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4840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示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显示器结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通过沉孔与卡接部进行连接且省去外壳的显示器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液晶显示器,其显示器结构是采用在前框侧边配置卡接部,以便和背光模块侧边的相应卡接部进行卡合。请参阅图1,图1为现有的显示器结构的局部剖视图,显示器结构100具有背光模块105。背光模块105包括背板110、复数个背光组件120与第一前框130。背板110具有用于容置背光组件120的容置空间,容置空间中依序迭合了反射板121、导光板122与光学膜片123,发光组件(图中未绘示)配置于导光板122的侧边或下方。通过第一前框130与背板110互相连接,使背光组件120被夹持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显示器结构100还具有显示面板140、第二前框150与外壳(图中未绘示)。显示面板140置放于第一前框130上方,第二前框150与第一前框130互相连接以夹持显示面板140。其中,第一前框130是通过其侧边的第一卡接部131,与第二前框150侧边的第二卡接部151互相卡接。外壳则用于包覆第二前框150。综上所述 ,现有的显示器结构由于第一前框侧边与第二前框侧边配置有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势必会增加显示器结构侧边的宽度,并且为了遮掩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及其所造成的缺口,还需配置外壳以包覆第二前框。然而现阶段的市场趋势,液晶显示器已逐渐倾向于无边框或窄边框的设计,以符合消费者对于美观的要求,现有的显示器结构有待更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提出一种显示器结构,其通过改变卡接结构与其位置,以期实现无边框或窄边框的设计。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显示器结构,其包括一背光模块、一显示面板与一第二前框。背光模块包括一背板、复数个背光组件与一第一前框。背板具有一底板,背光组件位于底板上方,第一前框位于背光组件上方,第一前框连接背板以夹持背光组件。第一前框具有一第一开口与围绕第一开口的一第一框架,第一开口与第一框架平行于底板,第一框架往上凸伸有至少一卡接部。显示面板位于第一前框上方且具有一成像区,背光组件所产生的光线穿过第一开口以入射至成像区。第二前框位于显示面板上方且具有相应于成像区的一第二开口与围绕第二开口的一第二框架。第二框架配置有相应于卡接部的至少一沉孔,卡接部卡接于沉孔,使第二前框连接第一前框以夹持显示面板。所述沉孔具有一上方开口与一底面,底面透设有一通口,且上方开口与底面之间形成容置卡接部的一段差。卡接部穿过通口并卡接于沉孔。所述卡接部具有相对称且相对立的两个卡接组件,此两个卡接组件彼此相隔一间距且分别具有一头部与一颈部,颈部连接头部与第一框架。头部穿过通口并位于上方开口与底面之间且抵持底面。所述头部为直角三角形柱体,且其接近上方开口的部分的夹角为60度。或是,所述头部为直角梯形柱体或半圆形柱体。所述显示器结构还包括一饰条,此饰条固定于第二框架上方并覆盖沉孔。所述饰条可为贴纸。所述底板的四边分别往上延伸有四个侧板,底板与所述侧板共同界定一容置空间,背光组件容置于此容置空间。所述背光组件包括一反射板、一导光板、复数个光学膜片与一发光组件,反射板位于底板上方,导光板位于反射板与光学膜片之间,发光组件位于导光板的侧边或下方。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显示器结构,使窄边框或无边框的设计得以实现,提升了美观性。而且在结构上可以省去外壳,直接以第二前框作为外观件,因此也降低了成本。为让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易理解,下文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现有的显示器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2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显示器结构的爆炸图。图3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前框的卡接部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二前框的沉孔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前框的卡接部与第二前框的沉孔相互卡接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5中c-c线所示的剖面示意图。图7至图10为本发明数种较佳实施例的卡接部与沉孔的局部剖面图。标识说明 100,200:显示器结构 105,205:背光模块 110,210:背板
