在光导中其可助长串扰。然而,已经发现,以这种方式将吸收材料放置在光导的侧表面上还可具有显著的缺点。一个缺点只是将吸收材料提供在光导侧表面的选定部分上所需的额外制造步骤,这尤其是因为光导是背光源的关键部件,并且可以包括精密表面或特征,这些表面或特征可能会随着处理的增加而损坏,从而降低产率。参考示意侧视图4来解释图3b的串扰减少方法的其他缺点。图4示出了布置为将光注入背光源414的光导420中的光源422 (或者更准确地说,光源的发射表面)。此图示出了在将吸收材料直接涂覆到光导的光注入表面时可能会出现的对准和渐晕问题。因此,在图4的背光源414中,光源422布置成靠近光导的光注入表面或侧表面420c。光在光导中通常沿+y方向传播,而一些光从光导420的主表面被提取,并且最终指向观看者。一些光仍留在光导中,并射在相对侧表面(未示出)上,在该侧表面处定位了另一个光源(未示出),以便通过光导大体在相反(_y)方向上注入光。此光中的一些光仍留在光导中,并且射在侧表面420c上。吸收材料层425直接设在表面420c上,以吸收此光,从而该光不会反射回光导中,而在光导中光可助长串扰。孔隙或孔425a设在层425中,以允许光从源422进入光导。图4的配置的一个缺点涉及光源的渐晕。就这一点而言,渐晕是指捕集到光源只发射在有限的接受光锥区(acceptance cone)或立体角度中的光,且未捕集到发射在接受光锥区外部的光。在图4中,借助于(I)光源422与侧表面420c和/或吸收材料层425之间的距离d,以及(2)孔隙425a的大小和位置,光导420能够捕集在空气中测量到的由光源422发射在接受光锥区430内的光,但无法捕集因吸收材料层425存在而由光源422以更倾斜的角度发射在接受光锥区430外部的光。可通过减少光源与光导侧表面之间的距离d来减少渐晕,但实际限制可限定该距离可有多小。还可通过增加孔隙425a的大小来减少渐晕,但要以吸收较少源于相对光源的光因而增加串扰为代价。注意,通过从空气折射到构成光导的更为光学致密的介质中,接受光锥区430内的光被转变到在光导的介质中测量的更窄的接受光锥区432。图4的配置的另一个缺点涉及对准问题。最大化从光源422捕集到的光量可能需要源422相对于孔隙425a精确对准,S卩,调整该源的(x,z)坐标。此外,如果使用多个或一行类似于源422的光源,以及对应多个或一行类似于孔隙425a的孔隙,那么对于光源组件中的所有其他源而言,必须还要考虑源422的对准问题。这种对准问题可不利地影响背光源的快速制造、产率以及长期可靠性。现在转到图3c,示出了在避免与图3b和图4相关的缺点的同时减少串扰的实施例。图3c的实施例类似于图3b,除了吸收材料已经涂覆到光源组件的部分而非涂覆到光导的侧表面之外。图3c的光导320可以与连同图3a示出并描述的光导320相同,因此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且不必进行另外的说明。图3c的光源组件354还可以基本上与图3a和图3b的光源组件324相同,但添加吸收材料层(在图中用阴影示出)除外,而该吸收材料层覆盖光源组件的一个或多个不发光表面,但并不覆盖组件354的发光表面360a。除了存在吸收材料之外,光源组件354可以基本上对应于光源组件324,灯360可以基本上对应于灯330,发射表面360a可以基本上对应于发射表面330a,表面360b、360c、360d可以基本上分·别对应于表面330b、330c、330d,基底362可以基本上对应于基底332,而且表面362a、362b、362c可以基本上分别对应于表面332a、332b、332c。正如同图3a和图3b的实施例,当组件354安装在其邻近光导的预期位置时,发光表面360a与侧表面320d的对应部分320e排成一行。优选地,侧表面320d与组件354之间保持空气间隙,即使组件354或其部分与侧表面物理接触也是如此。源于安装在光导320的相对侧上的光源组件(未示出)的光从光导的内部射在侧表面320d上,该光高度透射到邻近表面320d的空气中。此光中的许多光通常将直接或间接从侧表面附近的多种物体反射,并且可以经由侧表面320d重新进入光导320,在该光导中,所述光可助长串扰。为了防止发生这种情况,光源组件354的一个或多个不发光表面涂有高度吸收可见光且很少或不反射此类光的材料、由该材料制成或者覆盖。在图中,表面360b和362a平行于侧表面320d取向并且布置成在组件354安装在其预期位置时紧邻该侧表面,所述表面360b和362a示为由这样的吸收材料覆盖,或由该吸收材料制成。作为另外一种选择或除此之外,组件的其他表面可以涂有相同的吸收材料或不同但效果类似的吸收材料,或者可以由所述吸收材料制成。例如,光源组件354或者本文所示或所述的其他光源组件中任何光源组件的一个、一些或所有不发光表面(不论是透视图3c中可见还是隐藏在其他表面后面的不发光表面)可以涂有吸收材料,或者可以由该吸收材料制成,所述不发光表面包括,但不限于,不发光表面360b、360c、360d、362a、362b和362c。此外,光源组件354以及其他所示或所述光源组件可以部分封装或包裹在一定体积或质量的吸收材料中,和/或一种或多种此类体积或质量的吸收材料可以,例如,在光源组件的每对相邻的光源之间沉积在该组件上或者以其他方式粘附到该组件。