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光源装置、显示设备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视差屏障方法中能进行立体观察的光源、显示设备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已知作为能在不安装特殊眼镜的情况下用裸眼进行立体观察的立体显示方法之一的视差屏障方法中的立体显示设备。图11图示视差屏障方法中的立体显示设备的一般构造的示例。此立体显示设备通过与二维显示面板102的前面相对地设置视差屏障而设置。视差屏障101具有其中遮蔽来自二维显示面板102的显示图像光的遮蔽部分111和透射显示图像光的带状开口(狭缝部分)112沿着水平方向交替设置的一般结构。基于三维图像数据的图像显示在二维显示面板102上。例如,准备多个视差信息彼此不同的视差图像作为三维图像数据,并且例如,从各个视差图像切割并形成沿着垂直方向延伸的多个带状分割图像。然后,通过针对每个视差图像沿着水平方向交替地布置分割的图像,产生在一个屏幕内包括多个带状的视差图像的合成图像,并且合成图像显示在二维显示面板102上。在视差屏障方法的情况下,通过视差屏障101观察显示在二维显示面板102上的合成图像。当观察者在和从预定的位置和方向观看立体显示设备时,适合地设定显示的分割图像的宽度、视差屏障101中的狭缝宽度等允许彼此不同的视差图像的光通过狭缝部分112独立地入射在观察者的左右眼IOL和IOR上。因而,当观察者在和从预定的位置和方向观看立体显示设备时,能感知立体图像。由于为了实现立体视图而强烈推荐给左眼IOL和右眼IOR示出不同视差图像,强烈推荐提供至少两个视差图像作为右眼图像和左眼图像。当使用三个以上的视差图像,能实现多眼视图。视差图像越多,就能在更大的程度上实现与观察者的视点位置的变化对应的立体视图。即,能实现运动视差。在图11中的构造的示例中,例如,视差屏障101设置在二维显示面板102的前面上,而例如在采用透射型液晶显示面板的情况下,视差屏障101可以设置在二维显示面板102的后面上(参见日本专利No. 3565391的图10和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 2007-187823的图3)。在此情况下,通过在透射型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之间设置视差屏障101,能基于类似于图11中的构造的示例的原理执行立体显示。
发明内容
然而,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视差屏障方法中的立体显示设备需要视差屏障作为用于三维显示的专用部件,与用于二维显示的普通的显示设备相比,需要更多数量的部件和更大的设置空间。期望提供一种使用导光板能实现与视差屏障等价功能的光源装置、显示设备和电子设备。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光源装置,包括导光板,其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内部反射面和第二内部反射面;第一光源,其从侧面向导光板的内部照射第一照明光;以及扩散构件,其设置成与第一内部反射面或者第二内部反射面相对,并扩散入射光,其中在第一内部反射面或者第二内部反射面上设置多个透射区域,多个透射区域允许第一照明光通过并朝着导光板的外部出射。扩散构件设置成与多个透射区域相对,并扩散已经通过多个透射区域的光。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执行图像显示的显示部分;以及朝着显示部分发出用于图像显示的光的光源装置,其中,光源装置由根据以上所述的本公开的光源装置组成。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设备。在根据本公开的光源装置、显示设备或者电子设备中,来自第一光源的第一照明光通过透射区域,并且光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从第一内部反射面朝着导光板的外部出射。已经通过的光被扩散构件扩散。由此,导光板自身能具有作为视差屏障的功能,即,能等效地用作其中透射区域是开口(狭缝部分)的视差屏障。根据本公开的光源装置、显示设备或者电子设备在导光板的第一内部反射面或者第二内部反射面上设置有透射区域,并且已经通过透射区域的光被扩散构件扩散。因而,导光板自身能等效地用作视差屏障。
