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7572阅读:96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灯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车辆用灯具。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聚光灯型的车辆用灯具中,不对于对向车或前行车的驾驶员给予眩光,提高对于道路侧的步行者等的视认性。车辆用灯具(10)构成为包括反射部件(20),所述反射部件(20)设有用于使得来自反射镜(16)的反射光的一部分朝上反射的朝上反射面(20a),配置为使得其前端缘(22)通过投影透镜(12)的后侧焦点(F)。此时,作为朝上反射面(20a)的前端缘(22),其中央部(22C)形成为沿着投影透镜(12)的子午像面(M)延伸,且其左端部(22L)及右端部(22R)都形成为从子午像面(M)朝前方侧变位。由此,鲜明地形成近光用配光图案的明暗截止线的中央部,使得其左端部及右端部不鲜明,光也照射其上方附近的空间。
【专利说明】车辆用灯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聚光灯型的车辆用灯具,尤其涉及设有反射部件的聚光灯型的车辆 用灯具。

【背景技术】
[0002] -般,在聚光灯型的车辆用灯具中,构成为通过反射镜使得来自配置在投影透镜 的后侧焦点的后方侧的光源的光向着投影透镜反射。
[0003] 并且,当通过这样的车辆用灯具形成在近光用配光图案等那样的上端部具有明 暗截止线的配光图案时,大多采用设有用于遮蔽来自反射镜的反射光的一部分的遮蔽件 的结构。
[0004] 这时,例如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那样,在将发光元件等设为光源的聚光灯型的车 辆用灯具中,构成为设有具有用于将来自反射镜的反射光的一部分朝上反射的朝上反射 面的反射部件,代替遮蔽件,由此有效利用来自光源的光,这种投射型的车辆用灯具也很 多。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754518号公报
[0006] 在设有反射部件的聚光灯型的车辆用灯具中,反射部件的朝上反射面形成为其 前端缘通过投影透镜的后侧焦点或其附近,这时,若构成为该前端缘沿着投影透镜的子午 像面延伸,则能鲜明地形成明暗截止线。并且,由此能解消对于对向车或前行车的驾驶员 给予眩光的担忧。
[0007] 但是,若明暗截止线过于鲜明,则具有难以视认道路侧存在的步行者等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种状况而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聚光灯型的车辆用灯 具中,不会对于对向车或前行车的驾驶员给予眩光、能提高对于道路侧的步行者等的视认 性的车辆用灯具。
[0009] 本发明通过对反射部件的结构施以改进,实现上述目的。
[0010] 即,本发明涉及的车辆用灯具包括:
[0011] 投影透镜;
[0012] 光源,配置在该投影透镜的后侧焦点的后方侧;
[0013] 反射镜,使得来自该光源的光向着上述投影透镜反射;以及
[0014] 反射部件,设有用于使得来自该反射镜的反射光的一部分朝上反射的朝上反射 面,配置为使得该朝上反射面的前端缘通过上述后侧焦点或其附近;
[0015] 上述车辆用灯具的特征在于:
[0016] 上述朝上反射面的前端缘的中央部形成为沿着上述投影透镜的子午像面延伸;
[0017] 上述前端缘的左端部及/或右端部形成为相对上述子午像面朝前后方向变位。
[0018] 上述"光源"种类并不作特别限定,又,该"光源"若配置在投影透镜的后侧焦点 的后方侧,则对其具体位置或朝向等不作特别限定。
[0019] 上述"反射部件"只要其"朝上反射面的前端缘"配置为通过投影透镜的后侧焦点 或其附近,则对该"朝上反射面"的具体形成范围或其表面形状等不作特别限定。
[0020] 上述"朝上反射面的前端缘"中的"中央部"和"左端部及/或右端部"的具体分界 位置不作特别限定。