在一些情况下,允许此类体积或质量的吸收材料硬化,从而它们不会流到或移动到成品背光源的其他部分。一种使光源组件具有许多高度吸收表面的相对简单的方式是用可能或可能不高度吸收(或者甚至可能高度反射)的传统部件来构造光源组件,然后在将组件安装在光导末端之前,遮蔽组件的发光表面,并且将黑色涂料或类似的高度吸收材料涂覆到组件的一些或所有表面。之后,遮蔽材料可从发光表面移除,而且变暗的组件可在光导的侧表面处安装在适当位置,任选地安装在高度吸收的罐封介质中并且具有高度吸收的护罩或盖。在替代性实施例中,黑色涂料或类似材料可以涂覆到光源组件的一些或所有表面(包括发光表面),但发光表面上的涂料部分随后可通过蚀刻或另一种合适的方法而选择性地移除。在另外的替代性实施例中,例如LED等光源组件可由吸光材料制成,从而组件的光输出面发出正常量的光,但封装的其他侧面是高度吸收的,例如,是黑色的。可用于所公开的实施例中的示例性吸收材料包括这样的材料,即反射小于10%或小于4%的在可见波长谱上平均的垂直入射光,并且吸收其余的光。还优选针对倾斜入射可见光至少保持这种低反射率和高吸收。可用来制造高度吸收表面和体积的黑色或深色材料包括进行表面处理,诸如使之具有低反射率,所述黑色或深色材料例如,喷涂或涂绘在光导外部的所有不发光表面上的黑色消光涂料,或者可具有可测量的厚度并且本质为黑色或掺入黑色颗粒的涂层聚合物材料。此类聚合物材料可以通过将光组件浸入适当的涂层中来涂覆。光源的发光部分可受保护而免受涂层影响,或者涂层可以优先不涂布发光部分,或者涂层可以仅涂覆到光源的不发光部分。 还可以使用这种处理,即用黑色或高度吸收材料来填充光导的光注入表面附近的体积。例如,可以选择组装光源组件(包括光源),然后围绕发光表面且有可能围绕光源组件的一个或多个不发光表面来模制黑色或高度吸收的聚合物材料。又如,可以选择组装光导和光源组件,包括相关的电部件和机械部件,然后用可固化的黑色材料来填充其中布置有光源组件的腔,所述黑色材料用作一种类型的密封剂。在一些情况下,这种黑色材料可以延伸,以便覆盖光导表面末端的不发光区域和/或光源的不发光表面,例如,基底、托架和/或LED封装的其他元件。图5a和图5b进一步举例说明通过在光源组件中而非光导的侧表面上采用吸收材料来减少串扰的另一个实施例。图5a为适用于自动立体显示装置的背光源的光导520和光源组件522的示意性俯视图,且图5b为光源组件522的示意性前视图。光导520可以具有与本文所述的其他光导相同或类似设计,具有从中提取光的前部或顶部主表面520a、后部或尾部主表面(未示出)、从拐角521a延伸到拐角521b的侧表面520c,以及从拐角521c延伸到拐角521d的侧表面520d。光源组件522布置成邻近侧表面520c,以通过其中大体沿着_y方向将光注入光导中。组件522包括光源或灯530、电路板532 (包括,例如,一片 Kapton 材料(杜邦公司(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Company))或类似的聚合物材料,或者其他刚性或柔性电互连基底)、引线或导线534,以及可以模制或者以其他方式制造的其他结构和/或装饰元件536。如前视图5b所示,每个光源包括至少一个发光表面530a以及至少一个不发光表面530b。具有与组件522相同或类似设计的另一个光源组件(未示出)优选布置成邻近侧表面520d,以通过其中大体沿着+y方向将光注入光导中。优选地,光导520的侧表面520c、520d适于将光从光导高度透射到空气中,而且所述侧表面上基本没有任何吸收材料。相反,吸收材料涂覆到或以其他方式掺入光源组件的一个或多个不发光表面,以便减少通过侧表面而回到光导中的反射,从而减少背光源和显不器的左右通道之间的不良串扰。例如,兀件536的一个或多个表面、电路板532的一个或多个表面、导线534的一个或多个表面和/或一个或多个表面530b (尤其是在源530包括具有白色陶瓷封装的LED的情况下)可用黑色涂料或类似的吸收材料涂成黑色。除此之外或作为另外一种选择,光源530可以罐封于吸光材料中。此外,除了发光部分之外,光源还可以由吸光材料制成。图6为从类似于图2的示例性光导的前部主表面发出的光的亮度与角度的曲线图。使左侧光源组件(参见光源222,在实施例中为LED)通电会形成围绕光线230的光分布。此光分布的测量亮度在图6中用曲线612示出。对于此曲线而言,在约+70度的角度处的高亮度表示在使用合适的重定向膜的情况下,可用于指向正确眼睛(例如,LE)的光。另一方面,在约-70到约-80度范围内的曲线612的任何亮度可指向错误眼睛(例如,RE),从而表示串扰。类似地,当使右侧光源组件(参见光源224,在实施例中也为LED)通电时,形成围绕光线232的光分布。此光分布的测量亮度在图6中用曲线610示出。对于此曲线而言,在约-80度的角度处的高亮度表示在使用合适的重定向膜的情况下,可用于 指向正确眼睛(例如,RE)的光。另一方面,在约+70度附近的曲线610的任何亮度可指向错误眼睛(例如,LE),从而表示串扰。