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装置以及应用该电连接装置的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9021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装置以及应用该电连接装置的灯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装置以及应用该电连接装置的灯具。该灯具包括灯体结构、穿设手段以及电连接装置。该电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电性结构以及第二电性结构,而第二电性结构包括壳体、限位结构以及从壳体的侧面向外延伸的伸展部。该第二电性结构是用来与第一电性结构相结合,以与第一电性结构之间由一电性隔离关系转换为一电性导通关系,其限位结构包括暴露于壳体的底面的按压元件,安装者可藉由按压按压元件使伸展部朝壳体内的方向进行内缩,使穿设手段可穿过第二电性结构,以与第二电性结构相结合,安装者还可藉由按压按压元件使内缩后的伸展部向外伸展,且向外延伸后的伸展部会被限制而无法内缩。本实用新型增加了灯具安装的方便性以及稳固性。
【专利说明】电连接装置以及应用该电连接装置的灯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灯具的电连接装置以及应用该电连接装置的灯具。
【背景技术】
[0002]习知若是要将灯具安装在一壁体或是一支撑板架等安装面上,安装者须先将电连接于一电源且位于安装面内的电源导线连接于灯具内的电性导线,使得灯具可接收到电源的供电后,才能进而将灯具固定在安装面上,以完成灯具的安装作业。然而,灯具内的电性导线与电源导线间的接线流程相当麻烦,同时安装者还必须一边扶持着灯具,故安装作业相当繁琐与困难。
[0003]有鉴于此,各方致力于开发可轻易安装的灯具,如日本发明专利号第4915682号所揭露的灯具,其于安装面端先设置与电源导线相连接的母座连接器,当灯具欲安装于安装面时,只要先将公头连接器伸入母座连接器并进行转动,进而能够顺势以接触的方式与母座连接器产生电性连接,再将灯具的灯具主体与公头连接器相结合,使得灯具主体能够与电源端电性相通,如此即完成灯具的安装作业。
[0004]再者,公头连接器上设置有暴露于侧边的伸展部、设置于底面的操作部以及设置于侧边的限制部,安装者经由操作操作部可使伸展部内缩至公头连接器内,此时安装者只要接着将灯具的灯具主体穿过公头连接器,再使伸展部像外伸展而暴露于外,就可使灯具的灯具主体固定于伸展部与安装面之间;又,安装者只要再操作限制部而使伸展部被限制无法内缩,从而保证灯具主体与公头连接器能够稳固地结合,避免因伸展部被误触或误击时轻易地进行内缩,导致灯体结构从公头连接器脱落。
[0005]然而,当安装者欲将灯具的灯具主体穿过公头连接器时,必须是一手操作操作部,同时另一手扶着灯具主体,并将其朝安装面的方向移动以穿过公头连接器,着实成为安装作业上的负担;此外,由于限制部以及操作部为二个独立的元件,故安装者难以同时操作限制部以及操作部,导致向外伸展后的伸展部无法当下就被限制内缩,如此亦成为该设计的
一大缺陷。
[0006]是以,习知的灯具及其电连接器仍亟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应用于灯具并增加灯具安装的方便性以及稳固性的电连接装置以及应用该电连接装置的灯具。
[0008]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应用于灯具的电连接装置,其包括一第一电性结构以及一第二电性结构,该第二电性结构包括一壳体、一限位结构以及从该壳体的一侧面向外延伸的至少一伸展部,且该第二电性结构用以与该第一电性结构相结合,而使该第二电性结构与该第一电性结构之间由一电性隔离关系转换为一电性导通关系;其中,当该至少一伸展部朝该壳体内的方向遂行一内缩行程时,至少部分该第二电性结构可被一灯具的一穿设元件穿过,而与该灯具相结合;其中,该限位结构包括暴露于该壳体的一底面的一按压元件,且该至少一伸展部是因应该按压元件被按压而朝该壳体内的方向遂行该内缩行程。
[0009]较佳地,当该按压元件未被触压而位于一初始位置时,该至少一伸展部处于一限位模式,以使该至少一伸展部被该限位结构限制而无法遂行该内缩行程,而当该按压元件被触压而离开该初始位置或移动一距离时,该至少一伸展部处于一释放模式,以使该至少一伸展部可遂行该内缩行程。
[0010]较佳地,该至少一伸展部是随着该按压元件由该初始位置移动该距离而同步遂行该内缩行程。
[0011]较佳地,该至少一伸展部的一第一端具有一第一限位凸部,而该限位结构还包括一连接于该按压元件的限位主体,且该限位主体设置于该壳体内,并具有用以容置该第一限位凸部的一限位导槽;其中,于该按压元件处于该初始位置时,该限位导槽阻挡该第一限位凸部进行移动,而该第一限位凸部是随着该按压元件由该初始位置移动该距离而同步沿着该限位导槽移动,俾使该至少一伸展部遂行该内缩行程。
[0012]较佳地,该限位结构还包括一 L条形卡勾件,而该限位主体还具有一压钮定位沟槽,且该L条形卡勾件的一第一端被固定,而该L条形卡勾件的一第二端伸入该压钮定位沟槽中;其中,当该按压元件位于该初始位置时,该L条形卡勾件的该第二端被该压钮定位沟槽的一第一固定位置抵顶而固定于该第一固定位置,而当该按压元件被触压而移动该距离后,该L条形卡勾件的该第二端被该压钮定位沟槽的一第二固定位置抵顶而固定于该第二固定位置。
[0013]较佳地,该第二电性结构还包括形成于该壳体内的至少一肋条,且该至少一肋条的两端固定于该壳体的二相对侧面;其中,该至少一伸展部的该第一端还具有一第二限位凸部,而该至少一肋条具有`容置该第二限位凸部的一肋条沟槽,且于该至少一伸展部遂行该内缩行程时,该第二限位凸部同步由该至少一肋条沟槽的一端往该至少一肋条沟槽的一另一端的方向移动。
[0014]较佳地,该L条形卡勾件的该第一端固定于该至少一肋条。
[0015]较佳地,该限位结构还包括一限位弹性体,且该限位弹性体的二端分别抵顶于该壳体的一顶面以及该限位主体。
[0016]较佳地,该至少一伸展部包括二个伸展部,且该二个伸展部分别从该壳体的二相对侧面向外延伸;该第二电性结构还包括一伸展弹性体,该伸展弹性体设置于该壳体内,且该伸展弹性体的二端分别抵顶于该二个伸展部;抑或是该至少一伸展部的一第二端具有一第一倾斜面及/或一第二倾斜面,且该第一倾斜面是由该至少一伸展部的一顶面朝该至少一伸展部的一底面的方向倾斜,而该第二倾斜面是由该至少一伸展部的该底面朝该至少一伸展部的该顶面的方向倾斜。
[0017]较佳地,该第一电性结构包括至少一^^槽以及至少一电极部,而该第二电性结构还包括至少一电性卡勾部,抑或是该第一电性结构包括该至少一电性卡勾部,而该第二电性结构还包括该至少一卡槽以及该至少一电极部;其中,于该至少一电性卡勾部伸入该至少一卡槽而直接抵触该至少一电极部时,抑或于该至少一电性卡勾部伸入该至少一卡槽后进行移动,且当该至少一电性卡勾部移动至一电性导通位置而接触该至少一电极部时,该第二电性结构与该第一电性结构之间由该电性隔离关系转换为该电性导通关系。
