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台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0471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台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灯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台灯。为了解决支撑角度无法作调节的技术问题,提出了以下技术方案。其特征是:支撑条(2-2)包括:U形结构(2-2a)、L形的左上端结构(2-2b)和反L形的右上端结构(2-2c);在后板(101)的前部位置设置第一和第二转动结构;每一转动结构均包括:底座(51)、盖体(52)和压块(53);盖体(52)的外侧具有突起的就位结构;压块(53)位于底座(51)的外侧方向,压块(53)的内侧与盖体(52)的外侧之间存在间隙;上端结构竖直的圆棒体位于间隙处,上端结构横向的圆棒体穿过转动孔(ZK)。有益效果是:支撑角度可以作有级调节或无级连续调节。
【专利说明】一种台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灯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台灯;本发明的技术尤其适用于LED台灯。
【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技术的台灯中,有一类台灯包括灯头、杆体和基座;而基座包括斜向的基座主体和支撑条;换言之,这类台灯在使用时,基座主体和支撑条构成人字形的支撑结构,如图1所不;图2是图1的右视图。在图1和图2中:标号I是灯头;标号2_1是基座主体;标号2-2是支撑条;标号3是杆体;标号101是后板;Θ是支撑角度。
[0003]支撑条和基座主体之间形成人字形支撑结构。在现有技术中,人字形支撑结构中的支撑角度(图中标号为Θ)是固定的,也就是讲,两者之间的支撑角度无法作调节,包括无法对支撑角度作小幅度的改变。

【发明内容】

[0004]现有技术台灯,其支撑条和基座主体之间的支撑角度无法作调节;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1.一种台灯,包括灯头、杆体和基座,所述的基座包括:斜向的基座主体和支撑条;
[0006]所述的支撑条为曲折的条形物,支撑条包括:U形结构、L形的左上端结构和反L形的右上端结构;
[0007]所述的L形的左上端结构,其包括竖直的圆棒体和横向的圆棒体,竖直圆棒体的底部和横向圆棒体的左部连为一体,横向圆棒体的右部与U形结构的左上部连为一体;
[0008]所述的反L形的右上端结构,其包括竖直的圆棒体和横向的圆棒体,竖直圆棒体的底部和横向圆棒体的右部连为一体,横向圆棒体的左部与U形结构的右上部连为一体;
[0009]所述的基座主体包括后板;在后板的前部位置按左右对称的形式设置第一转动结构和第二转动结构;左右对称的对称中心线,其与后板居中的竖直中心线重合,或者其偏离后板的竖直中心线;
[0010]所述的第一转动结构和第二转动结构,其每一转动结构均包括:底座、盖体和压块;
[0011]所述的底座,其与后板固定连接或者其与后板制造为一体,其开设两个安装螺孔;
[0012]所述的盖体开设两个安装通孔,使用两个螺钉实现盖体和底座的连接,在盖体和底座的相邻处并且在两个螺钉之间的位置设置转动孔;盖体的外侧具有突起的就位结构;
[0013]所述的压块,其位于底座的外侧方向,其与后板固定连接或者其与后板制造为一体,其内侧与盖体的外侧之间存在间隙;
[0014]所述的上端结构,其竖直的圆棒体位于压块和盖体之间的间隙处,其横向的圆棒体穿过转动孔;
[0015]所述支撑条的U形结构位于后板的后部位置。
[0016]2.所述支撑条的U形结构,其由三部分组成:竖直的左侧部分、竖直的右侧部分和底侧部分;所述的底侧部分为横卧的直线形状,或者所述的底侧部分为横卧的、并且中间向下突起的圆弧线形状,或者所述的底侧部分为横卧的、并且两端为向下突起的形状;
[0017]所述的后板,其具有容纳U形结构的凹陷构造。
[0018]3.所述的支撑条,其各处的横截面呈圆形;支撑条由一根金属圆棒折弯而成,或者支撑条在注塑制造时一体制造而成。
[0019]4.所述盖体上突起的就位结构,其包括十个以上的第一圆弧形突起物。
[0020]5.所述盖体上突起的就位结构,其包括三个以上的第一条块形突起物;
