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改良的led壁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3782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结构改良的led壁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结构改良的LED壁灯,其灯壳包括底座、前壳,前壳的出光孔处装设透光罩,底座背面内凹的容置槽内嵌装铝散热器,容置槽侧壁开设对流孔,灯壳内部的容置腔内装设LED发光组件以及防水电源,LED发光组件嵌入于容置槽底部的通孔内且螺装于铝散热器。铝散热器采用外露式结构设计,工作时,LED发光组件所产生的热量直接传导至铝散热器,铝散热器通过直接与外界空气接触而使得热量能够快速地散发至外界空气中;通过对流孔结构设计,在铝散热器散热过程中,对流孔能够促进空气对流,进而提高对流散热的速度,以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故而,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地实现散热,即具有结构设计新颖且散热效果好的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结构改良的LED壁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灯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构改良的LED壁灯。
【背景技术】
[0002]随着LED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大功率高亮度LED芯片应运而生;近年来随着大功率高亮度LED芯片的研制成功及其反光效率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大功率高亮度LED开始进入照明领域。
[0003]作为一种重要类型的LED灯具,LED壁灯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场所,现有技术中也存在各式各样的LED壁灯;然而,现有的LED壁灯一般采用压铸铝壳结构,且一般将铝散热器安装于压铸铝壳的内部,LED发光组件所散热的热量经铝散热器而传导至压铸铝壳的内腔空气中,压缩铝壳内腔空气的热量再经由压铸铝壳传导至外界,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上述结构形式的LED壁灯存在散热效果差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LED壁灯,该结构改良的LED壁灯设计新颖且散热效果好。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结构改良的LED壁灯,包括有灯壳,灯壳包括有固定于墙壁的底座以及装设于底座前端侧的前壳,灯壳的内部成型有由底座与前壳共同围装而成的容置腔,前壳开设有沿着出光方向完全贯穿且连通容置腔的出光孔,前壳于出光孔处装设有透光罩;底座的背面成型有朝容置腔侧内凹的容置槽,容置槽的底部开设有完全贯穿且连通容置腔的通孔,底座的容置槽内嵌装有铝散热器,铝散热器螺装于容置槽的底部,容置槽的侧壁开设有连通容置槽与外界的对流孔,容置腔内装设有LED发光组件以及通过电线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的防水电源,防水电源与LED发光组件通过电线电连接,LED发光组件嵌入于容置槽底部的通孔内且螺装于铝散热器。
[0007]其中,所述铝散热器设置有水平左右横向延伸的散热鳍片,所述对流孔包括有左对流孔、右对流孔以及下对流孔,左对流孔由所述底座的左端面水平延伸至所述容置槽的左侧壁,右对流孔由底座的右端面水平延伸至容置槽的右侧壁,下对流孔由底座的下端面延伸至容置槽的下侧壁。
[0008]其中,所述底座的上端边缘部朝上延设有上固定块,底座的下端边缘部朝下延设有下固定块,上固定块以及下固定块分别开设有与螺丝配合的固定孔。
[0009]其中,所述底座的左端面设置有第一铰接部,所述前壳的左端面对应第一铰接部设置有第二铰接部,第一铰接部与第二铰接部通过铰接柱铰接;底座的右端面设置有第一螺接部,前壳的右端面对应第一螺接部设置有第二螺接部,第一螺接部与第二螺接部通过螺丝螺接。
[0010]其中,所述容置槽的侧壁于所述对流孔的旁侧开设有供所述防水电源的接入电线穿过的进线孔。
[0011 ] 其中,所述底座为塑胶底座,所述前壳为塑胶前壳。
[0012]其中,所述透光罩为PC透光罩。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良的LED壁灯,其灯壳包括底座、前壳,前壳的出光孔处装设透光罩,底座背面内凹的容置槽内嵌装铝散热器,容置槽侧壁开设对流孔,灯壳内部的容置腔内装设LED发光组件以及防水电源,LED发光组件嵌入于容置槽底部的通孔内且螺装于铝散热器。铝散热器采用外露式结构设计,工作时,LED发光组件所产生的热量直接传导至铝散热器,铝散热器直接与外界空气接触,进而使得LED发光组件所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地散发至外界空气中;通过对流孔结构设计,在铝散热器散热过程中,对流孔能够促进空气对流,进而提高对流散热的速度以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综合上述情况可知,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地实现散热,即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新颖且散热效果好的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图3的分解示意图。