[0021]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0022] 如上述结构所示那样,本发明涉及的车辆用灯具构成作为设有反射部件的聚光型 灯具,上述反射部件的朝上反射面的前端缘的中央部形成为沿着投影透镜的子午像面延 伸,且其前端缘的左端部及/或右端部形成为从上述子午像面朝前后方向变位,因此,能 得到以下那样的作用效果。
[0023] S卩,由于朝上反射面的前端缘的中央部形成为沿着上述子午像面延伸,鲜明地形 成明暗截止线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并且,由此,能解消对于对面车辆或前行车辆的驾驶员 给予眩光的担忧。
[0024] 另一方面,由于朝上反射面的前端缘的左端部和/或右端部形成为从上述子午像 面朝前后方向变位,明暗截止线的左端部和/或右端部成为不鲜明,其上方附近的空间也 照射光。并且,由此,能易视认道路侧存在的步行者等。
[0025] 此时,在设有反射部件的聚光灯型的灯具中,由通过朝上反射面的前端缘的上方 附近的光以及在朝上反射面的前端缘附近区域朝上反射的光形成配光图案中明暗截止线 的下方附近区域。
[0026] 因此,当朝上反射面的前端缘的左端部及/或右端部相对上述子午像面朝前方侧 变位场合,原本通过朝上反射面的前端缘的上方附近以便形成明暗截止线的左端部及/或 右端部的下方附近区域的光减少,因此,在明暗截止线的左端部及/或右端部,在明暗截 止线的上下两侧的明亮度的反差大幅度缓和。并且,由此,能更容易视认道路侧存在的步 行者等。
[0027] 另一方面,当反射部件的朝上反射面的前端缘的左端部及/或右端部相对上述子 午像面朝后方侧变位场合,原本在反射部件的朝上反射面的前端缘附近区域朝上反射以 便形成明暗截止线的左端部及/或右端部的下方附近区域的光减少,因此,在明暗截止线 的左端部及/或右端部,在明暗截止线的上下两侧的明亮度的反差大幅度缓和。并且,由 此,能更容易视认道路侧存在的步行者等。
[0028] 这样,根据本发明,在聚光灯型的车辆用灯具中,不会对于对面车或前行车的驾 驶员给予眩光,能提高对于道路侧的步行者等的视认性。
[0029] 在上述构成中,若构成为朝上反射面的前端缘的左端部及/或右端部相对上述子 午像面朝前方侧变位,能得到以下那样的作用效果。
[0030] 即,如上所述,当朝上反射面的前端缘的左端部及/或右端部相对上述子午像面 朝前方侧变位场合,照射明暗截止线的上方附近的空间的光由在朝上反射面反射后入射 到投影透镜的光得到,因此,与通过直接入射到投影透镜的光照射明暗截止线的上方附近 空间场合相比,能容易地不使得该照射光过于明亮。
[0031] 此时,若构成为在朝上反射面中,位于上述子午像面的前方侧的部分形成为向着 前方朝斜下方延伸,则能容易地使得在该部分朝上反射的光入射到投影透镜。
[0032] 在上述构成中,作为反射部件,构成为形成使得其朝上反射面的前端缘的左端部 及右端部各自从上述子午像面朝前后方向变位场合,其前端缘的左端部及右端部之中,与 位于对面车线侧的端部(即,明暗截止线的形成自身车线侧的端部的部分)相比,若将位 于自身车线侧的端部(即,明暗截止线的形成对面车线侧的端部的部分)的从上述子午像 面朝前后方向的变位量设定为大的值,则能得到以下那样的作用效果。
[0033] S卩,一般,在近光用配光图案的明暗截止线中,与自身车线侧相比,对面车线侧 处于低的位置,因此,为了易于视认在对面车线侧的道路侧存在的步行者等,需要从明暗 截止线到朝上方侧离开的位置,照射光。于是,将位于自身车线侧的端部的前后方向变位 量设定为相对大的值,若使得在明暗截止线的对面车线侧的端部,从明暗截止线到朝上方 侧离开的位置,照射光,则能容易地确保为了视认在自身车线侧及对面车线侧在道路侧存 在的步行者等必要且充分的光。
[0034] 在上述构成中,若设定使得朝上反射面的前端缘的左端部及/或右端部从上述子 午像面朝前后方向的变位量随着从前端缘的中央部朝左右方向离开而变大,则随着从车 辆正面方向的左右打开角度变大,能从明暗截止线到朝上方离开的位置照射光。并且,由 此,能解消对于对面车辆或前行车辆的驾驶员给予眩光的担忧,且能更容易地提高对于道 路侧存在的步行者等的视认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5]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形态涉及的车辆用灯具的侧截面图。
[0036] 图2是表示上述车辆用灯具的平面图。
[0037] 图3是表示上述车辆用灯具的主要构成要素的立体图。
[0038] 图4是表示上述实施形态作用的侧截面图。