[0021]第一条块形突起物呈扇形分布;扇形的圆中心,其位于盖体和底座相邻处转动孔中心线的延长线上;第一条块形突起物的截面呈圆弧形。
[0022]6.所述的压块,其在内侧方向上具有突起的结构;所述的突起结构为以下两者中的任意一者:
[0023]a.包括十个以上的第二圆弧形突起物;
[0024]b.包括三个以上的第二条块形突起物;第二条块形突起物呈扇形分布;扇形的圆中心,其位于盖体和底座相邻处转动孔中心线的延长线上;第二条块形突起物的截面呈圆弧形。
[0025]7.所述的转动结构具有最大角度止位结构;所述的最大角度止位结构是以下两者中的任意一者:
[0026]a.在盖体上设置突起的第一最大角度止位块,该止位块位于盖体的朝外之侧;
[0027]b.在压块上设置突起的第二最大角度止位块,该止位块位于压块的朝内之侧。
[0028]8.所述盖体上突起的就位结构,其包括三个以上的外侧圆弧形突起物;外侧圆弧形突起物呈扇形分布;扇形的圆中心,其位于盖体和底座相邻处转动孔中心线的延长线上。
[0029]9.所述的压块,其在内侧方向上具有三个以上的内侧圆弧形突起物;内侧圆弧形突起物呈扇形分布;扇形的圆中心,其位于盖体和底座相邻处转动孔中心线的延长线上。
[003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实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对支撑条和基座主体之间的支撑角度作调节;选用不同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可以实现支撑角度作有级调节,或者可以实现支撑角度作无级连续调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某一现有技术的台灯。
[0032]图2是图1的右视图。
[0033]图3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中的支撑条为曲折的条形物,支撑条包括U形结构、L形的左上端结构和反L形的右上端结构;其中,U形结构位于后板的后部位置;后板具有容纳U形结构的凹陷构造。
[0034]图4是图3的后视图。
[0035]图5是图4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放大比例3: I。
[0036]图6是图5顺时针旋转了 90°角度的示意图;[0037]图7是图6中去除了支撑条、压块和螺钉的示意图。
[0038]图8是图7的仰视图。
[0039]图9是盖体的示意图。
[0040]图10是盖体的立体示意图。
[0041 ]图11是底座的不意图。
[0042]图12是底座的立体不意图;
[0043]图13是支撑条的示意图,图中标号为2_2a的是U形结构,标号为2_2b的是L形的左上端结构,标号为2-2c的是反L形的右上端结构,U形结构底侧部分为横卧的直线形状。
[0044]图14是图13的左视图。
[0045]图15是图13的俯视图。
[0046]图16是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本图中,后板、压块和底座制造为一体,后板具有容纳U形结构的凹陷构造。
[0047]图17是图16的后视图。
[0048]图18是图17中的A-A向剖视图。
[0049]图19是图17中的B-B向剖视图。
[0050]图20是图17中的C-C向剖视图。
[0051]图21是图17中的D-D向剖视图。
[0052]图22是支撑条转动立体示意图之一。
[0053]图23是支撑条转动立体示意图之二。
[0054]图24是支撑条转动立体示意图之三。
[0055]图25是支撑条转动立体示意图之四。
[0056]图26是支撑条转动立体示意图之五。
[0057]图27是支撑条转动立体示意图之六。
[0058]图28是实施例一中的发明台灯。
[0059]图29是图28的左视图。
[0060]图30是图28中支撑条展开后的示意图,图中的四个虚线支撑条表示还可以选择调节的其他角度;本图同时也说明,连同实线在内,支撑条与基座主体之间有五个不同的人字形支撑角度状态供选择。
[0061]图31是图5的仰视图。
[0062]图32是支撑条U形结构底侧为横卧且中间向下突起圆弧线形状的示意图。
[0063]图33是图32的左视图。
[0064]图34是图32的俯视图。
[0065]图35是支撑条U形结构底侧为横卧且两端向下突起形状的示意图。
[0066]图36是图35的左视图。
[0067]图37是图35的俯视图。
[0068]图38是实施例二中的示意图,图中的盖体上有五个外侧圆弧形突起物,它们呈扇形分布;扇形的圆中心,其位于盖体和底座相邻处转动孔中心线的延长线上。
