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光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3932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面光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面光源,其包括导光板与光源装置。导光板包括板状体与至少一个棱镜部,板状体具有入光侧面、与入光侧面相对的反射侧面、底面以及与底面相对的出光面,其中入光侧面与反射侧面分别与底面与出光面连接,且入光侧面的高度、反射侧面的高度以及板状体的厚度大致上相同。棱镜部配置于板状体的底面上,其中棱镜部具有彼此邻接的第一平面以及第二平面,第一平面与底面的夹角小于第二平面与底面的夹角,且第一平面与入光侧面的最短距离小于第二平面与入光侧面的最短距离。光源装置配置邻近于入光侧面。本发明提供具有良好出光均匀性的面光源。
【专利说明】
面光源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关于一种光源,且特别是关于一种面光源(plane light source)。

【背景技术】
[0002]由于液晶显示器为非自发光型显示器,因此需要背光模块提供所需的光线,方可实现显示的功能。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背光模块中所使用的发光元件已逐渐从冷阴极荧光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 CCFL)转换成更为环保的发光二极管元件。当发光二极管7Π件被应用于背光模块中时,以侧面入光式背光模块为例,发光二极管7Π件通常是设置于一条状的印刷电路板上以形成发光二极管灯条(LED light bar),而发光二极管灯条通常会透过可挠性线路(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FPC)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0003]图1是现有面光源的俯视示意图,而图2为沿着图1中的1-1’剖面的剖视示意图。请参照图1与图2,现有的面光源100包括导光板110以及光源装置120。导光板110具有出光面112、与出光面112连接的入光侧面114以及与出光面112相对的底面116,且出光面112包括与入光侧面114连接的周边区112a以及有效照明区112b。导光板110的底面116上分布有网点116a,透过网点116a的分布密度可调整出光面112的出光均匀性。光源装置120配置于入光侧面114旁,而光源装置120包括电路板122以及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124,且发光二极管元件124配置于电路板122上并与电路板122电连接。发光二极管元件124所发出的光束L从入光侧面114进入导光板110中,并于导光板110中传递,部分光束L被底面116上的网点116a散射而从出光面112离开导光板110。
[0004]如图1所示,光源装置120中,任二相邻发光二极管元件124的间距(pitch)为P,而各个发光二极管元件124的发光面到有效照明区112b的边缘的最短距离为A。为了使有效照明区112b内的亮度均匀,制造者会根据发光二极管元件124的光束发散角α来决定最佳化的Α/Ρ比率(A/P rat1)。当A/P比率越高,显示光线均勻性(uniformity)越好。然而,目前液晶显示器已经逐渐朝向窄边框设计发展,若要符合窄边框的设计需求,最短距离A势必会被要求降低,而当A/P比率过低时,在靠近入光侧面114的有效照明区112b处便会出现亮暗交替的光斑(hot spot),图1中的阴影处是指亮度较低的区域。此光斑可透过降低间距P而获得解决,但当间距P降低时,制造者必须使用较多数量的发光二极管元件124,进而造成成本提闻。
[0005]因此,如何在不增加制造成本并且符合窄边框设计需求的前提下,解决前述的光斑议题(hot spot issue),实为目前此领域技术人员亟欲解决的问题之一。
[0006]此外,中国台湾专利
【发明者】吴中豪, 刘劲谷 申请人: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