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泡结构及其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9743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灯泡结构及其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灯泡结构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意识的抬头,人们逐渐走入低碳照明的世纪。在低碳照明的世纪中,人们以发光二极管灯泡(Light emitting diode,LED Lamp)取代传统的鹤丝灯泡。而发光二极管灯泡除了具有省电、低碳的优势外,更具有使用寿命长的优点。理论而言,发光二极管于正常室温下寿命可达35000至50000小时。但于实际使用下,发光二极管灯泡的寿命却无法达到35000至50000小时。其原因在于,目前发光二极管在照明时,仅有20%转换成光,剩余80%则会转变成热。发光二极管释放出来的热能除了 容易让灯泡内的电源电路损坏外,也容易让发光二极管本身的功能衰退或损坏。尤其是大功率发光二极管灯泡在照明时,会在单位时间内释放出更多的热量,使得灯泡内部温度急速升高,进而使发光二极管灯泡的使用寿命大幅缩减。有鉴于此,厂商通常会将发光二极管装设于具有散热鳍片的散热装置,以令散热鳍片利用自然对流来对发光二极管进行散热。并且,为了进一步让发光二极管有更佳的散热性,有的厂商更在灯泡内部加设风扇,利用风扇产生强制对流来带走散热鳍片上的热能。然而在现有发光二极管灯泡中,风扇是贴附于散热装置而影响气流发展,进而造成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不显著。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灯泡结构及其散热装置,以提升发光二极管灯泡的散热效率。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包含—热导体,包含一传导座及多个传导鳍片,该多个传导鳍片竖立于该传导座上,并且该多个传导鳍片环绕构成一气流空间;以及一气流产生构件,设置于该多个传导鳍片并对应该气流空间,该气流产生构件与该传导座保持一间距,该气流产生构件产生一气流,并依据该气流空间分配该气流。上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传导座具有面向该气流产生构件的一散热面,每一该传导鳍片自该传导座的该散热面朝向同一方向延伸,且每一该传导鳍片包含一基部及一延伸部,该基部连接该传导座,且该延伸部位于该传导鳍片延伸方向的末端。上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气流产生构件依据该气流空间分别分配该气流吹向该传导座、该基部及该延伸部。上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气流产生构件还包含一框架及一扇轮,该框架包含至少一结合部,该结合部设置于该多个传导鳍片,该扇轮设置于该框架并位于该气流空间内。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灯泡结构,包含—基座,具有一腔室;[0014]一散热装置,装设于该腔室,其包含一热导体,包含一传导座及多个传导鳍片,该多个传导鳍片竖立于该传导座上,并且该多个传导鳍片环绕构成一气流空间;以及一气流产生构件,设置于该多个传导鳍片并对应该气流空间,该气流产生构件与该传导座保持一间距,该气流产生构件产生一气流,并依据该气流空间分配该气流;一发光构件,设置于该热导体,该热导体用以将该发光构件的热源导向该多个传导鳍片;以及一灯罩,设置于该基座上,并与该基座包覆该发光构件及该散热装置。上述的灯泡结构,其中该基座包含一电性接头,该电性接头为符合E14、E17、E26、E27、E40或MR16标准规格的电性接头。 上述的灯泡结构,其中该传导座具有相对的一装设面及一散热面,该发光构件设置于该装设面,该散热面朝向该气流产生构件。上述的灯泡结构,其中每一该传导鳍片自该传导座的该散热面朝向同一方向延伸,且每一该传导鳍片包含一基部及一延伸部,该基部连接该传导座,且该延伸部位于该传导鳍片延伸方向的末端。上述的灯泡结构,其中该气流产生构件依据该气流空间分别分配该气流吹向该传导座、该基部及该延伸部。上述的灯泡结构,其中该气流产生构件还包含一框架及一扇轮,该框架包含至少一结合部,该结合部设置于该多个传导鳍片,该扇轮设置于该框架并位于该气流空间内。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灯泡结构及其散热装置,是利用气流产生构件与热导体的传导座保持一间距,使得气流产生构件能于气流空间中产生气流,令气流分别吹向传导座及传导鳍片的基部与延伸部。藉此,通过气流来排除气流空间周围的热量,令散热装置具有较佳的散热效率,以提升灯泡结构的使用寿命。再者,通过气流产生构件与热导体的传导座间的间距,使得气流产生构件吹出的气流在碰到散热面后会反弹逆流。如此一来,新吹出的气流与反弹后的气流会相互影响而具有缓冲效果。