[0069]图39是实施例三中的示意图,图中的盖体上设有105个第一圆弧形突起物。[0070]图中标号说明
[0071]灯头(I);杆体⑶;基座主体(2-1);支撑条(2-2) ;U形结构(2_2a);左上端结构(2-2b);右上端结构(2-2c);底座(51);盖体(52);盖体(52a);第一圆弧形突起物(52-1);第一最大角度止位块(52-3);压块(53);压块(53a);第二圆弧形突起物(53_1);第二最大角度止位块(53-3);后板(101);凹陷构造(IOla);后板安装孔(IOlb);
[0072]第一条块形突起物(T);一号第一条块形突起物(Tl) ;二号第一条块形突起物(T2);三号第一条块形突起物(T3);四号第一条块形突起物(T4);五号第一条块形突起物(T5);第二条块形突起物(t);一号第二条块形突起物(tl) ;二号第二条块形突起物(t2);三号第二条块形突起物(t3);四号第二条块形突起物(t4);五号第二条块形突起物(t5);外侧圆弧形突起物(TY);内侧圆弧形突起物(tY);转动孔(ZK);支撑角度(Θ)。
[007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74]现有技术的台灯,包括灯头1、杆体3和基座,所述的基座包括:斜向的基座王体2-1和支撑条2-2。图1和图2所示的是现有技术的台灯,图2是图1的右视图。现有技术的台灯,其不足之处是:支撑条2-2和基座主体2-1之间的人字形支撑角度Θ是固定的,无法作角度调节、变化。
[0075]在本发明技术台灯中,支撑条2-2和基座主体2-1之间的人字形支撑角度Θ是可以调节、变化的。
[0076]下面,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总体的描述、说明和解释。
[0077]总体描述如下。
[0078]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撑条2-2为曲折的条形物,支撑条2-2包括:U形结构2_2a、L形的左上端结构2-2b和反L形的右上端结构2-2c ;
[0079]所述的L形的左上端结构2_2b,其包括竖直的圆棒体和横向的圆棒体,竖直圆棒体的底部和横向圆棒体的左部连为一体,横向圆棒体的右部与U形结构2_2a的左上部连为一体;
[0080]所述的反L形的右上端结构2_2c,其包括竖直的圆棒体和横向的圆棒体,竖直圆棒体的底部和横向圆棒体的右部连为一体,横向圆棒体的左部与U形结构2_2a的右上部连为一体;
[0081]所述的基座主体包括后板101 ;在后板101的前部位置按左右对称的形式设置第一转动结构和第二转动结构;左右对称的对称中心线,其与后板101居中的竖直中心线重合,或者其偏离后板101的竖直中心线;
[0082]所述的第一转动结构和第二转动结构,其每一转动结构均包括:底座51、盖体52和压块53 ;
[0083]所述的底座51,其与后板101固定连接或者其与后板101制造为一体,其开设两个安装螺孔;
[0084]所述的盖体52开设两个安装通孔,使用两个螺钉实现盖体52和底座51的连接,在盖体52和底座51的相邻处并且在两个螺钉之间的位置设置转动孔ZK ;盖体52的外侧具有突起的就位结构;[0085]所述的压块53,其位于底座51的外侧方向,其与后板101固定连接或者其与后板101制造为一体,其内侧与盖体52的外侧之间存在间隙;
[0086]所述的上端结构,其竖直的圆棒体位于压块53和盖体52之间的间隙处,其横向的圆棒体穿过转动孔ZK ;
[0087]所述支撑条的U形结构2_2a位于后板101的后部位置。
[0088]对于以上的总体描述,现对有关内容进行以下详细的说明和解释。
[0089]1.支撑条2-2可以结合图13、图14和图15进行理解。图13是支撑条的示意图,图中标号为2-2a的是U形结构,标号为2-2b的是L形的左上端结构,标号为2_2c的是反L形的右上端结构,U形结构底侧部分为横卧的直线形状。图14是图13的左视图。图15是图13的俯视图。
[0090]2.后板101的前部位置,是后板101的内部位置,或者讲是后板101朝向使用者方向的位置。
[0091]3.第一转动结构和第二转动结构,该两者是左右对称设置。但是该左右对称的对称中心线,第一种情况是:它与后板101居中(左右意义上的居中)的竖直中心线重合,第二种情况是:它偏离后板101的竖直中心线。换种讲法说,对于后板101而言,第一转动结构和第二转动结构作为一个部件,该部件在第一种情况时居中设置,该部件在第二种情况时非居中设置,非居中设置的意思是偏左设置或偏右设置。
[0092]4.大批量生产时,底座51与后板101、压块53与后板101通常是制造为一体,由