图1是处于三维显示中的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构造的示例并图示来自光源装置的光线的出射的截面视图。图2是图示处于二维显示中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构造的示例并图示来自光源装置的光线的出射的截面视图。图3A是图示图1中图示的显示设备中的导光板表面的第一示例性构造的截面视图。图3B是示意性图示光线在图3A图示的导光板表面上的反射和透射的说明图;图4A是图1中图示的显示设备中的导光板表面的第二示例构造的截面视图;图4B是示意性图示光线在图4A图示的导光板表面上的反射和透射的说明图;图5是图示处于三维显示中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构造的示例以及来自光源装置的光线的出射的截面视图;图6是图示处于二维显示中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构造的示例以及来自光源装置的光线的出射的截面视图;图7是图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构造的一个示例以及当仅仅将第一光源转换至开(发光)状态时来自光源装置的光线的出射的截面视图;图8是图示图7图示的显示设备的构造的一个示例以及当仅仅将第二光源转换至开(发光)状态时来自光源装置的光线的出射的截面视图;图9A是图示图7中图示的显示设备中的导光板表面的第一示例构造的截面视图;图9B是示意性图示光线在图9A图示的导光板表面上的透射的说明图;图1OA是图示在图7图示的显示设备中导光板表面的第二示例性构造的截面视图;图1OB是示意性地图是光线在图1OA图示的导光板表面上的透射的说明图11是处于视差屏障方法中的立体显示设备的构造的一般示例;以及图12是图示电子设备的一个示例的外观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注意,在此说明书和附图中,具有大致相同功能和结构的相同元件用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并且省略这些结构元件的重复说明。(第一实施例)(显示设备的整体构造)图1和图2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构造的示例。此显示设备包括执行图像显示的显示部分I和设置在显示部分I的背面上并朝着显示部分I出射用于图像显示的光的光源装置。光源装置包括光源2、导光板3、电子纸装置4和扩散透射构件21。此显示设备在整个屏幕上的二维(2D)显示模式和整个屏幕上的三维(3D)显示模式之间任意选择性地切换。图1图示三维显示模式中的构造并且图2图示二维显示模式中的构造。图1和图2还图示各个显示模式中来自光源装置的光线的出射。显示部分I采用透射型二维显示面板,例如诸如透射型液晶显示面板,并例如包括多个由R(红色)用像素、G(绿色)用像素和B(蓝色)用像素构成的像素,并且多个像素以矩阵的形状布置。显示部分I通过根据图像数据针对每个像素调制来自光源装置的光而执行二维图像显示。显示部分I执行基于三维图像数据的图像和基于二维图像数据的图像之间的选择性的切换以任意地显示。此外,三维图像数据是包括与三维显示中的多个视角方向对应的多个视差图像的数据,例如,并且当执行双眼三维显示时,是用于右眼显示和用于左眼显示的视差图像数据。当执行三维显示模式下的显示时,类似于图11图示的现有视差屏障方法中的立体显示设备,例如产生并显示在一个屏幕内包括多个带状视差图像的合成图像。电子纸装置4相对于导光板3设置在形成第二内部反射面3B的一侧。电子纸装置4是在光吸收状态和散乱反射状态的两个状态之间可选择性地切换对于入射光线的作用的光学装置。电子纸装置4由例如采用电泳技术或者液体粉末技术的粒子移动型显示器组成。粒子移动型显示器通过在一对相对的衬底之间分散例如带正电的黑色粒子和例如带负电的白色粒子并响应于在衬底之间施加的电压移动粒子而执行黑色显示和白色显示。具体地,在电泳技术中,粒子分散在溶液中,并且在液体粉末技术中,粒子分散在气体中。以上所述光吸收状态对应于图1所示的电子纸装置4的显示面41的整个屏幕黑色显示的状态,并且散乱反射状态对应于图2图示的电子纸装置4的显示面41的整个屏幕白色显示的状态。当在显示部分I上显示基于三维图像数据的图像时(切换到三维显示模式),电子纸装置4将对于入射光线的作用切换到光吸收状态。此外,当在显示部分I上显示基于二维图像数据的图像时(切换到二维显示模式),电子纸装置4将对于入射光线的作用切换到散乱反射状态。光源2例如包括诸如CCFL (冷阴极荧光灯)的荧光灯或者LED (发光二极管)。至少一个光源2设置在导光板3的侧面上,并用照明光(光线LI)从侧面照射导光板3的内部。图1和图2图示其中光源2设置在导光板3的两侧面上的构造的示例。