[0018]较佳地,该第一电性结构还具有与该至少一电极部呈电性相通的至少一导线连接部,且该至少一导线连接部用以供电连接于一电源的至少一电源导线电性连接于其上;及/或该至少一卡槽包括一第一卡槽以及一第二卡槽,且该至少一电极部包括一第一电极部以及一第二电极部,而该至少一电性卡勾部包括一第一电性卡勾部以及一第二电性卡勾部;其中,该第一电极部以及该第二电极部分别邻近于该第一卡槽的一第一端以及该第二卡槽的一第一端,且该第一电性卡勾部用以于穿过该第一卡槽的一第二端后,沿着该第一卡槽往该第一卡槽的该第一端的方向移动,而该第二电性卡勾部用以于穿过该第二卡槽的一第二端后,沿着该第二卡槽往该第二卡槽的该第一端的方向移动;其中,当该第一电性卡勾部移动至该电性导通位置时,该第一电性卡勾部接触该第一电极部,且该第二电性卡勾部接触该第二电极部。
[0019]本实用新型亦提供一种应用于灯具的电连接装置,其包括一第一电性结构以及一第二电性结构,该第二电性结构包括一壳体以及暴露于该壳体外的至少一伸展部,且该第二电性结构用以与该第一电性结构相结合,而使该第二电性结构与该第一电性结构之间由一电性隔离关系转换为一电性导通关系;其中,该第二电性结构还包括暴露于该壳体的一底面的一按压元件,且该按压元件用以被按压而使该至少一伸展部由一限位模式转换为一释放模式,或由该释放模式转换为该限位模式;其中,该至少一伸展部处于该限位模式时,被限制朝该壳体内之方向遂行一内缩行程,而该至少一伸展部处于该释放模式时,可遂行该内缩行程,以供一灯具的一穿设元件穿过至少部分该第二电性结构,进而使该第二电性结构与该灯具相结合。
[0020]较佳地,该第二电性结构包括一限位结构,当该按压元件未被触压而位于一初始位置时,该至少一伸展部处于该限位模式,使该限位结构限制该至少一伸展部遂行该内缩行程,而当该按压元件被触压而离开该初始位置或移动一距离时,该至少一伸展部处于该释放模式。
[0021]较佳地,该至少一伸展部的一第一端具有一第一限位凸部,而该限位结构还包括一连接于该按压元件的限位主体,且该限位主体设置于该壳体内,并具有用以容置该第一限位凸部的一限位导槽;其中,于该按压元件处于该初始位置时,该限位导槽阻挡该第一限位凸部进行移动,而该第一限位凸部是随着该按压元件由该初始位置移动该距离而同步沿着该限位导槽移动,俾使该至少一伸展部遂行该内缩行程。
[0022]较佳地,该限位结构还包括一 L条形卡勾件,而该限位主体还具有一压钮定位沟槽,且该L条形卡勾件的一第一端被固定,而该L条形卡勾件的一第二端伸入该压钮定位沟槽中;其中,当该按压元件位于该初始位置时,该L条形卡勾件的该第二端被该压钮定位沟槽的一第一固定位置抵顶而固定于该第一固定位置,而当该按压元件被触压而移动该距离后,该L条形卡勾件的该第二端被该压钮定位沟槽的一第二固定位置抵顶而固定于该第二固定位置。
[0023]较佳地,该第二电性结构还包括形成于该壳体内的至少一肋条,且该至少一肋条的两端固定于该壳体的二相对侧面;其中,该至少一伸展部的该第一端还具有一第二限位凸部,而该至少一肋条具有容置该第二限位凸部的一肋条沟槽,且于该至少一伸展部遂行该内缩行程时,该第二限位凸部同步由该至少一肋条沟槽的一端往该至少一肋条沟槽的一另一端的方向移动。
[0024]较佳地,该L条形卡勾件的该第一端固定于该至少一肋条。
[0025]较佳地,该限位结构还包括一限位弹性体,且该限位弹性体的二端分别抵顶于该壳体的一顶面以及该限位主体。
[0026]较佳地,该至少一伸展部包括二个伸展部,且该二个伸展部分别从该壳体的二相对侧面向外延伸;该第二电性结构还包括一伸展弹性体,该伸展弹性设置于该壳体内,且该伸展弹性体的二端分别抵顶于该二个伸展部;抑或是该至少一伸展部的一第二端具有一第一倾斜面及/或一第二倾斜面,且该第一倾斜面是由该至少一伸展部的一顶面朝该至少一伸展部的一底面的方向倾斜,而该第二倾斜面是由该至少一伸展部的该底面朝该至少一伸展部的该顶面的方向倾斜。
[0027]较佳地,该第一电性结构包括至少一^^槽以及至少一电极部,而该第二电性结构还包括至少一电性卡勾部,抑或是该第一电性结构包括该至少一电性卡勾部,而该第二电性结构还包括该至少一卡槽以及该至少一电极部;其中,于该至少一电性卡勾部伸入该至少一卡槽而直接抵触该至少一电极部时,抑或于该至少一电性卡勾部伸入该至少一卡槽后进行移动,且当该至少一电性卡勾部移动至一电性导通位置而接触该至少一电极部时,该第二电性结构与该第一电性结构之间由该电性隔离关系转换为该电性导通关系。
[0028]较佳地,该第一电性结构还具有与该至少一电极部呈电性相通的至少一导线连接部,且该至少一导线连接部用以供电连接于一电源的至少一电源导线电性连接于其上;及/或该至少一卡槽包括一第一卡槽以及一第二卡槽,且该至少一电极部包括一第一电极部以及一第二电极部,而该至少一电性卡勾部包括一第一电性卡勾部以及一第二电性卡勾部;其中,该第一电极部以及该第二电极部分别邻近于该第一卡槽的一第一端以及该第二卡槽的一第一端,且该第一电性卡勾部用以于穿过该第一卡槽的一第二端后,沿着该第一卡槽往该第一卡槽的该第一`端的方向移动,而该第二电性卡勾部用以于穿过该第二卡槽的一第二端后,沿着该第二卡槽往该第二卡槽的该第一端的方向移动;其中,当该第一电性卡勾部移动至该电性导通位置时,该第一电性卡勾部接触该第一电极部,且该第二电性卡勾部接触该第二电极部。
[0029]本实用新型亦提供一种灯具,其包括一灯体结构、一穿设手段以及一电连接装置,该灯体结构上设置有至少一发光二极管单元;该电连接装置包括一第一电性结构以及一第二电性结构,该第二电性结构包括一壳体、一限位结构以及从该壳体的一侧面向外延伸的至少一伸展部,且该第二电性结构用以与该第一电性结构相结合,而使该第二电性结构与该第一电性结构之间由一电性隔离关系转换为一电性导通关系;其中,当该至少一伸展部朝该壳体内的方向遂行一内缩行程时,至少部分该第二电性结构可被该穿设手段穿过,而与该灯体结构相结合;其中,该限位结构包括暴露于该壳体的一出光面的一按压元件,且该至少一伸展部是因应该按压元件被按压而朝该壳体内的方向遂行该内缩行程。
[0030]较佳地,当该按压元件未被触压而位于一初始位置时,该至少一伸展部处于一限位模式,以使该至少一伸展部被该限位结构限制而无法遂行该内缩行程,而当该按压元件被触压而离开该初始位置或移动一距离时,该至少一伸展部处于一释放模式,以使该至少一伸展部可遂行该内缩行程。[0031]较佳地,该至少一伸展部的一第一端具有一第一限位凸部,而该限位结构还包括一连接于该按压元件的限位主体,且该限位主体设置于该壳体内,并具有用以容置该第一限位凸部的一限位导槽;其中,于该按压元件处于该初始位置时,该限位导槽阻挡该第一限位凸部进行移动,而该第一限位凸部随着该按压元件由该初始位置移动该距离而同步沿着该限位导槽移动,俾使该至少一伸展部遂行该内缩行程。
[0032]较佳地,该限位结构还包括一 L条形卡勾件,而该限位主体还具有一压钮定位沟槽,且该L条形卡勾件的一第一端被固定,而该L条形卡勾件的一第二端伸入该压钮定位沟槽中;其中,当该按压元件位于该初始位置时,该L条形卡勾件的该第二端被该压钮定位沟槽的一第一固定位置抵顶而固定于该第一固定位置,而当该按压元件被触压而移动该距离后,该L条形卡勾件的该第二端被该压钮定位沟槽的一第二固定位置抵顶而固定于该第二固定位置。
[0033]较佳地,该第二电性结构还包括形成于该壳体内的至少一肋条,且该至少一肋条的两端固定于该壳体的二相对侧面;其中,该至少一伸展部的该第一端还具有一第二限位凸部,而该至少一肋条具有容置该第二限位凸部的一肋条沟槽,且于该至少一伸展部遂行该内缩行程时,该第二限位凸部同步由该至少一肋条沟槽的一端往该至少一肋条沟槽的一另一端的方向移动。
[0034]较佳地,该L条形卡勾件的该第一端固定于该至少一肋条。
[0035]较佳地,该限位结构还包括一限位弹性体,且该限位弹性体的二端分别抵顶于该壳体的一背盖以及该限位主体。