120、220:背光组件
121、221:反射板
122.222:导光板
123.223:光学膜片 130,230:第一前框 131:第一卡接 部 140,240:显示面板 150,250:第二前框 151:弟_■卡接部
211:底板
212:侧板
213:容置空间231:第一开口
232:第一框架
233:卡接部
2331:头部
2332:颈部 241:成像区
251:第二开口
252:第二框架
253:沉孔
2531:上方开口
2532:底面
2533:通口
2534:段差 260:饰条 α:夹角。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2,图2 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显示器结构的爆炸图,显示器结构200包括背光模块205。背光模块205包括背板210、复数个背光组件220与第一前框230。背板210具有底板211,底板211的四边分别往上延伸有四个侧板212,底板211与所述侧板212共同界定容置空间213。背光组件220容置于容置空间213,背光组件220包括反射板221、导光板222、复数个光学膜片223与发光组件(图中未绘不)。反射板221位于底板211上方,导光板222位于反射板221与光学膜片223之间。发光组件可直接分为数组配置于导光板222下方与反射板221之间,即配置为直下式背光模块;或是将发光组件配置于导光板222侧边,即配置为侧照式背光模块。第一前框230位于背光组件220上方,第一前框230连接背板210以夹持背光组件220,第一前框230可限制且固定背光组件220于容置空间213。第一前框230具有第一开口 231及围绕第一开口 231的第一框架232,第一开口 231与第一框架232平行于底板211,第一框架232往上凸伸有复数个卡接部233。需注意的是,卡接部233是配置于第一框架232上而非第一前框230的侧边,因此有助于窄化显示器结构侧边的宽度。显示器结构200还包括显示面板240、第二前框250与饰条260。显示面板240位于第一前框230上方且具有成像区241,且成像区241与第一前框230的第一开口 231相对应。发光组件所产生的光线会部分直接进入而部分通过反射板221反射后间接进入导光板222与光学膜片223混合扩散,最终会穿透光学膜片223射出,其所射出的光线会穿过第一开口 231入射至成像区241,提供给显示面板240进行处理用作成像。所述成像,是指由一端入射的光线,经过处理而增添了亮暗与色彩等差异后,由另一端射出。第二前框250位于显示面板240上方,第二前框250具有相应于成像区241的第二开口 251与围绕第二开口 251的第二框架252。第二框架252配置有相应于卡接部233的复数个沉孔253,卡接部233用于卡接于沉孔253,使第二前框250连接第一前框230以夹持显示面板240。饰条260固定于第二框架252上方并覆盖沉孔253,使第二前框250的外观看起来平整而美观,因而不需额外配置外壳来包覆第二前框250,直接就能以第二前框250作为外观件。饰条260可为贴纸或为显示器品牌的标志构件。请同时参阅图3、图4、图5与图6。图3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前框的卡接部的局部放大图,以第一前框230的(a)部位为例。图4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二前框的沉孔的局部放大图,以第二前框250的(b)部位为例。图5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前框的卡接部与第二前框的沉孔相互卡接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5中c-c线所示的剖面示意图。沉孔253具有上方开口 2531与底面2532,底面2532透设有通口 2533,且上方开口 2531与底面2532之间形成容置卡接部233的段差2534。卡接部233穿过通口 2533并卡接于沉孔253。卡接部233具有相对称且相对立的两个卡接组件,此两个卡接组件彼此相隔一段间距且分别具有头部2331与颈部2332,颈部2332连接头部2331与第一框架232。头部2331用于穿过通口 2533并位于上方开口 2531与底面2532之间且抵持底面2532。在组装第二前框250与第一前框230时,将通口 2533对准卡接部233施予压合力,此时,原本相隔一段间距的两个卡接组件会因为受压而彼此靠拢,更具体而言,是卡接部233的头部2331彼此靠拢以至于得以穿过通口 2533。头部2331于穿过通口 2533并进入沉孔253后,因不再受到压合力而彼此分离回到原本的状态,此时头部2331位于上方开口 2531与底面2532之间,且抵持底面2532,使第二前框250与第一前框230得以稳固地连接并夹持显示面板240。