[0039] 图5(a)透视地表示由从上述车辆用灯具向前方照射的光形成在配置于车辆前方 25m位置的假想铅垂屏幕上的近光用配光图案,图5(b)透视地表示由从以往车辆用灯具向 前方照射的光形成在上述假想铅垂屏幕上的近光用配光图案。
[0040] 图6是表示上述实施形态的第一变形例的平面图。
[0041] 图7是表示上述第一变形例作用的侧截面图。
[0042] 图8是表示上述实施形态的第二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侧截面图。
[0043] 图中符号意义如下:
[0044] 2-对向车
[0045] 4一前行车
[0046] 6L>6R-步打者
[0047] 10、110、210-车辆用灯具
[0048] 12-投影透镜
[0049] 14 一光源
[0050] 16-反射镜
[0051] 16a-反射面
[0052] 18-透镜架
[0053] 2〇、12〇、22〇-反射部件
[0054] 20a、120a、220a-朝上反射面
[0055] 20aL-左侧区域
[0056] 20aLl-左前端部分
[0057] 20aR-右侧区域
[0058] 2〇aRl、22〇aRl-右前端部分
[0059] 22、122、222-前端缘
[0060] 22C、122C、222C-中央部
[0061] 22L、122L-左端部
[0062] 22R、122R、222R-右端部
[0063] Αχ-光轴
[0064] CL1 一下段明暗截止线
[0065] CL1A、CL1B、CL2A、CL2B-明暗截止线
[0066] Ε-弯(elbow)点
[0067] F-后侧焦点
[0068] Μ-子午像面
[0069] PL-近光用配光图案

【具体实施方式】
[0070] 下面,参照【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在以下实施形态中,虽然对构成要素,种 类,组合,形状,相对配置等作了各种限定,但是,这些仅仅是例举,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0071]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形态涉及的车辆用灯具10的侧截面图,图2是其平面 图,图3是表示该车辆用灯具10的主要构成要素的立体图。
[0072] 如这些图所示,本实施形态涉及的车辆用灯具10包括投影透镜12,配置在该投影 透镜12的后侧焦点F的后方侧的光源14,配置为从上方侧覆盖该光源14、使得来自该光 源14的光朝着投影透镜12反射的反射镜16,设有用于使得来自该反射镜16的反射光的 一部分朝上反射的朝上反射面20a的反射部件20。
[0073] 此时,光源14以及反射镜16支承在反射部件20,投影透镜12通过透镜架18支 承在反射部件20。
[0074] 该车辆用灯具10为在作为前照灯的一部分组装状态下使用的灯具单元,在组装 为前照灯的状态下,配置为其投影透镜12的光轴Αχ相对车辆前后方向以0. 5-0. 6°左右 朝下方向延伸的状态。
[0075] 光源14是白色发光二极管的发光芯片,具有横长矩形发光面。并且,该光源14 在使得其发光面在光轴Αχ上朝上状态下进行配置。
[0076] 反射镜16的反射面16a以大致椭圆面状的曲面构成,所述曲面具有与光轴Αχ同 轴的长轴,且将光源14的发光中心作为第一焦点。此时,该反射面16a的沿着其光轴Αχ 的铅垂截面形状设定为椭圆形状,该椭圆形状将位于后侧焦点F的稍稍前方的点设为第二 焦点,设定使得其离心率从铅垂截面向着水平截面逐渐变大。并且,由此,反射镜16成 为使得来自光源14的光在铅垂截面内聚光在位于后侧焦点F的稍稍前方的点,且在水平 截面内使得该聚光位置朝前方移动相当距离。
[0077] 反射部件20的朝上反射面20a通过在该反射部件20的上面施以铝蒸镀等的镜面 处理形成。该朝上反射面20a的位于光轴Αχ左侧(在灯具正面视图中为右侧)的左侧区 域20aL以包含光轴Αχ的水平面构成,位于光轴Αχ右侧的右侧区域20aR通过短斜面以比 左侧区域20aL低一阶梯的水平面构成。该反射部件20的朝上反射面20a配置为其前端缘 22通过后侧焦点F。
[0078] 由此,如图1所示,反射部件20在该朝上反射面20a,使得从反射镜16的反射 面16a向投影透镜12的反射光的一部分朝上反射,入射到投影透镜12,将其作为朝下光 从投影透镜12射出。并且,通过从该投影透镜12的射出光,形成左配光的近光用配光图 案(将在后文详细说明)。