[0036]较佳地,该至少一伸展部包括二个伸展部,且该二个伸展部分别从该壳体的二相对侧面向外延伸;该第二电性结构还包括一伸展弹性体,该伸展弹性体设置于该壳体内,且该伸展弹性体的二端分别抵顶于该二个伸展部;抑或是该至少一伸展部的一第二端具有一第一倾斜面及/或一第二倾斜面,且该第一倾斜面是由该至少一伸展部的一顶面朝该至少一伸展部的一底面的方向倾斜,而该第二倾斜面是由该至少一伸展部的该底面朝该至少一伸展部的该顶面的方向倾斜。
[0037]较佳地,该灯具用以被安装于一安装面上,其中该穿设手段为一穿孔,形成于该灯体结构中,抑或该穿设手段为具有一穿孔的一穿设元件,结合于该灯体结构中;其中,该穿孔于该至少一伸展部遂行该内缩行程时,沿着该第二倾斜面移动而穿过至少部分该第二电性结构,以使该穿设手段固定于该至少一伸展部以及该安装面之间,及/或该穿孔于该至少一伸展部遂行该内缩行程时,沿着该第一倾斜面移动而穿过至少部分该第二电性结构,以使该穿设手段脱离该第二电性结构。
[0038]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装置于其第二电性结构设置有限位结构和至少一伸展部,使用者可藉由操作该限位结构的按压元件而使该至少一伸展部由一释放模式转换为一限位模式,或由该限位模式转换为该释放模式,以方便地将至少部分第二电性结构与一灯具相结合或相分离,从而增加灯具安装的方便性以及稳固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9]图1:为本实用新型灯具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0040]图2:为图1所示灯具于一视角的部分结构立体分解示意图。[0041]图3:为图2所示灯具于另一视角的部分结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42]图4:为图1所示灯具的灯体结构组装于电连接装置的结合概念示意图。
[0043]图5:为图1所示灯具的第二电性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44]图6:为图5所示第二电性结构于按压元件位于初始位置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45]图7:为图5所示第二电性结构于按压元件离开初始位置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46]图8:为本实用新型灯具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电连接装置的部分结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47]图9:为图8所示电连接装置于另一视角的部分结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48]图10:为图8所示第二电性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49]图11:为图8所示第二电性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50]图12:为图8所示挡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51]图13:为图8所示挡止结构于按压部未被按压时的状态示意图。
[0052]图14:为图8所示挡止结构于按压部被按压后的状态示意图。
[0053]图15:为本实用新型灯具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电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54]图16:为图15所示`电连接装置于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5]请参阅图1~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灯具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灯具于一视角的部分结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灯具于另一视角的部分结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灯具的灯体结构组装于电连接装置的结合概念示意图。
[0056]灯具I包括灯体结构11、电连接装置2以及控制模块12,且灯体结构11包括设置有发光二极管(图中未标示)的背板112以及用以与背板112相结合的透光灯罩111 ;其中,发光二极管的光线是于穿过透光灯罩111后向外输出以提供照明,而控制模块12包括用以电性连接于灯具I的电路板(图中未标示)以及与电路板(图中未标示)电性相通的调控装置121,且调控装置121暴露于透光灯罩111处,用以供使用者操作而控制灯具I的工作模式。
[0057]再者,电连接装置2包括第一电性结构21以及第二电性结构22,且第一电性结构21可固设于外界的一壁体或是一支撑板架等安装面上,而第二电性结构22则是可分离地组装于第一电性结构21,以与第一电性结构21形成电性相通;其中,第二电性结构22更用以供灯体结构11相结合,故一般使用者毋须使用任何额外的组装工具,即能自行简易地将第二电性结构22组装于第一电性结构21,再将灯体结构11组装于第二电性结构22上,以完成本实用新型灯具I的安装。至于第二电性结构22与灯体结构11的结合方式,将于稍后详述。
[0058]于本较佳实施例中,第一电性结构21包括具有容置空间2151的壳体215、第一^^槽211、第二卡槽212、第一电极部213以及第二电极部214,且第一电极部213以及第二电极部214皆设置于容置空间2151中,并分别邻设于第一卡槽211以及第二卡槽212旁;又,第二电性结构22包括具有容置空间2251的壳体225、相对设置于第二电性结构22的两端的第一电性卡勾部221与第二电性卡勾部222、电连接于第一电性卡勾部221与电路板之间的第一导电手段223以及电连接于第二电性卡勾部222与电路板之间的第二导电手段224,且第一电性卡勾部221的一端以及第二电性卡勾部222的一端皆固定于容置空间2251中,而第一电性卡勾部221的另一端以及第二电性卡勾部222的另一端则朝容置空间2251外的方向延伸,并穿出壳体225的背盖2253 (于本较佳实施例中,背盖2253的外露面为壳体225的顶面)。此外,上述该些电极部与该些电性卡勾部的实施数量,虽然于本实施例中为各列举两个,但任何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视实际情况而再增加,并不以本实施例所示者为限。
[0059]再者,第二电性结构22的第一电性卡勾部221以及第二电性卡勾部222分别用以伸入第一电性结构21的第一卡槽211以及第二卡槽212,并于第二电性结构22以及第一电性结构21之间进行一旋转锁固行程后分别接触第一电性结构21的第一电极部213以及第二电极部214,进而使第一电性结构21与第二电性结构22形成电性导通;其中,来自外界的电源导线(图中未标示)可自第一电性结构21的安装面伸出,以电性连接于第一电极部213以及第二电极部214,如此一来,当第一电极部213以及第二电极部214被导通时,与第二电性结构22相结合的灯体结构11即能获得运作上的电力,而驱使发光二极管输出照明光线。