[00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0021]在图1至图6中包括有:
[0022]I——灯壳11——底座
[0023]111-容置槽112-通孔
[0024]113——左对流孔 114——右对流孔
[0025]115——下对流孔 116——上固定块
[0026]117——下固定块 118——固定孔
[0027]119——进线孔12——前壳
[0028]121——出光孔13——容置腔
[0029]2—透光罩3—铝散热器
[0030]31——散热鳍片 4——LED发光组件
[0031]5——防水电源61——第一铰接部
[0032]62——第二铰接部 63——铰接柱
[0033]71—第一螺接部 72—第二螺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0035]如图1至图6所不,一种结构改良的LED壁灯,包括有灯壳I,灯壳I包括有固定于墙壁的底座11以及装设于底座11前端侧的前壳12,灯壳I的内部成型有由底座11与前壳12共同围装而成的容置腔13,前壳12开设有沿着出光方向完全贯穿且连通容置腔13的出光孔121,前壳12于出光孔121处装设有透光罩2 ;底座11的背面成型有朝容置腔13侧内凹的容置槽111,容置槽111的底部开设有完全贯穿且连通容置腔13的通孔112,底座11的容置槽111内嵌装有铝散热器3,铝散热器3螺装于容置槽111的底部,容置槽111的侧壁开设有连通容置槽111与外界的对流孔,容置腔13内装设有LED发光组件4以及通过电线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的防水电源5,防水电源5与LED发光组件4通过电线电连接,LED发光组件4嵌入于容置槽111底部的通孔112内且螺装于铝散热器3。
[0036]本实用新型的铝散热器3采用外露式结构设计,在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中,LED发光组件4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直接传导至铝散热器3,铝散热器3直接与外界空气接触,进而使得LED发光组件4所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地散发至外界空气中;另外,通过对流孔结构设计,在铝散热器3散热过程中,对流孔能够促进空气对流,进而提高对流散热的速度以进一步提闻散热效果。
[0037]本实用新型采用防水电源5为LED发光组件4供电,LED发光组件4所发出的光线经由前壳12出光孔121处的透光罩2而透射至外界。
[0038]需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底座11和前壳12可分别采用塑胶材料制备而成,即可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快速加工而成;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铝散热器3来进行散热,底座11和前壳12无须承担散热作用,通过塑胶材料注塑成型加工底座11以及前壳12,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透光罩2可以采用PC制备而成,即透光罩2为PC透光罩。
[0039]综合上述情况可知,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地实现散热,即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新颖且散热效果好的优点。
[0040]为进一步地提高散热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铝散热器3以及对流孔采用下述结构设计,具体为:铝散热器3设置有水平左右横向延伸的散热鳍片31,对流孔包括有左对流孔113、右对流孔114以及下对流孔115,左对流孔113由底座11的左端面水平延伸至容置槽111的左侧壁,右对流孔114由底座11的右端面水平延伸至容置槽111的右侧壁,下对流孔115由底座11的下端面延伸至容置槽111的下侧壁;左对流孔113与右对流孔114正对布置。在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中,底座11的背面贴靠在墙壁表面,通过左对流孔113、右对流孔114以及下对流孔115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方便流动气流经过铝散热器3,进而加快对流散热效果。需进一步解释,当左对流孔113和右对流孔114与散热鳍片31之间的间隙对齐时,对流散热效果更佳。
[0041]为方便底座11固定于墙壁表面,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结构设计,具体为:底座11的上端边缘部朝上延设有上固定块116,底座11的下端边缘部朝下延设有下固定块117,上固定块116以及下固定块117分别开设有与螺丝配合的固定孔118。在本实用新型安装过程中,上固定块116和下固定块117的固定孔118分别装入螺丝,上述螺丝旋紧于墙壁,即本实用新型通过上固定块116和下固定块117分别与螺丝配合来实现安装固定。另外,上固定片凸出于底座11的上端边缘,下固定片凸出于底座11的下端边缘部,上述结构形式能够方便螺丝安装。