此缓冲效果除了可增加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益外,更可降低其噪音。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I为一实施例的灯泡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A为图I的分解示意图;图2B为图I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图2C为另一实施例的热导体的立体示意图;图2D为图2C的平面示意图;图3为图I的发光构件装设于散热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I的气流不意图;图5为另一实施例的灯泡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图5的剖面示意图;[0036]图7为又一实施例的灯泡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图7的剖面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灯泡结构100基座110腔室120电性接头130进气孔140透气孔150电源电路151电路板152驱动电路200散热装置210热导体211传导座212装设面213散热面214传导鳍片214a导流鳍片215基部216延伸部217气流空间218传导侧板219出气孔220气流产生构件221框架222结合部223扇轮224线槽300发光构件310电路板320发光二极管400灯罩500环形罩体510螺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请同时参阅图I至图3,图I为一实施例的灯泡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A为图I的分解不意图,图2B为图I另一视角的分解不意图,图2C为另一实施例的热导体的立体不意图,图2D为图2C的平面示意图,图3为图I的发光构件装设于散热装置的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灯泡结构10包含一基座100、一散热装置200、一发光构件300及一灯罩400。其中,基座100具有一腔室110,且包含一电性接头120。电性接头120符合E14、E17、E26、E27、E40或MR16的灯泡的标准规格。电性接头120用以与规格相对应的灯泡座(图中未示)相结合。散热装置200装设于腔室110。发光构件300包含一电路板310及三发光二极管320。三发光二极管320与电路板310耦接,电路板310装设于散热装置200上。使得电路板310与发光二极管320的热量能通过散热装置200而进行移除。灯罩400设置于基座100,并与基座100共同包覆散热装置200与发光构件300。其中,发光二极管320的数量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其他实施例也可以是三个以上或三个以下。其中,散热装置200包含一热导体210及一气流产生构件220。热导体210包含一传导座211及多个传导鳍片214。其中,发光构件300热接触于传导座211。这些传导鳍片214竖立于传导座211上,这些传导鳍片214间隔排列并环绕传导座211而构成一气流空间217。此外,请参阅图2C与图2D,在本实施例及其他实施例中,热导体210另包含多个导流鳍片214a,这些导流鳍片214a设置于传导座211,并位于气流空间217内。并且,这些导流鳍片214a互保持一间隔,让气流空间217内的流体产生紊流。这些导流鳍片214a呈辐射状,但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导流鳍片214a也可改为波浪状的凹凸结构。使得热导体210在气流空间内,发挥出最佳的散热效益,进而延长发光构件300的寿命及降低发光构件300光衰程度。气流产生构件220是为一轴流风扇,其设置于这些传导鳍片214并对应气流空间217,气流产生构件220与传导座211保持一间距d。气流产生构件220用以产生一气流,并依据气流空间217来分配气流流向。详细来说,传导座211具有相对的一装设面212及一散热面213。发光构件300热接触于装设面212。此处的热接触例如为通过散热膏或散热垫与装设面212热接触。而散热膏或散热垫除了具备热传导的特性外,也具备绝缘的特性,以防止漏电的情形发生。每一传导鳍片214自传导座211的散热面213朝同一方向延伸,且每一传导鳍片214包含相对的一基部215及一延伸部216,基部215连接于传导座211,延伸部216位于传导鳍片214延伸方向的末端。并且,这些传导鳍片214环围传导座211而形成气流空间217。此外,气流产生构件220包含一框架221及一扇轮223。框架221具有至少一结合部222,结合部222设置于这些传导鳍片214的延伸部216,且扇轮223位于气流空间217内。当气流产生构件220产生气流时,气流会分别吹向构成气流空间217的传导座211及传导鳍片214。此外,上述的框架221另具有二线槽224,其中一个线槽224用以供气流产生构件220的线路安置,另一个线槽224用以供发光构件300的线路安置。