[0060]接下来说明第二电性结构22与灯体结构11的结合方式。于本较佳实施例中,第二电性结构22还包括分别从壳体225的二相对侧面向外延伸的第一伸展部226以及第二伸展部227,且灯体结构11的背板112设置有一穿设手段1121,如穿孔;其中,第一伸展部226以及第二伸展部227皆可朝壳体225内的方向进行内缩,如此一来,灯体结构11的背板112就可朝第一电性结构21的安装面的方向穿过第二电性结构22,而当第一伸展部226以及第二伸展部227再度从壳体225的二相对侧面向外延伸时,灯体结构11的背板112就能卡合在第一伸展部226、第二伸展部227以及第一电性结构21的安装面之间,藉以完成第二电性结构22与灯体结构11的结合。
[0061]此外,上述该些伸展部的实施数量,虽然于本实施例中为两个,但任何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视实际情况而增加或减少,并不以本实施例所示者为限。又,虽然本实施例中的穿设手段1121为设置于背板112的穿孔,但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亦可依据实际应用需求而进行任何均等的变更设计,举例来说,可变更设计为,穿设手段为具有穿孔的一穿设元件,并结合于灯体结构11中。
[0062]特别说明的是,为了避免第二电性结构22的第一伸展部226或第二伸展部227因被误触或误击时而轻易地进行内缩,导致灯体结构11从第二电性结构22上脱落,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2的第二电性结构22还包括具有按压元件2281的限位结构228,使用者可藉由操作按压元件2281而使第一伸展部226以及第二伸展部227由一释放模式转换为一限位模式,或由该限位模式转换为该释放模式;其中,限位模式是指限位结构228限制第一伸展部226以及第二伸展部227朝壳体225内的方向进行内缩行程,而释放模式是指第一伸展部226以及第二伸展部227不会受到限位结构228的限制,而可朝壳体225内的方向进行内缩行程。
[0063]请参阅图5?图7,图5为图1所示灯具的第二电性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第二电性结构于按压元件位在初始位置Xl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所示第二电性结构于按压元件离开初始位置Xl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0064]第一伸展部226的内侧端以及第二伸展部227的内侧端分别具有二个第一限位凸部2261、2271,而限位结构228还包括二个L条形卡勾件2282、限位弹性体2283以及连接于按压元件2281的限位主体2284,限位弹性体2283的二端分别抵顶于壳体225的背盖2253内面以及限位主体2284,且按压元件2281暴露于壳体225的底面(于本较佳实施例中,底面亦与灯具I的出光面同向),而限位主体2284则位于壳体225的容置空间2251内,并具有用以分别容置第一伸展部226的二个第一限位凸部2261的二个第一限位导槽22841、用以分别容置第二伸展部227的二个第一限位凸部2271的二个第二限位导槽22842以及位于第一限位导槽22841与第二限位导槽22842之间的二个压钮定位沟槽22843 ;其中,第一限位导槽22841以及第二限位导槽22842设置在限位主体2284的相对二侧,且第一限位导槽22841以及第二限位导槽22842的开端皆呈垂直延伸,并于延伸一距离后朝彼此的方向内缩,而L条形卡勾件2282的上端被固定,L条形卡勾件2282的下端则伸入压钮定位沟槽22843 中。
[0065]较佳者,但不以此为限,为了令第一伸展部226以及第二伸展部227在进行内缩行程时能够更加稳定,第一伸展部226的内侧端以及第二伸展部227的内侧端还分别具有二个第二限位凸部2262、2272,而第二电性结构22还包括形成于壳体225内的二个肋条2252,且每一肋条2252的两端是固定在壳体225的二相对侧面;其中,每一肋条2252具有二个肋条沟槽22521、22522,用以分别容置第一伸展部226的第二限位凸部2262以及第二伸展部227的第二限位凸部2272,且第一伸展部226的第二限位凸部2262以及第二伸展部227的第二限位凸部2272可分别活动于二个肋条沟槽22521、22522中。此外,于本较佳实施例中,二个L条形卡勾件2282的上端分别被固定在二个肋条2252上。
[0066]请参阅图6,其示意了按压元件2281位于一初始位置XI,且因限位弹性体2283提供弹性力予限位主体2284,使得L条形卡勾件2282的下端会被限位主体2284的压钮定位沟槽22843的一第一固定位置Π抵顶,而固定在第一固定位置Π ;此时,第一伸展部226以及第二伸展部227处于限位模式,即第一伸展部226的第一限位凸部2261因位于第一限位导槽22841的开端而被第一限`位导槽22841阻挡,故第一伸展部226无法朝壳体225内的方向内缩,同样地,第二伸展部227的第一限位凸部2271因位于第二限位导槽22842的开端而被第二限位导槽22842阻挡,故第二伸展部227亦无法朝壳体225内的方向内缩。
[0067]请参阅图7,其示意了按压元件2281因被按压而离开该初始位置Xl —距离时,限位主体2284会同步向上移动,且因限位弹性体2283提供弹性力予限位主体2284,使得L条形卡勾件2282的下端被限位主体2284的压钮定位沟槽22843的一第二固定位置Y2抵顶,而固定在第二固定位置Y2;其中,于按压元件2281被按压的过程中,第一伸展部226的第一限位凸部2261同步沿着第一限位导槽22841移动,且第二伸展部227的第一限位凸部2271亦同步沿着第二限位导槽22842移动,故第一伸展部226以及第二伸展部227会朝壳体225内缩;于本较佳实施例中,当按压元件2281被按压而离开初始位置Xl后,第一伸展部226以及第二伸展部227就处于释放模式。
[0068]又,当按压元件2281再度被按压而使得L条形卡勾件2282的下端离开第二固定位置Y2时,限位主体2284会因限位弹性体2283所提供的弹性力而向下移动,使得L条形卡勾件2282的下端再度被限位主体2284的压钮定位沟槽22843的第一固定位置Yl抵顶,进而回到第一固定位置Y1,同时按压元件2281亦回到初始位置Xl ;其中,于按压元件2281再度被按压后,第一伸展部226的第一限位凸部2261会同步沿着第一限位导槽22841移动,且第二伸展部227的第一限位凸部2271亦同步沿着第二限位导槽22842移动,因此第一伸展部226以及第二伸展部227会分别朝壳体225外的方向伸展,且于按压元件2281回到第一固定位置Yl时,第一伸展部226以及第二伸展部227亦恢复限位模式,其如图6所示。
[0069]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电性结构22可变更设计为,第二电性结构22还包括设置于壳体225的容置空间2251内的一伸展弹性体(图中未标示),且伸展弹性体的二端分别抵顶于第一伸展部226以及第二伸展部227 ;其中,当第一伸展部226以及第二伸展部227进行内缩行程时,伸展弹性体会受到压缩而提供更多的弹性力予第一伸展部226以及第二伸展部227,是以,第一伸展部226以及第二伸展部227于朝壳体225外的方向伸展的过程,将更为省力、省时。
