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853928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照明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提高了散热性且能够抑制发光效率低下的照明装置。本发明的照明装置具备主体和光源,上述光源在上部具有散热器,在下部具有LED,上述光源和上述主体以上述散热器从上述主体的上端露出的方式安装,其特征在于,具有覆盖上述散热器的周围且在上下具有开口的筒状的部件,在该部件的下端与该主体的上端之间具有空隙。
【专利说明】照明装置【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在,在各种产品中都在开展节能化运动。伴随节能化运动,在照明业界,以发光效率好且节能的LED作为光源的器具的需求高涨。在家庭用照明中,正在从白炽灯向LED灯转换。
[0003]以往,在工厂等的照明中,使用比电灯寿命长,能够明亮地照射的水银灯。然而,由于LED照明装置寿命比水银灯长,与水银灯一样能够明亮地照射,起动性比水银灯好,与水银灯相比能够降低电力消耗,因此,在工厂等的照明中也期望以LED作为光源的器具。
[0004]但是,已知LED随着温度上升,发光效率降低,并且寿命缩短,必须将由LED产生的热排出到外部。
[0005]例如,在非专利文献I中,作为代替水银灯器具的器具,记载了以LED作为光源的高天花板用顶棚。由于以LED作为光源,因此寿命长,且起到了能够充分明亮地照射,并能够降低电力消耗的效果。此外,非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高天花板用顶棚在LED的背面设有散热器,通过增加与空气接触的部分,将LED的热排出到外部。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非专利文献
[0008]非专利文献1:三菱电机株式会社,高天花板用顶棚,商品说明书,“三菱LED照明LED NEXT STAGE2012”,2012 年 3 月制作完成。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相比于非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高天花板用顶棚提高了散热性且能够抑制发光效率低下的照明装置。
[0010]一种照明装置,具备主体和光源,上述光源在上部具有散热器,在下部具有LED,上述光源和上述主体以上述散热器从上述主体的上端露出的方式安装,其特征在于,具有覆盖上述散热器的周围且在上下具有开口的筒状的部件,在该部件的下端与该主体的上端之间具有空隙。
[0011]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0012]根据本发明,照明装置具备主体和光源,上述光源在上部具有散热器,在下部具有LED,上述光源和上述主体以上述散热器从上述主体的上端露出的方式安装,其特征在于,具有覆盖上述散热器的周围且在上下具有开口的筒状的部件,在该部件的下端与该主体的上端之间具有空隙,由此,能够提供提高了散热性且能够抑制发光效率低下的照明装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照明装置的侧视图。[0014]图2是从地板面方向观察时的照明装置的整体立体图。
[0015]图3是从天花板方向观察时的照明装置的整体立体图。
[0016]图4是照明装置的剖视图。
[0017]图5是散热板附近的分解放大图。
[0018]图6是照明装置的分解图。
[0019]图中:1—支架,Ia—天花板部,lb—支架部,2—上板,3,4一点灯电路,5—下板,6一散热板,6a一散热板下部,6b—散热板上部,7—散热板支撑部件,8一散热器,9一绝缘片,10—LED, 11—LED卡定板,12—主体支撑部件,13—主体底板部,14一反射筒,15—筒部件,16—主体侧板,17—透光罩,18—透光罩卡定部件,19—光源,20—点灯装置,21—主体,100—照明装置。【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下述结构。照明装置100具备主体21和光源19,上述光源19在上部具有散热器8,在下部具有LED,上述光源19和上述主体21以上述散热器8从上述主体21的上端露出的方式安装,其特征在于,具有覆盖上述散热器8的周围且在上下具有开口的筒状的部件,在该部件的下端与该主体21的上端之间具有空隙。
[0021]除了上述结构之外,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源19在上述主体21上安装有两个以上,上述部件覆盖上述两个以上的散热器8的周围。