导光板3例如由透明塑料板组成,而透明塑料板由丙烯酸树脂等制成。导光板3包括相对设置在显示部分I侧上的第一内部反射面3A和相对设置在电子纸装置4侧上的第二内部反射面3B。导光板3由于第一内部反射面3A和第二内部反射面3B之间的内部全反射而沿着侧面方向引导来自光源2的光线。第二内部反射面3B已经整体地经历镜面加工,并允许以满足内部全反射条件的入射角0 1入射的光线LI经历内部全反射。第一内部反射面3A包括透射区域31和内部全反射区域32。在第一内部反射面3A中,例如以带状交替设置内部全反射区域32和透射区域31,以成为与视差屏障对应的结构。即,如下文所述,在三维显示模式中,它们形成为其中透射区域31用作作为视差屏障的开口(狭缝部分)并且内部全反射区域32用作遮蔽部件的结构。内部全反射区域32允许以满足内部全反射条件的入射角0 I入射的光线LI经历内部全反射(允许以大于预定临界角a的入射角0 1入射的光线LI经历内部全反射)。透射区域31将入射光线L2中以与满足内部全反射区域32中的预定内部全反射条件的入射角Q I对应的角度入射的光线的至少一部分向外部出射(将以与大于预定临界角a的入射角Q I对应的角度入射的光线的至少一部分向外部出射)。而且,在透射区域31,入射光线L2中作为其余部分的光线L3经历内部反射。此外,假定导光板3的折射率由nl表示,并且导管板3的外侧的媒质(空气层)的折射率由n0(<nl)表示,则临界角a由以下公式表示,其中,a和0 I是相对于导光板表面的法线的角度。满足内部全反射条件的入射角0 I满足条件9 I > a。sin a = nO/nl扩散透射构件21是具有扩散入射光功能的扩散构件,并且是片状或者板状。扩散透射构件21设置成与第一内部反射面3A相对。此外,扩散透射构件21足以设置成与至少对应于透射区域21的部分相对。扩散透射构件21扩散并透射已经通过透射区域31的光。(透射区域31的构造的具体示例)图3A图示导光板3的表面的第一示例构造。图3B示意性地图示光线在图3A图示的导光板3的表面上的反射和透射。此第一示例构造是其中透射区域31相对于内部全反射区域32形成为具有凹入形状的透射区域31A的示例构造。这种凹入形状例如能通过在导光板3的表面上执行镜面加工,此后在对应于透射区域31A的部分上执行激光加工而形成。在具有这种凹入形状的透射区域31A的情况下,入射光线中以与满足内部全反射区域32中的预定内部全反射条件的入射角0 I对应的角度入射的光线的至少一部分不满足凹入形状的侧面部分33的内部全反射条件,并照原样经过以向外部出射。图4A图示导光板3的表面的第二示例构造。图4B示意性地图示光线在图4A图示的导光板3的表面上的反射和透射。此第二示例构造是其中透射区域31相对于内部全反射区域32形成为具有凸起形状的透射区域31B的示例构造。这种凸起形状能例如通过使用模具模制导光板3的表面而形成。在此情况下,对应于内部全反射区域32的部分用模具的表面经历镜面加工。在具有这种凸起形状的透射区域31B的情况下,入射光线中以与满足内部全反射区域32中的预定内部全反射条件的入射角0 I对应的角度入射的光线的至少一部分不满足凸起形状的侧面部分33的内部全反射条件,并照原样经过以向外部出射。(显示设备的操作)
当对此显示设备执行三维显示模式的显示时(图1),显示部分I执行基于三维图像数据的图像显示,并且电子纸装置4的显示面41切换到整个屏幕黑色显示的状态(光吸收状态)。在这些条件下,来自光源2的光线在第一内部反射面3A的内部全反射区域32和导光板3的第二内部反射面3B之间重复地经历内部全反射,由此从设置光源2的一个侧面引导到相对的另一侧面以从另一侧面出射。同时,在入射在导光板3中第一内部反射面3A的透射区域31上的光线L2中,不满足内部全反射条件的光线的至少一部分照原样通过透射区域31以向外部出射。此外,已经通过透射区域31的光线被扩散透射构件21扩散以向显示部分I侧出射。而且,在透射区域31中,作为其余部分的光线L3经历内部反射,并且光线L3通过导光板3的第二内部反射面41而入射在电子纸装置4的显示面41上。此处,由于电子纸装置4的显示面41切换到整个屏幕黑色显示的状态,光线L3被吸收在显示面41上。结果,光线仅仅从导光板3的第一内部反射面3A中的透射区域31出射。S卩,导光板3的表面能等效地用作其中透射区域31是开口(狭缝)并且内部全反射区域32是遮蔽部分的视差屏障。由此,类似于视差屏障设置在显示部分I的背面侧的视差屏障方法执行三维显示。另一方面,当执行二维显示模式的显示时(图2),显示部分I执行基于二维图像数据的图像显示,并且电子纸装置4的显示面41切换到整个屏幕白色显示的状态(散乱反射状态)。在这些条件下,来自光源2的光线在第一内部反射面3A的全内部反射区域32和导光板3的第二内部反射面3B之间重复地经历内部全反射,由此从设置光源2的一侧面引导到相对的另一侧面,以从另一侧面出射。同时,在入射在导光板3中的第一内部反射面3A的透射区域31上的光线L2中,不满足 内部全反射条件的光线的一部分照原样通过透射区域31,以向外部出射。而且,已经通过透射区域31的光线被扩散透射构件21扩散,以向显示部分I侧出射。而且,在透射区域31中,作为其余部分的光线L3经历内部反射,并且光线L3通过导光板3的第二内部反射面3B而入射在电子纸装置4的显示面41上。此处,由于电子纸装置4的显示面板41切换到整个屏幕白色显示的状态,光线L3经历在显示面41上的散乱反射。此处,已经经历散乱反射的光线通过第二内部反射面3B再次入射在导光板3上。由于光线的入射角不满足内部全反射区域32的内部全反射条件,光线从内部全反射区域32以及从透射区域31向外部出射。