[0079] 如图3中用点状线所示,朝上反射面20a形成从其前端缘22到朝后方侧隔开一 定距离的位置的范围内的区域。
[0080] 如图2所示,反射部件20的朝上反射面20a的前端缘22形成为其中央部22C沿 投影透镜12的子午像面(在该图中用双点划线表示截面形状的曲面)Μ延伸,又,其左端 部22L以及右端部22R形成为其各自相对子午像面Μ朝前方侧变位。
[0081] 如图2及图4所示,反射部件20的朝上反射面20a之中,在位于子午像面Μ的 前方侧的右前端部分(即,位于前端缘22的右端部22R的后方附近的区域)20aRl,朝上 反射的来自反射镜16的反射光入射到投影透镜12后,从该投影透镜12作为朝上光射出。
[0082] 同样,反射部件20的朝上反射面20a之中,在位于子午像面Μ的前方侧的左前 端部分(即,位于前端缘22的左端部22L的后方附近的区域)20aLl,朝上反射的来自反 射镜16的反射光也入射到投影透镜12后,从该投影透镜12作为朝上光射出。
[0083] 此时,从上述左端部22L和右端部22R的各自的离子午像面Μ的前方变位量,设 定为随着从前端缘22的中央部22C朝左右方向离开,逐渐变大。
[0084] 又,将离该子午像面Μ的前方变位量设定为以下值:前端缘22的左端部(即, 位于自车线侧的端部)22L比其右端部(即,位于对面车线侧的端部)22R大。
[0085]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以左侧行驶规则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对右侧行驶规则 场合也同样可以适用。
[0086] 图5(a)透视地表示由从车辆用灯具10向前方照射的光形成在配置于车辆前方 25m位置的假想铅垂屏幕上的近光用配光图案PL。
[0087] 该近光用配光图案PL是左配光的近光用配光图案,在其上端缘有左右存在阶梯 差的明暗截止线CL1、CL2。该明暗截止线CL1、CL2以作为灯具正面方向消点的H-V沿铅垂 方向通过的V-V线为界,左右存在阶梯差地沿着水平方向延伸,V-V线右侧的对面车线侧部 分作为下段明暗截止线CL1形成,V-V线左侧的自身车线侧部分,从该下段明暗截止线CL1 通过倾斜部上升,作为上段明暗截止线CL2形成。
[0088] 该近光用配光图案PL系将由在反射镜16反射的来自光源14的光形成在投影透 镜12的后侧焦点面上的光源14的像,由投影透镜12通过投影形成在上述假想铅垂屏幕 上,作为反转投影像,该明暗截止线CL1、CL2作为反射部件20的朝上反射面20a的前端 缘22的反转投影像形成。此时,下段明暗截止线CL1作为前端缘22的左侧区域20aL的 部分的反转投影像形成,上段明暗截止线CL2作为前端缘22的右侧区域20aR的部分的反 转投影像形成。
[0089] 在该近光用配光图案PL中,作为下段明暗截止线CL1和V-V线的交点的弯点E 位于H-V的0.5-0. 6°左右下方。这是由于光轴Αχ相对车辆前后方向沿着0.5-0. 6°左右 朝下方向延伸。
[0090] 下段明暗截止线CL1在从V-V线到右侧20°的角度范围,形成作为水平延伸的清 楚的明暗截止线CL1A,若超过右侧20°,则形成作为从明暗截止线CL1A朝上方侧变位的 不清楚的明暗截止线CL1B。
[0091] 这是由于反射部件20的朝上反射面20a的前端缘22的左端部22L相对子午像面 Μ朝前方侧变位,在该朝上反射面20a的左前端部分20aLl,朝上反射的来自反射镜16的 反射光从投影透镜12作为朝上光射出的缘故。
[0092] 此时,该明暗截止线CL1B随着离V-V线的右侧打开角度变大,从明暗截止线CL1A 位置逐渐朝斜上方变位而延伸。这是由于前端缘22的左端部22L相对子午像面Μ朝前方 侧的变位量,设定为随着从前端缘22的中央部22C朝左方向离开逐渐变大的缘故。
[0093] 另一方面,上段明暗截止线CL2在从V-V线到左侧20°的角度范围,形成作为水 平延伸的清楚的明暗截止线CL2A,若超过左侧20°,则形成作为从明暗截止线CL2A朝上 方侧变位的不清楚的明暗截止线CL2B。
[0094] 这是由于反射部件20的朝上反射面20a的前端缘22的右端部22R相对子午像面 Μ朝前方侧变位,在该朝上反射面20a的右前端部分20aRl,朝上反射的来自反射镜16的 反射光从投影透镜12作为朝上光射出的缘故。