[0070]于本较佳实施例中,第一伸展部226的外侧端具有第一倾斜面2263以及第二倾斜面2264,且第一倾斜面2263是由第一伸展部226的顶面朝第一伸展部226的底面的方向往外倾斜,而第二倾斜面2264是由第一伸展部226的底面朝第一伸展部226的顶面的方向往外倾斜;同样地,第二伸展部227的外侧端亦具有第一倾斜面2273以及第二倾斜面2274,且第一倾斜面2263是由第二伸展部227的顶面朝第二伸展部227的底面的方向往外倾斜,而第二倾斜面2264是由第二伸展部227的底面朝第二伸展部227的顶面的方向往外倾斜;其中,当按压元件2281离开初始位置Xl该距离时,即当L条形卡勾件2282的下端固定在压钮定位沟槽22843的第二固定位置Y2时,第一伸展部226的外侧端以及第二伸展部227的外侧端仍暴露于壳体225外。
[0071]再者,由于此时第一伸展部226以及第二伸展部227处于释放模式,故若要将灯体结构11的背板112与第二电性结构22相结合,只要将灯体结构11的背板112朝安装面的方向前进,并使背板112的穿设手段1121的内侧沿着第一伸展部226的第二倾斜面2264以及第二伸展部227的第二倾斜面2274移动,如此一来,灯体结构11的背板112的穿设手段1121就可顺势的穿过第二电性结构22 ;同时,在这样的过程中,第一伸展部226以及第二伸展部227因被背板112的穿设手段1121的内侧挤压而更加往内缩,如此驱使限位主体2284向上移动,进而令L条形卡勾件2282的下端离开第二固定位置Y2,导致限位主体2284顺势因限位弹性体2283所提供的弹性力而向下移动,直到L条形卡勾件2282的下端接着被限位主体2284的压钮定位沟槽22843的第一固定位置Yl抵顶,而固定在第一固定位置Yl ;是以,于灯体结构11的背板112的穿设手段1121穿过第二电性结构22后,第一伸展部226以及第二伸展部227就会自动地朝壳体225外的方向伸展,并自动地处于限位模式,俾使灯体结构11的背板112稳固于第一伸展部226、第二伸展部227以及第一电性结构21的安装面之间。
[0072]特别说明的是,本较佳实施例中的第二电性结构22亦可变更设计为,当按压元件2281离开初始位置Xl该距离时,即当L条形卡勾件2282的下端固定在压钮定位沟槽22843的第二固定位置Y2时,第一伸展部226以及第二伸展部227是完全地内缩至壳体225内,供灯体结构11的背板112的穿设手段1121直接穿过第二电性结构22 ;然而,如此的变更设计会导致,当使用者将灯体结构11的背板112的穿设手段1121穿过第二电性结构22后,为了防止灯体结构11的背板112向下掉落,必须再一手扶着灯体结构11的背板112,而另一手需紧凑地去触压按压元件2281,直到第一伸展部226以及第二伸展部227分别朝壳体225外的方向伸展并恢复限位模式后,才能将扶着灯体结构11的背板112的手放下。
[0073]基于以上的说明可知,本较佳实施例的设计的好处在于,当使用者将灯体结构11的背板112的穿设手段1121穿过第二电性结构22后,第一伸展部226以及第二伸展部227就会自动地朝壳体225外的方向伸展,并自动地处于限位模式,极度增加了使用者安装灯具I的便利性。
[0074]又,若是要将灯体结构11的背板112从第二电性结构22上拆卸下来,则可先按压按压元件2281,使按压元件2281离开初始位置Xl该距离,也就是使L条形卡勾件2282的下端固定在压钮定位沟槽22843的第二固定位置Y2 ;由于此时第一伸展部226以及第二伸展部227是处于释放模式,故只要再将灯体结构11的背板112朝安装面的反方向拉动,并使背板112的穿设手段1121的内侧沿着第一伸展部226的第一倾斜面2263以及第二伸展部227的第一倾斜面2273移动,如此一来,灯体结构11的背板112的穿设手段1121就可顺势的穿过第二电性结构22,进而脱离第二电性结构22。
[0075]补充说明的是,本较佳实施例的设计的另一好处在于,由于当L条形卡勾件2282的下端固定在压钮定位沟槽22843的第二固定位置Y2时,第一伸展部226以及第二伸展部227并非是完全地内缩至壳体225内,故使用者欲将灯体结构11的背板112从第二电性结构22上拆卸下来时,就不需在一手按压按压元件2281当下,另一手还要同时扶着灯体结构11的背板112,来防止当按压元件2281被按压的瞬间,灯体结构11的背板112直接掉落下来;也就是说,由于本较佳实施例中,当按压元件2281被按压后,第一伸展部226的外侧端以及第二伸展部227的外侧端仍暴露于壳体225外,故第一伸展部226的外侧端以及第二伸展部227的外侧端还能够及时支撑灯体结构11的背板112以防止直接掉落,此时使用者只要再施点力气就能把灯体结构11的背板112拉下。
[0076]再者,为了令第一电性结构21与第二电性结构22之间的组装更为牢固,且不易受外力撞击而脱离的风险,本实用新型更提供如下所述的电连接装置2’。请参阅图8?图12,图8为本实用新型灯具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电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电连接装置于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8所示第二电性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8所示第二电性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8所示挡止结构229的结构示意图。
[0077]本较佳实施例中的电连接装置2’大致类似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者,在此即不再予以赘述;而本较佳实施例与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第二电性结构22’更包括挡止结构229,且挡止结构229包括分别部分暴露于第二电性结构22’的壳体225外表面的按压部2291以及挡止部2292,其中,部分的挡止部2292用以于第二电性结构22’与第一电性结构21之间进行旋转锁固行程时,顺势伸入第一电性结构21的第一卡槽211,如此一来,挡止部2292即可禁止第二电性结构22’与第一电性结构21之间朝反方向遂行一旋转脱离行程,藉此以避免第二电性结构22’被误触或误击时,第二电性结构22’从第一电性结构21上脱离的可能性。此外,当安装人员欲将第二电性结构22’从第一电性结构21上拆卸下来时,仅需按压暴露于壳体225外的按压部2291,就可使暴露于壳体225外的挡止部2292内缩至壳体225内,使第二电性结构22’与第一电性结构21之间能够进行旋转脱离行程而完成分离动作。
[0078]详言之,于本较佳实施例中,一部分按压部2291是暴露于壳体225的底面,而一部分挡止部2292则暴露于壳体225的顶面,但并不以此为限;且挡止结构229还包括挡止弹性体2293以及滑动件2294,挡止弹性体2293的两端分别抵顶于挡止部2292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电性结构22’的壳体225的背盖2253的一内面,以提供弹性力予挡止部2292,而滑动件2294设置于按压部2291以及挡止部2292之间,且具有第一滑动件倾斜面22941、第二滑动件倾斜面22942以及位于第一滑动件倾斜面22941与第二滑动件倾斜面22942之间的滑动件滑槽22943,且第一滑动件倾斜面22941是由按压部2291朝挡止部2292的方向向下倾斜,而第二滑动件倾斜面22942则由挡止部2292朝按压部2291的方向向下倾斜。