而且,出射的光线被扩散透射构件21扩散,并向显示部分I侧出射。结果,光线从导光板3中的整个第一内部反射面3A出射。S卩,导光板3用作类似于普通背光的面状光源。由此,类似于普通背光设置在显示部分I的背面侧上的背光方法执行二维显示。如上所述,根据使用根据本实施例的光源装置的显示设备,内部全反射区域32和透射区域31设置在导光板3的第一内部反射面3A上,扩散构件21设置在至少对应于透射区域31的部分上,并且已经通过透射区域的光被扩散。因而,导光板3自身能等效地用作视差屏障。由此,与现有视差屏障方法中的显示设备相比,能减小部件数量和占用空间。而且,在二维显示模式和三维显示模式之间的容易切换能仅仅通过切换电子纸装置4的显示状态而实现。(第二实施例)接着,描述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设备。此外,基本上与以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参考标号,并且适合地省略其描述。
图5和图6图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构造的一个示例。此显示设备类似于图1和图2中的显示设备可在二维显示模式和三维显示模式之间选择性地切换。图5对应于三维显示模式中的构造。图6对应于二维显示模式中的构造。图5和图6还图示在各个显示模式中来自光源装置的光线的出射。在此显示设备中,光源装置包括由面状光源构成的背光7,代替图1和图2中的显示设备中的电子纸装置4。其他构件与图1和图2相同。背光7是与设置在导光板3的侧面上的光源2 (第一光源)不同的第二光源,并相对于导光板3设置成与形成第二内部反射面3B侧相对。背光7用第二照明光LlO从外部照射第二内部反射面3B。背光7响应于二维显示模式和三维显示模式之间的切换而经历开(发光)/关(非发光)控制。在此显示设备中,当执行三维显示模式的显示时(图5),显示部分I执行基于三维图像数据的图像显示,并且背光7的状态在整个屏幕上转换至关(非发光)状态。设置在导光板3的侧面上的光源2转换至开(发光)状态。在这些情况下,来自光源2的光线(第一照明光)在第一内部反射面3A的内部全反射区域32和导光板3的第二内部反射面3B之间重复地经历内部全反射,由此从设置光源2的一侧面引导到相对的另一侧面以从另一侧面出射。同时,在入射在导光板3中的第一内部反射面3A的透射区域31上的光线L2中,不满足内部全反射条件的一部分光线照原样通过透射区域31以向外部出射。而且,已经通过透射区域31的光线被扩散透射构件21扩散以向显示部分I侧出射。而且,在透射区域31中,作为其余部分的光线L3经历内部反射,并且光线通过导光板3的第二内部反射面3B向外部出射,并且不参与图像显示。结果,光线仅仅从导光板3的第一内部反射面3的透射区域31出射。即,导光板3的表面能等效地用作其中透射区域31是开口(狭缝)并且内部全反射区域32是遮蔽部分的视差屏障。由此,类似于视差屏障设置在显示部分I的背面侧的视差屏障方法而执行三维显示。另一方面,当执行二维显示模式的显示时(图6),显示部分I执行基于二维图像数据的图像显示,并且背光7的状态在整个屏幕上转换至开(发光)状态。设置在导光板3的侧面上的光源2例如变成非发光。在这些条件下,来自背光7的光线(第二照明光L10)通过第二内部反射面3B大致垂直地入射在导光板3上。因而,由于光线的入射角不满足内部反射区域32的内部全反射条件,光线从内部全反射区域32以及从透射区域31向外部出射。而且,出射的光线被扩散透射构件21扩散,并向显示部分I侧出射。结果,光线从导光板3的整个第一内部反射面3A出射。即,导光板3用作类似于普通背光的面状光源。由此,类似于普通背光设置在显示部分I的背面侧上的背光方法而执行二维显示。此外,当执行二维显示模式的显示时,设置在导光板3的侧面上的光源2还可以与背光7被控制到开(发光)。而且,当执行二维显示模式的显示时,光源2可以根据需要在非发光状态和发光状态之间切换。由此,例如当仅仅发光背光7造成透射区域31和内部全反射区域32之间在亮度分布上的差异时,通过适合地调节光源2的发光状态(控制开/关或者调节发光量)而在整个屏幕上优化亮度分布。(第三实施例)接着,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设备。此外,与以上根据第一或者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设备大致相同的构件赋予相同的参考标号,并适合地省略其描述。(显示设备的整个构造)