其中,沉孔253的段差2534根据头部2331而设计,目的在于使头部2331不会超出沉孔253的上方开口 2531。请参阅图7至图10,图7至图10为本发明数种较佳实施例的卡接部与沉孔的局部剖面图,以图5的c-c剖面为例,但将卡接部的头部变更为不同的形态。如图7所示,所述头部为直角三角形柱体,且其接近沉孔的上方开口的部分的夹角α约为60度。所述夹角不限定为60度,但须适用于使头部得以顺利穿过通口并与沉孔互相卡接的角度。如图8所示,所述头部为直角梯形柱体。如图9及图10所示,所述头部分别为朝向不同方向的半圆形柱体。在其它实施例中,卡接部与沉孔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实施形态,并不限定为如前所述的数种实施形态。综上所述,本发明为一种显示器结构,通过改良第一前框与第二前框的卡接结构与其位置,使窄边框或无边框的设计得以实现,提升了美观性。而且在结构上可以省去外壳,直接以第二前框作为外观件,因此也降低了成本。虽然本发明已 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显不器结构,包括: 一背光模块(205),该背光模块包括一背板(210)、复数个背光组件(220)与一第一前框(230),该背板具有一底板(211),所述背光组件位于该底板上方,该第一前框位于所述背光组件上方,该第一前框连接该背板以夹持所述背光组件,该第一前框具有一第一开口(231)与围绕该第一开口的一第一框架(232),该第一开口及该第一框架平行于该底板,该第一框架往上凸伸有至少一卡接部(233); 一显示面板(240),位于该第一前框上方且具有一成像区(241),所述背光组件所产生的光线穿过该第一开口入射至该成像区;以及 一第二前框(250),位于该显不面板上方且具有相应于该成像区的一第二开口(251)与围绕该第二开口的一第二框架(252),该第二框架配置有相应于所述卡接部的至少一沉孔(253),所述卡接部卡接于所述沉孔,使该第二前框连接该第一前框以夹持该显示面板。
2.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显示器结构,其中,所述沉孔(253)具有一上方开口(2531)与一底面(2532),所述底面透设有一通口(2533),且所述上方开口与所述底面之间形成容置所述卡接部(233)的一段差(2534),所述卡接部穿过所述通口并卡接于所述沉孔。
3.如权利要求2项所述的显示器结构,其中,所述卡接部(233)具有相对称且相对立的两个卡接组件,所述两个卡接组件彼此相隔一间距且分别具有一头部(2331)与一颈部(2332),所述颈部连接所述头部与该第一框架(232),所述头部穿过所述通口(2533)并位于所述上方开口( 2531)与所述底面(2532 )之间且抵持所述底面。
4.如权利要求3项所述的显示器结构,其中,所述头部(2331)为直角三角形柱体。
5.如权利要求4项所述 的显示器结构,其中,所述头部(2331)接近所述上方开口(2531)的部分的夹角(α )为60度。
6.如权利要求3项所述的显示器结构,其中,所述头部(2331)为直角梯形柱体或半圆形柱体。
7.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显示器结构,还包括一饰条(260),该饰条固定于该第二框架(252)上方并覆盖所述沉孔(253)。
8.如权利要求7项所述的显示器结构,其中,该饰条(260)为贴纸。
9.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显示器结构,其中,该底板(211)的四边分别往上延伸有四个侧板(212),该底板与所述侧板共同界定一容置空间(213),所述背光组件(220)容置于该容置空间。
10.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显示器结构,其中,所述背光组件(220)包括一反射板(221)、一导光板(222)、复数个光学膜片(223)与一发光组件,该反射板位于该底板(211)上方,该导光板位于该反射板与所述光学膜片之间,该发光组件位于该导光板的侧边或下方。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显示器结构(200),其包括背光模块(205)、显示面板(240)与第二前框(250)。背光模块具有底板(211)、背光组件(220)与第一前框(230),第一前框具有平行于底板的第一框架(232),第一框架往上凸伸有卡接部(233)。显示面板位于第一前框上方,第二前框位于显示面板上方且具有第二框架(252)。第二框架配置有相应于所述卡接部的沉孔(253),卡接部用于卡接于沉孔,使第二前框连接第一前框以夹持显示面板。
文档编号F21V8/00GK103246109SQ20121003025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0日
发明者陈明湶, 林心薇 申请人:冠捷投资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