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2417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高散热效率的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近年来已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当中,因其具有节能省电的好处与优势,举凡显示器、家电装置、车用电子组件、照明灯具…等皆是发光二极管的应用范畴。以使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源的家用照明灯具为例,因其具有暖灯时间快、反应速度快、体积小、寿命长、省电、耐震、污染程度低、高可靠度与适合量产的优点,使得传统白炽灯泡与日光灯已有渐渐被取代的趋势。请参阅图1,其为现有以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源的照明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照 明装置I包括发光二极管11、金属基板12以及设置于金属基板12下方的散热鳍片13,且发光二极管11包含发光部111、散热部112以及电性接脚113,而金属基板12由上而下依序包括电路板121、导热系数高的绝缘板122以及铝板123 ;其中,发光二极管11的散热部112及电性接脚113是焊接于电路板121的铜箔上,以于电路板121被导通电力时驱动发光二极管11发光。又,于发光二极管11发光的同时,发光二极管11会产生大量的热能,该热能从发光二极管11的散热部112依序经由电路板121、绝缘板122、铝板123及散热鳍片13后向外导出,其如箭头Dl所示。一般来说,目前具有导热效果的电路板121采用符合RF4等级的材料制作而成,然而该材料并无良好的导热性,使得照明装置I的散热效率不佳。再者,倘若没有良好的散热结构来排除发光二极管11所产生的热量,过高的温度将导致发光二极管11本身及其它周围的电子元件产生电子游离与热应力等现象,造成整体的稳定性降低,并且缩短使用的寿命。是以,现有照明装置I仍具有改善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以热电分离的结构而提升散热效率的照明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其包括至少一发光元件、电路板以及散热基板,该至少一发光元件具有电性接脚、发光部与散热部;该电路板具有对应于该发光元件的该散热部的穿孔以及用以与该发光元件的该电性接脚连接的电极接点;该散热基板的一表面上具有对应于该穿孔且用以接触该发光元件的该散热部的接触部;其中,当该散热基板的该表面为平面时,该散热基板的该接触部与该发光元件的该散热部分别呈凹状与凸状,且该发光元件的该散热部穿过该电路板的该穿孔以置入于该散热基板的该接触部;抑或是当该散热基板的该表面为平面时,该散热基板的该接触部与该发光元件的该散热部分别呈凸状与凹状,且该散热基板的该接触部穿过该电路板的该穿孔以置入于该发光元件的该散热部;抑或是当该散热基板的该表面为曲面时,该散热基板的该接触部呈凸状,用以穿过该电路板的该穿孔而与该发光元件的该散热部接触;抑或是当该散热基板的该表面为曲面时,该发光元件的该散热部呈凸状,用以穿过该电路板的该穿孔而与该散热基板的该接触部接触。较佳地,当该散热基板的该表面为曲面时,该散热基板的该接触部与该发光元件的该散热部分别呈凸状与平整状,且该散热基板的该接触部穿过该电路板的该穿孔以接触该发光元件的该散热部。较佳地,当该散热基板的该表面为曲面时,该散热基板的该接触部与该发光元件的该散热部分别呈平整状与凸状,且该发光元件的该散热部穿过该电路板的该穿孔以接触该散热基板的该接触部。较佳地,当该散热基板的该表面为曲面时,该散热基板的该接触部与该发光元件 的该散热部分别呈凹状与凸状,且该发光元件的该散热部穿过该电路板的该穿孔以置入于该散热基板的该接触部。较佳地,当该散热基板的该表面为曲面时,该散热基板的该接触部与该发光元件的该散热部分别呈凸状与凹状,且该散热基板的该接触部穿过该电路板的该穿孔以置入于该发光元件的该散热部。较佳地,当该散热基板的该表面为曲面时,该电路板为软性电路板。较佳地,该散热基板及其接触部是一体成型。较佳地,该散热基板为平板式散热基板、圆柱体式散热基板、锥形体式散热基板、杯状体式散热基板或不规则形体式散热基板。较佳地,该散热基板是由高导热系数材料所构成。较佳地,该散热基板是由金属材料或石墨材料所构成。较佳地,该发光兀件为发光二极管。较佳地,该照明装置是应用于室内照明的家用照明灯、商用照明灯、台灯或床头灯。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的结构具有热电分离的效果,当发光元件的发光部发光而产生热能时,该热能可从发光元件的散热部直接经由散热基板后导出,而不需经过散热效果不佳的电路板,从而大大提升照明装置的散热效率;且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的散热基板不受外形限制,使得制造商不受散热结构的限制而可因应不同的摆设空间、环境或美观效果客制化使用者所需的照明装置的外形。

图I :为现有以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源的照明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 :为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 :为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 :为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 :为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 :为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于第五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7 :为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于第六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8A :为平板式散热基板于一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结构不意图。图8B :为圆柱体式散热基板于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不意图。