以上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描述了其中在导光板3中透射区域31和内部全反射区域32设置在第一内部反射面3A上的示例构造,而它们还可以设置在第二内部反射面3B侦彳。例如,如图7和图8所示,与以上所述第二实施例的构造(图5和图6)相比,透射区域31和内部全反射区域32可以设置在第二内部反射面3B侧。图7和图8图示的显示设备包括扩散反射构件22,代替扩散透射构件21。图7和图8图示的显示设备由于类似于图5和图6中的显示设备的光源控制而可在二维显示模式和三维显示模式之间任意选择性地切换。图7示意性地图是当仅仅将光源2转换至开(发光)状态时来自光源装置的光线的出射,此对应于三维显示模式。图8示意性地图示当仅仅将背光7转换至开(发光)状态时来自光源装置的光线的出射,此对应于二维显示模式。在此实施例中,导光板3的第一内部反射面3A已经整体地经历镜面加工,允许导光板3内以满足内部全反射条件的入射角入射的光线经历内部全反射,并允许不满足内部全反射条件的光线向外部出射。第二内部反射面3B包括透射区域31和内部全反射区域32。透射区域31例如通过如下文所述加工导光板3的表面形状而形成。在第二内部反射面3B中,透射区域31在三维显示模式期间相对于来自光源2的第一照明光(光线LI)用作作为视差屏障的开口(狭缝),并且内部全反射区域32用作遮蔽部 分。在第二内部反射面3B中,透射区域31和内部全反射区域32以对应于视差屏障的结构的图案设置。即,内部全反射区域32以对应于视差屏障中的遮蔽部分的图案设置,并且透射区域31以对应于视差屏障中的开口的图案设置。此外,视差屏障能采用各种类型的屏障图案,诸如其中多个纵向狭缝状开口沿着水平方向并列布置同时遮蔽部分置于其间的带状图案,但是不限于特定的图案。第一内部反射面3A和第二内部反射面3B中的内部全反射区域32允许以满足内部全反射条件的入射角0 1入射的光线经历内部全反射(允许以大于预定临界角a的入射角0 I入射的光线经历内部全反射)。由此,以满足内部全反射条件的入射角0 1从光源2入射的第一照明光在第一内部反射面3A和第二内部反射面3B中的内部全反射区域32之间由于内部全反射而沿着侧面方向引导。而且,如图8图示,内部全反射区域32透射来自背光7的第二照明光,并将其作为不满足内部全反射条件的光线朝着第一内部反射面3A出射。如图7图示,透射区域31照原样透射来自光源2的第一照明光(光线LI)的至少一部分光,并将其作为不满足内部全反射条件的光线向外部(扩散反射构件22侧)出射。扩散反射构件22设置在与透射区域31对应的部分上,扩散已经通过透射区域31的光,并朝着第二内部反射面3B反射扩散光。(透射区域31的构造的具体示例)图9A图示导光板3中的第二内部反射面3B的第一示例构造。图9B示意性地图示光线在图9A中图示的第一示例构造中的第二内部反射面3B上的反射和透射。此第一示例性构造是其中透射区域31形成为相对于内部全反射区域32具有凹入形状的透射区域31A。具有这种凹入形状的透射区域31A能例如通过在导光板2的表面上执行镜面加工,此后,对与透射区域31A对应的部分执行激光加工而形成。在第一示例性构造的情况下,从光源2以满足内部全反射条件的入射角0 I入射的第一照明光Lll在第二内部反射面3B中的内部全反射区域31A上经历内部全反射。另一方面,在具有凹入形状的透射区域31A中,即使当以与内部全反射区域32中的入射角相同的入射角0 I入射时,至少一部分入射的第一照明光L12的光线在凹入形状的侧面部分33不满足内部全反射条件,并照原样通过。如图7图示,已经这样通过的光被扩散反射构件22扩散,并朝着第二内部反射面3B反射,并再次作为返回光主要地通过透射区域31。已经经历朝着此内部反射面3B的散乱反射的光线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散乱光L20)作为不满足内部全反射条件的光线朝着第一内部反射面3A出射。图1OA图示导光板3中的第二内部反射面3B的第二示例性构造。图1OB示意性地图示光线在图1OA图示的第二示例构造中的第二内部反射面3B上的反射和透射。此第二示例构造是其中透射区域31形成为相对于内部全反射区域32具有凸起形状的透射区域31B的示例性构造。具有这种凸起形状的透射区域31B能例如通过使用模具对导光板3的表面进行模制而形成。在此情况下,利用模具的表面,与内部全反射区域32对应的部分经历镜面加工。在第二示例性构造的情况下,从光源2以满足内部全反射条件入射的第一照明光Lll在第二内部反射面3B的内部全反射区域32上经历内部全反射。另一方面,在具有凸起形状的透射区域31B中,即使当以与内部全反射区域32中的入射角相同的入射角9 I入射时,至少一部分入射的第一照明光L12的光线在凸起形状的侧面部分34不满足内部全反射条件,并照原样通过。如图7图示,已经这样通过的光被扩散反射构件22扩散,并朝着第二内部反射面3B反射,并再次作为返回光主要地通过透射区域31。已经经历朝着此内部反射面3B的散乱反射的光线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散乱光L20)作为不满足内部全反射条件的光线朝着第一内部反射面3A出射。(显示设备的操作)当对此显示设备执行三维显示模式的显示时(图1),显示部分I执行基于三维图像数据的图像显示,并且光源2和背光7经历用于三维显示的开(发光)/关(非发光)控制。具体地,如图7所示,由于控制,光源2转换到开(发光)状态,并且背光7转换到关(非发光)状态。