[0079]其次,按压部2291具有接触于第一滑动件倾斜面22941的按压部倾斜面22911,而挡止部2292具有接触于第二滑动件倾斜面22942的挡止部倾斜面22921以及形成于挡止部2292的第二端的导斜面22923,且背盖2253的内面设置有与滑动件滑槽22943相对应的一滑动件滑轨22531,使得滑动件2294可沿着滑动件滑轨22531移动;又,按压部2291上设置有一按压部滑轨22912,且挡止部2292上设置有一挡止部滑槽22922,而第二电性结构22’的壳体225内设置有与按压部滑轨22912相对应的按压部滑槽(图中未标示)以及与挡止部滑槽22922相对应的挡止部滑轨(图中未标示),使得按压部2291可沿着按压部滑槽移动,而挡止部2292可沿着挡止部滑轨移动。
[0080]请参阅图13,其为图8所示挡止结构于按压部未被按压时的状态示意图。当挡止结构229的按压部2291未被按压时,挡止部2292的第二端因应挡止弹性体2293所提供的弹性力而使部分挡止部2292保持暴露于第二电性结构22’的壳体225的背盖2253底面外;而当第二电性结构22’与第一电性结构21之间进行旋转锁固行程时,挡止部2292的导斜面22923会顺势接触第一电性结构21的壳体215的表面并受到底顶,进而使挡止部2292完全内缩至第二电性结构22’的壳体225内,直至挡止部2292移动至相对应于第一电性结构21的第一卡槽211处时,挡止部2292的第二端才再度因应挡止弹性体2293所提供的弹性力而伸入第一电性结构21的第一^^槽211,如此一来,挡止部2292就可禁止第二电性结构22’与第一电性结构21之间朝反方向遂行一旋转脱离行程。
`[0081]请参阅图14,其为图8所示挡止结构于按压部被按压后的状态示意图。当安装人员欲将第二电性结构22’从第一电性结构21上拆卸下来时,可先朝第二电性结构22’的壳体225内的方向按压暴露于壳体225的底面外的部分按压部2291,此时按压部2291会沿着按压部滑槽朝方向Dl移动,使得按压部倾斜面22911抵顶第一滑动件倾斜面22941,以推动滑动件2294沿着滑动件滑轨22531朝方向D2移动,接着,第二滑动件倾斜面22942会抵顶挡止部倾斜面22921,并于克服挡止弹性体2293的弹性力后,挡止部2292就可被推动而沿着挡止部滑轨朝方向D3移动,使得挡止部2292的第二端(即伸入第一电性结构21的第一卡槽211的部分)朝第二电性结构22’的壳体225内的方向内缩,如此一来,挡止部2292的第二端即能够脱离第一电性结构21的第一卡槽211,第二电性结构22’与第一电性结构21之间就能够进行旋转脱离行程而完成分离动作。
[0082]当然,上述仅为一实施例,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皆可依据实际应用需求而进行任何的均等变更设计;举例来说,可变更设计为,第二电性结构22’的壳体225的背盖2253内面是设置滑动件滑槽,而滑动件2294上则设置与滑动件滑槽相对应的滑动件滑轨,使得滑动件亦可沿着壳体225的背盖2253内面滑动;再举例来说,可变更设计为,按压部2291上是设置有按压部滑槽,而第二电性结构22’的壳体225内则设置与按压部滑槽相对应的按压部滑轨,使得按压部2291亦可沿着壳体225内面滑动;又举例来说,可变更设计为,挡止部2292上是设置挡止部滑轨,而第二电性结构22’的壳体225内则设置与挡止部滑轨相对应的挡止部滑槽,使得挡止部2292亦可沿着壳体225内面滑动。
[0083]请参阅图15与图16,图15为本实用新型灯具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电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15所示电连接装置于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本较佳实施例中的电连接装置2’’大致类似第二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者,在此即不再予以赘述;而本较佳实施例与前述第二较佳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电性结构21’’更包括一限位结构216,如一限位穿孔,但不以此为限。
[0084]其中,当第二电性结构22’与第一电性结构21’’之间进行旋转锁固行程时,挡止部2292的导斜面22923会顺势接触第一电性结构21’ ’的壳体215的表面并受到抵顶,进而使挡止部2292完全内缩至第二电性结构22’的壳体225内,直至挡止部2292移动至相对应于第一电性结构21’’的限位部216处时,挡止部2292的第二端才再度因应挡止弹性体2293所提供的弹性力而伸入限位部216,如此一来,挡止部2292就可禁止第二电性结构22’与第一电性结构21’’之间朝反方向遂行一旋转脱离行程;而当安装人员欲将第二电性结构22’从第一电性结构21’’上拆卸下来时,亦可先朝第二电性结构22’的壳体225内的方向按压暴露于外的部分按压部2291,使得挡止部2292的第二端朝第二电性结构22’的壳体225内的方向内缩,如此一来,挡止部2292的第二端(即伸入第一电性结构21’’的限位部216的部分)就能够脱离第一电性结构21’’的限位部216,第二电性结构22’与第一电性结构21’’之间就能够进行旋转脱离行程而完成分离动作。
[0085]惟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因此凡其它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应用于灯具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电性结构;以及 一第二电性结构,包括一壳体、一限位结构以及从该壳体的一侧面向外延伸的至少一伸展部,且该第二电性结构用以与该第一电性结构相结合,而使该第二电性结构与该第一电性结构之间由一电性隔离关系转换为一电性导通关系;其中,当该至少一伸展部朝该壳体内的方向遂行一内缩行程时,至少部分该第二电性结构可被一灯具的一穿设元件穿过,而与该灯具相结合; 其中,该限位结构包括暴露于该壳体的一底面的一按压元件,且该至少一伸展部是因应该按压元件被按压而朝该壳体内的方向遂行该内缩行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灯具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伸展部的一第一端具有一第一限位凸部,而该限位结构还包括一连接于该按压元件的限位主体,且该限位主体设置于该壳体内,并具有用以容置该第一限位凸部的一限位导槽;其中,于该按压元件处于一初始位置时,该限位导槽阻挡该第一限位凸部进行移动,而该第一限位凸部是随着该按压元件由该初始位置移动一距离而同步沿着该限位导槽移动,俾使该至少一伸展部遂行该内缩行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灯具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限位结构还包括一L条形卡勾件,而该限位主体还具有一压钮定位沟槽,且该L条形卡勾件的一第一端被固定,而该L条形卡勾件的一第二端伸入该压钮定位沟槽中;其中,当该按压元件位于该初始位置时,该L条形卡勾件的该第二端被该压钮定位沟槽的一第一固定位置抵顶而固定于该第一固定位置,而当该按压元 