[0042]需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底座11与前壳12可以采用螺装方式、扣装方式来实现装配固定;当然,上述装配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即本实用新型的底座11与前壳12还可以采用其他的装配方式实现装配固定。其中,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底座11与前壳12可以采用下述方式实现装配固定,具体为:底座11的左端面设置有第一铰接部61,前壳12的左端面对应第一铰接部61设置有第二铰接部62,第一铰接部61与第二铰接部62通过铰接柱63铰接;底座11的右端面设置有第一螺接部71,前壳12的右端面对应第一螺接部71设置有第二螺接部72,第一螺接部71与第二螺接部72通过螺丝螺接。
[0043]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和图4所示,容置槽111的侧壁于对流孔的旁侧开设有供防水电源5的接入电线穿过的进线孔119。在本实用新型装配过程中,防水电源5的接入电线经由进线孔119而穿出延伸至外界,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在底座11背面贴靠于墙壁表面时,防水电源5的接入电线不会妨碍底座11背面与墙壁表面的紧密贴合。
[0044]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结构改良的LED壁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灯壳(1),灯壳(I)包括有固定于墙壁的底座(11)以及装设于底座(11)前端侧的前壳(12 ),灯壳(I)的内部成型有由底座(11)与前壳(12)共同围装而成的容置腔(13),前壳(12)开设有沿着出光方向完全贯穿且连通容置腔(13)的出光孔(121),前壳(12)于出光孔(121)处装设有透光罩(2);底座(11)的背面成型有朝容置腔(13)侧内凹的容置槽(111),容置槽(111)的底部开设有完全贯穿且连通容置腔(13)的通孔(112),底座(11)的容置槽(111)内嵌装有铝散热器(3),铝散热器(3 )螺装于容置槽(111)的底部,容置槽(111)的侧壁开设有连通容置槽(111)与外界的对流孔,容置腔(13)内装设有LED发光组件(4)以及通过电线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的防水电源(5),防水电源(5)与LED发光组件(4)通过电线电连接,LED发光组件(4)嵌入于容置槽(111)底部的通孔(112 )内且螺装于铝散热器(3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良的LED壁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铝散热器(3)设置有水平左右横向延伸的散热鳍片(31),所述对流孔包括有左对流孔(113)、右对流孔(114)以及下对流孔(115),左对流孔(113)由所述底座(11)的左端面水平延伸至所述容置槽(111)的左侧壁,右对流孔(I 14)由底座(11)的右端面水平延伸至容置槽(111)的右侧壁,下对流孔(115)由底座(11)的下端面延伸至容置槽(111)的下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良的LED壁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1)的上端边缘部朝上延设有上固定块(116),底座(11)的下端边缘部朝下延设有下固定块(117),上固定块(116)以及下固定块(117)分别开设有与螺丝配合的固定孔(11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良的LED壁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1)的左端面设置有第一铰接部(61 ),所述前壳(12)的左端面对应第一铰接部(61)设置有第二铰接部(62),第一铰接部(61)与第二铰接部(62)通过铰接柱(63)铰接;底座(11)的右端面设置有第一螺接部(71),前壳(12)的右端面对应第一螺接部(71)设置有第二螺接部(72),第一螺接部(71)与第二螺接部(72)通过螺丝螺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良的LED壁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111)的侧壁于所述对流孔的旁侧开设有供所述防水电源(5)的接入电线穿过的进线孔(11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良的LED壁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1)为塑胶底座,所述前壳(12)为塑胶前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良的LED壁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罩(2)为PC透光罩。
【文档编号】F21S8/00GK203810185SQ201420121685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8日
【发明者】汤泽民, 刘香明, 宋文健, 茹计舵 申请人:东莞怡和佳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