[0095] 此时,该明暗截止线CL2B随着离V-V线的左侧打开角度变大,从明暗截止线CL2A 位置逐渐朝斜上方变位而延伸。这是由于前端缘22的右端部22R相对子午像面Μ朝前方 侧的变位量,设定为随着从前端缘22的中央部22C朝右方向离开逐渐变大的缘故。
[0096] 下段明暗截止线CL1中的明暗截止线CL1B的从明暗截止线CL1A的上方变位量 α,比上段明暗截止线CL2中的明暗截止线CL2B的从明暗截止线CL2A的上方变位量β 大。这是由于将离子午像面Μ的前方变位量设定为前端缘22的左端部22L方比其右端部 22R方大的值的缘故。此时,设定前端缘22的左端部22L以及右端部22R各自离子午像 面Μ的前方变位量,使得下段明暗截止线CL1的明暗截止线CL1B的从Η-Η线(将H-V朝 水平方向通过)的上方突出量Υ和上段明暗截止线CL2的明暗截止线CL2B的从上述Η-Η 线的上方突出量S大致成为相同值。
[0097] 图5(b)透视地表示由从以往车辆用灯具向前方照射的光形成在上述假想铅垂屏 幕上的近光用配光图案PL'。
[0098] 该近光用配光图案PL'也与近光用配光图案PL相同,在其上端缘有左右存在阶 梯差的明暗截止线CL1、CL2,上述各明暗截止线CL1、CL2不仅从V-V线到左右两侧20°的 中央部,而且其左右两端部也作为水平延伸的清楚的明暗截止线形成。
[0099] 因此,虽然不用担心对于对面车辆2或前行车辆4的驾驶员给予眩光,但是,成 为对于道路侧存在的步行者6L、6R只能照射其下半身部分。
[0100] 与此相反,如图5 (a)所示,在近光用配光图案PL中,明暗截止线CL1、CL2的左 右方向的中央部鲜明地形成作为明暗截止线CL1A、CL2A,因此,不用担心对于对面车辆2 或前行车辆4的驾驶员给予眩光,另一方面,上段明暗截止线CL2的左端部形成作为从明 暗截止线CL2A朝上方侧变位的不清楚的明暗截止线CL2B,且下段明暗截止线CL1的右端 部形成作为从明暗截止线CL1A朝上方侧变位的不清楚的明暗截止线CL1B,因此,成为对 于道路侧存在的步行者6L、6R进行光照射,直到其上半身部分。
[0101] 此时,该近光用配光图案PL与近光用配光图案PL'相比,上段明暗截止线CL2 的左端部的下方附近区域(图中用网格线表示的区域)局部变暗,直到明暗截止线CL2A 位置的下方,又,下段明暗截止线CL1的右端部的下方附近区域(图中用网格线表示的区 域)局部变暗,直到明暗截止线CL1A位置的下方。
[0102] 这是由于当朝上反射面20a的前端缘22的左端部22L以及右端部22R相对子午 像面Μ朝前方侧变位场合,原本通过朝上反射面20a的前端缘22的上方附近以便形成明 暗截止线CL1、CL2的左端部及右端部的下方附近区域的光减少的缘故。
[0103] 下面,说明本实施形态的作用效果。
[0104] 本实施形态涉及的车辆用灯具10构成作为设有反射部件20的聚光型灯具,反射 部件20的朝上反射面20a的前端缘22的中央部22C形成为沿着投影透镜12的子午像面 Μ延伸,且其前端缘22的左端部22L和右端部22R都形成为从子午像面Μ朝前方侧变位, 因此,能得到以下那样的作用效果。
[0105] 即,由于朝上反射面20a的前端缘22的中央部22C形成为沿着投影透镜12的子 午像面Μ延伸,鲜明形成明暗截止线CL1、CL2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即,明暗截止线CL1A、 CL2A)。并且,由此,能解消对于对面车辆2或前行车辆4的驾驶员给予眩光的担忧。
[0106] 另一方面,由于朝上反射面20a的前端缘22的左端部22L和右端部22R形成为从 子午像面Μ朝前方侧变位,明暗截止线CL1、CL2的左端部22L和右端部22R成为不鲜明, 其上方附近的空间也照射光。并且,由此,能易视认道路侧存在的步行者6L、6R。
[0107] 此时,朝上反射面20a的前端缘22的左端部22L和右端部22R相对子午像面Μ朝 前方侧变位,原本通过朝上反射面20a的前端缘22的上方附近以便形成明暗截止线CL1、 CL2的左端部及右端部的下方附近区域的光减少,因此,在明暗截止线CL1、CL2的左端部 及右端部,在其上下两侧的明亮度的反差大幅度缓和。并且,由此,能更容易视认道路侧 存在的步行者6L、6R等。
[0108] 这样,根据本实施形态,在聚光灯型的车辆用灯具10中,不会对于对面车2或 前行车4的驾驶员给予眩光,能提高对于道路侧的步行者6L、6R等的视认性。