其中,线槽224为绝缘、不导电的材质制成,且线槽224是直立设置于扇轮223 —侧。但本实施例的线槽224的数量并非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框架221也可以是一大容量的线槽224,同时供气流产生构件220及发光构件300的线路安置。由于气流产生构件220与传导座211的散热面213保持间距d,使得气流产生构件220可于气流空间217中产生分别吹向不同位置的多道气流Al、A2及A3。其中,气流Al会自气流产生构件220沿轴向吹向与发光构件300直接接触的传导座211 (热导体210温度最高的位置)。气流A2吹向与传导座211连接的基部215 (热导体210温度次高的位置)。而气流A3吹向位于传导鳍片214延伸方向末端的延伸部216 (热导体210温度最低的位置)。因此,散热装置200通过此间距d,使得气流产生构件220所产生的气流可带走气流空间217周围所传导的热量,进而增加灯泡结构10的散热效率,以迅速降低发光构件300的环境温度。此外,因气流产生构件220与传导座211的散热面213保持间距d,使得气流产生构件220吹出的气流在碰到散热面213后会反弹逆流。如此一来,新吹出的气流与反弹后的气流会相互影响而具有缓冲效果。此缓冲效果除了可增加散热装置200的散热效益外,更可降低其噪音。接着,请参阅图2A与图4,图4为图I的气流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因散热装置200设置于腔室110内,故基座100对应气流空间217开设有多个进气孔130及多个透气孔 140。这些进气孔130介于电性接头120与这些透气孔140间。当气流产生构件220运作时,灯泡结构10的外部空气自进气孔130流入,经过气流空间217后自透气孔140排出以形成一循环气流。并利用此循环气流持续与气流空间217进行热交换而达到降温的效果。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6,图5为另一实施例的灯泡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图5的剖面示意图。其中,本实施例的灯泡结构10与上述实施例的结构相似,故此处仅就两实施例的差异处进行描述。本实施例的灯泡结构10包含一基座100、一散热装置200、一发光构件300及一灯罩400。其中,散热装置200的相对两端分别装设于基座100及灯罩400,换言之,散热装置200介于基座100与灯罩400之间。此外,发光构件300贴设于散热装置200上,并介于散热装置200与灯罩400间。基座100 —端具有一腔室110,另一端包含一电性接头120。腔室110容设一电源电路150。电源电路150包含一电路板151及与电路板151电性耦接的一驱动电路152。其中,上述电路板151直立设置于腔室110内,且位于进气孔130与散热装置200之间。而直立设置的意思为电路板151的承载面以朝向基座100的内侧壁面的方向设置。此外,基座100上环设有连通腔室110的多个倾斜设置的进气孔130。详细来说,这些进气孔130略为朝向电性接头120。此外,在本实施例及其他实施例中,电源电路150更具有一安全保护机制。电源电路150包含一检测元件,当检测元件检测到灯泡结构10的散热装置200损坏时,电源电路150会调降发光构件300的发光功率,使灯泡结构10的亮度降低。如此一来,一方面可降低灯泡结构10内部的温度以避免电源电路150烧掉,另一方面也有警示效果。其原因为当使用者发现发光构件300的亮度下降时就会注意到灯泡结构10内部的散热装置200可能已损坏而修理或更换灯泡结构10。散热装置200包含一导热体210及一气流产生构件220。其中导热体210包含一传导座211、多个散热鳍片214及一传导侧板218。这些散热鳍片214间隔竖立于传导座211。传导侧板218环绕这些散热鳍片214,且传导侧板218与传导座211相隔一间距,以令传导座211、这些散热鳍片214及传导侧板218共同构成多个倾斜设置的出气孔219。详细来说,这些出气孔219略朝向灯罩400。气流产生构件220运转时用以产生一气流,并使气流由进气孔130进入腔室110,再由出气孔219自腔室110离开(沿箭头A4所指示的方向)。在气流产生构件220运转的过程,气流流过电源电路130及散热装置200,并将电源电路130及散热装置200上的废热带离灯泡结构10。请继续参阅图7与图8,图7为又一实施例的灯泡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图7的剖面示意图。其中,本实施例的灯泡结构10与图5的实施例的结构相似,故此处仅就两实施例的差异处进行描述。本实施例的灯泡结构10包含一基座100、一散热装置200、一发光构件300、一灯罩400及一环形罩体500。其中,散热装置200的相对两端分别装设于基座100及灯罩400,换言之,散热装置200介于基座100与灯罩400之间。此外,发光构件300贴设于散热装置200上,并介于散热装置200与灯罩400间。散热装置200包含一导热体210及一气流产生构件220。其中导热体210包含一传导座211、多个散热鳍片214及一传导侧板218。这些散热鳍片214间隔竖立于传导座211。传导侧板218环绕这些散热鳍片214,且传导侧板218与传导座211相隔一间距,以令·传导座211、这些散热鳍片214及传导侧板218共同构成多个倾斜设置的出气孔219。