件被触压而移动该距离后,该L条形卡勾件的该第二端被该压钮定位沟槽的一第二固定位置抵顶而固定于该第二固定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灯具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电性结构还包括形成于该壳体内的至少一肋条,且该至少一肋条的两端固定于该壳体的二相对侧面;其中,该至少一伸展部的该第一端还具有一第二限位凸部,而该至少一肋条具有容置该第二限位凸部的一肋条沟槽,且于该至少一伸展部遂行该内缩行程时,该第二限位凸部同步由该至少一肋条沟槽的一端往该至少一肋条沟槽的一另一端的方向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灯具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L条形卡勾件的该第一端固定于该至少一肋条。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灯具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限位结构还包括一限位弹性体,且该限位弹性体的二端分别抵顶于该壳体的一顶面以及该限位主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灯具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伸展部包括二个伸展部,且该二个伸展部分别从该壳体的二相对侧面向外延伸;该第二电性结构还包括一伸展弹性体,该伸展弹性体设置于该壳体内,且该伸展弹性体的二端分别抵顶于该二个伸展部;抑或是该至少一伸展部的一第二端具有一第一倾斜面及/或一第二倾斜面,且该第一倾斜面是由该至少一伸展部的一顶面朝该至少一伸展部的一底面的方向倾斜,而该第二倾斜面是由该至少一伸展部的该底面朝该至少一伸展部的该顶面的方向倾斜。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灯具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性结构包括至少一卡槽以及至少一电极部,而该第二电性结构还包括至少一电性卡勾部,抑或是该第一电性结构包括该至少一电性卡勾部,而该第二电性结构还包括该至少一^^槽以及该至少一电极部;其中,于该至少一电性卡勾部伸入该至少一卡槽而直接抵触该至少一电极部时,抑或于该至少一电性卡勾部伸入该至少一卡槽后进行移动,且当该至少一电性卡勾部移动至一电性导通位置而接触该至少一电极部时,该第二电性结构与该第一电性结构之间由该电性隔离关系转换为该电性导通关系。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于灯具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性结构还具有与该至少一电极部呈电性相通的至少一导线连接部,且该至少一导线连接部用以供电连接于一电源的至少一电源导线电性连接于其上;及/或该至少一卡槽包括一第一卡槽以及一第二卡槽,且该至少一电极部包括一第一电极部以及一第二电极部,而该至少一电性卡勾部包括一第一电性卡勾部以及一第二电性卡勾部;其中,该第一电极部以及该第二电极部分别邻近于该第一卡槽的一第一端以及该第二卡槽的一第一端,且该第一电性卡勾部用以于穿过该第一卡槽的一第二端后,沿着该第一卡槽往该第一卡槽的该第一端的方向移动,而该第二电性卡勾部用以于穿过该第二卡槽的一第二端后,沿着该第二卡槽往该第二卡槽的该第一端的方向移动;其中,当该第一电性卡勾部移动至该电性导通位置时,该第一电性卡勾部接触该第一电极部,且该第二电性卡勾部接触该第二电极部。
10.一种应用于灯具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电性结构;以及 一第二电性结构,包括一壳体以及暴露于该壳体外的至少一伸展部,且该第二电性结构用以与该第一电性结构相结合,而使该第二电性结构与该第一电性结构之间由一电性隔离关系转换为一电性导通关系; 其中,该第二电性结构还包括暴露于该壳体的一底面的一按压元件,且该按压元件用以被按压而使该至少一伸展部由一限位模式转换为一释放模式,或由该释放模式转换为该限位模式;其中,该至少一伸展部处于该限位模式时,被限制朝该壳体内的方向遂行一内缩行程,而该至少一伸展部处于该释放模式时,可遂行该内缩行程,以供一灯具的一穿设元件穿过至少部分该第二电性结构,进而使该第二电性结构与该灯具相结合。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应用于灯具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电性结构包括一限位结构,当该按压元件未被触压而位于一初始位置时,该至少一伸展部处于该限位模式,使该限位结构限制该至少一伸展部遂行该内缩行程,而当该按压元件被触压而离开该初始位置或移动一距离时,该至少一伸展部处于该释放模式。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应用于灯具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伸展部的一第一端具有一第一限位凸部,而该限位结构还包括一连接于该按压元件的限位主体,且该限位主体设置于该壳体内,并具有用以容置该第一限位凸部的一限位导槽;其中,于该按压元件处于该初始位置时,该限位导槽阻挡该第一限位凸部进行移动,而该第一限位凸部是随着该按压元件由该初始位置移动该距离而同步沿着该限位导槽移动,俾使该至少一伸展部遂行该内缩行程。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应用于灯具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限位结构还包括一 L条形卡勾件,而该限位主体还具有一压钮定位沟槽,且该L条形卡勾件的一第一端被固定,而该L条形卡勾件的一第二端伸入该压钮定位沟槽中;其中,当该按压元件位于该初始位置时,该L条形卡勾件的该第二端被该压钮定位沟槽的一第一固定位置抵顶而固定于该第一固定位置,而当该按压元件被触压而移动该距离后,该L条形卡勾件的该第二端被该压钮定位沟槽的一第二固定位置抵顶而固定于该第二固定位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应用于灯具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电性结构还包括形成于该壳体内的至少一肋条,且该至少一肋条的两端固定于该壳体的二相对侧面;其中,该至少一伸展部的该第一端还具有一第二限位凸部,而该至少一肋条具有容置该第二限位凸部的一肋条沟槽,且于该至少一伸展部遂行该内缩行程时,该第二限位凸部同步由该至少一肋条沟槽的一端往该至少一肋条沟槽的一另一端的方向移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应用于灯具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L条形卡勾件的该第一端固定于该至少一肋条。