[0109] 尤其,在本实施形态中,朝上反射面20a的前端缘22的左端部22L和右端部22R 相对子午像面Μ朝前方侧变位,因此,照射明暗截止线CL1、CL2的上方附近的空间的光, 由在朝上反射面20a反射后入射到投影透镜12的光得到。因此,与使得通过直接入射到 投影透镜12的光,照射明暗截止线CL1、CL2的上方附近的空间场合相比,能容易地使得 该照射光不过于明亮。
[0110] 而且,在本实施形态中,将离子午像面Μ的前方变位量设定为朝上反射面20a的 前端缘22的左端部22L方比其右端部22R方大的值,因此,能得到以下那样的作用效果。
[0111] g卩,在近光用配光图案PL的明暗截止线CL1、CL2中,与自身车线侧相比,对面 车线侧处于低的位置,因此,为了易于视认在对面车线侧的道路侧存在的步行者6R等, 需要从对面车线侧的下段明暗截止线CL1到朝上方侧离开的位置,照射光。于是,如本实 施形态那样,将位于自身车线侧的左端部22L的前方变位量设定为相对大的值,通过使得 明暗截止线CL1B( S卩,在下段明暗截止线CL1中,位于对面车线侧的端部的部分)形成在 从明暗截止线CL1A朝上方侧离开的位置,能容易地确保为了视认在自身车线侧及对面车 线侧在道路侧存在的步行者6L、6R等必要且充分的光。
[0112] 又,在本实施形态中,前端缘22的左端部22L和右端部22R的各自从子午像面Μ 的前方变位量设定为随着从前端缘22的中央部22C朝左右方向离开而变大,因此,随着 从车辆正面方向的左右打开角度变大,能从明暗截止线CL1A、CL2A到朝上方离开的位置照 射光。并且,由此,能解消对于对面车辆2或前行车辆4的驾驶员给予眩光的担忧,且能 更容易地提商对于道路侧存在的步行者6L、6R等的视认性。
[0113] 也可以构成为将前端缘22的左端部22L和右端部22R各自从子午像面Μ的前方 变位量设定为一定的值,以代替上述结构。
[0114]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说明了前端缘22的左端部22L和右端部22R各自相对子午 像面Μ朝前方侧变位,但是,也可以构成为仅仅左端部22L和右端部22R之中一方相对子 午像面Μ朝前方侧变位。
[0115]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说明了前端缘22配置为通过后侧焦点F,但是,也可以构成 为前端缘22配置为通过后侧焦点F的附近(例如后侧焦点F的上方附近或下方附近)。
[0116]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车辆用灯具10构成为形成左配光的近光用配光图案PL,但 是,即使构成为形成右配光的近光用配光图案场合,或构成为在上端部形成仅仅具有水平 明暗截止线的配光图案场合,也能采用与上述实施形态相同的构成,能得到同样的作用效 果。
[0117] 下面,说明上述实施形态的变形例。
[0118] 首先,说明上述实施形态的第一变形例。
[0119] 图6是表示本变形例涉及的车辆用灯具110的平面图,图7是表示本变形例的反 射部件120的光学作用的侧截面图。
[0120] 如上述图所示,本变形例涉及的车辆用灯具110的基本构成与上述实施形态场合 相同,反射部件120的朝上反射面120a的结构与上述实施形态场合不同。
[0121] 即,本变形例的反射部件120的朝上反射面120a也形成为其前端缘122的中央 部122C沿投影透镜12的子午像面Μ延伸,但是,形成为其前端缘122的左端部122L和 右端部122R各自相对子午像面Μ朝后方侧变位。
[0122] 由此,不会使得到达朝上反射面120a的前端缘122的左端部122L及右端部122R 和子午像面Μ之间的空间的来自反射镜16的反射光朝上反射,保持该状态入射到投影透镜 12,从该投影透镜12作为朝上光射出。
[0123] 此时,设定为上述左端部122L和右端部122R的各自从子午像面Μ的后方变位量 随着从前端缘122的中央部122C朝左右方向离开逐渐变大。
[0124] 又,从该子午像面Μ的前方变位量设定为前端缘122的左端部122L方比右端部 122R方大的值。
[0125] 即使在采用本变形例构成场合,也能形成与图5(a)所示近光用配光图案PL大致 同样的近光用配光图案。并且,由此,不会对于对面车辆2或前行车辆4的驾驶员给予眩 光,能提1?道路侧的步行者6L、6R等的视认性。
[0126] 在本变形例中,能使得原本在反射部件120的朝上反射面120a的前端缘附近区 域朝上反射以便形成明暗截止线CL1、CL2的左端部及右端部的下方附近区域的光减少。因 此,即使在本变形例中,也能大幅度缓和在明暗截止线CL1、CL2的左端部及右端部在其上 下两侧的明亮度的反差。