[0022]下面,使用随附的图1至图6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照明装置100的结构进行说明。此外,从实施例中的说明的方便性出发,将未图示的天花板侧作为上侧,将地板面侧作为下侦U。本照明装置100设置在建筑物,主要是工厂的内部的天花板面上,通过与设置在建筑物上的室内配线器具连接来与外部电源连接,并且固定在规定位置而使用。
[0023]图1是照明装置100的侧视图。下面将详细描述,照明装置100具有支架1、点灯装置20、散热板6、散热板支撑部件7、光源19及主体21。图2是从地板面方向观察设置在未图示的天花板面上的照明装置100时的照明装置100的整体立体图。图3是从天花板方向观察照明装置100时的照明装置100的整体立体图。图4是照明装置100的剖视图。图5是图4中的散热板6附近的放大图。图6是照明装置100的分解立体图。
[0024]如图1、图4、图6所示,支架I是从侧面观察形成为凹陷形状的部件。只要通过支架I能够支撑照明装置100整体的重量即可,对厚度及长度没有规定。为了支撑照明装置100整体的重量,支架I优选以可耐重的材料形成。支架I包括板状的天花板部Ia和从天花板部Ia的两端部大致垂直地设置的板状的支架部lb。在照明装置100中,只有支架I的天花板部Ia与天花板(建筑物)接触。在从照明装置100发出的热向建筑物传递时,通过支架I进行导热。因此,支架I优选以导热性好的材料形成。就导热性好且可耐重的材料而言,支架I优选以铁等材料形成。
[0025]如图6所示,点灯装置20具有上板2、点灯电路3、4及下板5。点灯装置20的外观为大致长方体形状。上板2是从侧面观察形成为凹陷形状的部件,具有长方形的板部A和垂直地设置在板部A的两短边侧的板部B。下板5也是形成为凹陷形状的部件,具有长方形的板部C和垂直地设置在板部C的两长边侧的板部D。上板2与下板5连接而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然而,只要是能在内部收纳点灯电路4的形状即可,并不局限于此。
[0026]如图2、图3、图6所示,散热板6为在两底面上具有开口的大致圆筒形状。此外,散热板6包括散热板下部6a和散热板上部6b。散热板下部6a为在两底面上具有开口的大致圆筒形状。散热板上部6b也在两底面上具有开口,但其为下表面开口的面积比上表面开口的面积大的大致圆锥台的筒形状。散热板下部6a的上表面开口与散热板上部6b的下表面开口连通。散热板6的下表面开口的面积只要比设有后述的散热器8的面积大,具有能覆盖设置的散热器8的大小即可。
[0027]如图6所示,散热板支撑部件7是由散热板6支撑部和主体固定部构成的呈L字形状的部件。起到了将散热板6固定到主体21上,且在从主体21的上表面到散热板6的下表面之间设置空隙的作用。只要能起到上述作用则并不局限于L字形状。此外,关于材料也一样,只要是能支撑散热板6的重量的材料即可。
[0028]如图6所示,光源19包括散热器8、绝缘片9、LED10及LED卡定板11。散热器8由平板部和设置在平板部的一面上的凹凸部构成。凹凸部中的凸起部为大致板状,多个凸起部以大致垂直的方式从平板部突出。由于凸起部的设置方向相同,因此凹陷部也朝向相同的方向。在平板部的另一面上设置有LED10。LEDlO与散热器8通过绝缘片9连接,LEDlO通过LED卡定板11固定到散热器8上。LEDlO由基板和载置在基板上的发光元件构成。由发光元件产生的热通过基板和绝缘片9向散热器8传递。传递到散热器8的热通过散热器8的凹凸部与外部空气接触、散热。只要能起到从散热器8散热的效果,则并不局限于该形状。从该作用出发,散热器8优选以散热性好的材料形成。此外,由于还存在整体重量的关系,所以优选以尽量轻的材料形成。因此,散热器8优选以铝等材料形成。
[0029]如图6所示,主体21包括主体支撑部件12、主体底板、反射筒14、筒部件15、主体侧板16、透光罩17及透光罩卡定部件18。主体支撑部件12由主体底板部13和主体支撑部构成。主体底板部13是大致板状的部分。在主体底板部13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筒部件15的开口部。设置有光源19的数量的开口部。主体支撑部是从该主体底板部13大致垂直地设置在该主体底板部13的端部的板状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主体支撑部设置有两个以便与支架部Ib数量相等。反射筒14是从上表面朝向下表面截面积逐渐扩大的大致圆筒形状的部件。此外,反射筒14的内表面呈镜状,反射来自光源19的光并将其向下方(地板面方向)引导。筒部件15为大致圆筒形状的部件。筒部件15的内径与反射筒14的外径大致相等,具有能将反射筒14卡定到内部的形状。在内部具有反射筒14的基础上,筒部件15与主体底板部13连接。连接筒部件15的位置是主体底板部13的开口部面对筒部件15的开口的位置。主体侧板16为两底面开口的大致筒状的部件。在本实施例中,主体侧板16的开口面积具有与主体底板部13大致相同的大小。但就主体侧板16的开口面积而言,只要具有能覆盖多个筒部件15的大小即可。透光罩17为大致板状的透光部件。就透光罩17的面积而言,只要具有适合于多个筒部件15的大小即可。作为透光罩17的材料,玻璃、塑料等只要是透光性的材料即可。透光罩卡定部件18将透光罩17夹持在中间而固定在主体侧板16上。