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应用于灯具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限位结构还包括一限位弹性体,且该限位弹性体的二端分别抵顶于该壳体的一顶面以及该限位主体。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应用于灯具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伸展部包括二个伸展部,且该二个伸展部分别从该壳体的二相对侧面向外延伸;该第二电性结构还包括一伸展弹性体,该伸展弹性体设置于该壳体内,且该伸展弹性体的二端分别抵顶于该二个伸展部;抑或是该至少一伸展部的一第二端具有一第一倾斜面及/或一第二倾斜面,且该第一倾斜面是由该至少一伸展部的一顶面朝该至少一伸展部的一底面的方向倾斜,而该第二倾斜面是由该至少一伸展部的该底面朝该至少一伸展部的该顶面的方向倾斜。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应用于灯具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性结构包括至少一卡槽以及至少一电极部,而该第二电性结构还包括至少一电性卡勾部,抑或是该第一电性结构包括该至少一电性卡勾部,而该第二电性结构还包括该至少一^^槽以及该至少一电极部;其中,于该至少一电性卡勾部伸入该至少一卡槽而直接抵触该至少一电极部时,抑或于该至少一电性卡勾部伸入该至少一卡槽后进行移动,且当该至少一电性卡勾部移动至一电性导通位置而接触该至少一电极部时,该第二电性结构与该第一电性结构之间由该电性隔离关系转换为该`电性导通关系。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应用于灯具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性结构还具有与该至少一电极部呈电性相通的至少一导线连接部,且该至少一导线连接部用以供电连接于一电源的至少一电源导线电性连接于其上;及/或该至少一卡槽包括一第一卡槽以及一第二卡槽,且该至少一电极部包括一第一电极部以及一第二电极部,而该至少一电性卡勾部包括一第一电性卡勾部以及一第二电性卡勾部;其中,该第一电极部以及该第二电极部分别邻近于该第一卡槽的一第一端以及该第二卡槽的一第一端,且该第一电性卡勾部用以于穿过该第一卡槽的一第二端后,沿着该第一卡槽往该第一卡槽的该第一端的方向移动,而该第二电性卡勾部用以于穿过该第二卡槽的一第二端后,沿着该第二卡槽往该第二卡槽的该第一端的方向移动;其中,当该第一电性卡勾部移动至该电性导通位置时,该第一电性卡勾部接触该第一电极部,且该第二电性卡勾部接触该第二电极部。
20.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灯体结构,其上设置有至少一发光二极管单元; 一穿设手段;以及 一电连接装置,包括: 一第一电性结构;以及 一第二电性结构,包括一壳体、一限位结构以及从该壳体的一侧面向外延伸的至少一伸展部,且该第二电性结构用以与该第一电性结构相结合,而使该第二电性结构与该第一电性结构之间由一电性隔离关系转换为一电性导通关系;其中,当该至少一伸展部朝该壳体内的方向遂行一内缩行程时,至少部分该第二电性结构可被该穿设手段穿过,而与该灯体结构相结合; 其中,该限位结构包括暴露于该壳体的一出光面的一按压元件,且该至少一伸展部是因应该按压元件被按压而朝该壳体内的方向遂行该内缩行程。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伸展部的一第一端具有一第一限位凸部,而该限位结构还包括一连接于该按压元件的限位主体,且该限位主体设置于该壳体内,并具有用以容置该第一限位凸部的一限位导槽;其中,于该按压元件处于一初始位置时,该限位导槽阻挡该第一限位凸部进行移动,而该第一限位凸部随着该按压元件由该初始位置移动一距离而同步沿着该限位导槽移动,俾使该至少一伸展部遂行该内缩行程。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限位结构还包括一L条形卡勾件,而该限位主体还具有一压钮定位沟槽,且该L条形卡勾件的一第一端被固定,而该L条形卡勾件的一第二端伸入该压钮定位沟槽中;其中,当该按压元件位于该初始位置时,该L条形卡勾件的该第二端被该压钮定位沟槽的一第一固定位置抵顶而固定于该第一固定位置,而当该按压元件被触压而移动该距离后,该L条形卡勾件的该第二端被该压钮定位沟槽的一第二固定位置抵顶而固定于该第二固定位置。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电性结构还包括形成于该壳体内的至少一肋条,且该至少一肋条的两端固定于该壳体的二相对侧面;其中,该至少一伸展部的该第一端还具有一第二限位凸部,而该至少一肋条具有容置该第二限位凸部的一肋条沟槽,且于该至少一伸展部遂行该内缩行程时,该第二限位凸部同步由该至少一肋条沟槽的一端往该至少一肋条沟槽的一另一端的方向移动。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L条形卡勾件的该第一端固定于该至少一肋条。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限位结构还包括一限位弹性体,且该限位弹性体的二端分别抵顶于该壳体的一背盖以及该限位主体。
26.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伸展部包括二个伸展部,且该二个伸展部分别从该壳体的二相对侧面向外延伸;其中,该第二电性结构还包括一伸展弹性体,该伸展弹性体设置于该壳体内,且该伸展弹性体的二端分别抵顶于该二个伸展部;抑或是该至少一伸展部的一第二端具有一第一倾斜面及/或一第二倾斜面,且该第一倾斜面是由该至少一伸展部的一顶面朝该至少一伸展部的一底面的方向倾斜,而该第二倾斜面是由该至少一伸展部的该底面朝该至少一伸展部的该顶面的方向倾斜。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灯具用以被安装于一安装面上,其中该穿设手段为一穿孔,形成于该灯体结构中,抑或该穿设手段为具有一穿孔的一穿设元件,结合于该灯体结构中;其中,该穿孔于该至少一伸展部遂行该内缩行程时,沿着该第二倾斜面移动而穿过至少部分该第二电性结构,以使该穿设手段固定于该至少一伸展部以及该安装面之间,及/或该穿孔于该至少一伸展部遂行该内缩行程时,沿着该第一倾斜面移动而穿过至少部分该第二电性结构,以使该穿设手段脱离该第二电性结构。
【文档编号】F21V23/06GK203586131SQ201320477068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6日
【发明者】陈明允 申请人:东莞巨扬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