[0127] 下面,说明上述实施形态的第二变形例。
[0128] 图8是表示本变形例涉及的车辆用灯具210的主要部分的侧截面图。
[0129] 如该图所示,本变形例涉及的车辆用灯具210的基本构成与上述实施形态场合相 同,反射部件220的朝上反射面220a的结构与上述实施形态场合不同。
[0130] S卩,本变形例的反射部件220的朝上反射面220a也形成为其前端缘222的中央部 222C沿投影透镜12的子午像面Μ延伸,形成其前端缘222的右端部222R相对子午像面Μ 朝前方侧变位,在朝上反射面220a中,位于子午像面Μ的前方侧的右前端部分220aRl形 成为向着前方朝斜下方延伸。
[0131] 同样,朝上反射面220a的前端缘222的左端部(没有图示)也形成为相对子午 像面Μ朝前方侧变位,朝上反射面220a的左前端部分(没有图示)也形成为向着前方朝 斜下方延伸。
[0132] 即使在本变形例中,在反射部件220的朝上反射面220a的右前端部分220aRl (及 左前端部分),朝上反射的来自反射镜16的反射光也在入射到投影透镜12后,从该投影 透镜12作为朝上光射出,但其朝上角度比上述实施形态场合小。
[0133] 通过采用本变形例的结构,能容易地在右前端部分220aRl (及左前端部分)使得 朝上反射的光入射到投影透镜12。
[0134] 当然,在上述实施形态及其变形例中,作为诸参数所表示的数值不过是一例,也 可以适当地设定为不同的值。
[0135] 上面参照【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及其变形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 施形态及其变形例。在本发明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作种种变更,它们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车辆用灯具,包括: 投影透镜; 光源,配置在该投影透镜的后侧焦点的后方侧; 反射镜,使得来自该光源的光向着上述投影透镜反射;以及 反射部件,设有用于使得来自该反射镜的反射光的一部分朝上反射的朝上反射面,配 置为使得该朝上反射面的前端缘通过上述后侧焦点或其附近; 上述车辆用灯具的特征在于: 上述朝上反射面的前端缘的中央部形成为沿着上述投影透镜的子午像面延伸; 上述前端缘的左端部及/或右端部形成为相对上述子午像面朝前后方向变位。
2. 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前端缘的左端部及/或右端部相对上述子午像面朝前方侧变位。
3. 根据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朝上反射面中,位于上述子午像面的前方侧的部分形成为向着前方朝斜下方 延伸。
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个记载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前端缘的左端部及右端部各自相对上述子午像面朝前后方向变位; 上述前端缘的左端部及右端部之中,与位于对面车线侧的端部相比,将位于自身车线 侧的端部的从上述子午像面朝前后方向的变位量设定为大的值。
5.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个记载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前端缘的左端部及/或右端部的从上述子午像面朝前后方向的变位量设定为随 着从上述前端缘的中央部朝左右方向离开而变大。
6. 根据权利要求4中记载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前端缘的左端部及/或右端部的从上述子午像面朝前后方向的变位量设定为随 着从上述前端缘的中央部朝左右方向离开而变大。
【文档编号】F21S8/10GK104100900SQ201410086735
【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日
【发明者】仲田裕介 申请人: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