所公开的技术有助于通过降低+70度附近的曲线610的亮度以及降低-80度附近的曲线612的亮度来减少串扰。注意,在此实施例中,并未采取措施来将吸收材料用于光导的侧表面上或用于光源组件的表面上。图7示出了将示例性重定向膜(例如图Ia和图Ib的膜118)添加到示例性光导(例如图2的光导)的输出产生的影响。对于此类实施例而言,来自右侧光源组件(光源224)的光在光线232的总体方向上从光导中被提取,然后重定向膜对该光进行重定向,以产生如图7中的曲线712所示的测量亮度。类似地,来自左侧光源组件(光源222)的光在光线230的总体方向上从光导中被提取,而且重定向膜对该光进行重定向,以产生如图7中的曲线710所示的测量亮度。亮度曲线710、712在接近O度(即垂直于光导)处重叠,此处两个光分布之间出现急剧分离。图7中用以下方式表示串扰曲线712的顶点附近(例如,约+4度处)的曲线710的非零亮度,以及曲线710的顶点附近(例如,约-4度处)的曲线712的非零亮度。通过重定向膜的操作,这些角度大致对应于曲线图6中的60度及更大的高度倾斜角度。注意,在观看距离为约400mm且平均人眼间距为65mm的情况下,观看者的右眼对应于约+4度的视角(参见图7),而左眼对应于约-4度的视角。图8为两个类似的背光源在只有一个光源组件通电时的相对亮度与角度的曲线图,所述背光源的区别仅在于,针对一个背光源,将吸收材料涂覆到光源组件的不发光表面,而针对另一个背光源,未涂覆此类吸收材料。所述背光源包括类似于图7中所用的重定向膜,因而,图8中的曲线810、812标称对应于曲线712,S卩,在只有右侧光源组件通电时的背光源的亮度。曲线810对应于将吸收材料用于光源组件的实施例,而曲线812对应于未使用此类吸收材料的实施例。注意,与曲线812的亮度值相比,曲线810的亮度值在-4度附近更低。具体地讲,在-4度,曲线812的相对亮度为O. 225 (22. 5%),而曲线810的相对亮度为O. 160 (16%)。从O. 225减少到O. 160表示串扰减少约29%。因此,使用所公开的技术来说明串扰减少至少10%和减少至少20%,以及减少至少25%。对于图8的实施例而言,为了散热,每个光源组件利用安装在金属加强件上的八个日亚牌LED光源(零件号NSSW206T)。对于对应于曲线810的实施例而言,通过手工涂绘来将黑色丙烯酸涂料涂覆到光源组件的基本上所有不发光表面上,而并不涂覆到其发光表面,也不涂覆到光导侧表面的任何部分。除非另外指明,否则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用来表示数量、特性量度等的所有数值都应当理解为由术语“约”修饰。因此,除非有相反的指示,否则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列出的数值参数均为近似值,这些近似值可根据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利用本专利申请的教导内容想要获得的所需特性而改变。每个数值参数并不旨在将等同原则的应用限制在权利要求书范围内,至少应该根据所记录的有效数位的数目和通过应用惯常的四舍五入法来解释每个数值参数。虽然本发明的大致范围中列出的数值范围和参数是近似值,但就任何数值均在本文所述具体实例中列出来说,它们都应在合适的情况下尽可能地精确。然而,任何数值可能包含与测试或测量限制相关的误差。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对本发明的各种修改和更改对于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而且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本文所列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例如,除非另外指明,否则读者应当假设,所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特征也可应用于所公开的所有其他实施例。还应当理解,本文引用的所有美国专利、专利申请公开案和其他专利和非专利文档以引用方式并入,而不与上述公开内容抵触。·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源,其包括 光导,其具有相对的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以及相对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所述第一侧表面将所述第一主表面连接到所述第二主表面,并且在所述光导的第一拐角与第二拐角之间延伸,所述第二侧表面也将所述第一主表面连接到所述第二主表面,但在所述光导的不同于所述第一拐角和第二拐角的第三拐角与第四拐角之间延伸; 第一光源组件,其布置为通过所述第一侧表面将可见光注入所述光导中,第一组件包括第一多个发光表面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一不发光表面;以及 