在这些情况下,来自光源2的第一照明光(光线LI)在第一内部反射面3A和第二内部反射面3A的内部全反射区域32之间重复地经历内部全反射,由此从设置光源2的一个侧面引导到相对的另一侧面以从另一侧面出射。同时,来自光源2的第一照明光的一部分照原样通过导光板3的透射区域31。已经通过的光被扩散反射构件22扩散,朝着第二内部反射面3B反射,并再次作为返回光主要地通过透射区域31。已经经历朝着此内部反射面3B的散乱反射的光线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作为不满足内部全反射条件的光线朝着第一内部反射面3A出射,并通过第一内部反射面3A以向导光板3的外部出射。由此,导光板自身能用作视差屏障,即,对于来自光源2的第一照明光,能等效地用作其中透射区域31是开口(狭缝)并且内部全反射区域32是遮蔽部分的视差屏障。由此,类似于视差屏障设置在显示部分I的背面侧上的视差屏障方法执行三维显示。另一方面,当执行二维显示模式的显示时,显示部分I执行基于二维图像数据的图像显示,并且光源2和背光7经历用于二维显示的开(发光)/关(非发光)控制。具体地,例如如图8所示,光源2转换到关(非发光)状态,并且背光7转换到开(发光)状态。在这些情况下,来自背光7的第二照明光通过第二内部反射面3A中的内部全反射区域32,由此从第一内部反射面3A的大部分作为不满足内部全反射条件的光线朝着导光板3的外部出射。即,导光板3用作类似于普通背光的面状光源。由此,类似于普通背光设置在显示部分I的背面侧上的背光方法而执行二维显示。此外,即使当仅仅背光7发光时,第二照明光从整个导光板3的大部分出射,而光源2还可以根据需要发光。由此,例如当仅仅发光背光7造成与透射区域31和内部全反射区域32对应的部分之间在亮度分布上的差异时,通过适合地调节光源2的发光状态(控制开/关或者调节发光量)而在整个屏幕上优化亮度分布。然而,当执行二维显示时,在显示部分I侧能够足够地校正亮度的情况下,例如,仅仅发光背光7就足够了。如上所述,根据使用根据本实施例的光源装置的显示设备,透射区域31和内部全反射区域32设置在导光板3的第二内部反射面3B上,扩散反射构件22设置在与透射区域31对应的部分上,并且来自光源2的第一照明光和来自背光7的第二照明光能选择性地朝着导光板3的外部出射。因而,导光板3自身能等效地用作视差屏障。(其他实施例)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以上所述实施例,但是可以进行各种修改。例如,根据以上所述实施例的每个的显示设备能应用到具有显示功能的各种电子设备。图12图示电视机设备的外观构造作为这种电子设备的一个示例。电视机设备包括具有前面板210和滤光玻璃板220的视频显示屏幕200。例如,本技术还可以如下构造。(I) 一种光源装置,其包括导光板,其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内部反射面和第二内部反射面;第一光源,其从侧面向所述导光板的内部照射第一照明光;以及扩散构件,其设置成与所述第一内部反射面或者所述第二内部反射面相对,并扩散入射光,其中在所述第一内部反射面或者所述第二内部反射面上设置多个透射区域,所述多个透射区域允许所述第一照明光通过并朝着所述导光板的外部出射,并且所述扩散构件设置成与所述多个透射区域相对,并扩散已经通过所述多个透射区域的光。(2)根据⑴所述的光源装置,其中所述多个透射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一内部反射面上,并且所述扩散构件扩散并透射已经通过所述多个透射区域的光。(3)根据⑴所述的光源装置,其中所述多个透射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二内部反射面上,并且所述扩散构件扩散已经通过所述多个透射区域的光,并将其朝着所述第二内部反射面反射。(4)根据⑴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源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内部反射面或者所述第二内部反射面中除了所述多个透射区域以外的部分中,设置允许所述第一照射光经历全内部反射的全内部反射区域。(5)根据⑷所述的光源装置,其中所述透射区域通过将所述导光板的与所述第一内部反射面或者所述第二内部反射面对应的表面加工成与所述全内部反射区域的形状不同的形状而形成。