[0028]图SC :为锥形体式散热基板于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D :为杯状体式散热基板于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不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适用于室内照明,如一家用照明灯、一商用照明灯、一台灯或一床头灯等,但不以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的应用范畴。请参阅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照明装置2包括至少一发光元件21、电路板22以及散热基板23,且发光元件21具有电性接脚213、发光部211以及散热部212,而电路板22上具有对应于发光元件21的散热部212的穿孔221以及电极接点222,其中,电极接点222具有铜箔(图中未标示)用以与发光元件21的电性接脚213连接,以于电路板22被导通电力时驱动发光元件21的发光部211发光。于本实施例中,发光兀件21为一发光二极管。再者,散热基板23的表面具有对应于电路板22的穿孔221的接触部231,并且该接触部231用以接触发光元件21的散热部212,较佳地,散热基板23及其接触部231是一体成型,但不以此为限。此外,散热基板23是由一高导热系数材料所构成,如其可为金属材料或石墨材料等材料所构成,用以提升照明装置2的散热效率。于本实施例中,散热基板23的表面为一平面,且其接触部231与发光元件21的散热部212分别呈凹状与凸状,其中,发光元件21的散热部212穿过电路板22的穿孔221以置入于散热基板23的接触部231。因此,本实施例的照明装置2的结构具有热电分离的效果,也就是说,当发光元件21的发光部211发光而产生热能时,该热能是从发光元件21的散热部212直接经由散热基板23后导出,其如箭头D2所示,亦即导热的过程中不需经过散热效果不佳的电路板22,进而大大提升照明装置2的散热效率。请参阅图3,其为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本实施例的照明装置3大致类似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所述者,在此即不再予以赘述。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散热基板33的接触部331与发光兀件31的散热部312分别呈凸状与凹状,其中,散热基板33的接触部331穿过电路板32的穿孔321以置入于发光元件31的散热部312。因此,本实施例的照明装置3的结构亦具有热电分离的效果,也就是说,当发光元件3的发光部311发光而产生热能时,该热能是从发光元件3的散热部312直接经由散热基板33后导出,其如箭头D3所示,亦即导热的过程中不需经过散热效果不佳的电路板32,进而提升照明装置3的散热效率。请参阅图4,其为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本实施例的照明装置4大致类似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所述者,在此即不再予以赘述。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散热基板43的表面为曲面。散热基板43的接触部431与发光兀件41的散热部412分别呈凹状与凸状,其中,发光兀件41的散热部412穿过电路板42的穿孔421以置入于散热基板43的接触部431。[0040]因此,本实施例的照明装置4的结构亦具有热电分离的效果,也就是说,当发光元件41的发光部411发光而产生热能时,该热能是从发光元件41的散热部412直接经由散热基板43后导出,其如箭头D4所示,亦即导热的过程中不需经过散热效果不佳的电路板42,进而提升照明装置4的散热效率。补充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电路板42采用软性电路板,使得电路板42可贴合于散热基板43。请参阅图5,其为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本实施例的照明装置5大致类似于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所述者,在此即不再予以赘述。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二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散热基板53的表面为曲面。该散热基板53的接触部531与发光元件51的散热部512分别呈凸状与凹状,其中,散热基板53的接触部531穿过电路板52的穿孔521以置入于发光元件51的散热部512。因此,本实施例的照明装置5的结构亦具有热电分离的效果,也就是说,当发光元件51的发光部511发光而产生热能时,该热能是从发光元件51的散热部512直接经由散热基板53后导出,其如箭头D5所示,亦即导热的过程中不需经过散热效果不佳的电路板52,进而提升照明装置5的散热效率。补充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电路板52采用软性电路板,使得电路板52可贴合于散热基板53。请参阅图6,其为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于第五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本实施例的照明装置6大致类似于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所述者,在此即不再予以赘述。本实施例与前述第四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散热基板63的接触部631与发光元件61的散热部612分别呈平整状与凸状,其中,发光元件61的散热部612穿过电路板62的穿孔621以接触散热基板63的接触部631。因此,本实施例的照明装置6的结构亦具有热电分离的效果,也就是说,当发光元件61的发光部611发光而产生热能时,该热能是从发光元件61的散热部612直接经由散热基板63后导出,其如箭头D6所示,亦即导热的过程中不需经过散热效果不佳的电路板62,进而提升照明装置6的散热效率。补充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电路板62采用软性电路板,使得电路板62可贴合于散热基板63。