第二光源组件,其布置为通过所述第二侧表面将可见光注入所述光导中,第二组件包括第二多个发光表面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不发光表面; 其中全部所述第一侧表面适于将第二光部分从所述光导高度透射到空气中,所述第二光部分源于所述第二光源组件,通过所述光导进行传播,并出射在所述第一侧表面上; 其中全部所述第二侧表面适于将第一光部分从所述光导高度透射到空气中,所述第一光部分源于所述第一光源组件,通过所述光导进行传播,并出射在所述第二侧表面上;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不发光表面至少部分布置在所述第一多个发光表面中的两个发光表面之间,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不发光表面适于吸收可见光。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源,另外其中 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不发光表面至少部分布置在所述第二多个发光表面中的两个发光表面之间,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不发光表面适于吸收可见光。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源,另外其中 至少所述第一侧表面的主要部分是平坦的;以及 至少所述第二侧表面的主要部分是平坦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源,另外其中 全部所述第一侧表面是平坦的;以及 全部所述第二侧表面是平坦的。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源,其中空气将所述第一光源组件与所述第一侧表面分开,而且空气还将所述第二光源组件与所述第二侧表面分开。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源,其中对于在400nm到700nm范围内的垂直入射光而言,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不发光表面具有小于10%的平均反射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源,其中对于处在400nm到700nm范围内的垂直入射光而言,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不发光表面具有小于4%的平均反射率。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源,其中通过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不发光表面吸收可见光将与所述第二光源组件的“开”状态相关的串扰亮度降低了至少1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源,其中通过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不发光表面吸收可见光将所述串扰亮度降低了至少2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源,其中通过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不发光表面吸收可见光将所述串扰亮度降低了至少25%。
11.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源,其中所述第一光源组件包括多个单独的光源,其中中间不发光部分布置在所述单独的光源之间,而且其中每个中间不发光部分包括吸收可见光的不发光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源,其中所述第一光源组件包括多个单独的光源,而且其中所述第一侧表面的第一部分布置成最接近所述单独的光源,且所述第一侧表面的第二部分布置在所述第一部分之间,而且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为透光性,且不吸收可见光。
1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源,其中所述第一光源组件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LED),而且所述第二光源组件也包括多个LED。
1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源,其中所述第一侧表面包括涂覆于其上的抗反射涂层。