(6)根据⑴、⑵、⑷或(5)所述的光源装置,还包括光学装置,其与所述导光板相对地设置在形成所述第二内部反射面的一侧,并可选择地在散乱反射状态和光吸收状态的两个状态之间切换对于入射光线的作用。(7)根据⑴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源装置,还包括第二光源,其与所述导光板相对地设置在形成所述第二内部反射面的一侧,并从外部向所述第二内部反射面照射第二照明光。(8) 一种显示设备,其包括显示部分,其执行图像显示;以及光源装置,其朝着所述显示部分发射用于图像显示的光,其中,所述光源装置包括导光板,其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内部反射面和第二内部反射面;第一光源,其从侧面向所述导光板的内部照射第一照明光;以及扩散构件,其设置成与所述第一内部反射面或者所述第二内部反射面相对,并扩散入射光,其中在所述第一内部反射面或者所述第二内部反射面上设置多个透射区域,所述多个透射区域允许所述第一照明光通过并朝着所述导光板的外部出射,并且所述扩散构件设置成与所述多个透射区域相对,并扩散已经通过所述多个透射区域的光。(9)根据⑶所述的显示设备,还包括光学装置,其与所述导光板相对地设置在形成所述第二内部反射面的一侧,并可选择地在散射反射状态和光吸收状态的两个状态之间切换对于入射光线的作用,其中所述显示部分选择性地切换和显示基于三维图像数据的多个视点图像和基于二维图像数据的图像,并且当在所述显示部分上显示所述多个视点图像时,所述光学装置将相对于入射光线的作用切换到光吸收状态,并且在所述显示部分上显示基于所述二维图像数据的图像时,将对于入射光线的作用切换到散乱反射状态。(10)根据⑶所述的显示设备,还包括第二光源,其与所述导光板相对地设置在形成所述第二内部反射面的一侧,并从外部向所述第二内部反射面照射第二照明光,其中所述显示部分选择性地切换和显示基于三维图像数据的多个视点图像和基于二维图像数据的图像,并且当在所述显示部分上显示所述多个视点图像时,所述第二光源被控制成非发光状态,并且在所述显示部分上显示基于所述二维图像数据的图像时被控制成发光状态。(11)根据(10)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当在所述显示部分上显示所述多个视点图像时,所述第一光源被控制成发光状态,并且在所述显示部分上显示基于所述二维图像数据的图像时,被控制成非发光或发光状态。(12)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设备,其中所述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部分,其执行图像显示;以及光源装置,其朝着所述显示部分发射用于图像显示的光,其中,所述光源装置包括导光板,其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内部反射面和第二内部反射面;第一光源,其从侧面向所述导光板的内部照射第一照明光;以及扩散构件,其设置成与所述第一内部反射面或者所述第二内部反射面相对,并扩散入射光,其中在所述第一内部反射面或者所述第二内部反射面上设置多个透射区域,所述多个透射区域允许所述第一照明光通过并朝着所述导光板的外部出射,并且所述扩散构件设置成与所述多个透射区域相对,并扩散已经通过所述多个透射区域的光。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到取决于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换,只要它们在权利要求和等同的范围内即可。本公开包含与2011年9月29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申请JP2011-214871所公开的主题相关的主题,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而结合于此。
权利要求
1.一种光源装置,其包括 导光板,其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内部反射面和第二内部反射面; 第一光源,其从侧面向所述导光板的内部照射第一照明光;以及扩散构件,其设置成与所述第一内部反射面或者所述第二内部反射面相对,并扩散入射光,其中 在所述第一内部反射面或者所述第二内部反射面上设置多个透射区域,所述多个透射区域允许所述第一照明光通过并朝着所述导光板的外部出射,并且 所述扩散构件设置成与所述多个透射区域相对,并扩散已经通过所述多个透射区域的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透射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一内部反射面上,并且 所述扩散构件扩散并透射已经通过所述多个透射区域的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透射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二内部反射面上,并且 