塑料模具一并压注生产出来,如此可以大幅度节约人工等等。
[0093]底座51开设两个安装螺孔,其主要(不是全部)的方法有三种:1.开设直孔,然后加工出内螺纹;2.开设直孔,然后再将自攻螺丝钻入;3.不开直孔、直接由自攻螺丝钻入。
[0094]5.转动孔ZK,可结合图5至图12共7幅图纸的内容、以结合及其他相关图纸的内容进行理解。
[0095]6.外侧和内侧。第一转动结构和第二转动结构是左右对称设置的,以对称中心线为指示物,凡朝向对称中心线的为内侧,凡背离对称中心线的为外侧。
[0096]7.本专利文件中的说明书附图系示意的性质,图中物体,或位置不十分精确,或比例不十分准确,以及等等情况都有可能存在,只要能够达到示意的目的即可。
[0097]8.“盖体52的外侧具有突起的就位结构”,调节后支撑条2-2依靠该突起的就位结构,实现位置的确定。具体的就位结构有多种多样,详见有关进一步技术方案中的介绍、以及实施例中的介绍。
[0098]以上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总体的描述、说明和解释;下面,对各个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作相关的描述、说明和解释。
[009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一。
[0100]技术方案描述。所述支撑条的U形结构2_2a,其由三部分组成:竖直的左侧部分、竖直的右侧部分和底侧部分;所述的底侧部分为横卧的直线形状,或者所述的底侧部分为横卧的、并且中间向下突起的圆弧线形状,或者所述的底侧部分为横卧的、并且两端为向下突起的形状;所述的后板101,其具有容纳U形结构的凹陷构造101a。
[0101]技术方案说明和解释如下。
[0102]a.底侧部分为横卧直线形状的,参见图13、图14和图15 ;图14是图13的左视图;图15是图13的俯视图。
[0103]b.底侧部分为横卧、并且中间向下突起圆弧线形状的,参见图32、图33和图34 ;图33是图32的左视图;图34是图32的俯视图。
[0104]c.底侧部分为横卧、并且两端为向下突起形状的,参见图35、图36和图37 ;图36是图35的左视图;图37是图35的俯视图。
[010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二。
[0106]技术方案描述。所述的支撑条2-2,其各处的横截面呈圆形;支撑条2-2由一根金属圆棒折弯而成,或者支撑条2-2在注塑制造时一体制造而成。
[0107]技术方案说明和解释如下。
[0108]技术方案中的横截面,其与所在部位的支撑条表面垂直。支撑条2-2的圆表面不仅可以减少阻力,而且能有效防止被卡死。典型的金属圆棒是圆钢丝。
[010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三。
[0110]技术方案描述。所述盖体52上突起的就位结构,其包括十个以上的第一圆弧形突起物52-1。
[0111]技术方案说明和解释如下。
[0112]圆弧形突起物,其每一个就是圆球体的一小部分。圆弧形的好处是不会卡死支撑条2-2,并且对转动中的支撑条2-2阻力较小。
[0113]当支撑条2-2处于某目标位置(角度)时,对于众多的第一圆弧形突起物52-1而言,有的不与支撑条2-2接触,有的与支撑条2-2接触,还有的不仅与支撑条2-2接触、而且还被支撑条2-2压迫变形。正是由于这些若干数量压迫变形的第一圆弧形突起物52-1,确保了支撑条2-2稳定地保持在当前的位置状态。换言之,支撑条2-2只有在受到较大外力的作用下,才会改变当前的位置,否则,在压迫变形的第一圆弧形突起物52-1 “顶卡”作用下,支撑条2-2的位置不变。
[0114]第一圆弧形突起物52-1位于塑料盖体52上的,会发生较明显的压迫变形;如果第一圆弧形突起物52-1位于金属盖体52上的,仅会发生极微小的压迫变形,但是,由于压迫力会发生传递,致使盖体52下面的底座51等发生压迫变形,其最后的综合效果与第一圆弧形突起物52-1压迫变形的效果相当。
[0115]本进一步技术方案可以实现连续无级调节支撑角度Θ。
[011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四。
[0117]技术方案描述。所述盖体52上突起的就位结构,其包括三个以上的第一条块形突起物T ;第一条块形突起物T呈扇形分布;扇形的圆中心,其位于盖体52和底座51相邻处转动孔ZK中心线的延长线上;第一条块形突起物T的截面呈圆弧形。
[0118]技术方案说明和解释如下。