1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源,其中所述光导由光透射材料构成,而且其中所述第一侧表面为所述光透射材料与空气之间的界面。
1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源,其中所述光导适于以第一分布型式将来自所述第一光源组件的光导出所述第一主表面,并且以不同于所述第一分布型式的第二分布型式将来自所述第二光源组件的光导出所述第一主表面,以允许自动立体观看。
17.—种自动立体显不器,其包括 液晶显示面板;以及 布置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后面的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源。
18.—种制造背光源的方法,其包括 提供光导,所述光导具有相对的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以及相对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所述第一侧表面将所述第一主表面连接到所述第二主表面,并且在所述光导的第一拐角与第二拐角之间延伸,所述第二侧表面也将所述第一主表面连接到所述第二主表面,但在所述光导的不同于所述第一拐角和第二拐角的第三拐角与第四拐角之间延伸; 提供第一光源组件,第一组件包括第一多个发光表面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一不发光表面,所述第一光源组件适于将来自所述第一多个发光表面的光注入所述光导的所述第一侧表面;以及 提供第二光源组件,第二组件包括第二多个发光表面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不发光表面,所述第二光源组件适于将来自所述第二多个发光表面的光注入所述光导的所述第二侧表面; 将第一吸收材料选择性地涂覆到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不发光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但不将任何吸收材料涂覆到所述第一多个发光表面,而且不将任何吸收材料涂覆到所述光导的所述第一侧表面;以及 将所述第一光源组件定位成靠近所述第一侧表面并且两者之间存在空气间隙。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 将第二吸收材料选择性地涂覆到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不发光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但不将任何吸收材料涂覆到所述第二多个发光表面,而且不将任何吸收材料涂覆到所述光导的所述第二侧表面;以及 将所述第二光源组件定位成靠近所述第二侧表面并且两者之间存在空气间隙。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选择性地涂覆能够有效地将显示器的串扰亮度降低至少10%。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选择性地涂覆能够有效地将所述显示器的串扰亮度降低至少20%。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选择性地涂覆能够有效地将所述显示器的串扰亮度降低至少25%。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自动立体显示器的背光源,包括光导以及第一光源组件和第二光源组件。所述光导具有相对的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以及相对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所述第一光源组件和第二光源组件布置为分别通过所述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将可见光注入所述光导中。基本上全部所述第一侧表面将第二光部分从所述光导高度透射到空气中,所述第二光部分源于所述第二光源组件,而且基本上全部所述第二侧表面以对应的方式高度透射第一光部分。所述第一光源组件的一个或多个第一不发光表面至少部分布置在所述第一光源组件的两个发光表面之间,而且适于基本上吸收可见光,以减少串扰。
文档编号F21V8/00GK102906628SQ201180025429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4日
发明者约翰·C·舒尔茨, 迈克尔·J·希科劳 申请人:3M创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