请参阅图7,其为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于第六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本实施例的照明装置7大致类似于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所述者,在此即不再予以赘述。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三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散热基板73的接触部731与发光元件71的散热部712分别呈凸状与平整状,其中,散热基板73的接触部731穿过电路板72的穿孔721以接触发光元件71的散热部712。因此,本实施例的照明装置7的结构亦具有热电分离的效果,也就是说,当发光元件71的发光部711发光而产生热能时,该热能是从发光元件71的散热部712直接经由散热基板73后导出,其如箭头D7所示,亦即导热的过程中不需经过散热效果不佳的电路板72,进而提升照明装置7的散热效率。补充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电路板72采用软性电路板,使得电路板72可贴合于散热基板73。此外,以上设置于照明装置内的散热基板可呈如下所述数种外形,其如图8A 图8D所示(1)平板式散热基板831,且其接触部(图中未标示)可设置于表面8311上;(2)圆柱体式散热基板832,且其接触部(图中未标示)可设置于侧面8321及/或底面8322上;(3)锥形体式散热基板833,且其接触部(图中未标示)可设置于侧面8331及/或底面8332上;(4)杯状体式散热基板834,且其接触部(图中未标示)可设置于内侧面8341、内底面8342及/或外侧面8343上。特别说明的是,无论散热基板的外形为何,甚至是不规则形体式的散热基板,只要搭配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者即可使照明装置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还能带来的好处是,制造商能不受散热结构的限制而可因应不同的摆设空间、环境或美观效果,而客制化使用者所需的照明装置的外形。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因此凡其它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于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发光元件,具有电性接脚、发光部与散热部; 电路板,具有对应于该发光元件的该散热部的穿孔以及用以与该发光元件的该电性接脚连接的电极接点;以及 散热基板,其一表面上具有对应于该穿孔且用以接触该发光元件的该散热部的接触部; 其中,当该散热基板的该表面为平面时,该散热基板的该接触部与该发光元件的该散热部分别呈凹状与凸状,且该发光元件的该散热部穿过该电路板的该穿孔以置入于该散热基板的该接触部;抑或是当该散热基板的该表面为平面时,该散热基板的该接触部与该发光元件的该散热部分别呈凸状与凹状,且该散热基板的该接触部穿过该电路板的该穿孔以置入于该发光元件的该散热部;抑或是当该散热基板的该表面为曲面时,该散热基板的该接触部呈凸状,用以穿过该电路板的该穿孔而与该发光元件的该散热部接触;抑或是当该散热基板的该表面为曲面时,该发光元件的该散热部呈凸状,用以穿过该电路板的该穿孔而与该散热基板的该接触部接触。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散热基板的该表面为曲面时,该散热基板的该接触部与该发光元件的该散热部分别呈凸状与平整状,且该散热基板的该接触部穿过该电路板的该穿孔以接触该发光元件的该散热部。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散热基板的该表面为曲面时,该散热基板的该接触部与该发光元件的该散热部分别呈平整状与凸状,且该发光元件的该散热部穿过该电路板的该穿孔以接触该散热基板的该接触部。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散热基板的该表面为曲面时,该散热基板的该接触部与该发光元件的该散热部分别呈凹状与凸状,且该发光元件的该散热部穿过该电路板的该穿孔以置入于该散热基板的该接触部。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散热基板的该表面为曲面时,该散热基板的该接触部与该发光元件的该散热部分别呈凸状与凹状,且该散热基板的该接触部穿过该电路板的该穿孔以置入于该发光元件的该散热部。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散热基板的该表面为曲面时,该电路板为软性电路板。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基板及其接触部是一体成型。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基板为平板式散热基板、圆柱体式散热基板、锥形体式散热基板、杯状体式散热基板或不规则形体式散热基板。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基板是由高导热系数材料所构成。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基板是由金属材料或石墨材料所构成。
11.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光元件为发光二极管。
1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照明装置是应用于室内照明的家用照明灯、商用照明灯、台灯或床头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包括发光元件、电路板以及散热基板,发光元件的电性接脚连接于电路板的电极接点,且散热基板的接触部与发光元件的散热部中的任一者穿过电路板的穿孔而接触另一者,其中,当散热基板的表面为平面时,散热基板的接触部与发光元件的散热部中的任一者呈凸状,而另一者呈凹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具有热电分离的效果,能够大大提升照明装置的散热效率。
文档编号F21S2/00GK202546361SQ20122010423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3日
发明者吴昭莉 申请人:吴昭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