[0119]可以结合实施例一理解。实施例一中,是五个第一条块形突起物T。
[0120]还有2点:1.扇形分布;2.扇形的圆中心,其位于盖体52和底座51相邻处转动孔ZK中心线的延长线上。对于前述的I和2,其好处有:a.可以在同样大小的区域内,更加密集的设置条块形突起物T ;b.在有级调节中,可以做到在每次调节定位后,支撑条2-2卡在两个第一条块形突起物T之间;c.在转动调节的过程中,支撑条2-2受到的各个档位阻力基本相同,而且更换档位所需的驱动力也基本相同,所以使用者的手感好。[012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五。
[0122]技术方案描述。所述的压块53,其在内侧方向上具有突起的结构;所述的突起结构为以下两者中的任意一者:a.包括十个以上的第二圆弧形突起物53-1 ;b.包括三个以上的第二条块形突起物t ;第二条块形突起物t呈扇形分布;扇形的圆中心,其位于盖体52和底座51相邻处转动孔ZK中心线的延长线上;第二条块形突起物t的截面呈圆弧形。
[0123]技术方案说明和解释如下。
[0124]阅读盖体52上突起的就位结构内容后,并在理解有关的说明和解释的基础上,理解本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内容。
[012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六。
[0126]技术方案描述。所述的转动结构具有最大角度止位结构;所述的最大角度止位结构是以下两者中的任意一者:a.在盖体52上设置突起的第一最大角度止位块52-3,该止位块位于盖体52的朝外之侧;b.在压块53上设置突起的第二最大角度止位块53-3,该止位块位于压块53的朝内之侧。
[0127]技术方案说明和解释如下。
[0128]在实施例一中,介绍的情况有:在盖体52上设置突起的第一最大角度止位块52-3 ;如果不在盖体52上设置突起的第一最大角度止位块52-3,而在压块53上设置突起的第二最大角度止位块53-3,也是可以的。相关情况详见实施例一中的内容。
[0129]实施例一
[0130]本实施例按零部件制造、产品装配、产品使用、调节原理和注意要点共五个部分,对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说明和介绍。
[0131]一、零部件制造
[0132]1.制造出塑料部件,该部件参见图16至图21 ;图16是塑料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后板、压块和底座制造为一体,后板具有容纳U形结构的凹陷构造;图17是图16的后视图;图18是图17中的A-A向剖视图;图19是图17中的B-B向剖视图;图20是图17中的C-C向剖视图;图21是图17中的D-D向剖视图。
[0133]2.制造出支撑条2-2,如图13、图14和图15所示;图13是支撑条的示意图,图中标号为2-2a的是U形结构,标号为2-2b的是L形的左上端结构,标号为2_2c的是反L形的右上端结构,U形结构底侧部分为横卧的直线形状;图14是图13的左视图;图15是图13的俯视图。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条2-2,它由一根钢质圆棒(或者称圆钢丝)折弯而成。
[0134]3.制造出盖体52,如图9、图10所示。图9是盖体的示意图;图10是盖体的立体示意图。盖体52具有5个第一条块形突起物T,它们呈扇形分布;扇形的圆中心,其位于盖体52和底座51相邻处转动孔ZK中心线的延长线上;每一个第一条块形突起物T,它的截面呈圆弧形。
[0135]二、产品装配
[0136]1.将支撑条放入塑料部件内,合上盖体、并拧入螺钉,装配好的总成如图3、图4和图5所示。
[0137]2.将上述装配好的总成与其他零部件作进一步的装配,形成图28和图29所示的台灯。
[0138]三、产品使用[0139]转动支撑条2-2,使支撑条2-2与基座主体2_1形成人字形支撑结构,从而可以把台灯摆放在台面上;接通电源、点亮台灯。
[0140]与现有技术台灯不同的是,在本发明台灯中,支撑条2-2与基座主体2-1之间形成的支撑角度Θ可以调节、变化,其原理结合相关的【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如下。
[0141]1.当支撑条2-2处于收拢状态时,其陷于后板101的凹陷构造IOla内,此时的情况如图28和图29所示;另外,还可以参见图3、图4和图5进行理解。图22是支撑条转动立体示意图之一,本图所对应的情况是:支撑条2-2处于收拢状态。