环形罩体500以可拆卸地关系装设于传导座211。详细来说,环形罩体500通过一螺套510装设于传导座211。环形罩体500环绕传导座211以及灯罩400,并邻近于出气孔219。环形罩体500具有导热及反射光线的特性。当使用者觉得要加强灯泡结构10的散热效果时,可将环形罩体500安装在传导座211上,以增加散热面积。此外,当使用者觉得要让灯泡结构10照射出的光线均匀化时,可将环形罩体500安装在传导座211上,以令灯泡结构10的光线均匀化。反之,可将环形罩体500自传导座211上拆卸下来。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灯泡结构及其散热装置,是利用气流产生构件与热导体的传导座保持一间距,使得气流产生构件能于气流空间中产生多道气流,多道气流分别吹向传导座及传导鳍片的基部与延伸部。藉此,通过多道气流来排除气流空间周围的热量,令散热装置具有较佳的散热效率,以提升灯泡结构的使用寿命。再者,灯泡结构上的进气孔与出气孔倾斜设置,且电源电路直立设置于进气孔与出气孔间,使得气流产生构件能有效引导气流将电源电路及散热装置的废热从出气孔带离。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热导体,包含一传导座及多个传导鳍片,该多个传导鳍片竖立于该传导座上,并且该多个传导鳍片环绕构成一气流空间;以及 一气流产生构件,设置于该多个传导鳍片并对应该气流空间,该气流产生构件与该传导座保持一间距,该气流产生构件产生一气流,并依据该气流空间分配该气流。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传导座具有面向该气流产生构件的一散热面,每一该传导鳍片自该传导座的该散热面朝向同一方向延伸,且每一该传导鳍片包含一基部及一延伸部,该基部连接该传导座,且该延伸部位于该传导鳍片延伸方向的末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气流产生构件依据该气流空间分别分配该气流吹向该传导座、该基部及该延伸部。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气流产生构件还包含一框架及一扇轮,该框架包含至少一结合部,该结合部设置于该多个传导鳍片,该扇轮设置于该框架并位于该气流空间内。
5.一种灯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基座,具有一腔室; 一散热装置,装设于该腔室,其包含 一热导体,包含一传导座及多个传导鳍片,该多个传导鳍片竖立于该传导座上,并且该多个传导鳍片环绕构成一气流空间;以及 一气流产生构件,设置于该多个传导鳍片并对应该气流空间,该气流产生构件与该传导座保持一间距,该气流产生构件产生一气流,并依据该气流空间分配该气流; 一发光构件,设置于该热导体,该热导体用以将该发光构件的热源导向该多个传导鳍片;以及 一灯罩,设置于该基座上,并与该基座包覆该发光构件及该散热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包含一电性接头,该电性接头为符合E14、E17、E26、E27、E40或MR16标准规格的电性接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传导座具有相对的一装设面及一散热面,该发光构件设置于该装设面,该散热面朝向该气流产生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灯泡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该传导鳍片自该传导座的该散热面朝向同一方向延伸,且每一该传导鳍片包含一基部及一延伸部,该基部连接该传导座,且该延伸部位于该传导鳍片延伸方向的末端。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气流产生构件依据该气流空间分别分配该气流吹向该传导座、该基部及该延伸部。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气流产生构件还包含一框架及一扇轮,该框架包含至少一结合部,该结合部设置于该多个传导鳍片,该扇轮设置于该框架并位于该气流空间内。
专利摘要一种灯泡结构及其散热装置,其中散热装置包含一热导体及一气流产生构件。热导体包含一传导座及多个传导鳍片,这些传导鳍片竖立于传导座上,并且这些传导鳍片环绕形成一气流空间。气流产生构件设置于这些传导鳍片并对应气流空间,气流产生构件与传导座保持一间距。气流产生构件产生一气流,并依据气流空间分配气流。藉此通过气流来排除气流空间周围的热量,令散热装置具有较佳的散热效率,以提升灯泡结构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F21S2/00GK202708740SQ20122037250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0日
发明者黄江城 申请人:鸿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