所述扩散构件扩散已经通过所述多个透射区域的光,并将其朝着所述第二内部反射面反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内部反射面或者所述第二内部反射面中除了所述多个透射区域以外的部分中,设置允许所述第一照射光经历全内部反射的全内部反射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源装置,其中 所述透射区域通过将所述导光板的与所述第一内部反射面或者所述第二内部反射面对应的表面加工成与所述全内部反射区域的形状不同的形状而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还包括 光学装置,其与所述导光板相对地设置在形成所述第二内部反射面的一侧,并可选择地在散乱反射状态和光吸收状态的两个状态之间切换对于入射光线的作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还包括 第二光源,其与所述导光板相对地设置在形成所述第二内部反射面的一侧,并从外部向所述第二内部反射面照射第二照明光。
8.一种显示设备,其包括 显示部分,其执行图像显示;以及 光源装置,其朝着所述显示部分发射用于图像显示的光, 其中, 所述光源装置包括 导光板,其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内部反射面和第二内部反射面; 第一光源,其从侧面向所述导光板的内部照射第一照明光;以及扩散构件,其设置成与所述第一内部反射面或者所述第二内部反射面相对,并扩散入射光,其中 在所述第一内部反射面或者所述第二内部反射面上设置多个透射区域,所述多个透射区域允许所述第一照明光通过并朝着所述导光板的外部出射,并且所述扩散构件设置成与所述多个透射区域相对,并扩散已经通过所述多个透射区域的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设备,还包括 光学装置,其与所述导光板相对地设置在形成所述第二内部反射面的一侧,并可选择地在散射反射状态和光吸收状态的两个状态之间切换对于入射光线的作用,其中 所述显示部分选择性地切换和显示基于三维图像数据的多个视点图像和基于二维图像数据的图像,并且 当在所述显示部分上显示所述多个视点图像时,所述光学装置将相对于入射光线的作用切换到光吸收状态,并且在所述显示部分上显示基于所述二维图像数据的图像时,将对于入射光线的作用切换到散乱反射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设备,还包括 第二光源,其与所述导光板相对地设置在形成所述第二内部反射面的一侧,并从外部向所述第二内部反射面照射第二照明光,其中 所述显示部分选择性地切换和显示基于三维图像数据的多个视点图像和基于二维图像数据的图像,并且 当在所述显示部分上显示所述多个视点图像时,所述第二光源被控制成非发光状态,并且在所述显示部分上显示基于所述二维图像数据的图像时被控制成发光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 当在所述显示部分上显示所述多个视点图像时,所述第一光源被控制成发光状态,并且在所述显示部分上显示基于所述二维图像数据的图像时,被控制成非发光或发光状态。
12.—种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显示设备包括 显示部分,其执行图像显示;以及 光源装置,其朝着所述显示部分发射用于图像显示的光,其中, 所述光源装置包括 导光板,其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内部反射面和第二内部反射面; 第一光源,其从侧面向所述导光板的内部照射第一照明光;以及扩散构件,其设置成与所述第一内部反射面或者所述第二内部反射面相对,并扩散入射光,其中 在所述第一内部反射面或者所述第二内部反射面上设置多个透射区域,所述多个透射区域允许所述第一照明光通过并朝着所述导光板的外部出射,并且 所述扩散构件设置成与所述多个透射区域相对,并扩散已经通过所述多个透射区域的光。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光源装置、显示设备和电子设备。光源装置包括导光板,其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内部反射面和第二内部反射面;第一光源,其从侧面向导光板的内部照射第一照明光;以及扩散构件,其设置成与第一内部反射面或者第二内部反射面相对,并扩散入射光,其中在第一内部反射面或者第二内部反射面上设置多个透射区域,多个透射区域允许第一照明光通过并朝着导光板的外部出射,并且扩散构件设置成与多个透射区域相对,并扩散已经通过多个透射区域的光。
文档编号F21V5/08GK103032758SQ20121036384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9日
发明者南胜 申请人:索尼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