[0142]2.如图3所示,后板101具有容纳支撑条2-2U形结构的凹陷构造10Ia;凹陷构造IOla下部中央的上侧设有分币大小的特别凹陷构造101a,从此处可以插入手指,使用者由此以正方向扳动支撑条2-2,拉出支撑条。
[0143]3.使用者继续按正方向扳动,支撑条2-2可以转动到图23的位置。
[0144]4.使用者继续按正向方扳动,支撑条2-2可以转动到图24的位置。
[0145]5.使用者继续按正向方扳动,支撑条2-2可以转动到图25的位置。
[0146]6.使用者继续按正向方扳动,支撑条2-2可以转动到图26的位置。
[0147]7.使用者继续按正向方扳动,支撑条2-2可以转动到图27的位置。如果使用者再继续按正方向扳动,则支撑条2-2也无法进一步转动下去,因为盖体52上设有第一最大角度止位块52-3,该止位块阻挡了支撑条2-2进一步的转动。
[0148]以上是使用者按正方向扳动支撑条2-2的情况;如果从图27所示的位置情况出发,使用者按反方向持续扳动支撑条2-2,那么支撑条2-2持续出现的情况为:图27—图26 —图25 —图24 —图23 —图22,这样支撑条2_2又回到原先的收拢状态。
[0149]四、支撑条有级调节的原理
[0150]在图22中,盖体52上共有五个第一条块形突起物T,它们呈扇形分布,每个第一条块形突起物T的截面呈圆弧形。前述的扇形,它的圆中心位于盖体52和底座51相邻处转动孔ZK中心线的延长线上。
[0151]为了叙事方便,对于图22中的五个第一条块形突起物T,我们分别编号如下:按逆时针为序,最右侧的为一号第一条块形突起物Tl,其次为二号第一条块形突起物T2,再其次为三号第一条块形突起物T3,接下来是四号第一条块形突起物T4,最左侧的是五号第一条块形突起物T5。在五号第一条块形突起物T5左下侧突起的是第一最大角度止位块52-3。
[0152]支撑条2-2转动、展开后,支撑条2-2与后板101之间形成支撑角度Θ,即支撑条2-2与基座主体2-1之间形成支撑角度Θ。图23显示的是:支撑条2-2转动后,其最小角度的稳定位置是处于I号第一条块形突起物Tl和2号第一条块形突起物T2之间的位置,对此,还要作如下更为详尽的详细说明。
[0153]压块53上也具有五个第二条块形突起物t,它们和盖体上的五个第一条块形突起物T为对应设置。
[0154]所谓的对应设置是:压块53上的五个第二条块形突起物t,它们也是呈扇形分布,每个第一条块形突起物t的截面呈圆弧形;扇形的圆中心,其位于盖体52和底座51相邻处转动孔ZK中心线的延长线上。前面的描述可以结合图5、图6和图31进行理解。
[0155]图6是图5顺时针旋转了 90°角度的示意图;图31是图5的仰视图。在图31中,压块53上的五个第二条块形突起物t分别是tl、t2、t3、t4和t5 ;在图31中,压块53上的五个第二条块形突起物t轮廓线,盖体52上的五个第一条块形突起物T轮廓线,前者的五个轮廓线和后者的五个轮廓线重叠。
[0156]当支撑条2-2位于盖体52上的一号第一条块形突起物Tl和二号第一条块形突起物T2之间时,与此同时,支撑条2-2也就位于压块53上对应的两个第二条块形突起物之间,即tl和t2之间。
[0157]支撑条2-2从图22所示的位置旋转到图23所示的位置过程中,受到盖体52上一号第一条块形突起物和压块Tl上对应的第二条块形突起物的共同阻挡;在使用者的扳动下,支撑条2-2对前述的两个条块形突起物造成压迫,使得该两个条块形突起物产生变形等,被迫避让,支撑条2-2克服了阻挡、到达图23所示的位置,此后两个条块形突起物恢复了原形。这样,在没有施加较大外力的情况下,图23所示的支撑条2-2就稳定的保持现有位置状态,既不顺时针转动,也不逆时针转动;只有出现较大外力的情况下,图23所示的支撑条2-2才会再次发生转动。
[0158]各种情况下的转动,其原理与上述情况相同或类似,阅读者可以自行分析,由于篇幅的关系,不再重复赘述。
[0159]如图3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条和基座主体2-1的人字形支撑结构,其最小角度情况由图30中的实线支撑条表示;还有四个可供选择的角度情况,由图30中的虚线支撑条表示。
[0160]五、设计和制造时的注意要点
[0161]盖体52上共有五个第一条块形突起物T,压块53上也有五个第二条块形突起物t,还有,压块53的内侧与盖体52的外侧之间存在间隙,因此,需要考虑与支撑条2-2的直径尺寸配合问题。
[0162]如果间隙太小,支撑条2-2被卡住无法动弹,或者支撑条2-2虽能转动,但每次调节时克服两边条块形突起物的阻力很困难。
[0163]如果间隙太大,支撑条2-2虽然转动很灵活,但受不到条块形突起物的阻力、或阻力太小,如此,就不能有效保持调节好的角度处于稳定的状态。