[0030]如图1至图4所示,点灯装置20连接到支架I的支架部Ib上。在本实施例中,点灯装置20设为长方体形状,短边侧的板部B与支架部Ib连接。通过连接点灯装置20和支架1,能够将来自点灯电路4的热通过上板2和下板5传递到支架部lb。
[0031]如图1至图5所示,支架I的支架部Ib与主体支撑部件12的主体支撑部通过螺钉连接。由此连接主体21和支架I。在本实施例中,从支架部Ib侧观察时,支架I的天花板部Ia与主体支撑部件12的主体底面部以大致平行的方式连接。[0032]如图1至图5所示,光源19和主体21通过将散热器8螺纹卡定到主体支撑部件12的主体底面部而连接。在连接光源19和主体21时,以从主体支撑部件的开口部看到LED且散热器8位于主体21的上部的方式连接。
[0033]如图1至图5所示,散热板6和主体21通过散热板支撑部件7而固定。散热板支撑部件7螺纹卡定在散热板6的内表面。由此,与在散热板6的外周存在部件的器具相比,外观上的设计性提高。散热板支撑部件7和主体21通过将散热板支撑部件7螺纹卡定到主体支撑部件12的主体底面部而固定。如上所述,散热板支撑部件7起到了在从主体21的上表面到散热板6的下表面之间设置少许空隙的作用。为此构成为,散热板支撑部件7的散热板6支撑部的长度比从散热板6的散热板6与散热板6支撑部的卡定部到散热板6的下表面的长度长。从侧面观察时,为能够看到散热器8的凹凸部的结构。
[0034]这里,在照明装置100中,温度最高的部分为散热器8。因此,通过进行散热器8的散热或导热,能够降低照明装置100整体的温度。热与效率具有相关关系,通过降低热能够抑制效率低下。
[0035]通过如上述那样在散热板6与主体21之间设置空隙,将散热板6设定为大致圆筒形状,产生了烟?效应。被来自散热器8的散热暖热的空气在散热板6内上升,在散热板6的下部负压发生作用,主体21周围的流体流入。这样,能够引起热对流。通过热对流,能够冷却散热器8周围的空气,促进散热器8周围的冷却。
[0036]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光源19以支架I的主体21支撑部的板的朝向与凹凸部中的凸起部的设置方向成为相同朝向的方式安装在主体21上。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有三个光源19,全部以相同的朝向安装在主体21上。
[0037]此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以主体21上表面相对于支架I垂直的方式设置,但并不局限于此。也能以主体21上表面相对于支架I具有垂直以外的角度的方式设置。例如,能以主体21上表面相对于支架I为60度的方式设置。通过这样设置,能够使光源19的照射方向也相对于支架I的天花板面倾斜60度,能够得到所希望的角度。
[0038]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即使设置在相对于天花板倾斜的部分上也能使光源19朝向正下方。
[0039]此外,由于以支架I的主体支撑部的板的朝向与凹凸部中的凸起部的设置方向成为相同朝向的方式设置,因此当相对于支架I使主体21上表面倾斜时,起到了使空气容易通过凹凸部中的凹陷部,进一步促进散热器8的冷却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照明装置,具备主体和光源,上述光源在上部具有散热器,在下部具有LED,上述光源和上述主体以上述散热器从上述主体的上端露出的方式安装,该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有覆盖上述散热器的周围且在上下具有开口的筒状的部件, 在该部件的下端与该主体的上端之间具有空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源在上述主体上安装有两个以上, 上述部件覆盖上述两个以上的散热器的周围。
【文档编号】F21Y101/02GK103512016SQ201310242509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9日
【发明者】粟野孝司, 漆原笃彦, 藁谷二郎 申请人: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