[0164]所以在设计和制造时,应该达到间隙大小合适,使支撑条2-2在转动时,受到两边的条块形突起物阻力要大小合适,既能方便的转动支撑条2-2,又能可靠保持当前的调节档位状态。
[0165]还有,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条2-2由同一根钢质圆棒(或称圆钢丝)折弯而成,以及全部的条块形突起物截面均呈圆弧形,此两点有助于支撑条2-2克服条块形突起物的阻力,并且可以保持调节后的状态稳定。
[0166]实施例二
[0167]在实施例一中,盖体52上共有五个第一条块形突起物T ;压块53上也有五个第二条块形突起物t,它们和盖体上的五个第一条块形突起物T为对应设置。
[0168]在本实施例中,将盖体52上的五个第一条块形突起物T改为五个外侧圆弧形突起物TY ;外侧圆弧形突起物TY呈扇形分布;扇形的圆中心,其位于盖体52和底座51相邻处转动孔ZK中心线的延长线上。盖体52上的五个外侧圆弧形突起物情况见图33所示;每个外侧圆弧形突起物其实就是圆球的一小部分。
[0169]同时,在本实施例中,将压块53上的五个第二条块形突起物t改为五个内侧圆弧形突起物tY ;内侧圆弧形突起物tY呈扇形分布;扇形的圆中心,其位于盖体52和底座51相邻处转动孔ZK中心线的延长线上;每个外侧圆弧形突起物其实就是圆球的一小部分。
[0170]还有,五个外侧圆弧形突起物和五个内侧圆弧形突起物具有对应设置的关系。
[0171]本实施例二中,支撑条有级调节的原理与实施例一类似,因此在阅读理解本实施例之前,应充分理解实施例一的内容。
[0172]结合图38作简要说明。当支撑条位于图38中最右侧的两个外侧圆弧形突起物之间位置时,同时,支撑条也就位于对应设置的两个内侧圆弧形突起物之间位置,换言之,支撑条被四个圆弧形突起物包围;支撑条欲顺时针转动,它要受到右侧的两个圆弧形突起物(内侧圆弧形突起物和外侧圆弧形突起物)阻挡;支撑条欲逆时针转动,它要受到左侧的两个圆弧形突起物(内侧圆弧形突起物和外侧圆弧形突起物)阻挡。因此,支撑条要转动实现调节,则必须克服圆弧形突起物造成的阻力。
[0173]图30也可用于表达本实施例二的情况,支撑条和基座主体2-1的人字形支撑结构,其最小角度情况由图30中的实线支撑条表示;还有四个可供选择的角度情况,由图30中的虚线支撑条表示。
[0174]实施例三
[0175]结合图39进行说明。
[0176]在本实施例中,盖体52设有105个第一圆弧形突起物52-1。每一个第一圆弧形突起物52-1就是小圆球的一部分,或者讲,一个小圆球的一部分构成了一个第一圆弧形突起物52-1。压块53的内侧平整无突起物。
[0177]支撑条2-2被夹在压块53和盖体52的第一圆弧形突起物52_1之间,也就是讲,在一侧,支撑条2-2受到压块53的压力,在另一侧,支撑条2-2受到盖体52上的第一圆弧形突起物52-1的压力。
[0178]台灯使用者需要施加某一驱动力才能使支撑条2-2转动;驱动力丧失、或驱动力太小,则支撑条2-2均停止转动、保持原状态。
[0179]实施例四
[0180]支撑条2-2与基座主体2-1形成人字形支撑结构,支撑条2-2在一定的范围内转动。当支撑条2-2转动到最大角度时,需要对支撑条2-2作出限制,不让角度进一步变大,为此,设置了最大角度止位块,使得支撑条2-2触碰到最大角度止位块而止步。
[0181]最大角度止位块可以设置在盖体52的朝外之侧,最大角度止位块也可以设置在压块53的朝内之侧;另外,还可以独立设置一个最大角度止位块,该独立设置的最大角度止位块,其与后板101固定连接或者其与后板101制造为一体。还有,对于后板101的凹陷构造101a,也还可以巧用,对某一具体小结构加以利用或稍作改动,使处于最大角度时的支撑条2-2与之触碰。
【权利要求】
1.一种台灯,包括灯头(1)、杆体(3)和基座,所述的基座包括:斜向的基座主体(2-1)和支撑条(2_2); 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撑条(2-2)为曲折的条形物,支撑条(2-2)包括:U形结构(2-2a)、L形的左上端结构(2-2b)和反L形的右上端结构(2-2c); 所述的L形的左上端结构(2-2b),其包括竖直的圆棒体和横向的圆棒体,竖直圆棒体的底部和横向圆棒体的左部连为一体,横向圆棒体的右部与U形结构(2-2a)的左上部连为一体; 所述的反L形的右上端结构(2-2c),其包括竖直的圆棒体和横向的圆棒体,竖直圆棒体的底部和横向圆棒体的右部连为一体,横向圆棒体的左部与U形结构(2-2a)的右上部连为一体; 所述的基座主体(2-1)包括后板(101);在后板(101)的前部位置按左右对称的形式设置第一转动结构和第二转动结构;左右对称的对称中心线,其与后板(101)居中的竖直中心线重合,或者其偏离后板(101)的竖直中心线; 所述的第一转动结构和第二转动结构,其每一转动结构均包括:底座(51)、盖体(52)和压块(53); 所述的底座(51),其与后板(101)固定连接或者其与后板(101)制造为一体,其开设两个安装螺孔; 所述的盖体(52)开设两个安装通孔,使用两个螺钉实现盖体(52)和底座(51)的连接,在盖体(52)和底座(51)的相邻处并且在两个螺钉之间的位置设置转动孔(ZK);盖体(52)的外侧具有突起的就位结构; 所述的压块(53),其位于底座(51)的外侧方向,其与后板(101)固定连接或者其与后板(101)制造为一体,其内侧与盖体(52)的外侧之间存在间隙; 所述的上端结构,其竖直的圆棒体位于压块(53)和盖体(52)之间的间隙处,其横向的圆棒体穿过转动孔(ZK); 所述支撑条的U形结构(2-2a)位于后板(101)的后部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台灯,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条的U形结构(2-2a),其由三部分组成:竖直的左侧部分、竖直的右侧部分和底侧部分;所述的底侧部分为横卧的直线形状,或者所述的底侧部分为横卧的、并且中间向下突起的圆弧线形状,或者所述的底侧部分为横卧的、并且两端为向下突起的形状; 所述的后板(101),其具有容纳U形结构(2-2a)的凹陷构造(101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台灯,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撑条(2-2),其各处的横截面呈圆形;支撑条(2-2)由一根金属圆棒折弯而成,或者支撑条(2-2)在注塑制造时一体制造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台灯,其特征是:所述盖体(52)上突起的就位结构,其包括十个以上的第一圆弧形突起物(5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台灯,其特征是:所述盖体(52)上突起的就位结构,其包括三个以上的第一条块形突起物(T); 第一条块形突起物(T)呈扇形分布;扇形的圆中心,其位于盖体(52)和底座(51)相邻处转动孔(ZK)中心线的延长线上;第一条块形突起物(T)的截面呈圆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台灯,其特征是:所述的压块(53),其在内侧方向上具有突起的结构;所述的突起结构为以下两者中的任意一者: a.包括十个以上的第二圆弧形突起物(53-1); b.包括三个以上的第二条块形突起物(t);第二条块形突起物(t)呈扇形分布;扇形的圆中心,其位于盖体(52)和底座(51)相邻处转动孔(ZK)中心线的延长线上;第二条块形突起物(t)的截面呈圆弧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台灯,其特征是:所述的转动结构具有最大角度止位结构;所述的最大角度止位结构是以下两者中的任意一者: a.在盖体(52)上设置突起的第一最大角度止位块(52-3),该止位块位于盖体(52)的朝外之侧; b.在压块(53)上设置突起的第二最大角度止位块(53-3),该止位块位于压块(53)的朝内之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台灯,其特征是:所述盖体(52)上突起的就位结构,其包括三个以上的外侧圆弧形突起物(TY);外侧圆弧形突起物(TY)呈扇形分布;扇形的圆中心,其位于盖体(52)和底座(51)相邻处转动孔(ZK)中心线的延长线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台灯,其特征是:所述的压块(53),其在内侧方向上具有三个以上的内侧圆弧形突起物(tY);内侧圆弧形突起物(tY)呈扇形分布;扇形的圆中心,其位于盖体(52)和底座 (51)相邻处转动孔(ZK)中心线的延长线上。
【文档编号】F21Y101/02GK103672546SQ201210346881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7日
【发明者】张汉平, 梁怀清 申请人:上海美迪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